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建立禽分枝杆菌多重PCR方法,给禽分枝杆菌亚种鉴定及禽结核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本实验根据国外报道的诊断方法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选用我国禽结核参考菌株(CVCC 68201)基因组DNA为模板,优化了退火温度,测定了DNA最小检测量,并进行了特异性检验。采用优化好的多重PCR体系,对国家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存的禽分枝杆菌标准菌株进行检测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禽结核参考菌株(CVCC 68201)能很好的扩增出577 bp(IS901基因片段)、385 bp(IS1245基因片段)和140 bp(dnaJ基因片段)三条目的条带,基因组DNA的最小检测量为0.38 ng/μL,目的条带在退火温度50 ℃~62 ℃之间均能得到有效扩增。对23株禽分枝杆菌菌株检测,并设立牛分枝杆菌作为阴性对照,最终将禽分枝杆菌菌株分为三大类:禽亚种/森林土壤亚种、副结核亚种、人猪亚种,与国家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分类结果相比不仅一致且更加详尽而有临床意义。因此,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以对禽分枝杆菌亚型进行快速鉴定并对禽结核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禽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 Paratuberculosis,MAP)是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的病原,该病是以慢性增生性、顽固性肠炎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仅在美国该病每年给养牛  相似文献   

3.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快速鉴定病原菌,较传统病原分离鉴定方法具有明显优势。针对我国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这两个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目前还没有标准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可供参考。为建立布鲁氏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快速诊断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利用布鲁氏菌探针Bru-996和结核分枝杆菌探针MTB770,通过优化杂交温度、杂交时间和样品处理等关键条件,确定最佳检测程序;根据已知背景的菌株和临床样品,对Bru-996和MTB770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最终建立了荧光复位杂交诊断方法。结果显示:反应条件优化后,该方法可在4h内完成布鲁氏菌检测;荧光标记Bru-996探针与布鲁氏菌待检菌株的杂交结果均为阳性,而与结核分枝杆菌、禽结核分枝杆菌和大肠杆菌杂交结果均为阴性,并从5个已知背景的组织病料中成功检出布鲁氏菌。牛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则需要6~8h,杂交前必须对样品用二甲苯和溶菌酶进行处理;MTB770探针可特异性识别并能从牛肺部结节中检出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果表明,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快速、简便,而且Bru-996和MTB770探针分别在布鲁氏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上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替代传统的病原分离鉴定,作为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的实验室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表达并纯化禽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主要抗原基因的串联重组蛋白r22-ag85B,期望研制出一种新型副结核病疫苗,以禽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参考株P18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了22KD基因和ag85B基因。采用重叠延伸剪接PCR技术(SOE-PCR)获得了融合基因22-agS5B,将基因连接于表达载体pET32a(+),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2-ag85B。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以IPTG(终浓度1mmol/L)诱导后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重组蛋白r22-ag85B,其分子质量约为65ku。Western blot检测表明此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禽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22-ag85B重组蛋白的成功表达及纯化为副结核病疫苗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牛副结核分枝杆菌(MAP)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以MAP的IS900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MAP特异性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经反应条件优化,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最低见测量为0.53 pg;与其他病原菌无任何交叉反应。临床样品检测与行业标准的符合率为100%。该LAMP检测方法可以用于MAP的常规检疫。  相似文献   

6.
用禽型(结核)分枝杆菌Ⅰ、Ⅱ、Ⅲ血清型参考菌株制备禽型结核杆菌平板凝集抗原,对102只禽结核病鸡的检出率为90.2% ,对32只健康鸡出现9.4% 的假阳性反应。因其使用方便、快速,对种鸡群进行禽结核病的检测和病鸡群的净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牛结核病疫情日趋严重,快速、高效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建立显得十分必要.试验设计合成了牛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牛分枝杆菌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牛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方法可有效检测牛结核分枝杆菌,在模板浓度、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分别为1.32 μg/mL、0.5 μm/L、54℃时最佳;性能评估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临床应用性,为我省牛结核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本文介绍了MTB蛋白酶体结构及其激活因子的研究进展,阐述了MTB蛋白酶体生理功能,揭示了蛋白酶体在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持留性、转录调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结核分枝杆菌蛋白酶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结核分枝杆菌持留致病新机制,也可为疫苗和抗结核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人结核分枝杆菌(MTB)、牛分枝杆菌(MB)、禽型分枝杆菌(M,avium)、非洲分枝杆菌以及田鼠分枝杆菌(M,microti)所引起,统称这些病原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物(或群)。目前已知,结核病除感染人外还能使50多种哺乳动物和25种禽类感染,牛是最敏感的动物。牛结核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从吉林省不同区域的7个城市采集的503份牛颌下淋巴结样品和497份牛肠系膜淋巴结样品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情况的调查,样品均采自结核(副结核)变态反应阴性牛只,调查中得到阳性样品25份,阳性率2.5%,其中颌下淋巴结阳性率1.59%,肠系膜淋巴结阳性率3.42%,成功分离扩增培养出1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并进行了分类鉴别,得到母牛分枝杆菌1株,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2株,苏加分枝杆菌2株,偶发分枝杆菌1株,蟾蜍分枝杆菌6株,胞内分枝杆菌2株.调查结果表明:非结核分枝杆菌单独感染的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11.
采集结核菌素变态反应阴性猪的颌下淋巴结共计550份,肠系膜淋巴结共计550份,运用实验室常规检查、分离培养基分离培养、生长特性试验、鉴别培养基试验、产色试验、生物化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集约化养殖的猪群中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开展分离与鉴定研究。最终得到阳性结果14份,阳性率1.27%,其中颌下淋巴结6份,阳性率1.09%,肠系膜淋巴结8份,阳性率1.45%。分离株鉴定结果:2株为胃分枝杆菌,3株为胞内分枝杆菌,3株为偶发分枝杆菌,2株为牛分枝杆菌,4株为浅黄分枝杆菌。根据所得数据可以得知,结核阴性猪中NTM的流行情况不容乐观,其存在必定会对猪养殖业造成负面影响,试验为NTM的预防和中国消除结核病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也称Johne's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即禽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Paratuberculosis,MAP)引起的以慢性增生性、顽固性肠炎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只在美国每年对奶牛业的损失就有2.2亿美元[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运用多重PCR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原理,建立快速检测人兽结核致病菌群并鉴别主要致病菌种的新方法。建立了四重PCR-DHPLC方法,可同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特异的IS6110和IS1081插入序列、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结构基因和牛分枝杆菌特异结构基因共4个目标基因。采用13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和分离株以及23种常见微生物样品进行特异性试验,采用纯化标准菌株DNA以及克隆了扩增序列的重组质粒DNA进行检测灵敏度试验,采用从临床疑似发病牛群采集的牛组织样品进行临床检测试验,并与细菌分离培养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DHPLC方法能特异检测MTC并准确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而对其它11种分枝杆菌以及23种常见微生物样品均呈典型阴性检测结果;检测灵敏度达到每个反应102~103基因拷贝或3.6~6.8fg DNA模板浓度。采用该法从39份临床疑似样品中检出33份MTC阳性并检出其中28份为牛分枝杆菌阳性,而培养法检出21份阳性样品。采用该法临床检测全程可缩短至1d之内,其中对纯化DNA样品的检测分析可在2h内完成。本研究为人兽结核致病菌(群)的快速检测鉴别提供了新型分子生物学方法,所建立的四重PCR-DHPLC方法能实现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并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14.
罗清 《中国兽医杂志》2006,42(11):59-60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如堪萨斯分枝杆菌(M.kansasii)、海分枝杆菌(M.marinum)等。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海狮后常导致肺部感染,引起结核样病变(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及空洞形成),严重者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进食被非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冷冻海水鱼可能是主要的感染途径。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海狮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总结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建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检测牛分枝杆菌,将建立的方法用于22株牛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及20种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及5种非分枝杆菌,同时对203头疑患牛结核病奶牛的奶样进行检测,其结果与皮内变态试验、涂片法、罗氏培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噬菌体工作浓度为1×109PFU/mL、37℃感染2 h为最佳检测条件;杀毒剂浓度为100 mmol/L,室温作用10 min即可完全杀灭受试噬菌体;加热灭活的细菌和指示细菌不被噬菌体感染;牛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和22株牛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检测结果均为阳性,16种NTM和5种非分枝杆菌为阴性,4种NTM(偶然、胞内、金色、草分枝杆菌)在高浓度时(>105CFU/mL)检测结果为阳性;该法可检测出60~120 CFU/mL牛分枝杆菌;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重复性良好;203头检测奶牛中,PhaB法、涂片法、皮内变态试验和罗氏培养结果分别有14头(6.9%)、17头(8.4%)、21头(10.3%)和12头(6.0%)为阳性,PhaB法与其他3种方法比较,阳性准确性、特异性都在96%以上,敏感性在71%~100%。该法检测牛分枝杆菌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牛副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牛副结核分枝杆菌C-2染色体的ISMav2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套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牛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的方法。以实验室构建的牛副结核分枝杆菌pMD-ISMav2阳性重组质粒为标准品,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标准曲线,其相关系数为0.999。以构建的标准品为模板,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布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DNA均为阴性;最低可检测到相当于每微升1.96×101拷贝数的标准品阳性质粒。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和快速等优点,可用于牛副结核杆菌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禽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基因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paratuberculosis,MAP)是引起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Johne’s disease,JD)的病原。该病早在1826年就有记载,1895年第一次被报道。目前仍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其中以奶牛业和肉牛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受害最重。仅在美国每年的损失就达2.0~2.5亿美元。最新研究表明,在原生动物、负鼠、野兔、野生猫、野猪、赤鹿、野牛等动物中也分离到该病原菌,  相似文献   

18.
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耐药性的可行性。用传统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性检测;以Rpsl和rrs的耐药决定区为靶点设计引物进行HRM分析,判断菌株是否对链霉素耐药;以药敏结果为标准,应用SPSS17.0分析两种检测结果之间的符合率;Kappa检验分析两种结果的一致性。药敏结果显示,84株菌株中有20株对链霉素耐药,64株为敏感株;HRM检测结果显示,24株菌株对链霉素耐药,60株为敏感株;以药敏结果为参照,HRM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耐药性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5.9%,经Kappa检验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本研究结果表明HRM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性,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在耐药结核病的早期辅助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乳及乳制品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建立结核分枝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法.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重复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y=-3.29x+38.60 (R2=0.998 0);敏感性高,可达1×102 copies/μL;抗干扰能力强,仅结核分枝杆菌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重复性良好,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标准质粒进行组内和组间平行实验,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因此,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能准确快速检测乳及乳制品中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鉴定分枝杆菌的三重PCR方法,并比较分析其在临床检测中的可靠性。根据已发表的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非洲分枝杆菌rv 3036c基因,结核分枝杆菌rv 1970f基因(RD7)和牛分枝杆菌pncA基因的序列,改造并设计合成了3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了一种能对分枝杆菌样品进行初步鉴定的三重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针对rv 3036crv 1970fpncA基因分别扩增出大小为500、125和249 bp的目的片段,能特异性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500和125 bp两条带)和牛分枝杆菌(500和249 bp两条带),并可将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与其他分枝杆菌加以区分。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50 pg/μL模板基因组DNA。对86株抗酸染色阳性菌进行三重PCR鉴定,鉴定结果与细菌16S rDNA和ITS序列测定结果一致,检测准确度为100%,优于生长特征和生化试验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