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鱼是池塘主养鱼类之一,它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但池养草鱼易患疾病,特别是草鱼“三病”的烂鳃、肠炎、赤皮病,常常给养鱼生产造成极大损害,是养鱼生产者十分棘手而担心的疾病。笔者在今年的生产实践中,着意用菖蒲、艾、雄黄制成  相似文献   

2.
在两口池塘中采用80:20模式,以蒲江一号团头鲂为主养鱼,鲢、鳙、鲫、草鱼等为配养鱼,投喂配合颗粒饲料,从2005年2月28日到9月10日,每667m^2产775.6kg和779kg,鱼类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饲料转换率。  相似文献   

3.
配合饲料养鱼高产放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配合饲料养鱼池塘中各种鱼类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及与滤食性鱼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以二龄青鱼为主、以二龄草鱼为主和以一龄团头鲂为主的三种混养类型亩净产1000公斤的放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3,(4):17-19
饲料是养鱼的物质基础,是促使鱼类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杭州地区的水产养殖场、渔业队,为了夺取水产的大丰收,在池塘、外荡和水库中逐年来增养了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等。这些草食性鱼类生长快、产量高、肉味美、有利混养,但这些鱼类摄食量大,青饲料往往供不应求,因此,如何种植高产青饲料对确保养鱼高产稳产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杭州市水产试验场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  相似文献   

5.
草鱼是我县主要养殖鱼类之一,养殖模式各有不同,主要有江河放流增殖、水库养殖及池塘养殖等。不同养殖模式的鱼类品质及养鱼效益相差较大,鱼类肉质与水体溶氧量关系密切,以水体溶氧量与草鱼单位价格高低为例,依次为:江河放流增殖>水库养殖>池塘养殖。为解决草鱼池塘养殖产量与价格的矛盾(即高产并不能高效),我县水产  相似文献   

6.
陶乐农 《内陆水产》1995,21(8):14-14
池塘养鱼的后期管理池塘养鱼,管理很重要,尤其是鱼类生长后期。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鱼类生长是分期的,有“七(长)长,八(长)短”之说。即:大约在8月份以前,鱼类侧重于长长,即长架子,可视为前期生长;从8月份起,鱼类侧重于长重,即长膘,可视为后期生长...  相似文献   

7.
养鱼高产综合技术四、多种鱼类混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口鱼塘中混养多种鱼类,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池塘养鱼的显著特点。池塘养鱼的主要品种,生活习性各不相同,相对地可分为上层鱼、中下层鱼、底层鱼三类。上层鱼以摄食浮游生物的鲢、鳙鱼为代表,中下层鱼是草鱼、鳊、鲂等草食性鱼类,底层鱼则是鲮、鲤、鲫、青鱼等,在水底摄食有机碎屑,或底栖动物。将这些鱼类混养在同一口池塘里,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水层,发挥立体生产潜力;二是全面合理利用池塘各种饲料资源,提  相似文献   

8.
增氧机能增加水中溶氧量,曝除氨、氮、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同时促使底层水体交换,改善水质,加速池塘物质循环,从而保证鱼类在清新的环境中快速生长。它的出现,使我国的池塘养鱼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过去依靠池塘初级物质、能量的转换及利用发展到可以人为地控制水质等鱼类生活环境因素,强化鱼类生长,使池塘养鱼的产量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探索新型现代渔业的养殖技术,进行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鱼模式的构建和完善。以草鱼等为该模式的试验鱼,利用2套模式进行试验,分析了模式中鱼类生长、水质变化、代谢物收集和养殖池水体交换等。结果表明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鱼模式是一种节能节地和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较传统养殖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生石灰又当氧化钙,它是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水质改良剂和鱼病防治常备药物。池塘水体是养殖鱼类生活的环境,也是鱼类天然饵料的生产基地。“养鱼没有巧,饵足水质好”,“管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池塘水质的优劣,是影响养鱼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水质不好,即使有优良的品种,上等的饲料,充足的肥料,养殖鱼类也不能正常生长,也无法保证高产。因此,池塘经常合理施用生石灰,改良水质及底质,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曾宪文  胡辉 《内陆水产》2006,31(5):39-40
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沅水中上游,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南方山区。水体具有零星分散,大小不一的特点。其中池塘面积6000hm^2,均放养了鱼类.最常见的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但鱼产量较低.池塘养鱼作为怀化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提高渔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2005年笔者就怀化市下辖各县市区池塘养殖水体中的鱼类寄生虫蠕虫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对池塘养鱼的影响,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二)选择盐碱地池塘养鱼适宜的鱼类品种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盐碱地改造的不同时期盐碱度降解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可适应于在该水域中养殖生长的鱼类品种,同时也要结合考虑市场销路、经济效益好的品种。一般在初改时期,多选用广盐性的鱼类品种,如鲻鱼、梭鱼、鲈鱼、罗非鱼、罗氏沼虾、河蟹、淡水白鲳、革胡子鲶、草鱼和鲢、鳙、鲤、鲫鱼等,随着排碱淡化的进程,再逐步扩大淡水养殖效益好的纯淡水鱼类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三)盐碱地池塘养鱼生态条件的改造及配套1.深挖塘,高抬田盐碱地区,干旱、水源不足、渗漏严重…  相似文献   

13.
适时轮捕,是提高精养池塘鱼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白鲢和草鱼作为一般精养池塘混养的主体鱼类,被绝大多数养鱼生产者列为轮捕对象。鉴于白鲢和草鱼属于水体中、上层鱼类,而且其性情较躁,在水中受惊后善逃,笔者通过实践,摸索出一种池塘赶拦联合的轮捕渔法,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耗费人力少,鱼获量较多等优点。现将操作方法简述如下,以供养鱼生产者参考。 一、拦鱼下网 准备一口有囊兜的地曳网作为拦鱼网,要求:拦  相似文献   

14.
鱼儿离不开水,要养好鱼首先要养好并管理好池塘水体。水体作为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的生长。对于采用驯化养鱼技术来说,由于驯化养鱼,采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投喂颗粒饲料,特别是池塘水体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日照时间长,鱼类生长较快,投饵量较大,排泄物增多,导致水质变化较快。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淡水池塘80∶20池塘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的温水性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尼罗罗非鱼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所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如鲢、鳙鱼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鳜鱼、鲶鱼、鲈鱼等肉食性鱼类可清除池中的野杂鱼。此技术适合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二、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怎样产生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养鱼池塘条件优劣、养鱼技术水平高低、饲养管理精细与否,以及饵肥料供应情况好坏等都严重制约着池塘养鱼产量的提高,尤其是良好的池塘条件是获得养鱼高产的重要前提。而低产鱼塘产量低往往与这几个方面因素分不开,甚至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提高池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条件,必须对养鱼池塘、养鱼方式等进行改造和改革。  相似文献   

17.
活水促成长     
养鱼期间,经常向池塘加注新水,能促进鱼的生长,群众总结为“活水促成长”。为什么池塘经常加注新水会促进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养鱼有得巧,全靠水质好”。保持池塘良好的水质是夺取养鱼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期,由于大量投饵施肥,水质容易变坏,影响池鱼的健康成长,因此,夏季应注意池塘水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池塘养鱼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在武汉新洲973项目实验基地的9个陆基鱼池中,对主养草鱼的3种不同混养模式鱼类生长和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模式Ⅰ放养草鱼、鲢、鳙和高背鲫,模式Ⅱ放养草鱼、鲢、鳙、匙吻鲟和高背鲫,模式Ⅲ放养草鱼、鲢、匙吻鲟和高背鲫.通过122 d的养殖试验,模式Ⅱ草鱼的生长不仅显著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P<0.05);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发现,模式Ⅱ同样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  相似文献   

20.
夏季是养殖鱼类援食旺盛、生长快速时期和水生浮游植物蓝藻繁殖的高峰季节,同时也是池鱼发生浮头、泛塘现象最频繁阶段。如何管好池塘水质,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活、生长、生存,最终影响经济效益。白鳝、草鱼和团头访是池塘养殖的主要种类,一般要占到池塘总产量的70%以上,它们会性的不同,决定了对水质要求的不同。白送届德合性鱼类,喜有机质多、池水透明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的肥水,草鱼、团头纺属草食性鱼类,喜清新、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的水质,两者互有矛盾。夏季大量繁殖的蓝藻,大多是白苗不易消化的种类,即使滤食后生长也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