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沙棘和南瓜为主要原料,研制沙棘南瓜复合果蔬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研究了复合果汁的最佳配方。结果发现,复合果汁配方中,沙棘汁、南瓜汁、白砂糖、复合稳定剂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且关系较为复杂,不能通过仅调节某一因素添加量而达到调整果汁感官的目的。通过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模型回归分析,得到试验预测最佳值,经验证后确定了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沙棘汁5%、南瓜汁15%、白砂糖8.48%、复合稳定剂0.14%;采用此配方生产的沙棘南瓜复合果蔬汁质地均匀细腻、组织状态稳定、色泽澄黄,清新的南瓜香气中伴有淡淡的沙棘果香,两者相互为佐,从口感及营养价值上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可应用于中试生产。  相似文献   

2.
梁彦 《北方园艺》2015,(2):121-123
以树莓和蜂蜜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实验确定了树莓果冻的生产工艺及配方。结果表明:树莓汁的添加量为26%,蜂蜜的添加量为14%,混合胶的添加量为1.5%,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15%,制得的产品果香浓郁,口感爽滑。  相似文献   

3.
中国盛产小浆果,但小浆果不容易保存且季节性强,因此附加值较低,为了提高小浆果的产品附加值,本试验研究了小浆果酒的发酵工艺,并探讨了解决出汁率低,果酒单宁含量过少所导致的货架期短、挥发酸高、不易澄清等问题。试验以小浆果红树莓为原料,经破碎、酶解、澄清、发酵、过滤等工艺,制得了发酵型红树莓果酒,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确定最佳的酿造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解过程采用25 g/kL EMACLAR果胶酶和25 g/kL EVZYM果胶酶低温酶解14 h,与传统方式对比,出汁率提高了10%;发酵过程,红树莓果汁初始糖度19%,利用VP5为酿酒酵母,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22℃;发酵结束后使用树脂降酸,澄清过程使用30 g/100 L硅藻土、15 g/100 L明胶复合澄清的方式。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红树莓果酒酸度爽口,色泽清亮、均匀,有明显的树莓香气和纯正的发酵型香气。  相似文献   

4.
以干平菇、香菇及其下脚料打粉作为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玉米淀粉混合,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膨化,后将产物粉碎,生产出营养健康的食用菌冲调粉,从而提高食用菌利用率,积极响应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食用菌粉的膨化、冲调工艺进行优化,食用菌粉挤压膨化最佳条件为:混合菌粉添加量30%,物料含水量15%,挤压膨化温度120℃;最佳冲调工艺为:粉碎程度90目菌粉、冲调加水量80mL(10g)、水温70~80℃、蔗糖添加量5%、糊精添加量3%,此条件下冲调效果较好,甜度适中,无结块,且具有食用菌香气,感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提升大麦若叶粉的营养价值,本研究利用大麦若叶粉、麦芽粉、山楂粉复配制成易消化型营养果蔬粉,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果蔬粉的配方。结果表明,大麦若叶复合果蔬营养粉最佳配方为大麦若叶粉0.25 g、麦芽粉0.075 g、山楂粉0.06 g、白砂糖0.24 g、果胶0.12 g。经分析测定,该果蔬粉总膳食纤维含量为25.91%,黄酮含量为5.95 mg/g。  相似文献   

6.
以干银耳片为原料,研究其最佳浸发、煮制条件,超微粉碎工艺以及即食复合银耳粉配方。结果:浸泡温度50℃,浸泡时间30 min,料液比1∶7,121℃蒸煮5 min,浸煮液的多糖损失量最少,浸煮后的银耳片感官评价最佳。对煮制后烘干的银耳片进行超微粉碎,其最佳工艺为:银耳初始含水量为6%左右,粉碎时间50s,过150目筛的银耳超微粉得率较高。即食银耳固体饮料最佳配方为:银耳粉2 g,绿豆粉0.8 g,麦芽糊精1.2 g,蔗糖1.6 g,蛋白糖0.08 g。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山楂果脯的口感、延长其保质期,本文以大果山楂为原料,采用微波渗糖技术,以感观评分为指标,研究低糖大果山楂果脯的加工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波渗糖加工低糖大果山楂果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液质量浓度45%,糖煮时间25 min,微波功率140 W,微波时间20 min,在该条件下得到的低糖大果山楂果脯感官评分为88.3分,产品颜色鲜亮,果脯饱满,酸甜适宜;且产品经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均符合果脯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鲜切马铃薯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块状类鲜切蔬菜的加工工艺,本文以马铃薯为材料,研究其杀菌、护色、包装等工序。试验结果表明,鲜切马铃薯的加工采用次氯酸钠杀菌,再用复配护色剂进行护色,其最佳配方为:0.04%曲酸、0.03%山梨酸钾、1%柠檬酸,真空包装后在4℃下冷藏,产品保质期一般可达5天,可充分满足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食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4,(6)
<正>山东灵芝基地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做到栽培、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我们有自产自销的优势,是国内著名品牌的原料供应商.现以基地价销售;灵芝孢子粉(套袋收集,经过350目过筛提纯),破壁灵芝孢子粉(破壁率%99,经过抗氧化处理,保质期长),孢子油软胶囊,灵芝超细粉,灵芝切片,灵芝盆景,灵芝下脚料。以上产品量小可办理邮购,量大看货面议,并可提供各种规格的包装。另外提供  相似文献   

10.
以山楂为主要原料,通过调节香菇粉、山楂、白砂糖与柠檬酸的量研制出优质的具有香菇口味的复合果丹皮,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香菇山楂复合果丹皮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香菇山楂复合果丹皮的最佳配方为山楂76.2%、香菇粉4.6%、白砂糖19.1%、柠檬酸0.1%,其口味酸甜适中、口感细腻。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树莓果汁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响应面试验方法,对果汁的热烫、酶解、调配、贮藏等工艺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80℃热烫2 min;添加果胶酶量0.08%;51.48℃恒温酶解2.24 h;果汁配方成分添加量为,果汁30%,白砂糖10%,柠檬酸0.10%;成品贮存条件为4℃下避光放置。  相似文献   

12.
以桑葚果汁、魔芋精粉为主要原料设计出桑葚营养果冻的实验方案和工艺流程,采用该配方制备的果冻,营养价值高、果香浓郁、口感爽滑。  相似文献   

13.
树莓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慧  薛佳桢  孙京波 《北方园艺》2010,(22):125-127
以树莓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摸索树莓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着重研究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程序。结果表明:树莓组培外植体最佳取材时间应在5月初,半木质化的带芽茎段为其理想的外植体材料,外植体灭菌用75%乙醇0.5 min2、%NaClO 15 min效果最好;分化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2 mg/L+GA36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2.0 mg/L+IBA 1.0 mg/L+活性炭0.5%;组培苗移栽基质以有机肥∶土∶蛭石=1∶1∶1时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在原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蚕沙栽培姬菇,与常规配方作对照,对配方产量、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确定加入蚕沙最佳比例为2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鲜香菇、草菇为主要原料,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获得制作该产品的最佳工艺配方,研发出一款新型、营养、美味的香菇复配草菇复合食用菌酱产品。结果表明,该产品最佳工艺配方为香菇草菇比例4∶1、黄豆酱添加量10%、香菇复配草菇调味料添加量0.5%、辣椒添加量0.6%。此条件下制成的食用菌酱色泽光亮、咀嚼感好、香辣适中、浓稠适宜,融合了香菇和草菇的营养成分,且具有各自独特的菇香,余味悠长,是一种集营养与美味为一体的食用菌酱。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消费者对休闲食品营养健康、美味低糖的多样化需求,本研究以金银花超微粉、雪梨超微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配方进行优化,以期研制出一款复合低糖果冻。结果表明,金银花雪梨超微粉低糖果冻的最佳配方为复配胶添加量1.4%(魔芋胶∶卡拉胶=1∶2)、金银花雪梨超微粉混合液添加量50%(金银花粉液∶雪梨粉液=1∶3)、甜菊糖添加量0.02%、柠檬酸添加量0.25%,其余为水。根据此配方研制出的果冻持水力为84.6%,微生物检验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成型稳定且低糖低热,具有金银花与雪梨的香气。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饼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木耳为主要原料之一,研究了制作黑木耳饼干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要点。通过L9(33)正交试验确定了黑木耳饼干的最佳配方:黄油22.5%,白糖30%,黑木耳5%,以此得到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的黑木耳饼干。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可食用芦荟、玫瑰、葡萄籽粉为原料制作果冻,以感官评价值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配方进行优化,并检测果冻的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总数。结果表明,玫瑰芦荟葡萄籽粉果冻的最佳配方为玫瑰芦荟混合汁液3 g、蔗糖7 g、复合凝胶(魔芋粉∶黄原胶=1∶1)5 g、葡萄籽粉0.40 g,通过此配方生产的果冻蛋白质含量为0.843 g,菌落总数为63 CFU/g,持水力为62.35%,均符合国家标准,且成型稳定,具有清新的芦荟和玫瑰的香气。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绿豆皮粉、黄豆皮粉、红薯皮粉、高筋面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二次发酵法研制膳食纤维杂粮面包,通过口感和外观考察了配方和烘培时间对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杂粮面包品质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改良剂添加量>杂粮皮粉用量>烘焙时间>酵母添加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杂粮面包的最佳配方为高筋粉50%、杂粮皮粉2.3%(绿豆皮粉:黄豆皮粉:红薯皮粉=3:2:5)、白糖13.1%、酵母0.4%、改良剂0.2%、奶粉0.3%、水21%、鸡蛋6.6%、盐0.5%和黄油5.2%,烘培20min得到的杂粮面包的风味品质最佳,形态丰满完整,色泽均匀,组织有弹性,具有发酵烘烤后特有的面包香味,松软可口。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增加金针菇产品的附加值,本研究以新鲜金针菇为原料制备金针菇浆,加入发酵乳、木糖醇及稳定剂,调配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发酵乳及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的配方,并对产品的口味、稳定性、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乳的最优配方为菌粉接种量0.6%、脱脂奶粉添加量12%、白砂糖添加量13%;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的最优配方为发酵乳与金针菇浆比例3∶1,稳定剂添加量1.5%,木糖醇添加量5%。该条件制备的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呈均匀的乳白色,口感顺滑,酸甜适中,既有金针菇的清香,又有乳酸菌的发酵香味,产品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