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试试验是诊断牛结核病的常规方法,但由于纯蛋白质衍化结核菌素(PPD)多次使用,会明显影响牛结核病的诊断结果。为此,英国学者利用ESAT-6和MPB70两种特异性结核病抗原建立了全血IFN—r(r干扰素)试验,并评价了其诊断效果。试验采集180头牛血样作皮试试验检测,其中131头被证实患有结核病,并且128头来自非结核牛群。对上述血清用两种抗原建立的IFN-r试验进行检测,结果两试验具有明显的阳性相关性(P<0.001)。与皮试试验比较,该方法的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99.2%,而皮试试验…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是给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人兽共患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结核病流行至关重要。γ干扰素是一种参与宿主抗结核感染的细胞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基于其开发的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可用于结核病诊断。鉴于目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γ干扰素的方法存在诸多缺陷,例如耗时长、灵敏度低、无法区分潜伏性和活动性结核感染等,生物传感器正被尝试用于γ干扰素检测,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本文归纳了将γ干扰素作为结核病生物标志物的多种检测技术,并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效果,以期为完善结核病诊断技术及开发新型诊断方法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评价细胞因子IL-6和IL-17 mRNA转录水平与牛分枝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潜力。通过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IFN-γ释放试验临床筛选结核病阳性牛和结核病阴性牛,采集试验动物抗凝全血,分离、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用牛结核菌素(PPD-B)、禽结核菌素(PPD-A)、重组蛋白CFP-10-ESAT-6(CE)、pET-32a载体标签蛋白(PET)或PBS 37℃培养6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IL-6、IL-17和IFN-γ的mRNA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PET和空白对照PBS类似,不能刺激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提高,表明CE中包含的PET对试验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PD-B、PPD-A或CE刺激后,结核病阳性牛样品中IL-17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结核病阴性牛(P<0.05),其中PPD-B刺激效果强于CE和PPD-A,而CE刺激的特异性更好;选取CE作为最佳刺激源,结果显示,IL-17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之间相关性良好(spearman r=0.79),并初步建立了基于IL-17和IFN-γ转录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此方法对14头结核病阳性牛进行临床检验,IL-17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样本检出率为85.7%,高于IFN-γ(71.4%)。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牛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PPD-B、CE)诱导的IL-17 mRNA转录水平与牛结核病相关,以CE为刺激源建立的IL-1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分析奶牛的健康状况,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实际应用建议。[方法]同时采用单纯牛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使用国产PPD简称国产TST、使用进口PPD简称进口TST)、欧盟比较变态反应试验(SICTT)和牛结核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FN-γ-ELISA),对河北省唐山市某奶牛场存栏的115头牛进行结核病平行检测。[结果]经综合判定牛型结核阳性15头(其中5头为牛型、禽型双阳性)、阴性100头(其中1头为禽型阳性),牛型结核阳性率13.04%、禽型结核阳性率5.22%、二者混合感染率为4.35%。试验表明,对于伴有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牛群,仅靠一种活体检测方法难以做出牛结核病准确诊断。[结论]因此,可采用进口TST初筛,阳性和可疑牛用IFN-γ-ELISA复检以排除部分假阳性,对于早期感染牛场可直接采用IFN-γ-ELISA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5.
牛型分枝杆菌MPB70蛋白胶乳凝集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牛结核病新型诊断试剂,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我们用大肠杆菌工程菌表达了牛型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MPB70并提纯蛋白建立了牛结核病乳胶凝集试验(LAT)诊断方法。MPB70是一种牛型分枝杆菌特异性分泌而卡介苗BCG缺失的蛋白质,热稳定性好,用此蛋白建立的乳胶凝集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较长的保存期,检测70份临床奶牛血清,与皮内变态反应和间接血凝方法相比较分别具有71.4%和88.6%的符合率。该方法还可鉴别诊断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接种。我们建立的牛型分枝杆菌MPB70蛋白乳胶凝集试验诊断方法将分子生物学手段和经典试验方法有机结合,为临床快速检测牛结核病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种检测牛血清中副结核分枝杆菌(M.P)抗体的商品化快速吸附ELISA经改良后用于检测山羊血清中M.P抗体,使用来自副结核病群中的163只山羊,评价诊断的敏感性,采集血和粪样,而且应用商品试验盒,通过测定分枝杆菌插入序列IS900DNA来估计粪便中M.P的排出怀情况。诊断的特异性是通过10群临床上认为无副结核病的123只山羊的血样来评估的。感染羊群中的163只山羊中有35只(21%)检出了IS90  相似文献   

7.
副结核病免疫学诊断技术研究近况鲁晓蓉,谢三星安徽农业大学(230036)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对反刍兽的慢性传染病。由于病畜往往在感染后期才出现临床症状,一般药物治疗无效,故对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今就其免疫学诊断技术作如下简述。一、变...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关于结核病的防治,难题之一依然是诊断问题。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是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检测技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定量检测低频细胞亚群,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等特点,在肿瘤疫苗评价试验、免疫监测及免疫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该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已实现临床检验,并且已有商品化的T-SPOT.TB试剂盒应用于人结核病诊断。本文对ELISPOT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奶牛传染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口蹄疫、布病(布鲁氏菌病)与结核病危害最为严重,均为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着奶业生产和人类自身安全健康。奶牛群一旦发生传染病,彻底淘汰患病牛非常困难,研究奶牛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对于预防和监控奶牛传染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口蹄疫、布鲁氏菌病与结核病奶牛常见传染病的生物学特点、遗传机制以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等进行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对于牛结核病的防控,除了要加强饲养管理之外,还应及时地诊断并隔离患病动物,并为易感动物接种疫苗。文章就牛结核病的诊断技术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牛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5,(10):141-144
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及早诊断并加以有效治疗是防控结核病蔓延的关键。结核病的诊断有多种方法,其中免疫学诊断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但目前使用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抗原成分复杂,检测效果不够稳定,影响了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寻找结核杆菌新的诊断抗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用于ELISA诊断的结核杆菌诊断抗原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力求为结核病的防控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牛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快速、准确诊断对于控制该病、保护人类健康和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牛结核病新型诊断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涌现,使该病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提高。文章主要针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E)、序列扩增技术、全基因组测序法(WGS)等牛结核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结核病的临床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牛结核病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分枝杆菌(mycobacteria)保守的插入序列IS1081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牛结核病的巢式PCR方法。该方法一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35pg,二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35fg。在对95份PPD阳性牛临床病料组织和23份血液样本的PCR检测中,用引物TB—Q1和TB-Q2做一次扩增,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95(37.5%)和5/23(21.7%);用引物TB—B1和TB—B2做二次扩增,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95(85.3%)和14/23(60.9%)。该方法作为辅助PPD试验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结核杆菌特异性诊断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类及动物疾病中 ,传染病是引起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中结核病是人畜健康的主要威胁。据统计 ,目前全球人群中结核杆菌感染者约17~20亿 ,结核病人约2000万 ,每年至少3000万人感染结核 ,约800万新结核病患者 ,200余万人死于本病 [1]。随着爱滋病感染人数的剧增 ,结核与爱滋病的混合感染日趋严重 ,每年约有15 %的爱滋病感染者死于结核。结核病的免疫和治疗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唯一的疫苗—BCG免疫效果不稳定 ,药物治疗亦被耐药性问题所困扰。因此在结核病感染的早期建立快速的诊断方法对于本病的控制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核病…  相似文献   

15.
一种检测牛血清中副结核分枝杆菌(M.P)抗体的商品化快速吸附ELISA经改良后用于检测山羊血清中M.P抗体,使用来自副结核病群中的163只山羊,评价诊断的敏感性。采集血和粪样,而且应用商品试验盒,通过测定分枝杆菌插入序列IS900DNA来估计粪便中M.P的排出情况。诊断的特异性是通过10群临床上认为无副结核病的123只山羊的血样来评估的。感染羊群中的163只山羊中有35只(21%)检出了IS900DNA。在35只IS900DNA阳性山羊中有19只检出了M.P血清抗体,敏感性为54%,感染群中128只IS900DNA阴性山羊18只检出血情抗体。临床上认为无副结核病羊群中的123只山羊的M.P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牛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牛业、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检疫和扑杀是目前控制牛结核病的基本策略,检测技术成为影响牛结核病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理想的检测方法应具有准确、简便、高效、成本低、对动物干扰小、结果可追溯等特点。当前的法定检疫方法为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该方法具有受环境分枝杆菌干扰、诊断特异性低、费时费力、对动物干扰大、结果判断主观性强、不可回溯等缺陷。一些牛结核实验室诊断技术克服了以上缺点,可与皮试法联用或单独使用。新型诊断抗原仍在不断被发掘,新型材料也被不断用于牛结核病诊断技术中。现对相关进展进行了归纳和综述,以期为牛结核病免疫学诊断的合理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病毒(NDV)分离株毒力的巨大差异使得检测DNV对于确诊该病是远远不够充分的,因为无致病力的病毒和有毒力的毒株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诊断需要更多的证据,至少要能够说明所分离的毒株是否具有毒力。常规的检测和鉴别NDV方法通常费时费力,并需要非常烦琐的体内试验。此外,进一步的诊断还需要提供更多有关于来源及其传播的信息。本文集中讨论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诊断该病上的应用。尽管对NDV分离株的毒力验证仍需进行体内试验,一套套单克隆抗体株的建立和应用对于鉴定DNV分离株来说仍是一个巨大进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变得更加简便可靠,极有可能取代单抗的应用,尤其是那些为了流病学目的而对病毒所作的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诱人之处在于其可以快速、精确而肯定地在一个试验中同时囊括诊断新城疫(ND)的三个方面:病毒的检测、鉴定(包括对其毒力的检测)和流行病学。大量基于RT-PCR的技术已被建立起来,同时辅以其后的酶切分析、核酸探针杂交以及核酸测序技术。尽管NDV各毒株之间的广泛变异仍然造成了一些技术困难,但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于诊断ND的实在而潜在的优势仍使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应用副结构分枝杆菌IS900序列特异引物,对Johne氏病(副结核病)牛的福尔马要固定、石蜡包埋回肠组织进行PCR扩增并与Ziehl-Neelsen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进行比较。PCR检出率为19/21(90%),抗酸染色为18/21(86%),免疫组化为21/21(100%)。抗酸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副结核分枝力的特异生不高。扩增IS900序列的PCR方法诊断Johne氏病非常特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制的牛结核病PCR快速诊断试剂盒,对某奶牛场100头份奶牛奶样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牛16头;采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法(PPD)检出阳性牛17头,结果符合率为94.11%.用牛结核病PCR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所需时间为6h,显示其快速、特异等优点,为今后牛结核病的检疫工作提供了1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梅花鹿结核病的诊断报告范国治,赵永利,王萱,王丽双(牡丹江市兽医卫生防疫站.157009)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和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我市某鹿场自1995年3起,陆续有数头梅花鹿相继发生以消瘦、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流行病学、细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