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牙鲆是近海冷温性底层肉食性经济鱼类,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力强、洄游性小、回归性强、肉质肥美等优点,是优良的近岸养殖、增殖品种。牙鲆在日本被列为近期大量生产苗种的高级海产鱼类,在海洋牧场计划中也被列为重要的增殖对象。为了促进我国海水鱼增养殖事业的发展,1990年5月我们捕获天然亲鱼,人工催产、受精、自然产卵,培育出2.5~4.1cm苗种52635尾,业已通过省内外专家的验收。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生物学统计方法对2700尾斑点叉尾鮰苗种全长与体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斑点叉尾苗种全长主要集中在15.5~17.5cm,体重主要集中在20~35g;体重与全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体重与全长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09X2.933。  相似文献   

3.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T&S的人工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牙鲆属于底栖肉食性鱼类。是我国今后重点发展增养殖的主要对象。在我国,有关牙鲆养殖问题至今尚未见正式报道。我们曾于1990~1991年进行室内室外人工养殖牙鲆的试验,取得了一些结果,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室内养殖试验是在省所育苗室内进行,选用0.5m~3(底面积0.83m~2)玻璃钢水槽1个,放全长2.5~4.1cm(平均全长2.53cm)人工苗种400尾,饵料主要投喂卤虫、糠虾类和杂鱼碎肉;2个251的玻璃水槽各放同批苗种4尾(平均全长7.7cm),主要投喂卤虫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生物学统计方法对2700尾斑点叉尾[鱼回]苗种全长与体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斑点叉尾[鱼回]苗种全长主要集中在15.5—17.5cm,体重主要集中在20~35g;体重与全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体重与全长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09X2.933。  相似文献   

5.
T型标志牌标记牙鲆苗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以牙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4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A、T-B、T-C和T-D)对全长5、7、9和11cm苗种的标记效果,确立了适宜标志的牙鲆苗种规格,筛选了适宜于不同规格牙鲆苗种标记用的T型标志牌。全长5cm的苗种不宜使用这4种规格的标志牌标记;T-A和T-B标志牌适宜于全长7~11cm的牙鲆苗种,标记后脱牌率为2%~8%,存活率为90%~100%;T-C标志牌适宜于标记全长11cm的苗种,成活率为94%,脱牌率为5%,对全长7~9cm苗种的标志效果不佳,成活率为85%~87%,脱牌率为9%~11%;T-D标志牌不适宜于全长11cm以下牙鲆苗种的标记,脱牌率为11%~26%,成活率为51%~89%。2011~2012年,利用T-B标志牌在北戴河开展了牙鲆大规模标志放流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标记效果。  相似文献   

6.
斑鳜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2006年,进行了斑鳜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斑鳜亲鱼18组,雌鱼平均体质量380 g.催产率83%;获受精卵10.85万粒,受精率75%;获水花6.62万尾,孵化率61%.水花于水泥池中养至平均全长2.0cm 苗种成活率72%;平均全长2.0 cm苗种养至平均全长5.0 cm苗种成活率88.5%,1334 m<'2>池塘放养平均全长2.0锄苗种6200尾,经93 d养殖,收获鱼种4371尾,平均全长12.66 cm.平均体质量32.39 g,养殖成活率70.5%.  相似文献   

7.
牙鲆(Paralichthyso livaceus)是我国鲆鲽类中生长最快的名贵种类。牙鲆的养殖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苗种供应成为制约牙鲆养殖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开发海水池塘的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生产优质牙鲆苗种,我们在1996、1997年进行了牙鲆池塘人工育苗的试验。1996年在面积为25亩的1个池塘中,育成平均全长为 30. 7 mm(21. 0~40.  0 mm)的苗种 15 297尾,平均亩产苗种612尾。 1997年在总面积为75亩的2个池塘中,育成平均全长为61.4mm(30.0~…  相似文献   

8.
《河北渔业》2005,(3):55-56
近日,河北省滦南县会达水产养殖公司组织的欧鳎苗种繁育取得巨大突破,第一批亲鱼经过驯化和诱导已于2005年4月8日成功产卵,到5月10日已经孵化出2cm的苗种4万尾。卵的受精率60%,受精卵孵化率55%。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渔获方式捕捞的舟山野生牙鲆进行不同方式的驯养试验.结果表明:(1)拖网捕获的活体野生牙鲆数量较少,在室内水泥池中可以驯养成活,但成活率较低,仅为54.5%,驯食的最佳饵料为活体脊尾白虾;(2)推缉网捕获的牙鲆幼鱼数量较多,全长8~15cm的幼鱼在池塘中养殖1年的成活率为46.2%,选择部分作为亲鱼培育,2周龄的成活率为86.4%,3周龄亲鱼养殖成活率达89.4%,目前拥有亲鱼3周龄鱼320尾、2周龄鱼60尾.  相似文献   

10.
<正> 目的:为了实现生产全长30mm的放流用苗种100万尾,用来提供给放流开发事业同时也进行生产全长50mm和150~200mm大型的放流用苗种。把投喂生物饵料结束时作为苗种生产阶段。 [苗种生产]: 材料和方法: 供采卵的亲鱼主要是人工养殖的6龄以上111尾(B_1组),三龄鱼123尾(B_2组)总计315尾(雌雄比不清楚)。将这些亲鱼分别用75吨水泥池(Φ6.5×2.2m)2座,10吨水泥池(Φ2.9×1.8m)1座来饲养。饲养亲鱼用  相似文献   

11.
日前,由莱州市大华水产有限公司进行的“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公司在2002年以来进行漠斑牙鲆引进与苗种规模化生产研究和漠斑牙鲆养殖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以来开展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4年多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建立了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人工繁育、养殖工艺技术和养殖模式,实现了亲鱼自然产卵,验证了漠斑牙鲆适合于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共培育出性状优良的漠斑牙鲆子一代亲鱼200尾,繁育子二代苗种94.3万尾,延续了子一代鱼的优良性状。试验养殖,池塘养殖成活率达到90%,每667m^2产量达到276.8kg;工厂化养殖成活率达到95%,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1.7kg;网箱养殖成活率达到86.9%,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0.4kg。养殖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几年,鲈鱼资源明显减少,单靠从海里捞取天然鲈鱼苗种已不能满足养殖生产需要。因此,我们开展了对鲈鱼的人工繁殖和孵化育苗试验,并获得苗种25.3万尾。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亲鱼的来源及选择 所用亲鱼是2000年11月15—22日陆续从渤海海区专门捕捞的,从中挑选没有产过卵、体质健壮、无病、体表无伤、体重3kg(4龄)以上的雌性鲈鱼5尾、雄鱼8尾投放在船上早已准备好的帆布篓中,采用换水法和尼龙袋补充纯氧,以保持水中溶解氧。将亲鱼运至滦南县会达水产养殖公司工厂化海水育苗池暂养,供繁殖用。亲鱼入池前用5×  相似文献   

13.
<正> 牙鲆的苗种生产是在六十年代提出的,进入七十年代,发展到用陆上水槽养殖,鸟取县1974年以来,就如何增加苗种产量问题,进行了多次实验,情况如下: 一、采卵 <1>由天然亲鱼进行人工采卵:亲鱼用刺网捕捞的,大体上是起网后在五小时以内亲鱼。采卵和受精在渔获地进行。本县牙鲆生物学最小个体雌45cm,雄38cm。用于人工采卵要大于最小型10cm以上。雌的要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呈红色,轻压腹部就可以获卵。雄  相似文献   

14.
北戴河中心实验站应用异源真鲷精子,通过紫外线照射、冷休克诱导牙鲆雌核发育和高温诱导伪雄鱼,解决了牙鲆性别控制和全雌苗种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牙鲆全雌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全雌鱼苗比普通鱼苗生长速度快是公认的,但其生长速度差异的确切数据目前还没有报道,2008年我们设计了全雌苗种和普通苗种胚胎发育时间和苗种生长增长的测定试验.因条件限制,本试验仅做了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长到鱼苗全长5 cm这一阶段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5.
渔业动态     
日本朝全人工养殖金枪鱼迈大步日本配合饲料(株)最近宣布:该株式会社的海洋开发中心(位于爱媛县南宁和郡)在金枪鱼(T h u n n sthynnus)苗种生产上,于2003年度人工孵化及其后的稚鱼越冬获得成功。人工孵化及稚鱼越冬的成功朝着“全人工养殖业”迈出了一大步。上述中心在2003年度取得金枪鱼的产卵量683万粒、孵化率为56%的可喜成绩。为了确保网箱放养量约 400尾,其后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存活率,最终结果是稚鱼在网箱内成功越冬,目前存活30尾(日龄375d、体长60cm、体重3kg)。育苗用的亲鱼是将1994年采捕自爱媛县外海的天然稚鱼(体长约25cm)…  相似文献   

16.
刘名镇 《内陆水产》2007,32(7):18-18
2007年5月18日~19日,建瓯市鱼种场放养品种纯正已性成熟的斑点叉尾鮰亲鱼3000尾,开展规模化苗种繁育生产,计划年生产斑点叉尾鮰苗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斑尾复虾虎鱼的生态早繁,于2014年底在菊黄东方鲀越冬池内进行斑尾复虾虎鱼的繁殖试验。越冬主养鱼为1龄菊黄东方鲀鱼种,平均规格为45.0 g/尾,放养密度在3 033尾/亩(15亩=1 hm~2,下同)。2014年11月19日挑选斑尾复虾虎鱼亲鱼90尾,雌雄比为1∶1,雌、雄鱼的平均规格分别为150、200 g/尾,平均每亩放养量为10尾。试验结果:翌年4月28日,共起捕菊黄东方鲀1 860.0 kg,平均规格为69.0 g/尾,越冬成活率为98.7%;获得斑尾复虾虎鱼苗种共计135100尾,平均规格为4.19 cm/尾,平均每尾雌亲鱼产鱼量为3002尾。结果表明,利用菊黄东方鲀越冬池放养斑尾复虾虎鱼亲鱼,挑选规格合适的亲鱼,掌握好亲鱼雌雄配比、放养数量等,后期无需进行注射催产激素等人工干预,即可实现全生态育苗。  相似文献   

18.
题组自1999开始从事圆斑星鲽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历经7年的试验探索,掌握了圆斑星鲽野生亲鱼驯化、生殖调控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人工催产、人工授精技术。2001年至今每年在星鲽繁殖期内都可以稳定获得优质受精卵。目前项目组共驯化培育圆斑星鲽亲鱼106尾,亲鱼年龄3龄以上,全长32-65cm,体重600-4500g。鱼体体质健壮,表现性状正常。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马纽养殖中的苗种问题,我们于1995年在梁山县进行了“乌嫁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试验”,人工催产50组亲鱼,获卵150万粒,孵苗113万尾,育出5~6·7厘米鱼种引.2万尾。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亲鱼来源与培育试验亲鱼于1995年春从东平湖流畅河起捕鱼中挑选,雌鱼体重1000~1500克,雄鱼1500~2000克,2~3龄体质健壮,个体均匀,性腺发育较好。雌雄亲鱼按1。1.2比例分池培育。亲鱼培育采取驯化投饵,强化培育方法。饵料,主要以鲜活野杂鱼虾,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辅助少量植物性配合饲料。在培育过程中,注重水质调节,每7…  相似文献   

20.
从湖北引进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水花6万尾,平均全长1.8cm,平均体重0.023g,苗体活泼健康。将它们分成三组,每组2万尾,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为期50d的精心培育。其结果为:试验A组中鱼苗平均全长达11.7cm,平均体重为16.127g,成活率为17.6%;试验B组中鱼苗平均全长达14.3cm,平均体重为18.575g,成活率39.6%;试验C组中鱼苗平均全长达15.5cm,平均体重为19.213g,成活率59.3%。试验C组采用的方法:在水泥培育池内培育至3.Oem~4.Ocm后,移入土池继续采用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饵料培育至平均全长为7.Ocm~8.Ocm后,再采用配合饲料进行转饵驯化的方式,是进行匙吻鲟苗种培育的一条较佳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