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法,对野生银鲫背部肌肉脂类脂肪酸的组成和人工养殖银鲫、白鲫相比较。野生银鲫和人工养殖银鲫、白鲫背部肌肉脂类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基本相同,野生银鲫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4.55~27.30%,人工养殖银鲫为23.35~23.97%,白鲫为23.73%;—烯酸的含量野生银鲫比人工养殖银鲫、白鲫低,野生银鲫—烯酸的含量为23.97~29.53%,人工养殖银鲫为41.81~42.52%,白鲫为46.53%;多烯酸的含量野生银鲫比人工养殖银鲫、白鲫高,野生银鲫多烯酸的含量为41.53~46.77%,人工养殖银鲫为28.91~32.58%,白鲫为27.46%;其中ω_3族脂肪酸的含量野生银鲫亦比人工养殖银鲫、白鲫高,野生银鲫ω_3族脂肪酸的含量为25.74~27.99%,人工养殖银鲫为11.86~12.99%,白鲫为6.43%,而且ω_3/ω_6族脂肪酸的比率,野生银鲫也同样大于人工养殖银鲫、白鲫;野生银鲫ω_2/ω_6族脂肪酸的比率为1.37~1.74.人工养殖银鲫为0.60~0.87,白鲫为0.31.  相似文献   

2.
鲍迪  梁爱军  董莹  王淞  金万昆  董仕 《水产科学》2012,31(5):283-287
利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白鲫(♀)×墨龙鲤(♂)4组鲤鱼、鲫鱼杂交子代背侧肌肉组织的天冬氨酸转氨酶、α-甘油醛磷酸脱氢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及肌浆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并测量了红细胞长径。红细胞测量结果表明,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杂交子代为三倍体,白鲫(♀)×墨龙鲤(♂)杂交子代为二倍体。4组杂交子代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同工酶的基因组成结果显示,父本乌龙鲫四倍体和父本乌龙鲫二倍体均产生二倍体配子,且二倍体配子中1套为鲤鱼染色体组,1套为鲫鱼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3.
淇河鲫与野生鲫形态及染色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淇河鲫和普通野生鲫的传统形态学性状和框架性状进行了统计学比较研究,并对其染色体数量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1)淇河鲫为三倍体,3n=156±,野生鲫为二倍体,2n=100±.(2)淇河鲫在体高、体厚等方面显著大于野生鲫,符合"双倍鲫"的形态特征,且侧线鳞数也多于野生鲫;而野生鲫在头长、尾高方面占优.(3)淇河鲫相对怀卵量显著高于野生鲫,而相对肠长显著低于野生鲫,这与淇河鲫长期处于人工饲养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天然三倍体滁州鲫的系统进化地位,采用直接测序法获得滁州鲫线粒体基因组。其序列全长为16581 bp,碱基组成为31.6% A、26.2% T、16.1% G和26.1% C,包括13个蛋白质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区,各基因的位置及组成与已公布的鲤科鱼类一致。除tRNA-Ser (AGY)外,其他21个tRNA的二级结构均具有典型的三叶草结构;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Ⅰ起始密码子为GTG外,其余均以ATG为起始密码子;COⅡ、ND3、ND4和Cytb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不完整的T,其他9个基因均具有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AA或TAG。序列分析表明,滁州鲫与其他鲫属鱼类(方正银鲫A系和D系、鲫、淇河鲫、萍乡肉红鲫、黑鲫、日本白鲫和日本银鲫)在线粒体基因组上均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94%)。以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为外类群,基于线粒体13个蛋白质基因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构建上述鲫属鱼类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滁州鲫与方正银鲫亲缘关系最近,与黑鲫最远。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滁州鲫应为银鲫亚种的一个地方种群。  相似文献   

5.
对野生鲫肌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雌鲫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为15.36%,显著低于雄鲫(P〈0.05),而雌雄鲫肌肉的水分百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鲫肌肉样品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雄鲫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58%、7.23%、5.77%)极显著高于雌鲫肌肉(分别为16.22%、6.73%、5.24%;P〈0.01);无论以AAS进行评价还是采样CS值进行评价,雌雄鲫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雄鲫肌肉的EAAI为80.14,略高于雌鲫(77.43)。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出产的鲫营养价值较高,且雄鲫的营养价值较雌鲫高。  相似文献   

6.
洞庭青鲫产于湖南省澧县北民湖,因个体大且背部青灰而得名,其快速生长的特性和异于普通鲫的体型令作者怀疑前人报道的"二倍体群体"结果。为此,从银鲫微卫星文库中筛选9个位点构建微卫星鲫倍性鉴定体系,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完成了洞庭青鲫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建立的微卫星鲫倍性鉴定体系能够100%区分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鲫,微卫星基因分型结果显示136尾洞庭青鲫均为三倍体,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3,样本基因型包括AAA、AAB/ABB、ABC 3种类型;洞庭青鲫血细胞DNA平均含量为159.42±5.64,与二倍体红鲫的血细胞DNA平均含量(102.43±3.54)比值(DI)为1.56∶1;流式细胞术与微卫星体系判定结果匹配度100%;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洞庭青鲫染色体数为3n=156±,核型公式为3n=39m+36sm+81sta,NF=231。建立了适用于鲫倍性鉴定的微卫星标记体系,且系统地证实了洞庭青鲫为三倍体鲫品种。  相似文献   

7.
同水体银鲫与普通鲫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采样,用20对具有稳定扩增的银鲫微卫星引物对样品进行扩增,结果如下:2003年样品三倍体银鲫与二倍体鲫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5885、0.6066;2004年样品两者的平均杂合度为0.5946、0.6091。2003年样品三倍体银鲫与二倍体鲫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331,两者的遗传距离为0.3669;2004年样品两者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173,遗传距离为0.3827。两年测定的结果显示三倍体银鲫的杂合度略低于二倍体鲫,两者的遗传距离较近,在所扩增的大部分微卫星位点上基因型相同或相似,其差异为种内差异,三倍体银鲫是鲫的一个特殊种群,在进化上,三倍体银鲫可能是从鲫分化而来的,是其在特殊的环境下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天然三倍体滁州鲫的系统进化地位,采用直接测序法获得滁州鲫线粒体基因组。其序列全长为16581 bp,碱基组成为31.6%A、26.2%T、16.1%G和26.1%C,包括13个蛋白质基因、22个t RNA基因、2个r 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区,各基因的位置及组成与已公布的鲤科鱼类一致。除t RNA-Ser(AGY)外,其他21个t RNA的二级结构均具有典型的三叶草结构;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Ⅰ起始密码子为GTG外,其余均以ATG为起始密码子;COⅡ、ND3、ND4和Cytb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不完整的T,其他9个基因均具有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AA或TAG。序列分析表明,滁州鲫与其他鲫属鱼类(方正银鲫A系和D系、鲫、淇河鲫、萍乡肉红鲫、黑鲫、日本白鲫和日本银鲫)在线粒体基因组上均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94%)。以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为外类群,基于线粒体13个蛋白质基因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构建上述鲫属鱼类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滁州鲫与方正银鲫亲缘关系最近,与黑鲫最远。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滁州鲫应为银鲫亚种的一个地方种群。  相似文献   

9.
实验红鲫线粒体DNA条形码特征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建立具有实验红鲫品系特异性的线粒体DNA条形码,对鲫属品种进行鉴定。本研究以实验红鲫和鲫属其他鱼类(洞庭湖鲫、日本白鲫、大眼鲫、兰氏鲫、金鱼、湘军金鱼和湘军花鲫)为测试群体,利用Sanger测序对所有个体的线粒体COⅠ、COⅢ、Cytb这3个基因和D-loop进行测序,同时构建3个基因的拼接序列,并分析它们的序列特征和10种鲫属鱼类分子系统进化的聚类特征。结果显示,COⅠ、COⅢ、Cytb这3个基因的拼接序列和COⅠ基因的进化树聚类能明显地发现10种不同的鲫属鱼类聚成不同的小支,而COⅢ基因和D-loop序列聚类不能同时区分10种鲫属鱼类。研究表明,通过COⅠ基因以及3个基因的拼接序列均能有效地鉴别实验红鲫与鲫属其他鱼类,故该类序列能作为实验红鲫的有效分子标记,同时COⅠ、COⅢ、Cytb和D-loop序列构建的进化树均可以反映10种不同鲫属鱼类之间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金鲫是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以散鳞镜鲤为母木、红鲫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鲤鲫杂交新品种。该品种体形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