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铃薯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素供应状况可通过马铃薯营养体和收获器官的生长而影响块茎产量和品质。通过小区试验研究相同施氮水平下氮肥追施时期及追施比例对马铃薯中晚熟品种‘克新13号’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N 180 kg/hm2用量条件下,块茎形成末期追施1/2氮,获得最高产量38.1 t/hm2,与形成初期和膨大初期2次追肥的处理相比,产量提高14.1%(P<0.05),收获指数提高16.7%(P<0.05);与块茎形成初期追施3/5氮的处理相比,商品薯率提高4.4%(P<0.05)。块茎膨大初期追肥或块茎形成末期追施占总氮量67%氮肥,会降低块茎干物质含量(P<0.05),但不影响块茎比重。研究还表明,在基肥中有适量氮供应的条件下,氮肥追施时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基追比例更大。  相似文献   

2.
以克新13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动态及转运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马铃薯全生育期内,根、茎、叶干物质的积累量呈单峰曲线,高氮磷低钾处理(T1和T2)茎叶干物质积累量的峰值出现在淀粉积累期,而低氮磷高钾处理(I3和T4)峰值出现在块茎膨大初期;各处理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则成线性增加。等量氮肥水平下,氮肥分期施用能增加块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分配比例,收获时,将1/3氮肥在块茎膨大前追施的处理比氮肥全部做基肥处理的块茎中干物质积累量提高5个百分点;与高氮磷低钾处理(T1与T2)相比,低氮磷高钾处理(T3和T4)可增加块茎中干物质的积累量以及分配比例,收获时T3块茎干物质的积累量比T1提高了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氮素形态及供应时期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马铃薯克新1号和费乌瑞它2个品种,于2013-2014年在沙培条件下,研究了氮素形态及供应时间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块茎形成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茎形成前供应NO3-N与NH4-N两种条件下,马铃薯植株高度、叶面积、叶片SPAD值、整株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块茎重量无显著差异,而块茎形成后供应NH4-N的马铃薯叶片SPAD值、植株生长速度及块茎产量均显著高于NO3-N处理;块茎形成前供应NO3-N的植株结薯数显著高于NH4-N处理,但是氮素形态对干物质在马铃薯块茎中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因此,马铃薯的氮素养分管理应根据商品薯和种薯生产的不同目标,在块茎形成前后分别供应适宜形态的氮素。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陕西榆林风沙草滩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最佳化肥施用量,以‘冀张薯8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马铃薯株高、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的影响差异显著,对单株块茎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磷肥和钾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氮磷钾配比间马铃薯蛋白质、Vc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幅分别为1.02%~1.69%、11.49~16.44 mg/100 g和0.40%~0.84%。合理的氮、磷、钾肥施用能够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提高块茎产量及品质。在中等肥力水平的风沙地,马铃薯在施用有机肥30 t/hm 2的基础上,化肥氮、磷和钾推荐用量分别是150、90和 112.5 kg/hm 2。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冬马铃薯氮素利用和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条件下,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N 0、80、160、240kg/hm2)对冬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根、茎、叶及块茎全N含量;施N量在0~160kg/hm2范围,马铃薯茎、叶、块茎及植株全N积累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但继续增加施N量,茎、块茎及植株全N积累量增加不明显;马铃薯氮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偏生产力及氮素块茎生产效率随施N量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呈先增加而后降低趋势。马铃薯收获后,施N量为0~80kg/hm2的种植地0~30cm土层碱解氮含量不同程度下降,施N量为160~240kg/hm2的各土层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但施N量对土壤全N含量影响不明显。可见,本研究条件下施N量应控制在80~160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钾源条件下马铃薯各生育期钾营养积累转运及产量差异,以中晚熟品种延薯4号为材料,设置不施钾(CK)、基肥1/2 KCl+追肥1/2 KCl(K1)、基肥1/2 K2SO4+追肥1/2 K2SO4(K2)、基肥1/2 K2SO4+追肥1/2 KCl(K3)、基肥1/2 KCl+追肥1/2 K2SO4(K4)、基肥1/4 KCl-1/4 K2SO4+追肥1/4 KCl-1/4 K2SO4(K5)6个处理。结果表明,营养器官钾积累量在膨大期最高,叶片、地上茎、根和地下茎钾积累量最高的分别为K4、K5、K3、K3,但块茎中钾积累量最...  相似文献   

7.
不同马铃薯品种块茎中铁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铁元素在马铃薯块茎中的吸收积累规律,从而为马铃薯的品质改善提供合理依据,以马铃薯品种‘延薯4号’、‘东农311’、‘克新13号’和‘克新18号’为试验材料,在块茎形成到收获的全生育期内,进行块茎中铁元素吸收积累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期的推进,不同的品种块茎中铁元素浓度表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铁浓度最大值出现在第1次取样时,并在整个取样期间表现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规律,但不同品种升高降低的时期不同;至最后一次取样,块茎铁含量为‘东农311’>‘克新13号’>‘延薯4号’>‘克新18号’,范围为41.8~51.2 mg/kg。4个品种块茎的铁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整体呈升高的趋势;4个品种块茎的铁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铃薯茎叶和块茎中的氮、磷等元素,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并转移到各器官;母薯的矿质元素有一部分也被转运到新的器官中去.马铃薯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是以出苗到块茎增长期是逐渐增加的.幼苗期至块茎形成期增长速度最快,到块茎增长期达到高峰.在该试验条件下,当肥料和密度达到适宜时,参试因素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大小程度依次为K肥>N肥>P肥.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河西绿洲地区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动态、耗水特征、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青薯168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分别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设置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测定马铃薯株高、叶面积、产量及薯块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CK比较,块茎形成期轻度(WD3)水分处理马铃薯未显著降低产量,而水分利用效率和商品薯率分别提高22.07%,10.09百分点,薯块干物质、蛋白质、淀粉及还原糖含量均未显著性降低,但串薯比例比CK增高达8.20百分点;块茎膨大期进行轻度(WD5)和中度(WD6)水分处理均造成马铃薯显著减产(P0.05),分别降低15.77%,18.93%,同时不利于薯块内有机物的积累,使薯块干物质、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1.62百分点,28.50%,34.38%和3.38百分点,24.35%,46.88%;淀粉积累期轻度(WD7)和中度(WD8)水分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小,但WD7处理使马铃薯商品薯率增高8.61百分点,薯块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比CK增高3.11%和15.63%,但未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因此,追求马铃薯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处理为最佳的灌水策略,而获得马铃薯较高品质,淀粉积累期轻度水分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块茎钾素含量以及其他相关生理特性随供钾水平不同的变化规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东农310、延薯4号和中薯5号在3个供钾水平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K_0、K_1、K_2这3种供钾水平下,不同品种块茎钾素含量差异显著,且东农310苗期的钾素含量远高于中薯5号以及延薯4号。对低钾和高钾条件下马铃薯钾素含量与叶绿素(SPAD)、根系活力(RV)、丙二醛含量(MDA)、蔗糖合成酶(SS)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钾素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根系活力以及相关酶活性成为影响钾素含量的限制因素;而在高钾条件下,钾素含量与SPAD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均呈负相关。因此,随着钾素供给水平的提高,钾素的供应量成为块茎钾含量提高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运用冷冻干燥技术进行速溶蛋花汤的加工,研究了生产工艺、特点以及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加工的速溶蛋花汤,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方便快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A new definition of inertia,i.e. the momentum is the measuring of inertia of matter, is proposed. The article through and etc., subject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new notion of inertia:The monentum is the measuring of inertia has been demonstrated, and the unsolved contradic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of inetia. And the mass is the measuring of inertia has been revealed.  相似文献   

13.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发展中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碳水化合物来源。但近年来,香蕉生产受到严重的病虫危害。大多数香蕉栽培品种是三倍体,生长周期长,而且不孕。由于没有种子,给繁殖和育种带来一定的困难。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为香蕉品种的改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香蕉的遗传转化方法有电激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等。农杆菌介导法的应用是香蕉品种改良的一个重大突破。香蕉遗传转化的外植体也发展到多种,有原生质体,胚性细胞悬浮系,分生组织,以及横切薄片等。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转化效率更高,重复性更好的香蕉遗传转化技术。如农杆菌和基因枪结合法,离心辅助农杆菌介导法、真空渗透技术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必将推动香蕉产业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对石榴果汁澄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壳聚糖的絮凝作用对壳聚糖在甜石榴汁澄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用量为0.3g/L、澄清时间为60min、温度为35℃时,甜石榴汁透光率可达85%以上,且通过对壳聚糖处理前后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等营养成分含量的比较,确定以上工艺参数为甜石榴汁澄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生长6~9 d的酸枣种子幼根为试验材料,0.7 mol·L-1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pH值5.5~6.0、28℃恒温水浴条件下,以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水解总时间、初始产生原生质体的时间、原生质体产量及细胞碎片量为指标,研究通过酶水解来制备酸枣幼根原生质体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含1%果胶酶+4%纤维素酶R-10+3%纤维素酶RS组合的酶解液中,保温4 h可制得产量较高、细胞碎片量较少的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16.
南瓜降糖功能及其系列食品加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南瓜在糖尿病辅助治疗方面的功能特性,介绍了南瓜降糖主要制品南瓜全粉、南瓜脆片、南瓜果酱和南瓜肉汁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7.
母猪繁殖障碍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繁殖障碍是导致母猪淘汰的最主要因素,直接造成母猪非生产天数延长,繁殖猪群生产效率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对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多方面因素,包括营养因素(如饲养水平、饲料品质、断奶日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疫病因素、生产技术及管理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Automobile comfort dynamic simulation is necessary when we predict and evaluate the comfort of a automobile or optimize performance of automobile. The nine DOF vibration model of automobile is established , which acts root mean square value of body in multiple work conditions as comfort evaluation indices. Based on the comfort simulation, the Hongyan 1160 is predicted in the way of comfort. The programmes can be used in many different automobiles .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model can simulate vibration of automobile truly. It is significant to research automobile comfort evaluation to optimize performance of automobile and comfort simulation .The computational program can be applied to optimize or simulate which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cipient yield pressure and the limit of yielding in cylinder according to the elastic disabled rule, a laboratorial method of determining limit of yielding of material is designed and a set of experimental data were gained by the method. The incipient yield pressure of the cylinder is gained by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n the limit of yielding is gained. The laboratorial method has a good reliability as the experimental value has a little error to the theory value. It has a definite engineering signification and theory value to research the mechanical capability of material and the disabled rule of high pressure vessel.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与GIS技术,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景观格局指数对布尔津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为:(1)布尔津县以草地、林地为主要景观类型,镶嵌着耕地、水域等景观类型。(2)四个分区(即高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荒漠区)的林地资源组成差异明显,耕地、居民、交通及工矿用地集中分布在丘陵区和平原区(3)从各项指数来看,高山区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平原区是受人文因素最多的区域,景观优势度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差异不大,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但要合理的开发利用;荒漠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通过该研究对布尔津县的土地利用现状作一个了解,为该县乃至整个地区的景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