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牦牛发情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发情周期平均20.95±5.13d。发情持续时间在24h以内的占69%超过1d的占31%最长可达96h。发情率为66.7%(n=225),其中空怀牛和带犊牛分别为92.1%和50%。未带犊牛发情期17-β雌二醇平均为231±100pg/mL,黄体期孕酮平均为0.43±0.07ng/mL。每日挤乳1次的带犊牛,孕酮及17-β二醇分别为0.26±0.08ng/mL和61±26.0pg/mL。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关中驴产后期(n=18)和发情期(n=6)血浆17β-雌二醇(E_2)、孕酮(P)和辜酮(T)的浓度。测定结果表明,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E_2浓度较低(12.22±1.92pg/ml),第一次发情期逐渐上升,排卵前第一天和第二天达到较高水平(19.48±2.16pg/ml和20.41±3.27pg/ml,±SE,P<0.05),排卵后降至基础浓度。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P浓度较低(2.74±0.51ng/ml),排卵后逐渐上升,第四天和第五天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排卵前P水平,血浆值为6.19±0.66ng/ml和8.09±1.09ng/ml(P<0.05和P<0.01)。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T浓度较高,发情期下降,排卵后逐渐上升,第五天和第六天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发情期T水平,分别为313.11±37.57pg/ml和356.73±46.37pg/ml(P<0.05和P<0.01)。产后第一次排卵前P/E_2和P/T比值均较低,排卵后上升,第五天分别达到861和25.83。产后第一次发情前T/E_2比值较高,发情期下降,排卵后上升,第五天达到33.34。排卵前后间隔6小时采样的分析结果表明,排卵前第30~24小时,E_2浓度急剧上升达到峰值。排卵后P浓度于第78~96小时达到较高水平。血浆E_2与P、E_2与T均呈中等负相关(r=-0.42和r=-0.41)。P与T为极显著正相关(r=0.92)。周期性发情期血浆E_2、P、T浓度的分泌范型和产后第一次发情期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3.
影响小尾寒羊同期发情效果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尾寒羊同期发情试验结果表明65kg以上和65kg以下体重的母羊分别以350单位和300单位PMSG处理,平均排卵数分别为3.2±1.5和2.7±1.1;以350单位和300单位PMSG处理,其发情率分别为97.1%和96.8%;11月份的同期发情率为96%,4月份同期发情率为81.4%;膘情良好的羊同期发情率为96%,膘情差的羊同期发情率为77.8%。  相似文献   

4.
LRH—A3对全奶母牦牛的诱导发情效果和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畜牧杂志》2002,38(1):14-15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3)对全奶母牦牛(在当年4~6月份产犊的泌乳母牦牛)的诱导发情排卵效果及机理.1998年7月对试验组(n=20)母牦牛注射LRH-A3(300μg/头),对照组(n=42)未作任何处理.9月15日前用普通牛公牛配种,9月15日后用公牦牛补配.1999年产犊率为试验组50.0%(10/20),对照组28.6%(20/42),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对5头母牦牛在注射LRH-A3前30min及注射后30,45和60min血清中促黄体素(LH)浓度测定以进一步探明全奶母牦牛诱导发情第一情期受胎率低的原因.结果发现,虽然注射LRH-A3后60min全奶母牦牛血清中LH浓度显著升高(P<0.05),但该峰值(3.34±0.67ng/ml,n=5)未达到自然发情排卵的LH峰值(17.1829±2.1174ng/ml).  相似文献   

5.
1 母猪的繁殖潜力 一般情况下,成年母猪在1个发情期内排卵20个左右(即潜在繁殖率),但实际产仔仅为10头左右(即实际繁殖率),约有30%~40%的卵子中途死亡.可见,实际繁殖率与潜在繁殖率有很大差距. 2 配种准备期的饲养管理 准备期的饲养管理包括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经产母猪常年处于紧张的生产状态,都应供给全面的、必需的营养物质,使其保持中上等膘情.一般空怀母猪7~8成膘容易怀胎,产仔高.如果母猪太瘦或过肥,会出现不发情、排卵少、卵子活力低,易造成空怀.  相似文献   

6.
新嘉系猪兼具嘉兴黑猪的高产仔特性和丹麦长白与杜洛克猪的优良肉用性能,外国猪血缘成分占62.5%。经研究,发情征状与外国猪种相似;发情持续期青年母猪为31.81±9.86小时,经产母猪为38.9±9.1小时,排卵时间最早为发情期结束前2小时,最迟为发情期结束后26小时;配种适期为发情开始后24小时配第一次,隔12小时重配一次。  相似文献   

7.
试验比较了16-次甲基甲地孕酮(MGA)和氟孕酮(FGA)对安徽白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发情、LH峰值及排卵的时间间隔,结果表明:MGA处理组开始发情的时间(80.6±3.5)h较FGA处理组(41.3±1.3)h长,而且差异极显著(P<0.01);同情发情处理结束到LH峰出现、到排卵以及LH峰出现到排卵的时间间隔,MGA组为(93.5±2.2)h、(117.9±2.9)h和(24.4±1.1)h,FGA组为(55.5±2.3)h、(76.4±1.5)h和(20.8±0.7)h,两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同期发情处理结束后开始发情到LH峰出现的时间间隔、开始发情到排卵的时间间隔以及血清LH峰持续时间MGA组、FGA组分别为:(13.9±1.4)h和(14.3±0.8)h,(37.3±2.1)h和(35.0±0.5)h,(12.0±0.6)h和(12.6±0.3)h,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超排对供体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超数排卵对供体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的影响。26头供体牛组成2个处理组,青年母牛做供体处理组,采卵后至首次发情时间为19.8±3.6天,首次发情配种妊娠率为53.8%(7/13),超排处理到末次配种间隔情期为3.7±0.5个;经产母牛做供体处理组,泌乳曲线不正常,超排当月产奶量比超排前后月均有所下降(下降分别为:98.8±19.10和8.50±11.56kg),采卵后至首次发情时间为23.2±4.1天,与青年母牛组比指标差异显著(P<0.05),首次发情配种妊娠率为38.5(5/13),超排处理到末次配种间隔情期为 3.9±0.7个。结果表明,超排影响产奶量,对其繁殖力也有些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我们对闽北山地群牧黄牛的发情排卵和输精适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地黄牛发情周期平均为21.57±9.90天,其变动范围较大,发情周期分布在16—25天者仅占50%;发情盛期持续时间平均为10.11±3.04小时,集中在7—12小时者占85.71%;发情母牛拒绝爬跨后至排卵的时间平均为10.67±6.20小时,排卵时间集中在8—11小时者占57.50%;发情期中的适时输精时间是在母牛接受爬跨后9—11小时之内。情期受胎率可达85.71%;母牛在发情期内进行一次和两次输精对受胎效果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我们认为输精与受胎的关系贵在适时而不在输精次数的多少。  相似文献   

10.
对210头患卵巢疾病的病牛(奶牛121头,日本种牛89头),用肌注GnRH类似物进行治疗。注射量,卵巢囊肿一次500μg,排卵障碍、卵巢静止、卵巢萎缩、滤泡发育不全以200μg为标准,根据症状不同而增减。注射GnRH后,调查了1个月以内的发情率和2个月以内受精的怀胎率。64例卵巢囊肿的发情率为36%,怀胎率为39%,到发情为止的日数为17.5±8.6日。51例排卵障碍的发情率为88%,怀胎率69%,到发情为  相似文献   

11.
黑白花奶牛体温变化与发情及排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30头健康、发情正常的青年母牛,对情期中的体温变化规律作了初步的研究:牛体温不受牛舍内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保持相对恒定,比较发情时与发情前2天及发情后2天的体温,发现牛体温在发情时升高0.53±0.29℃和0.48±0.29℃;结合直肠检查,摸索排卵时体温变化,发现排卵时体温突然下降0.22±0.13℃。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将牛体温变化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鉴定发情、推测排卵时间,为人工授精及其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国产促性腺激素对新西兰白兔进行超数排卵试验,研究激素、季节及兔龄对超排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①FSH组(30.05±8.97个/只)平均排卵数显著高于PMSG组(22.46±5.18个/只)(P<0.05)。②母兔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平均排卵数为32.34±5.58、15.96±4.11、24.18±4.95和22.61±3.75个/只,春季的处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3个季节(P<0.05),而秋季和冬季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夏季(P<0.05)。③经产母兔超排处理后的平均排卵数(30.56 ± 6.79个/只)显著高于青年母兔平均排卵数(21.60 ± 3.66个/只)(P<0.05)。以上结果表明,SH超排效果优于PMSG,且在春季对母兔进行超排处理比较合适,经产母兔比青年母兔超排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IA)分析了9头屡配不孕母牛和6头正常母牛于发情开始后8天内的血清促黄体素(LH)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屡配不孕母牛的LH排卵峰值低于正常母牛,其峰值分别为2.71±1.00ng/ml和4.70±1.71ng/ml,差异显著(P<0.025)。为了初步验证LH峰值与屡配不孕之间的关系,对20头屡配不孕母牛在发情开始至配种前肌肉注射外源性LH180IU,其配种后60天的受胎率为70%(14/20),而未用LH处理的11头屡配不孕母牛的受胎率为18%(2/11),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实验结果提示:体内LH排卵峰值降低可能是导致乳牛屡配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试验将自然状态下2~4岁健壮、经产、空怀母羊346只分4组(A组84只、B组68只、C组134只、D组60只),用孕酮阴道栓处理10~14天进行同期发情,其中A组取栓后直接观察发情情况,B组、C组和D组取栓后分别注射FSH25 u、PGF2α0.05~0.1 mg和FSH25 u+PGF2α0.05 mg.处理后2~4天用试情公羊鉴定母羊发情情况,记录发情羊号、出现发情的时间和发情持续时间.发情结束后剖检部分山羊(A组7只,B组9只,C组15只,D组8只),检查卵巢黄体与卵泡发育以及排卵点情况.结果表明A组发情率为48.80%,在4组中最低(P<0.01);B组和C组分别为75.00%和84.33%,差异不显著(P>0.05);D组发情率最高,为96.67%,显著高于A组(P<0.01)与B组(P<0.05),与C组差异不明显(P>0.05).A、C组从取栓到出现发情时间分别为50.34 h±18.24 h、45.77 h±17.53 h,显著晚于B组的30.18 h±15.25 h和D组的26.34 h±10.20 h(P<0.01).4组发情持续的时间分别为34.54 h±12.06 h、36.71 h±10.84 h、37.38 h±12.18 h和36.41 h±10.87 h,没有显著差异(P>0.05).A、B、C和D组中剖检山羊的85.71%、88.89%、80.00%和100.00%出现排卵点(或新生黄体).  相似文献   

15.
LRH-A_3对全奶母牦牛的诱导发情效果和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RH A3 )对全奶母牦牛 (在当年 4~ 6月份产犊的泌乳母牦牛 )的诱导发情排卵效果及机理。 1998年 7月对试验组 (n =2 0 )母牦牛注射LRH A3 (30 0 μg/头 ) ,对照组 (n =42 )未作任何处理。9月 15日前用普通牛公牛配种 ,9月 15日后用公牦牛补配。 1999年产犊率为试验组 5 0 .0 % (10 / 2 0 ) ,对照组 2 8.6 %(2 0 / 42 ) ,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P <0 .0 1)。对 5头母牦牛在注射LRH A3 前 30min及注射后 30 ,45和 6 0min血清中促黄体素 (LH)浓度测定以进一步探明全奶母牦牛诱导发情第一情期受胎率低的原因。结果发现 ,虽然注射LRH A3后 6 0min全奶母牦牛血清中LH浓度显著升高 (P <0 .0 5 ) ,但该峰值 (3.34± 0 .6 7ng/ml,n =5 )未达到自然发情排卵的LH峰值 (17.182 9± 2 .1174ng/ml)。  相似文献   

16.
选择2~4岁繁殖性能正常、体况中等的经产皖北黑猪44头,根据年龄和胎次均衡原则按2×2试验设计方案分组,分别比较4和8月份在断奶当天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诱导发情效果。结果表明:在春季,进行氯前列烯醇处理断奶母猪效果不明显;在夏季,氯前列烯醇促使猪在断奶一周内发情配种率达87.5%,高于对照组14.2%(P>0.05),但均低于春季,且两个季节的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母猪自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氯前列烯醇处理在夏季为(6.1±0.3)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春季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母猪在夏季的发情持续时间趋向延长(P>0.05)。季节内氯前列烯醇处理猪的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窝产仔数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氯前列烯醇具有调节断奶母猪繁殖性能的低下作用,在夏季促使其发情,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1增加年产胎数1.1早期断奶早期断奶能缩短母猪产仔间隔,增加母猪年产仔数。经产母猪可在21~28 d断奶,而初产母猪须推迟到35 d断奶。1.2缩短空怀期减少哺乳期母猪体重损失是缩短空怀期的关键。可给予高能高蛋白饲料,确保母猪泌乳期蛋白质和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的摄入,以缩短发情间隔。1.3促发情、排卵1.3.1诱导发情让试情公猪直接或隔栏接触不发情母猪,每次接触15 min,每天接触1~2次,可诱导母猪发情并多排卵;可按摩母猪乳房,每天上、下午各一次,10~15min/次,以促发情、排卵;  相似文献   

18.
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量雌性黑熊尿液中雌二醇含量,探索不同时期尿液中雌二醇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雌性黑熊尿液中雌二醇含量在发情间期平均为(0.014±0.010)ng/mgCr,发情前期逐渐升高平均为(0.026±0.023)ng/mgCr,在发情期达到峰值平均为(0.053±0.037)ng/mgCr,其中最大值可达0.393 ng/mgCr,在发情后期逐渐下降平均为(0.012±0.012)ng/mgCr.且发情期雌二醇含量与发情后期、发情间期差异极显著(P<0.01),与发情前期差异显著(P≤0.05),发情前期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其余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兔超数排卵影响因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国产激素PMSG和FSH,结合hCG对中国白兔进行了超数排卵处理,研究了激素、季节、体重、超排次数、生理状态等因素对超排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SH的平均排卵数稍高于PMSG(28.3±6.4对26.6±12.1),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春(3~5月份)、夏(5~8月份)、秋(9~11月份)、冬(12~2月份)4个季节相比,冬季的平均排卵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异(P<0.05);体重在3.5~4.5 kg的试验兔的排卵数显著低于其他体重组,其中2.5~3.0 kg体重组获得的卵子数最多;超排开始时,兔所处发情周期的阶段不影响超排效果,间情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和发情后期的平均排卵数分别为24.6±13.7、24.6±13.7、22.8±13.0和25.5±14.3,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注射hCG时阴道黏膜的颜色不影响超排兔的所得卵母细胞数(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牛同期发情的方法。 [方法] 选择育成母牛和经产母牛,一次性肌肉注射2支(0.2mg/支),通过发情数量、时间、同期率、受配率等情况对比同期发情率的差异。 [结果] 结果表明,在牛体格、生理状况和饲养管理条件大体一致的情况下,育成牛发情比经产牛早3-5h;在发情持续时间上,育成牛比经产牛早结束2-3h,症状显著,而相对持续时间较短,受配率育成牛多于经产牛。 [结论] 用一次PG法处理繁殖母牛可获得较高的同期发情率,育成牛同期发情效果稍优于经产母牛,体况因素也是母牛发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