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南安市花生氮磷钾推荐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安市花生主产区土壤养分条件下,研究氮磷钾对花生的增产效应以及推荐施肥指标,结果表明:氮磷钾增产效果为NPK,施肥效益为NKP,氮磷钾产投比分别为6.2、3.8和4.0。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相应肥料利用率呈现负相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低肥力等级临界指标含量分别为65mg.kg-1、14.8 mg.kg-1、36 mg.kg-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高肥力等级临界指标分别为120 mg.kg-1、52.6 mg.kg-1、133 mg.kg-1。氮磷钾推荐施肥量随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提高而减少,花生平均最高产量施N量为96.3±17.5 kg.hm-2,N∶P2O5∶K2O为1∶0.53∶1.29,经济施N量85.9±19.6 kg.hm-2,N∶P2O5∶K2O为1∶0.51∶1.25。  相似文献   

2.
福建冬种马铃薯氮磷钾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10个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建立冬种马铃薯氮磷钾施肥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氮磷钾平均增产率分别为29.4%、12.8%和19.1%,均达显著水平;马铃薯空白区产量与平衡施肥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水平的线性关系;土壤速效氮磷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碱解氮261mg.kg-1、Olsen-P 55 mg.kg-1和速效钾123mg.kg-1;经济施肥量平均为N225kg.hm-2、P2O588kg.hm-2、K2O 198kg.hm-2,但不同土壤肥力等级的经济施肥量有一定差异;土壤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含量与氮磷钾推荐施肥量之间的回归方程满足指数函数关系,根据土测值和建立的回归方程可推算具体地块的推荐施肥量。28个大区对比试验表明,推荐施肥平均增产8.3%,净增收为1429元.hm-2。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苦瓜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广东省2002—2011年苦瓜"3414"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建立瓜类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本研究以相对产量50%、75%、90%和95%为标准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级;并分别用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模型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和产量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肥料用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处于极低等级[w(N)≤70 mg.kg-1、w(P2O5)≤5 mg.kg-1、w(K2O)≤30 mg.kg-1]时,氮(N)磷(P2O5)、钾(K2O)的施用量(kg.hm-2)分别为300≤y1<390、200≤y2<215、275≤y3<372;低等级[70 mg.kg-1185 mg.kg-1、w(P2O5)>140 mg.kg-1、w(K2O)>200 mg.kg-1]时,氮、磷、钾的施用量(kg.hm-2)分别为0相似文献   

4.
西安市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晰施肥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能为区域设施蔬菜施肥管理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研究在施肥情况调查和土样测试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设施蔬菜化肥施用情况和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①西安市设施蔬菜氮肥施用量平均为883.05 kg·hm-2,磷肥施用量平均为601.50 kg·hm-2,钾肥施用量平均为598.05 kg·hm-2。与推荐施肥标准比较,所有样点氮肥施用量整体偏高,磷肥施用量整体偏大过量明显,钾肥施用过量和不足问题并存。②与耕地相比,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富集不明显;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富集极为明显,分别高出耕地的389.92%和46.49%;土壤pH达到8.06,高出耕地0.47个单位,出现碱化趋势。根据菜地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丰富和缺乏现象并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主要表现为盈余。③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和pH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速效养分出现累积趋势明显。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在重视设施蔬菜优质有机肥投入基础上,更加注重平衡施肥,以降低设施菜地面源污染环境风险,并达到节本、增效和增收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附城镇具有代表性的530个土壤样品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镇土壤养分的平均含量为:有机质22.52g.kg-1、全氮1.15 g.kg-1、碱解氮87.83mg.kg-1、全磷22.58g.kg-1、速效磷9.16mg.kg-1、全钾22.58g.kg-1、速效钾、204.89mg.kg-1。该镇川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应继续保持施用厩肥等有机肥。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应大力推广绿肥应用;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偏低,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应注重氮施用氮肥。土壤全磷含量适中,而速效磷含量偏低,应重视磷肥的施用;钾含量相对丰富,但川区偏砂地应重视钾肥施肥。  相似文献   

6.
《吉林农业科学》2016,(1):54-58
从长春市4个保护地蔬菜重点产地采集具有代表性蔬菜地的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春蔬菜保护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均高于露天蔬菜地,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长春市蔬菜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1.58~27.35 g·kg-1,含量指标在低、中范围;全氮含量在1.63~3.44 g·kg-1之间,含量指标在高、极高范围,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碱解氮增长幅度较高;速效磷含量在49.38~250 mg·kg-1之间,处于极高范围;速效钾含量在108.8~292.3 mg·kg-1之间,处于中量范围。表明长春市蔬菜保护地土壤氮素、磷素过剩,并产生逐年积累现象。各区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各异,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肥力调控。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蔬菜地土壤肥力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浙江省10个地市(除舟山市外)采集353个代表性蔬菜地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蔬菜地土壤pH值主要分布4.5~7.5,酸性(pH<5.5)土壤比例达30.88%;有机质以中量以下为主,含量<30g·kg-1的蔬菜地土壤样品占64.3%;全氮以处于中等(1~2g·kg-1)的土壤比例最高,达44.8%;有效磷达很高水平,平均为66.9mg·kg-1;速效钾以中、上水平为主,处于中等(80-150mg·kg-1)和高(>150mg·kg-1)的分别占33.9%和39.3%;大棚蔬菜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可溶性盐均高于露天蔬菜地,而pH值则一般是低于露地;随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值趋向下降,而有效磷、速效钾和盐分的积累则趋向增加;与水田比较,蔬菜地土壤有效磷积累明显,可溶性盐和速效钾也较高,但蔬菜地土壤有机质略低于水田土壤,酸化程度高于水田土壤.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延边地区苹果梨园土壤养分总体状况,实现苹果梨园科学合理施肥,对延边地区苹果梨主要产区果园进行土壤养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延边地区苹果梨园土壤pH为5.03±0.10,全量养分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4.71±0.87g.kg-1、0.64±0.02g.kg-1和0.35±0.03g.kg-1、32.48±1.15g.kg-1,速效养分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91.94±4.52mg.kg-1、35.25±2.15mg.kg-1和129.82±7.43mg.kg-1,且苹果梨园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与有机质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养分总体水平来看,养分呈下降趋势,因此,延边地区苹果梨园在土壤管理方面要注重施肥,特别是要注重有机肥的施入。  相似文献   

9.
采用农户问卷调查、田间取样及实验室化验分析方法,分析了温州市郊11片蔬菜基地的蔬菜施肥现状及菜地土壤养分累积特征,结果表明:(1)蔬菜生产上以施用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化肥以俄罗斯进口复合肥最为普遍;氮磷钾比例不协调,磷肥施用量明显偏高;肥料品种不合适,追肥方式不合理。(2)土壤速效磷累积最为明显,土壤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3)温州设施蔬菜土壤中交换性钙含量较丰富;交换性镁含量差异较大,总体上处于缺乏状态;有效硼含量较低,有效铜、锌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养分环境及小麦增产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生态类型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氮储量偏低,增产潜力下降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进行小麦培肥定位试验,研究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土壤有机质和NPK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对土壤养分环境的培肥作用,优于化肥配合等养分含量的秸秆直接还田。相对不施肥的对照,不同肥力地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14.59%~19.2%、5.7%~14.81%、10.38%~24.30%、8.63%~10.89%、93.19%~107.24%、17.69%~55.18%,小麦产量增加75.64%~79.7%,增稳系数增加3.03~3.19。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一般施用量在化肥N 210 kg.hm-2,P2O590 kg.hm-2,K2O 90 kg.hm-2,有机肥折合养分含量在N 65 kg.hm-2,P2O518 kg.hm-2,K2O 56 kg.hm-2,有机C量1 500~3 000 kg.hm-2,可达到稳定增进土壤氮磷钾养分环境,改善土壤有机质状况,稳定增加小麦产量的积极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北方典型设施菜地N2O的排放特征,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的秋冬茬设施番茄土壤上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不施氮肥(CK)、单施有机肥(OM)、农民习惯施(FP)和减氮优化施肥(OPT)4个处理下的N2O排放通量进行了观测,并分析了其对N2O排放量和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并灌溉后的一段时间内,会观测到N2O的“脉冲式”排放,最高排放峰值出现在基肥+灌溉后,且排放高峰持续近20 d,而由追肥引起的排放峰值小且持续时间仅3~5 d.统计分析表明,温度和水分都是影响设施菜地N2O排放的环境因素.各处理土壤N2O排放总量差异显著,顺序依次为:FP (14.77 kg/hm2)>OPT(9.73kg/hm2>OM(6.84 kg/hm2)>CK(2.37 kg/hm2),N2O排放系数介于0.83%~1.10%之间,接近或超过IPCC 1.0%的推荐值.与FP处理相比,减少近60%化肥N的OPT处理下番茄产量增加2.2%.在目前管理措施下,合理减少有机肥和化肥施氮量是设施蔬菜地N2O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设施菜地化肥施用量大,造成了大量的氧化亚氮(N_(2)O)和氨(NH_(3))损失。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种养体系养分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化肥施用及其环境损失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长沙近郊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区试验种植奶白菜,试验共设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CON)、30%牛粪有机肥氮+70%化肥氮(CM)、30%鸡粪有机肥氮+70%化肥氮(NM)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法和密闭室间歇抽气法测定奶白菜生长季内的氧化亚氮排放和氨挥发,分析土壤N_(2)O排放和NH_(3)挥发动态,探讨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设施奶白菜的N_(2)O排放、NH_(3)挥发的减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CM和NM处理的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了38.5%和33.1%,NH_(3)挥发的排放量分别减少了8.5%和19.4%,N_(2)O排放和NH_(3)挥发的总增温潜势分别降低了38.4%和33.0%。两种有机肥处理中,NM处理氨挥发显著低于CM处理,降幅达到11.9%。N_(2)O排放和NH_(3)挥发日通量与土壤温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常规施肥和NM处理的N_(2)O排放和NH_(3)挥发日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仅常规施肥处理的N_(2)O排放与土壤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CM和NM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6.8%和41.5%,且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30%等氮有机肥+70%化肥在降低设施菜地N_(2)O排放和NH_(3)挥发的同时,还能保障设施蔬菜稳产,对减少蔬菜生产中的氮素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集约化菜地N2O排放及减排——基于文献整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估中国菜地生态系统N2O排放及其减排潜力,通过搜集已发表的露天及温室菜地N2O减排田间原位观测数据,利用整合分析方法,评估了减施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有机肥替代、施用生物质炭和优化灌溉等几种措施在蔬菜生产中减排N2O的潜力。结果表明:菜地中大量施用氮肥虽然增加蔬菜产量,但也显著增加了菜地N2O排放。在高施氮下,与露天菜地相比,温室菜地降低N2O排放系数和单位产量N2O排放量。与当地常规管理措施相比,各种优化措施均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菜地N2O排放,幅度分别为49.4%(减施氮肥)、33.2%(配施硝化抑制剂)、26.6%(有机肥替代)、29.1%(施用生物质炭)和34.3%(优化灌溉),平均达36.6%。在高施氮下,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更有效地降低N2O排放系数和单位产量N2O排放量。菜地N2O排放量随着氮肥减施率的增加而降低,在低施氮土壤中N2O减排效果更好。优化灌溉在不同施氮量下对N2O的减排效果相当,配施硝化抑制剂和施用生物质炭则在低施氮条件下N2O减排效果更好。中国露天和温室菜地生态系统N2O减排潜力大,减施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有机肥替代、施用生物质炭和优化灌溉等几种措施均能有效降低N2O排放。由于温室菜地集约化程度更高,N2O减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我国设施菜地氨(NH3)挥发过高的问题,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设施菜地NH3挥发特征,分析各施肥方式下影响设施菜地NH3挥发的重要因子,为以减氮增效为目标的设施菜地肥料管理模式制定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基于1次基肥和2次追肥的施肥方式,设置了不施氮处理(Contr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蔬菜种植生产过程中施肥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广东省蔬菜平衡施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农户抽样调查,对珠三角增城市10户(样本)、粤西云浮罗定市15户(样本)、粤北清远连州市25户(样本)、粤东梅州五华县24户(样本)共74户蔬菜种植户蔬菜施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蔬菜种植品种较多,1年3茬的复种模式占大部分。化肥氮(N)、磷(P2O5)、钾(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达到444.02、456.66和441.09 kg/ha,化肥施用量N∶P2O5∶K2O=1.00∶1.03∶0.99。有机肥N、P2O5、K2O均值与化肥N、P2O5、K2O均值之比分别是0.38、0.22和0.21。平均总施肥量(N、P2O5和K2O)达到611.19、556.56和535.86 kg/ha。不同地区养分投入量存在较大差异,罗定市和五华县的有机养分投入量略高于连州市和增城市;化肥和总养分投入量均为:增城市>罗定市>五华县>连州市。【结论】广东省蔬菜生产中肥料施用量偏高,特别是P2O5肥投入偏高,NPK比例不均衡,应通过测土配方后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6.
氮肥施用水平及种类对生菜产量及菜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氮肥施用水平及种类对生菜产量和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不施氮肥(N0),施氮112.5 kg N·hm~(-2)(N1),施氮225 kg N·hm~(-2)(N2),施氮337.5 kg N·hm~(-2)(N3),控释氮肥(CRU-N2),稳定性氮肥(SN-N2),有机无机氮肥配施(MN-N2)。对比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等氮量不同氮种类处理对N_2O排放特征和生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N_2O排放通量增加。在试验条件下,生菜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125 kg N·hm~(-2),适量降低生菜施氮水平能有效降低N_2O气体累积排放量。相同氮水平下,SN-N2与MN-N2处理较N2处理分别增产达13.3%和17.2%,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SN-N2处理N_2O排放总量和N_2O排放系数仅为0.80 kg N·hm~(-2)和0.36%,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了84.8%和1.97个百分点。综上,在不降低生菜产量的前提下,优化氮肥施用水平并采用稳定性氮肥技术是菜地N_2O减排和减少蔬菜种植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杨凌示范区日光温室蔬菜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杨凌示范区日光温室蔬菜西红柿、黄瓜、豇豆、西葫芦、辣椒、草莓、芹菜、百合和香瓜等目前的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对124户种植户生产状况分析发现日光温室蔬菜施肥中,磷肥施用量多,钾肥施用少,氮磷钾施用比例失调。蔬菜追肥中磷肥多,氮肥少。提出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时考虑施肥量及氮磷钾施用比例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料不同施用比例对马铃薯、结球甘蓝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磷肥施用量不仅可降低马铃薯的硝酸盐含量,而且可有效提高马铃薯和结球甘蓝的单位面积产量,但马铃薯和结球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和氮磷钾施用比例不同;马铃薯在施氮量225 kg/hm2、氮磷钾施肥比例1∶1.5∶1的条件下,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并未显著增加其硝酸盐含量。在蔬菜生产中,通过合理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可有效控制产品的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山东省设施农业生产体系养分的投入情况,常年施肥的设施菜田土壤肥力变化以及土壤氮、磷累积和迁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为未来设施菜田清洁生产,降低氮磷流失风险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山东省不同区域设施黄瓜和番茄化肥和有机肥施用情况的调研,以及对种植5、10、15年和20年的设施菜田土壤进行0~100 cm分层取样,以周围粮田土壤作为参照,分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结果表明:设施蔬菜化肥养分投入量显著降低,有机肥的养分投入量和化肥投入相当,总养分投入量仍然过高,黄瓜氮、磷、钾的总投入量分别为1033、765 kg·hm~(-2)和1068 kg·hm~(-2),番茄为710、503 kg·hm~(-2)和755 kg·hm~(-2);设施蔬菜果实养分输出占总养分投入比例提高,分别为25%(N)、10%(P_2O_5)和29%(K_2O);长年施肥的设施菜田土壤中,硝态氮发生严重淋洗,速效磷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表层0~20 cm土壤中,速效磷含量达到了345 mg·kg~(-1),常年轮作模式种植,加剧了土壤酸化以及速效养分的累积和迁移;40~60 cm是硝态氮向深层土壤迁移和累积的关键土层,主要发生在种植10~15年间;速效磷的累积在前期5~10年,主要发生在浅层土壤0~40 cm,并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逐渐向深层发生迁移,在10~15年间主要表现在深层土壤40~100 cm。设施菜田养分投入量降低,但投入总量仍然过高;长期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会促进土壤速效养分的累积和迁移,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硝态氮和速效磷在设施菜田中由浅层向深层土壤迁移和累积存在时空差异,10年左右的种植年限是设施菜田0~100 cm土层中养分累积和迁移速率转变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集约化蔬菜系统是当前全球高投入和高环境代价热点系统,降低不同区域蔬菜生产环境代价是实现蔬菜绿色生产的关键。本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典型露地蔬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并结合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系统评价该地区露地蔬菜生产的施肥现状与环境代价(活性氮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并比较蔬菜种类间差异。最后,基于推荐施肥量估算其节肥减排潜力并明确节肥减排措施。结果表明:重庆市铜梁区蔬菜生产系统肥料用量高,当季氮、磷、钾平均用量分别为483、321 kg·hm-2和369 kg·hm-2,普遍超过作物自身养分需求,且重基肥、轻追肥。高肥料投入导致该地区蔬菜生产系统环境代价高,平均活性氮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分别为141 kg·hm-( 2以N计)和6 352 kg CO2e·hm-2,氮肥投入贡献了86.6%~92.9%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同蔬菜种类间肥料投入量和环境代价差异大,其中,茄果类蔬菜的肥料投入和环境代价最高。不同蔬菜类型节肥减排潜力大。单位面积上,与推荐施肥量相比,该地区蔬菜生产系统氮、磷、钾肥的节肥潜力分别为48%、55%和39%,降低活性氮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分别为46%和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