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提高非适宜季节造林苗木成活率和造林成效。[方法]应用轻基质环保可降解无纺布容器苗在夏季高温季节造林,在造林6个月后测定苗木成活率、苗木生长量、苗木展根量3项指标。[结果]应用轻基质环保可降解无纺布容器苗造林,苗木成活率和造林成效提高。[结论]该技术可延长造林季节并解决在非适宜季节造林成效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多浆植物组培苗移栽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浆植物组培苗移栽的基质、适宜移栽的季节以及在移栽过程中防止多浆植物组培苗腐烂方面进行了一些试验,发现多浆植物组培苗在混合泥炭 粗沙(1:1)中移栽成活率最高,并且适宜在5月或9月进行移栽,同时组培苗用0.5g/L多菌灵处理可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龙眼大树移栽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影响龙眼大树移栽成活的成因,研究总结提高移栽成活率技术,2008—2012年分成5批移栽195株15年以上树龄龙眼大树实施试验观察。分析表明,影响龙眼大树移栽成活的主要因素有移栽季节、根系保护、栽植方法、植株树况、植后管理等。龙眼大树移栽,宜采用合理的起苗方法、选择适宜的移栽季节、实施得当的定植管理。提前对拟移植植株进行断根处理,催根后于春季带土球起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与人类紧密相连,优雅而舒适的外界环境对人类相当有益,光靠大自然来创造我们美好家园是无法实现的,现实中靠我们人类去绿化,去改变环境。在绿化当中,离不开移栽苗木,而且有的已形成树干的苗木,这样的苗木移栽如何能保证成活,已成为绿化工作者所要攻克的难题。就苗木移栽如何能提高成活率,浅谈以下几点注意要点:一、移植季节在北方,移植苗木主要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但春季移植适合各种树种,成为现在移植的主要季节。在整棵树木当中,根系的  相似文献   

5.
珍贵树种香叶树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为目标,探讨了香叶树育苗技术,着重分析采种母树年龄、播种季节、容器育苗的基质配比及切根处理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宜选用26年生左右的母树作为采种母树;采取冬播育苗效果较好;基质配比以泥炭土50%、黄心土20%、火烧土30%为宜;移栽切根育苗可以提高苗木质量,通过沙床催芽、移栽切根,能够促进侧须根的生长,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试管苗移栽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普通塑料大棚内,对影响猕猴桃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湿度、温度、移栽季节是影响试管苗成活的关键因子,同时充分的炼苗也是获得高成活率的必要条件。在移栽1-15d内,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适宜的移栽温度为8-22℃较适宜。移栽基质为沙:土:粪=2:1:1的复合土;除夏季高温时期成活率低外,其余季节均可进行移栽,而以冬季移栽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正近些年来,我国对环境的维护工作越来越重视,造林绿化工程随着国民认知程度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大力发展。在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绿化工程中,成本的支出主要来自于苗木移栽这一过程。如果技术成熟,苗木的成活率会大大加。但是在实际中苗木移栽技术存在着成活率不高的问题,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分析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对成活率的影响。在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是常用的确保苗种成活率以  相似文献   

8.
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包括移栽前准备、整地及土壤改良、移栽时间、苗木起挖、苗木起运、定植、苗木管理及病虫害预防等方面内容,以为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根对苹果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1):72-76
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苗木移栽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的影响,提高建园时苗木成活率和缩短缓苗期,以2年生首红苹果嫁接苗为试材,采用FA、ABT1、GGR和NAA 4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栽前浸根处理,以清水浸根为对照,在定植后第60天观测苹果的成活率及树体生长量。结果发现,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提高新生苗木的移栽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和对照相比,成活率提高5%以上,其中ABT1处理下苗木的生长量最大,NAA处理对苗木的叶绿素含量最好,FA能有效提高叶片含水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的技术,包括整地、移栽前的准备、土壤改良、确定移栽时间、苗木起挖及起运、定植、移栽后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以期为科学进行苗木移栽和提高苗木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铁皮石斛组培苗规模化栽培成功的关键环节即其驯化问题。研究表明,通过采用高架种植畦采驯化铁皮石斛组培苗,从驯化前的准备工作、驯化季节和方法、驯化管理、驯化苗的移栽4个方面进行操作管理,可以获得95%以上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炼苗和不同基质以及季节对铁皮石斛组培苗假植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于春季移栽,经过炼苗,选用苔藓:泥炭土:珍珠岩3:1:1为基质,铁皮石斛组培苗假植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西农9号为材料,研究了漂浮育苗法对西瓜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漂浮育苗法育出的西瓜苗在2叶1心期和3叶1心期移栽成活率高,达到95%以上,且缓苗期短;带基质移栽的成活率高于不带基质移栽的,移栽后浇水的高于不浇水苗,且缓苗期短:晴天、阴天、小雨天移栽3 d内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比传统土育苗移栽瓜苗缩短缓苗期3~4 d。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大肉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对不同移栽基质、生根时间、移栽前预处理方式、空气湿度控制方法等因素对大肉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建立高效而稳定的移栽炼苗体系,为大肉姜组培苗在大田的成功移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土壤与珍珠岩比例为2:1组成的移栽基质为最佳,生根时间为25 d的大肉姜组培苗移栽后成活率最高,大肉姜组培苗进行移栽前处理后再移入炼苗基质时成活率明显提高,移栽后用小拱棚遮盖一层遮阳网时的湿度最合适。  相似文献   

15.
作物育苗移栽技术工艺因其对气候的补偿作用和使作物生长发育期提前的综合效应,在农业种植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在论述秧苗移栽机械化生产必要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移栽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移栽机械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设计并改进了一台适合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蔬菜秧苗移栽的便携式秧苗移栽器。将掘穴、取苗、定植动作集成在一起完成,提高移栽效率,提高移栽成活率,减轻劳动强度;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种植方式及遗传基础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5个No Reid×Dom遗传选育基础经诱导产生的单倍体,在直接播种、2~3叶期的小苗移栽和4~6叶期的大苗移栽3种种植方式下,对单倍体植株成活率及授粉成功率进行研究,以明确不同种植方式对成活率及授粉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3叶期的小苗移栽单倍体成活率最高,平均为81.70%,授粉成功率平均为11.33%;4~6叶期的大苗移栽单倍体成活率平均为79.12%,授粉成功率最高,平均为11.34%;直接移栽单倍体成活率最低,平均为72.47%,授粉成功率最低,平均为10.30%。这说明,单倍体处理后育苗移栽可以有效地提高单倍体幼苗成活率及授粉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水分对苗木移栽成活率有重要的影响,为研究其对枣苗移栽的影响,以一年生灰枣嫁接苗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晾晒处理进行了移植栽培,结果表明晾晒使苗木失水,失水导致苗木成活率降低,苗木体内的含水量随着晾晒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晾晒时间不宜超过1.5d,如果超过,苗木就会大量死亡,其成活率也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8.
提高甘蔗组培瓶苗根系的素质,增加假植成活率和提高假植苗的质量。通过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探讨不同生根粉浓度对甘蔗组培苗瓶苗生根及假植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200 mg/L浓度范围内的生根粉对甘蔗组培 瓶苗生根和假植成活率及假植苗质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生根粉浓度为100mg/L时瓶苗根素质和假植成活率及假植苗生长表现最好,瓶苗表现根系多、根粗长袁假植苗表现苗高大粗壮、叶色浓绿、新长白色粗根多,适合大田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9.
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苗高、叶龄、成苗率、成苗数、素质、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秧龄和播量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20 d秧龄和80 g/盘播种量时机插秧苗素质最好,实测产量最高,达10 263.45 kg/hm~2。[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完善机插育秧技术,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超级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效果及产量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双季超级早稻上机插应用,探究机插效果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超级早籼稻中早39、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BT)和传统平盘(CK)培育秧苗,考察种子出苗、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及分布、机插效果、产量并比较差异。【结果】水稻钵形毯状秧盘与平盘育秧种子出苗率差异不显著;钵形毯状秧苗根系独立成钵状,56.03%的根系在底层钵碗内,上部根系比例43.97%,且白根多,根数比对照略少,但根长度、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体积有所增加,而对照秧苗的下部根系比例37.86%,上部根系比例高达62.14%;从机插效果看,中早39和中嘉早17钵形毯状秧苗的机插断根率比平盘毯状秧苗分别降低了25.06%和14.24%,相同播种量下,2年重复试验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的漏秧率比对照分别下降了3.89%和1.67%,中嘉早17下降了2.22%和1.66%,另外翻秧、漂秧、伤秧比例较对照也有所减少;钵形毯状秧苗机插14 d后的秧苗叶重、茎鞘重、根重、地上部总重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明显增加,表明有利于促进秧苗早发生长;产量比较,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对照增产6.35%—7.66%,中嘉早17增产8.99%—10.87%,其中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增加实现增产,中早39和中嘉早17的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了2.14%—6.01%和4.76%—6.98%。【结论】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通过培育形成上毯下钵的钵形毯状秧苗,按钵取秧机插,有利于提高机插质量,减少机插漏秧率及伤根,促进秧苗早发,提高有效穗数,实现机插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