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ackground: In rumen fermentation, fumaric acid(FA) could competitively utilize hydrogen with methanogenesis to enhance propionate production and suppress methane emission, but both effects were diet-dependen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A supplementation on methanogenesis and rumen fermentation in goats fed diets varying in forage and concentrate particle size.Methods: Four rumen-cannulated goats were used in a 4 × 4 Latin square design with a 2 × 2 factorial arrangement of treatments: low or high ratio of forage particle size: concentrate particle size(Fps:Cps), without or with FA supplementation(24 g/d). Fps:Cps was higher in the diet with chopped alfalfa hay plus ground corn than in that with ground alfalfa hay plus crushed corn.Results: Both increasing dietary Fps:Cps and FA supplementation shifted ruminal volatile fatty acid(VFA) patterns toward more propionate and less acetate in goat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dietary Fps:Cps and FA supplementation was observed for the ratio of acetate to propionate(A:P), which was more predominant when FA was supplemented in the low-Fps:Cps diet. Methane production was reduced by FA, and the reduction was larger in the low-Fps:Cps diet(31.72%) than in the high-Fps:Cps diet(17.91%). Fumaric acid decreased ruminal total VFA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ed ruminal p H.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ruminal DM degradation of concentrate or alfalfa hay by dietary Fps:Cps or FA. Goats presented a lower ruminal methanogen abundance with FA supplementation and a higher B. fibrisolvens abundance with high dietary Fps:Cps.Conclusions: Adjusting dietary Fps:Cps is an alternative dietary model for studying diet-dependent effects without changing dietary chemical composition. Fumar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the low-Fps:Cps diet showed greater responses in methane mitigation and propionate increase.  相似文献   

2.
将分离到的广西猪链球菌2型,用针对猪链球菌2型Cps2J序列的引物Cps1/Cps2进行扩增,得到与预期相符的675 bp的片段,将PCR产物回收连接转化后测序,得到了675 bp的核苷酸序列,经同源性分析表明,GX01株Cps2J序列与猪链球菌2型国内外的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8.7%~100%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与猪链球菌1型的同源性只有66.7%。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山东地区家禽鹦鹉热衣原体(Cps)感染现状,本研究采用间接血凝法(IHA)对2013年~2014年采集自山东潍坊、淄博、济南、临沂、烟台等地区的1 020份鸡、鸭血清样品进行Cps抗体的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HA测得总阳性率为29.51%(301/1 020);鸡阳性率为25.26%(197/780);鸭阳性率为43.33%(104/240);各地区间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本调查结果表明,家禽Cps感染在山东地区具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 Cps)是专性细胞内寄生、革兰氏阴性病原体,能在鸟类、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中广泛传播。Cps能够导致禽类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引起家禽高热、腹泻、异常分泌物以及产蛋下降。常规衣原体疾病防控主要依赖于抗生素,但随着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养殖端减抗替抗的推行,需要开展生物安全和疫苗免疫等防控技术研究以预防衣原体感染。本文综述了Cps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鸽子鹦鹉热嗜衣原体流行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禽衣原体病主要是由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感染禽引起不同征候群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病,临床上以肺炎、心包炎、气囊炎、结膜炎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旨在分析预测的10种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为下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生物信息学方法(Effective T3和BPBAac tool)预测Cps T3SS效应蛋白。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目的基因,诱导表达、纯化相应重组蛋白。皮下免疫BALB/c小鼠,制备各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测定其效价。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假定的效应蛋白在感染细胞中的定位。本研究通过应用Effective T3、BPBAac tool交叉验证,预测了14个Cps T3SS效应蛋白编码基因:CPSIT_0357、CPSIT_0429、CPSIT_0461、CPSIT_0463、CPSIT_0490、CPSIT_0594、CPSIT_0785、CPSIT_0844、CPSIT_0846、CPSIT_0019、CPSIT_0020、CPSIT_0968、CPSIT_0969、CPSIT_0942,并进行分析。构建了14个靶基因的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除CPSIT_0357、CPSIT_0429、CPSIT_0968、CPSIT_0969外,其他10个重组菌分别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Mr)与预测Mr相近的可溶性蛋白。经GST树脂纯化后,将重组蛋白免疫雌性BALB/c小鼠,血清抗体效价为(1:32 000)~(1:64 000)。IFA细胞内定位观察,发现CPSIT_0844和CPSIT_0846位于包涵体膜,而CPSIT_0461、CPSIT_0463、CPSIT_0490、CPSIT_0594、CPSIT_0785、CPSIT_0019、CPSIT_0020、CPSIT_0942位于包涵体内。本研究鉴定了2种定位于衣原体包涵体膜的效应蛋白和8种定位于衣原体包涵体中的效应蛋白。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设计和构建基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蛋白和鹦鹉热衣原体(Cps)主要外膜蛋白(MOMP)的抗原多表位DNA疫苗,并分析其免疫原性。研究利用免疫信息学方法筛选出IBV S1蛋白和Cps MOMP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设计多表位基因M,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预测分析;将M基因、S1和MOMP串联基因分别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并转染至DF-1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将上述重组质粒肌内注射7日龄雏鸡,四免后检测免疫鸡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含量。结果显示:构建的表位蛋白结构稳定、免疫原性较好且无副作用;重组质粒pEGFP-M和pEGFP-S1-MOMP与预期大小相符;与pEGFP-N1组和PBS组相比,四免后,pEGFP-M免疫组鸡血清中抗IBV IgG和抗Cps IgG抗体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与pEGFP-S1-MOMP组相当;pEGFP-M组鸡血清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T淋巴细胞抗原CD3+、CD4+和CD8+含量均极显著高于pEGF...  相似文献   

8.
<正>鸽衣原体病(Dove chlamydiosis)是由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ophila psittaci,Cps)引起的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临床主要表现严重的结膜炎、鼻炎和口腔炎,呼吸困难,腹泻,造成鸽子生长发育缓慢,消瘦。该病一旦发生造成鸽子的死淘率增高,给肉鸽、赛鸽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因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诱导跨膜转运蛋白是细胞内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抑制因子.其属于dispanin蛋白家族中的一个亚族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其抗病毒功能是主要的研究热点.由于IFITMs,尤其IFITM3,能抑制禽流感等病毒的早期复制因而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研究发现,IFITMS主要通过核内体途径阻止病毒的入侵,从而影响病毒的复制.然而,其具体的抗病毒机制还未完全阐释清楚.本文就近年来IFITMs蛋白抗病毒功能的研究进展对其结构特征、细胞亚定位及其抗病毒机制等方面作一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猪链球菌2型LUX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链球菌2型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为满足猪链球菌2型快速检测的需要,本研究根据猪链球菌2型Cps2J保守区设计LUX引物,首次利用LUX PCR方法对猪链球菌2型进行检测,并进行了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及模拟样品检测试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猪链球菌LUX 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质粒样品的敏感性为10拷贝,检测模拟样品敏感性为102拷贝,与无乳链球菌、巴氏杆菌、粪链球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沙门氏菌等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的建立为猪链球菌2型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钦州市猪链球菌2型(SS2)的毒力因子分布特征,采用多重PCR方法对从我市健康猪扁桃体分离的11株SS2相关毒力基因——荚膜多糖(Cps2J),溶菌酶释放蛋白(Mrp),胞外蛋白因子(EF),溶血素(Sly),进行毒力基因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毒力基因型为Mrp+epf+Sly+共有8株,毒力基因型为Mrp+epf+Sly-共有1株,这两种毒力基因型可归为强毒力基因型,占此次健康猪源毒株的81.8%;另外Mrp-epf-Sly-共有2株,属于弱毒和无毒基因型,占健康猪源毒株的18.2%。通过结果分析,预示我市目前SS2的主要流行菌株是同时具有4种毒力因子的高致病性菌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20,(2):339-344
TolC是革兰阴性细菌一种外膜通道蛋白,参与细菌应对外界不利环境的耐受,沙门菌TolC蛋白作为免疫原对动物沙门菌感染的保护效果优良,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E.tarda)该蛋白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本研究以E.tarda TolC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原核表达并纯化TolC蛋白,进一步通过动物试验确定该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动物对致病性E.tarda ET-13强毒株感染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结果表明,E.tarda TolC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潜在的疫苗价值,为进一步研制E.tarda亚单位疫苗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3.
PA蛋白是禽流感病毒(AⅣ)聚合酶的组成部分,对AIV的复制具有重要作用.为鉴定家鸭体内与AIV PA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表达A/goose/Hubei/65/05(H5N1)AIV PA蛋白的重组质粒为诱饵,筛选家鸭脑组织cDNA文库,鉴定得到一个cDNA片段,经测序分析表明,该cDNA片段编码蛋白为色素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9(CHD9).将重组诱饵质粒pDEST32-PA与捕获的鸭cDNA重组质粒共转化MaV203受体菌,进行X-gal显色反应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菌落可以迅速变蓝,并且菌落在SC-Leu-TrpHis+3AT 3种营养缺陷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良好.证明CHD9与PA蛋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CHD9的初步鉴定为研究AIV在机体中的复制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疫病,对世界养禽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预防措施仍然是接种疫苗,但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血清型众多、变异速度快且交叉保护性弱等特点,使得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制一直是养禽业面临的重大难题.文章主要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弱毒疫苗的发展历程和免疫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新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旨在分析预测的10种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 Cps)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为下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生物信息学方法(Effective T3和BPBAac tool)预测Cps T_3SS效应蛋白。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目的基因,诱导表达、纯化相应重组蛋白。皮下免疫BALB/c小鼠,制备各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测定其效价。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假定的效应蛋白在感染细胞中的定位。本研究通过应用Effective T3、BPBAac tool交叉验证,预测了14个Cps T_3SS效应蛋白编码基因:CPSIT_0357、CPSIT_0429、CPSIT_0461、CPSIT_0463、CPSIT_0490、CPSIT_0594、CPSIT_0785、CPSIT_0844、CPSIT_0846、CPSIT_0019、CPSIT_0020、CPSIT_0968、CPSIT_0969、CPSIT_0942,并进行分析。构建了14个靶基因的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除CPSIT_0357、CPSIT_0429、CPSIT_0968、CPSIT_0969外,其他10个重组菌分别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M_r)与预测M_r相近的可溶性蛋白。经GST树脂纯化后,将重组蛋白免疫雌性BALB/c小鼠,血清抗体效价为(1∶32 000)~(1∶64 000)。IFA细胞内定位观察,发现CPSIT_0844和CPSIT_0846位于包涵体膜,而CPSIT_0461、CPSIT_0463、CPSIT_0490、CPSIT_0594、 CPSIT_0785、 CPSIT_0019、CPSIT_0020、CPSIT_0942位于包涵体内。本研究鉴定了2种定位于衣原体包涵体膜的效应蛋白和8种定位于衣原体包涵体中的效应蛋白。  相似文献   

16.
单细蛋白在饲料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细胞蛋白含蛋白40%~80%,是饲料生产的上好蛋白原料,且生产资源丰富.开发生产和应用单细胞蛋白,可以缓解粮食不足问题,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是人类摆脱大自然的束缚、实现农业工业化的一条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鹿流行性出血病毒是一种在全世界野生及驯养的有蹄动物中广泛存在的重要病原体.该病毒属呼肠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有12个血清型,是一种有10个节段(L1-L3、M4-M6、S7-S10)的双链RNA病毒,编码10个蛋白(VP1-7和NS1、NS2、NS3/NS3A).VP7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且保守性最高.VP2与病毒型特异性有关,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VP3为群特异性抗原,高度保守,具有亲水性保守区域.非结构蛋白NS1、NS2和NS3/NS3A及其编码序列均相当保守.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主要有PCR和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相似文献   

18.
猪链球菌2型的鉴定及其毒力因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链球菌的感染不仅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对公共卫生尤其是相关从业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严重感染引起死亡.根据参考文献,设计了1对猪链球菌2型特异性引物.对四川分离的7株链球菌、江苏分离的1株、北京分离的6株和菌种中心保存的5株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1株D群链球菌、4株R型链球菌、2株S群链球菌和E、F、G、K、L、M、N、O、P群链球菌各1株进行了检测.结果7株四川分离株均为2型;1株江苏分离株为2型;6株北京分离株有3株为2型;1株R群、2株s群链球菌为2型猪链球菌.对检测出的14株猪链球菌2型的毒力因子做进一步检测.MRP基因检出率为92.9%(13/14);EF基因检出率为100%(14/14);sly基因检出率为71.4%(10/14);Cps2A基因检出率为92.9%(13/14);gapdh基因检出率为64.3%(9/14);FBPS基因检出率为92.9%(13/14);orf2基因检出率为71.4%(10/14).毒力因子全为阳性的菌株有6株,MRP-EF+菌株有2株.本研究从259份健康猪扁桃体中分离到16株2型猪链球菌,健康猪带菌率为6.2%(16/259).16株猪链球菌2型中,MRP、EF、Cps2A全为阴性,只从1株2型猪链球菌中检测到了sly基因(1/16);gapdh基因检出率为56.25%(9/16);FBPS基因检出率为75.0%(12/16);Orf2基因检出率为37.5%(6/16).  相似文献   

19.
乳清是干酪加工中的副产物.乳清含水量为93%,剩余固体物质包括大量乳糖、矿物质、维生素和乳清蛋白(WP).通过膜过滤可将乳清分离成多种具有特殊功用的成分,通过选择膜过滤来减少非蛋白成分数量后,乳清浓缩蛋白和乳清分离蛋白就被生产出来.除了乳糖粉和乳清浓缩蛋白等主要成分外,那些曾经只有很小利用价值的特殊乳清蛋白成分,在营养和功能方面也有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貂阿留申病是由水貂阿留申病毒引起的一种持续感染性疾病,危害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水貂阿留申病毒的致病特点、免疫机制等与其他细小病毒不同,存在自身的复杂性.目前,众多研究者寻求新的疫苗来预防水貂阿留申病的发生,但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疾病诊断及疫苗研发对防控水貂阿留申病具有积极的意义.水貂阿留申病毒结构蛋白在病毒感染、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