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国信 《科学种养》2009,(10):57-57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公认的优质豆科牧草。为便于苜蓿储存,并保持其良好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在收获季节常常需要在田间对苜蓿草进行脱水干燥和调制处理。现将其田间干燥机械化作业和调制处理技术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2.
苜蓿将成为新世纪朝阳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全世界种植苜蓿约5亿亩,美国种植1.6—1.8亿亩,美国苜蓿草的直接年收入达100亿美元,加上养植、加工等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种植苜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有苜蓿面积2750万亩,居世界第五位。苜蓿对世界和中国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跨入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  相似文献   

3.
苜蓿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豆科草之一。我国现有苜蓿面积183万hm^2,居世界第5位。苜蓿对世界和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苜蓿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种植业,还会带动其相关的种子区域化生产、机械收割、打捆、加工配套系统、产品检验、贮运、营销体系的发展。苜蓿除了可以被加工成草捆、草块、草粉、草颗粒等常规产品,还可以被深加工成叶蛋白、浓缩维生素等保健食品,其潜在的增值效益十分诱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畜牧业中大量使用苜蓿、国家实施的天然草场保护、退耕还草工程中大量种植苜蓿,其合理利用的问题也随之提了出来。1苜蓿概述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牧草,因其适应性广、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广受欢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成本低,易栽培,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能有效的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苜蓿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最广,也是最优良、最重要的一种优质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之美称.由于苜蓿在世界畜牧业中的重要性,苜蓿基因工程研究要早于其它牧草.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基因工程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苜蓿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本文综述了在苜蓿遗传转化方法、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品质改良、生物反应器和共生固氮等基因工程方面的国内外进展,着重阐述了基因工程在提高苜蓿抗性、改良品质和研究共生固氮调控机制方面的作用并就苜蓿基因工程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苜蓿在陇东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素称牧草之王.苜蓿中除了丰富的蛋白质外,矿物质、微量元素、胡罗卜素等的含量也很丰富,是陇东地区主要牧草,种植面积占牧草总面积的 90%以上,也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作物.随着我国加入 WTO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苜蓿正以其适应性广、高产优质、改良土壤迅速、经济效益高、生态功能齐全等特性,在整个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疆和田苜蓿等品种种子若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栽培的苜蓿农家品种系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苜蓿草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口性好,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它是多年生豆科作物,具有固氮、抗旱、耐寒、耐盐等特性,是改土培肥的有效作物。苜蓿在新疆农牧业生产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和田苜蓿是新疆主要的优良农家品种之一,七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北方各省颇受好评。我国对苜蓿种子的研究报导极少。1980年内蒙农牧学院彭启乾报导  相似文献   

8.
苜蓿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牲畜的优等饲料,以“牧草之王”著称。中国目前苜蓿的种植面积约133万hm^2。2008年,石河子一四八团首次将滴灌技术应用到苜蓿种植上,获得成功。通过两年的试验,2010年推广种植420hm^2  相似文献   

9.
王万双  刘玉欣 《种子科技》2003,21(5):297-298
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是各类家畜的优质牧草,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苜蓿种子需求量较大。为了提高苜蓿种子的质量和产量,现将苜蓿种子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 选择种子生产田 苜蓿适应性广,最适宜的是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pH值以6~8为好,年降水量在300~800mm的地区栽植最好。苜蓿最忌水渍,连续淹水24 h即大量死亡,所以不能选择低洼地及易积水的地。为了便于机械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Medicago (?)ativa L.,以下简称苜蓿)一直是美国的最大饲料作物.自上世纪中叶苜蓿在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洲首次引种成功后,100多年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苜蓿生产并责成和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士不断向世界各地搜集苜蓿种质资源,广泛筛选、改良和利用引种材料,扩大面积,改善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单产和总  相似文献   

11.
苜蓿属多年生豆科植物,具有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抗寒、耐旱、耐盐碱、改土固氮、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根系发达、再生性强、生长旺盛,适于新疆大部分地区种植。结合新疆农牧结构调整,地下滴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苜蓿生产,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豆科苜蓿属植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有营养丰富、高产稳产、利用期长、经济效益高、生态性能好等特点,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为了适应当前兵团大力发展畜牧业形势的需要,现将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点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全球性广泛栽培的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饲草,然而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均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对苜蓿在非生物胁迫下调控机理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紫花苜蓿在盐碱、淹水、干旱、低温和重金属胁迫下响应的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结果对深入研究紫花苜蓿的抗逆分子遗传机理,选育抗逆性强的紫花苜蓿品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苜蓿是优质的牲畜饲料,有"牧草之王"的美称。传统苜蓿种植采用大水漫灌,不但水肥利用率低,产量低,而且种植户没有积极性,制约了苜蓿产业的发展。2008年,一四八团打破传统地面灌水方法,实行苜蓿滴灌模式,获得成功,2011年,累计推广种植420 hm2。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优良的栽培牧草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价值及适口性好,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根据我们多年从事牧草研究的经验,现提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主要技术要求,以指导当前种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苜蓿种质资源概况及耐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是世界上种植最广的优质豆科牧草之一,培育耐盐新品种是减少盐渍化土壤对苜蓿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重要途径。综述了苜蓿的起源、分布和分类,耐盐生理及耐盐性育种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其耐盐性研究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大叶苜蓿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将面临更为严峻的 挑战,发展以苜蓿为主的草业,以带动畜牧业的发展 势在必行。苜蓿属于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 之王"。新疆是我国的苜蓿起源地,自公元前一三五 年和一一九年张骞出使西域从新疆带回苜蓿种子, 我国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新疆具有得天独 厚的气候、水土和资源优势,有很多的农家品种,一 直没有开发出来,新疆大叶苜蓿是其中之一。该品种 由当地农牧民有意识的选育而成,1987年,原八一 农学院闵继淳教授整理登记,品种登记号为007。  相似文献   

18.
芽苗菜是目前颇受欢迎的一种新型蔬菜,以其嫩茎和嫩叶供食。苜蓿是人们观念中的饲用牧草,现今其芽苗菜也成为食用蔬菜走进百姓生活,苜蓿芽苗菜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及总黄酮等,营养保健功效突出。已有学者对苜蓿芽苗菜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苜蓿芽苗菜的种子萌发、育苗技术、逆境胁迫、生产管理等方面。苜蓿芽苗菜的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也使其在功能性食品中有一定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苜蓿种子萌发和育苗技术、光质对苜蓿芽苗菜的品质影响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在苜蓿芽苗菜生产中的研究进展,探讨苜蓿芽苗菜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是当今世界上种植非常广泛的豆科牧草,具有“牧草之王”的美称。阿尔冈金(Algonquin)是加拿大培育的苜蓿品种,山西省种子总公司于2000年引进试验试种。经过几年的大面积试种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具有草产量高、生长期长、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已成为山西中北部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优质高产饲料之一,深受广大种养户的青睐。1特征特性阿尔冈金是多年生优质苜蓿品种,根系发达,主根粗长,深达3~6m,侧根多根瘤。茎直立,多分枝,株高100~120cm。三出复叶,托叶2片,不易脱落。总状花序腋生,有小花20~30朵,花…  相似文献   

20.
苎麻嫩茎叶粗蛋白含量在22%左右,与牧草之王苜蓿相近,是一种重要的蛋白饲料来源。通过分析饲用苎麻的生长特点和营养价值,提出了在西南地区发展饲用苎麻的栽培和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