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治疗前后血浆 P物质 (SP)和神经肽 Y(NPY)水平的变化和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0例高血压病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及 2 8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 SP和 NPY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础血浆 S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6 4.5 7± 2 2 .5 2 )比 (94.2 8± 2 3.6 4) ng/ L ,P<0 .0 0 1], 期患者低于 期患者 [5 4.0 7± 2 2 .5 6 )比 (73.75± 18.6 1) ng/ L,P<0 .0 5 ,伴左室肥厚 (L VH)者低于无 L VH者 [5 4.33±2 3.98)比 (71.39± 19.2 2 ) ng/ L ,P<0 .0 5 ].而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础血浆 NPY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130 .33± 45 .43)比 (91.96± 2 9.45 ) ng/ L,P<0 .0 0 1], 期患者高于 期患者 [(15 0 .71± 46 .11)比 (112 .5 0± 37.6 8) ng/ L,P<0 .0 1],伴L VH者也高于无 L VH者 [(16 2 .5 0± 41.81)比 (10 8.89± 34 .2 4) ng/ L ,P<0 .0 0 1]。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SP和 NPY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 0 .80 1,P<0 .0 0 1) ,福辛普利治疗 3个月后 ,血浆 SP水平升至 (73.33± 2 1.87) ng/ L(与治疗前或对照组比 P<0 .0 0 1) ,而血浆 NPY水平降至 (10 8.6 7± 33.39) ng/ L(与治疗前比 P<0 .0 0 1) ,与对照组比 P<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S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 40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 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 90 .0± 2 56.0 ) mg/ L vs(61 .0± 7.3) mg/ L,t=5.65 P<0 .0 0 1 ] ;1 2例完全缓解者缓解后血清 IL- 6水平较缓解前明显降低 [(80 .2±1 0 .0 ) mg/ L vs(31 0 .6± 45.0 ) mg/ L ,t=1 7.2 7P<0 .0 0 1 ]。结论 :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 IL- 6水平的变化 ,可以判断病情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 IL- 6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 6 4例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动脉血气分析、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T4 )、促甲状腺素 (TSH)(RIA法 )及 IL- 6 (EL ISA法 )水平 ,并与 30例心、肺功能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 TT3、TT4水平均显著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 (P<0 .0 1 ) ,IL- 6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 (P<0 .0 1 ) ;TT3、TT4 水平与 Pa O2 呈显著正相关 (r=0 .5 76 ,P<0 .0 1 ;r=0 .5 98,P<0 .0 1 ) ;IL- 6水平与 Pa O2 呈负相关 (r=- 0 .6 2 5 ,P<0 .0 1 ) ,与 TT3、TT4 水平呈负相关 (r=- 0 .30 1 ,P<0 .0 1 ;r=- 0 .374 ,P<0 .0 1 )。结论 :血清 TT3、TT4 和 IL- 6水平反映了老年人肺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性 ,检测血清中 TT3、TT4 和 IL - 6的浓度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 6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ET和 NO含量 ,选择 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 :(1 ) EH患者血浆 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N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 ;且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加重 ,血浆 ET升高及 NO降低均越明显 (P<0 .0 1或 <0 .0 5)。 (2 )经治疗后 EH患者的 ET浓度明显降低(P<0 .0 1 ) ,NO浓度明显升高 (P<0 .0 1 )。 (3) EH患者血浆 ET与 NO呈负相关 (r=- 0 .51 4 6,P<0 .0 1 )。结论 :ET和 NO均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血浆 ET和 NO变化可作为判断 EH患者病情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3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 (HD)对慢性肾衰竭 (CRF)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13 (IL- 13 )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CRF患者血浆 IL - 13水平 ,观察血浆 IL - 13水平与肌酐清除率 (Ccr)的直线相关关系及 HD对尿毒症患者血浆 IL - 13水平的影响。结果 :CRF患者血浆 IL - 13水平与 Ccr呈高度负相关 (γ=- 0 .883 5 ,P<0 .0 0 1) ;初次 HD使尿毒症患者血浆 IL- 13水平降低 [(8.3 8± 3 .65 ) vs(5 .82± 2 .2 4 ) pg/ m L,P<0 .0 0 1) ];维持 HD2个月后 ,血浆 IL- 13水平降低更为明显 [(8.3 8± 3 .65 ) vs (4.78± 0 .85 ) pg/ m L ,P<0 .0 0 1) ]。结论 :IL - 13可能参与 CRF患者免疫炎症调节进程 ,HD可使其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 3(IL- 1 3)基因内含子区 +1 92 3C/ T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及对血浆总 Ig E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方法检测哮喘与对照组 +1 92 3位点多态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血浆总 Ig E水平。结果 :+1 92 3位点等位基因 C、T频率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 (χ2 =9.30 ,P<0 .0 1 ) ,等位基因 T与哮喘关联 ,OR(T/ C) =1 .87,95 % CI=1 .2 5~ 2 .80 ,P<0 .0 1。两组基因型 (TT、CT、CC)频率的分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 (χ2 =9.92 ,P<0 .0 1 ) ,同组内 ,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总 Ig E水平高于非携带者 ;同一基因型 ,哮喘组总 Ig E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 :IL- 1 3基因 +1 92 3位点多态性是影响哮喘的重要候选基因 ,T等位基因与哮喘关联 ,并可能通过增强 IL- 1 3基因的表达影响血浆总 Ig E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肌胶原合成的程度及其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45例扩张型心肌病及 30例非心脏病患者血浆 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 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 NP)水平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参数 ,用 Holter监测心律失常。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并 CHF患者血浆 PICP、P NP水平分别为 (1 4 9.5± 2 2 .6)、(6.9± 3.2 )μg/ 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 1 9.8± 1 0 .9)、(4.7± 1 .8)μg/ L] (P均 <0 .0 1 )。心功能越差 ,血浆 PICP、P NP水平越高 ,PICP与 VE/ VA、LVEF呈负相关 (γ1 =- 0 .2 98,γ2 =- 0 .31 5,P<0 .0 5) ,P NP与 VE/ VA、LVEF呈负相关 (γ3=- 0 .30 9,γ4 =- 0 .32 6,P<0 .0 5) ;有复杂型室性心律失常者血浆 PICP、P NP为 (1 58.8± 1 9.5)、(6.8± 2 .3) μg/ L,与对照组 [(1 4 1 .6±1 8.9)、(5.6± 1 .9)μg/ 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并 CHF患者存在心肌胶原合成过程 ,与其心功能状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IL- 6)水平 ,并比较不同心衰程度间的血清 IL- 6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 ELISA)检测 45例心衰患者血清 IL- 6的水平 ,与 30例正常人 ( NC)血清 IL- 6的水平比较 ,并对心衰程度不同的患者血清 IL- 6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心衰患者血清 IL - 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 ,且随心衰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 P<0 .0 0 1 )。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IL- 6可能参与心衰的发生及病理变化过程 ,血清 IL - 6水平可作为判断心衰患者病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血清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 IL- 2 R)、白细胞介素 - 8(IL- 8)含量对良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测定 64例肺炎性胸腔积液及 5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 s IL - 2 R和 IL - 8水平 ,并与 5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中s IL- 2 R含量显著高于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 (P<0 .0 1 ) ;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中 IL- 8含量显著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 (P<0 .0 1 )。结论 :血清 s IL- 2 R和 IL- 8检测对肺炎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4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测定其空腹及服糖后 1、2 h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 ,并于高血压患者每天 1次服福辛普利 10mg(或 2 0 mg)降压治疗 4周后作相同检测。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别 ;但服糖后的血糖及血胰岛素以高血压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高血压病患者用福辛普利治疗后 ,服糖后 1、2 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 .0 1) ;服糖后 1、2 h血糖胰岛素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福辛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清内毒素(LPS)、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8(IL-1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鲎试剂(Ⅱ)-偶氮显色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8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LPS、IL-12、IL-18水平.另设正常对照组(32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血清LPS、IL-12、IL-18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随着肝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P<0.01);腹水组的LPS及IL-12、IL-18水平较无腹水组也明显增高(P<0.01).结论LPS、IL-12、IL-18均参与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病情的变化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IL-6水平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IL-6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7例不同病情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CRP,ELISA法检测IL-6水平.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且患者CRP和IL-6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各组患者在入院当天IL-6和CRP水平有所升高,并在入院1 d后继续升高,IL-6于3 d达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CRP在1 d达高峰,随即开始下降;患者IL-6水平与CRP呈正相关(r=0.556,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IL-6和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在急性颅脑损伤中可能通过促进肝脏合成CRP,在一定程度上对神经系统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气道反应性IL-8因子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组胺气道吸入激发试验观察缓解期COPD,哮喘和健康人的气道反应性,同时测定气道激发前后血清IL-8水平变化。结果:COPD和哮喘患者均呈气道高反应性,且COPD组PD50FEV1与FEV1/Pre%(P〈0.02,P〈0.05),IL-8水平与PD20FEV1无显著相关性,气道激发后,COPD和哮喘血清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IL-2、IL-6、IL-18水平与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EL ISA法检测不同类型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3种细胞因子IL-2、IL-6、IL-18的水平,观察感染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炎发展的关系。结果:慢性及重症肝炎感染者血清IL-2水平出现显著性下调(P<0.05),而慢性及重症肝炎感染者的IL-6、IL-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结论: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丙肝感染者免疫状态及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6 (IL 6 )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5 0例窒息新生儿及 2 0例正常新生儿生后第 1、3、7天血清IL 6与IGF 1水平变化 ,并分析其与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窒息新生儿生后 3d内血清IL 6水平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生后第 7天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IGF 1生后 1周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头颅CT显示有脑损伤组IL 6明显低于CT正常组 ,IGF 1明显高于CT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IGF 1与IL 6呈明显负相关 (r= 0 .6 38,P <0 .0 1)。结论 :窒息新生儿外周血IL 6水平明显降低 ,IGF 1水平明显增高 ,它们可能参与了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进行上气道成像,分析其形态特点,为临床综合诊断OSAS及选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OSAS患者28例,正常对照组14例,于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平静呼吸、闭口堵鼻深吸气(Muller)动作时行上气道MSCT扫描,测量各咽部水平的截面积及相应的矢、横径,软腭的长度及厚度.判断上气道的阻塞情况.计算气道塌陷度。结果:(1)OSAS组腭后区及舌后区截面积比对照组明显狭窄、且多发生在吸气时相(P均〈0.01);(2)OSAS组腭后区、舌后区及喉咽部的气道塌陷度较对照组高(P〈0.01);(3)OSAS组软腭厚度较对照组厚(P〈0.01)。结论:腭后区及舌后区气道明显狭窄伴气道塌陷度的增加可能是OSAS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7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级、Child—PughB级、Child-PughC级各25例)和25例正常对照血清IL-18、IL-18BPa亚群(IL-18BPa)水平。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L-18BP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且Child—PughA、B、C三级IL-18、IL-18BPa的水平依次递增,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检测血清IL-18、IL-18BP水平有助于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严重程度,IL-18BP可能不足以中和IL-18。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 4 CD 25 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了解它们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25例SLE患者(SLE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PE标记抗CD 4单抗,F ITC标记的抗CD 25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SLE患者外周血CD 4 CD 25 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RT-PCR检测T细胞Foxp3 mRNA表达。结果:SLE组外周血CD 4 T、CD 4 CD 25 T细胞百分率及T细胞Foxp3 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CD 4 CD 25 T细胞百分率与Foxp3mRNA水平呈依赖关系(P<0.01)。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CD 4 CD 25 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和Foxp3mRNA表达下调可能与SLE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前期筛选出2株毒力强、抗原性好、遗传稳定的猪链球菌2型(SS2)疫苗菌株(HF2、HF3株)并分别制成灭活疫苗(采用ISA 201 VG矿物油佐剂)的基础上,进一步与SS2商品化灭活疫苗(HA9801株,铝胶佐剂)同步免疫小鼠,利用间接ELISA、流式细胞术、免疫攻毒试验、细菌定植试验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方法测定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效价,细胞因子含量(IL-4、IL-10、IFN-γ、TNF-β、MCP-1),外周血中CD4+/CD3+、CD8+/CD3+ T细胞亚群含量,攻毒保护率,组织荷菌数和病理组织变化等指标。结果显示,二免7 d后,HF2、HF3灭活疫苗组和HA9801商品化灭活疫苗组的血清IgG抗体效价分别为1:25 600、1:12 800、1:25 600;HF2灭活疫苗组的IL-4、IL-10含量显著高于HF3灭活疫苗组和HA9801商品化灭活疫苗组,IFN-γ、TNF-β含量显著高于HF3灭活疫苗组,但MCP-1含量显著低于HF3灭活疫苗组;HF2和HF3灭活疫苗组的CD4+/CD3+ T细胞比率均显著低于HA9801商品化灭活疫苗组,但CD8+/CD3+ T细胞比率差异不显著;HF2、HF3灭活疫苗和HA9801商品化灭活疫苗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均为100%;HF2灭活疫苗组小鼠的肺、脾脏组织荷菌数显著低于HF3灭活疫苗组;HF2灭活疫苗组小鼠的肺、肾、脾脏病理变化较HF3灭活疫苗组和HA9801商品化灭活疫苗组轻微。综合结果表明,由SS2(HF2株)制备的ISA 201 VG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不仅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还可完全抵抗强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