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鲮,麦鲮和野鲮之RAPD的遗传标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野生和池塘养殖的64个鲮(Cirrhinamonlitorella)10个麦鲮(C.mrigola)和10个野棱(Labeorohita)样本为材料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遗传分析,通过26个10bp随机引物扩增鲮,麦鲮和野鲮样品分别得到107,73,87个DNA片断,其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35.5%,39.7%,37.9%,鲮与野棱,麦鲮与野鲮及鲮与麦鲮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22,0  相似文献   

2.
RAPD技术鉴定3种鲮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池塘养殖的鲮、麦鲮各12尾为材料,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利用10bp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缩短扩增反映时间和电泳时间,快速鉴定3种不同的鲮值,建立了一套DNA分子水平上的快速鉴定鱼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唇鲮肌肉中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常规测定方法分析了野生唇鲮Semilabeo notabilis(12尾)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其体质量为(215.24±80.41)g。结果表明:唇鲮的含肉率为(75.64±4.16)%,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6.31±0.71)%、(17.06±0.84)%、(1.51±0.084)%和(1.72±O.25)%。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的总质量分数为(82.45±O.90)%(占肌肉干重),其中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4.09±0.39)%,占总氨基酸总量的41.35%;4种鲜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为(31.26±0.37)%(占肌肉干重),占氨基酸总量的37.92%;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2.79。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分别为(4.21±0.27)%、(3.64±0.22)%,表明唇鲮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4.
芥菜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利用RAPD标记对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a)16个变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60个10bp随机引5物中筛选出27个有效的,这27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336条DNA带,其中275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数的81.8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的DNA带数为12.44,不同引物扩增出各自不同的DNA指纹图谱,大部分图谱均有特征或特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PAD)技术分析了肉鸡群个体间RAPD指纹的变异程度。10个随机引物在36只公鸡中共扩增出83个片段,其中有67个是多态性片断,多态率为80.72%,11个随机引物在36只母鸡中共扩增了99个片段,其中有86个是多态性片段,多态率为86.87%,公、母鸡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858、0.7328。结果表明:RAPD标记的多态性明显,作为一种DNA标记,它可以  相似文献   

6.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鲮肝脏总RNA中扩增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克隆至质粒PUGm-T。测定该基因序列,推导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克隆的鲮IGF-IcDNA编码序列包括信号肽、B、C、A、D和E6个区域,共161个氨基酸残基。与鲤IGF-I比较,信号肽由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比鲤少17个,成熟肽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2%和100%,E区域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鲮IGF-I序列属于IGF-I Ea-2亚型。  相似文献   

7.
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cDNA的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鲮肝脏总RNA中扩增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克隆至质粒PUGm-T。测定该基因序列,推导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克隆的鲮IGF-IcDNA编码序列包括信号肽、B、C、A、D和E6个区域,共161个氨基酸残基。与鲤IGF-I比较,信号肽由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比鲤少17个,成熟肽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2%和100%,E区域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鲮IGF-I序列属于IGF-I Ea-2亚型。  相似文献   

8.
金刚  俞振华 《农技服务》2006,(12):33-34
麦瑞加拉鲮简称麦鲮,属鲤科、亚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原产印度(又称印度鲮),上世纪80年代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90年代在广东地区大力推广养殖,目前,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也开始大面积养殖。麦鲮在分类上与我国华南地区传统养殖的鲮鱼同为一属,经我国试养,证明其具有食性  相似文献   

9.
2016年8月,于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黄龙洞捕获一种鱼类,对其10尾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测量与计数,确定为野鲮亚科异华鲮属鱼类。采用PCR技术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扩增,测定其基因序列,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对比,发现其与长鳍异华鲮(Parasinilabeo longiventralis)、长体异华鲮(Parasinilabeo longicorpus)、异华鲮(Parasinilabeo assimilis)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1.6%~1.8%、1.9%;将其形态数据与以上3种鱼的形态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其与长鳍异华鲮在形态学上最接近,但其个体偏小,大部分数据交叉,各鳍条数少1~2个。初步确定该鱼类为长鳍异华鲮,是湖南省的新记录种。对该种鱼的分布区域、生存环境的初步分析认为,长鳍异华鲮是栖息在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的喀斯特地区的季节性洞穴鱼类。  相似文献   

10.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取鱼的肾细胞对唇鲮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唇鲮染色体数目2n=50,其中有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5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6对亚羰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10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其核型公式为2n=8m+10sm+12st+20t,NF=68.与所属的野鲮亚科其他鱼类染色体核型比较,唇鲮是本亚科鱼类中相对原始的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珠江野生鲮的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研究,同时将野生鲮与人工繁殖群体进行了比较。发现采集的珠江野生鲮中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类群:一个群体背部呈绿色,颜色较深,称为深色群体;一个群体背部呈黄色,颜色相对较浅,称为浅色群体;人工繁殖群体的体色与深色群体相近。在3龄鲮中,浅色群体与深色群体个体的平均体重具有显著差异(P<0.001),前者比后者高37.8%;在5龄鲮中,两个群体的个体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11项可量数据转化来的9项特征参数,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方法对野生鲮两个类群及养殖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结果显示:3个群体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野生群体中的浅色群体与养殖群体的差异较明显,表明珠江鲮已有一定的分化,外型的不同为开展鲮优良品系的选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形态标记。  相似文献   

12.
珠江流域不同江段鲮生长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珠江流域不同江段鲮(Cirrhina molitorella)生长特征的差异性分析,发现西江和东江的鲮比北江的形态参数变异大;各江段鲮生长出现小型化,说明珠江鲮已经捕捞过度,应严格控制捕捞规格,年龄不得低于3^+,体长不得低于25cm,根据体重与体长的相关曲线发现,同体长的鲮东江的体重大于北江和西江;1~4龄鲮的生长指标和增长率东江和西江的高于北江,这种生长的差异性与作者对其遗传多样性水平丰  相似文献   

13.
With a view to closing the nutrient loop between sanitation and fish culture, advanced fry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fish (rohu, bata, mrigal, common carp, tilapia, punti) and larvae of freshwater prawn were reared in twelve experimental tanks in a mixed culture system for 120 days using three treatments (fresh urine, stored urine and mix of fresh and stored human urine) and control in triplicate. The total weight for all the species of fish and prawn in the stored urine (420.0 g) was 18 and 27% higher compared to fresh (356.0 g) and mixed urine (332.0 g)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Likewise,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phytoplankton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l load related to phosphate level of water were also highest and lowest in the stored urine (GPP—508 ± 39.87 mg C m–2 h–1; heterotrophic bacteria—38.38 cfu × 103 mL–1) and control system (GPP—214 ± 38.09 mg C m–2 h–1; heterotrophic bacteria—13.53 cfu × 103 mL–1), respectively. The mean count of E. coli, on the other hand, did not differ between urine fed treatment and control. As a possible mechanism, it is suggested that stored urine upon transfer to aquaculture pond underwent degrad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that induced the autotrophic and heterotrophic food webs conducive to fish growth.  相似文献   

14.
运用TRAP标记技术,选取10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对荷包红鲤、黄河鲤、建鲤、兴国红鲤和黑龙江野鲤等5个鲤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固定引物是根据目标候选基因-GHR基因的序列设计。结果表明,共扩增出16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34个,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80.4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9。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群体内的方差贡献率达96.97%,表明各个鲤群体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种群再分效应固定指数(FST=0.030 26,P<0.05)表明不同鲤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基于目标候选基因的TRAP标记对5个鲤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建鲤和兴国红鲤首先聚成一类,然后黄河鲤和黑龙江野鲤聚为一类,再与荷包红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津鲢进行同工酶分析。[方法]使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选育品种津鲢进行AAT、EST、α-GPD、GPI、IDH、LDH、MDH、ME、PGM和PROT共10种同工酶及蛋白质的电泳分析,并以购自湖北省荆州市的鲢人工繁殖群体进行比较。[结果]以肌肉和肝脏作为检测用组织,共检测出18个基因座位;在津鲢群体中有变异的基因座位为GPI*和PGM*,荆州鲢群体中有变异的基因座位为GPI*;津鲢与荆州鲢的多态基因座位(最高基因频率≤0.99)比例和平均杂合度预期值分别为11.11%、5.56%和0.015 0、0.001 1,群体间Nei遗传距离为0.000 59;2群体GPI*基因座位最高基因频率间的χ2检验结果表明这2个群体间呈极显著差异。[结论]为津鲢的大面积推广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津鲢进行同工酶分析。[方法]使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选育品种津鲢进行AAT、EST、α-GPD、GPI、IDH、LDH、MDH、ME、PGM和PROT共10种同工酶及蛋白质的电泳分析,并以购自湖北省荆州市的鲢人工繁殖群体进行比较。[结果]以肌肉和肝脏作为检测用组织,共检测出18个基因座位;在津鲢群体中有变异的基因座位为GPI*和PGM*,荆州鲢群体中有变异的基因座位为GPI*;津鲢与荆州鲢的多态基因座位(最高基因频率≤0.99)比例和平均杂合度预期值分别为11.11%、5.56%和0.0150、0.0011,群体间Nei遗传距离为0.00059;2群体GPI*基因座位最高基因频率间的χ2检验结果表明这2个群体间呈极显著差异。[结论]为津鲢的大面积推广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鲤鱼主要养殖品种--建鲤为研究对象,运用AFLP技术分析比较雌雄鲤鱼之间的差异.共使用64对引物组合对雌雄个体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出9对引物,电泳图谱条带丰富,多态性位点比例高,每对引物检测出的位点数从104-134个不等,平均121.9个,多态位点比例占69.0%-92.3%;9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1097个片段,其中264个片段(24.1%)为所有雌雄个体共有条带,其余833个(75.9%)为多态性片段;统计分析,共发现18条带在不同性别中出现的比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RAPD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5个群体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利用20条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其中12条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57、0.7478、0.7419、0.7449,遗传距离分别为0.1327、0.2906、0.2985、0.2944。在进行微卫星标记分析时,所扩增的29对微卫星引物中共有13对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17、0.7434、0.6680、0.7552,遗传距离分别为0.1374、0.2965、0.4034、0.2808。两种分析结果均表明,芙蓉鲫的遗传结构更接近于父本红鲫,与外祖父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比与外祖母散鳞镜鲤的遗传相似性要大,其遗传结构更偏向于具红色体征的原始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