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粘柄丝膜菌(Cortinarius collinitus)子实体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进行多糖样品分子量测定和单糖组成分析;并检测多糖样品体外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0∶1,提取温度68℃,提取时间2.6h,超声功率300 W,在此条件下粘柄丝膜菌多糖得率为5.97%,较常规水提(4.73%)提高了26%;粘柄丝膜菌多糖中糖含量为72.35%,该多糖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6种单糖构成的杂多糖;800μg/mL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1%,4mg/mL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63%。  相似文献   

2.
以N6-(2-羟乙基)腺苷[N6-(2-hydroxyethyl)-adenosine,HEA]的产量为评价指标,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分别筛选液体静置发酵的光照、温度、时间、培养基初始pH、装液量和接种量,结果表明:有利于细脚棒束孢(Isaria tenuipes)E3菌株产HEA的发酵条件为黑暗或荧光、黄光,培养温度为25~28℃,培养时间为110d,培养基的初始pH为6.0~7.0,装液量为50%,接种量为2.5%。  相似文献   

3.
以菌草灵芝菌糟为试材,采用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等测定了提取物的粗多糖、三萜类物质、氨基酸等成分含量,并在实验室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其粗多糖进行提取,研究了不同的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菌糟多糖得率的影响,获得最优化的提取条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菌草灵芝菌糟提取物中试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菌草灵芝菌糟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粗多糖含量为24.16%,三萜类物质含量为0.82%,氨基酸总量为6.50%;实验室菌草灵芝菌糟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 g·mL~(-1),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4 h,提取次数3次,在最佳条件下,菌草灵芝多糖得率为4.45%;确定菌草灵芝菌糟提取物中试提取条件为提取次数3次,第1次料液比1∶10 g·mL~(-1),加热至100℃后保持2 h,第2次料液比1∶8 g·mL~(-1),加热至100℃后保持2 h;第3次料液比1∶6 g·mL~(-1),加热至100℃后保持1.5 h,平均提取得率为20.03%。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对高原线虫草(Ophiocordyceps highlandensis)子座和菌核的核苷类、麦角甾醇、总多糖、甘露醇、黄酮、皂苷和三萜等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核苷类成分、麦角甾醇含量,子座高于菌核;而总多糖、甘露醇、黄酮、皂苷、三萜的含量,菌核高于子座。  相似文献   

5.
以分蘖葱头为试材,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法提取有机硫化合物,进行分蘖葱头有机硫化合物工艺优化试验,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物组分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分蘖葱头功能组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温度55℃、料液比1∶8 g·mL-1、协同时间6 min、搅拌转速300 r·min-1、超声波功率500 W,该条件下有机硫化合物得率为0.2771%±0.0023%。该条件得到15种有机硫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是噻吩类39.0678%±0.0043%,其次是三硫化合物14.1570%±0.0071%和硫醚类7.3872%±0.0052%,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有机硫化合物为2,4-二甲基噻吩、3,5-二乙基-1,2,4-三硫杂环戊烷、二烯丙基二硫醚。  相似文献   

6.
采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菌发酵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合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一步优化。鼠李糖乳杆菌发酵阶段探讨了液固比、装液量、发酵时间、接种量对γ-氨基丁酸产量的影响;酿酒酵母菌发酵阶段探讨了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对γ-氨基丁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鼠李糖乳杆菌阶段,最优条件为发酵时间18 h、接种量2%(V∶V)、液固比100∶1(mL∶g)、装液量60%,在酿酒酵母菌阶段,最优条件为发酵时间49 h、接种量1.5%(V∶V)、摇床转速160 r·min-1、发酵温度30℃;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黑木耳发酵液的γ-氨基丁酸产量为1.117 g·L-1。  相似文献   

7.
蒽酮-比色法测定灰树花多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军  黄芳  赵晨  孟玲  宋爱荣 《食用菌》2009,31(4):73-73
为了探讨蒽酮-比色法测定灰树花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试验采用沸水水浴不同时间、冰水冷却后不同静置时间的前处理方法测定灰树花提取物的总糖含量。采用酒精浓度为65%、70%、75%、80%、85%、90%、95%、100%,酒精倍数为10倍、25倍、40倍、50倍的稀释浓度,以蒽酮-比色法测定灰树花提取物还原糖含量。结果:沸水水浴不同时间处理对样品总糖含量的影响较大,沸水浴6min后,冷却所测定的总糖含量最高,总糖含量为73.74%。静置时间的长短对吸光值影响不大,在静置4h内测定值稳定性好;不同酒精倍数及不同酒精浓度对样品的还原糖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加入50倍酒精、浓度为80%的处理,所测得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15.21%。因此,在灰树花提取物还原糖含量测定时,采用80%的酒精定容至50倍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霞多丽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差异,了解不同产区果实品质形成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镇北堡产区(ZBB,砾石土,志辉源石酒庄)、玉泉营产区(YQY,风沙土,玉泉国际酒庄)、鸽子山产区(GZS,淡灰钙土,西鸽酒庄)3个子产区霞多丽葡萄为试材,使用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测定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肉和种子中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长素(indole acetic acid,IAA)、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异戊烯腺嘌呤(isopentene adenine,2-IP)和反式玉米素核苷(trans zeatin riboside,tZR)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葡萄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苹果酸、酒石酸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  相似文献   

9.
以沧州金丝小枣为试材,采用水浴浸提的方法,研究了金丝小枣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稳定性,以期确定料液比、NaOH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红色素提取的影响,以及温度、光照、金属离子、甜味剂等对金丝小枣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丝小枣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1),氢氧化钠浓度4.0%,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80℃。金丝小枣红色素在直射光、过氧化氢、强氧化剂及富含Fe~(3+)的环境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周岩飞  吴长辉  姚渭溪  李晔 《食用菌》2022,(1):61-64+69
目的:优化高温高压水提取灵芝β-葡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关键因素,正交试验探索最佳提取因素水平。结果:高温高压水提取灵芝β-葡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g)液(mL)比1∶15,提取温度为135℃,时间为60 min,次数为3次,β-葡聚糖的提取率为3.824%,提取物中β-葡聚糖的质量分数为27.03%。结论:高温高压水提取灵芝β-葡聚糖的提取率和β-葡聚糖质量分数均高于热水浸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酶法辅助提取法,并且高温高压水提技术适用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确定在对银杏叶多糖(GBLP)进行提取时,使用水浴提取法的最优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以及使用微波提取法的最优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同时进行温度单因素试验和酶辅助单因素进一步确定温度和酶用量对提取产率的影响曲线。  相似文献   

12.
以金线莲为试材,采用NaNO_2-Al(NO_3)_3-NaOH分光光度法并用正交实验优化金线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探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金线莲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金线莲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大小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金线莲黄酮类化合物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5%,料液比1∶40 g·mL~(-1),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0 min,在该条件下,金线莲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25.426 mg·mL~(-1)。该研究为金线莲药用资源的产业化生产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碱提法提取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下脚料水溶性细胞壁多糖,以得率、多糖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为主要指标,对提取过程中的碱液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优化的提取工艺:1 mol/L的NaOH溶液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所得水溶性细胞壁多糖组分得率6.25%,多糖含量74.56%,β-葡聚糖含量56.37%。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检测仪联用法(HPSEC-MALLS-RI)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分主要含4个峰,其中峰1和峰2对应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36×10~7和2.68×10~6,峰3和峰4对应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15×10~5和9.82×10~3;体外免疫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水溶性细胞壁多糖组分具有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西藏猫乳茎枝为试材,采用超声波-酶协同法提取其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设计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在该基础上,将超声波-酶协同法与超声波法、酶解法进行比较,考察其抗氧化活性,以期为西藏猫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超声波-酶协同提取西藏猫乳总黄酮最优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0.31 mg·mL-1、乙醇浓度53%、酶解pH 5.0、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50℃、超声温度50℃、液料比40∶1 mL·g-1、超声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17.01 mg·g-1,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与超声波法和酶解法比较,超声波-酶协同提取总黄酮含量较高,且具有更好的DPPH·和ABTS+·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5.
水蜡树果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L9(34)设计,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剂、料液比对水蜡树果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60℃,料液比1∶10,时间40 min,乙醇浓度60%提取时,原花青素的含量最高,可达2.413%;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作用大小顺序为提取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  相似文献   

16.
以保山野生红蜡蘑为试材,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了红蜡蘑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多糖提取的显著因素: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进行了优化;用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测定红蜡蘑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微波时间90s,微波功率350 W,液料比50∶1 mL·g-1,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2h,多糖平均得率为6.75%,与预测值(6.79%)相比,相对误差较小,为0.59%;红蜡蘑多糖对DPPH·和·OH具有明显的清除能力,红蜡蘑多糖是一种具有抗氧化能力的食用真菌多糖,值得进一步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液料比、水浴浸提时间、水浴浸提温度、微波处理时间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微波辅助水浸提法,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广西贺州黑木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以多糖的得率为考察指标筛选黑木耳多糖微波辅助水浸提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0 mL/g,水浴浸提温度80℃,水浴浸提时间2.0h,微波处理时间3min,在此条件下黑木耳多糖得率为3.972%,低于已报道的其它黑木耳多糖得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胭脂李为原料,选取乙醇浓度、盐酸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5个因素,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李果实花色素苷提取工艺。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浸提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盐酸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李果实花色素苷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30%、盐酸浓度0.5%、提取时间70 min、料液比1∶10、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花色素苷的含量为(43.66±4.53)mg·(100 g)-1。该优化工艺条件稳定、合理,可作为李果实花色素苷提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以红枣渣为原料,利用化学方法提取红枣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氢氧化钠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时间对红枣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红枣渣中IDF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氢氧化钠浓度5%,料液比1∶4 g/mL,水浴温度50℃,水浴时间40 min,在该条件下红枣渣膳食纤维得率可达17.01%,此时产品呈淡黄色,无异味.  相似文献   

20.
红树莓花色苷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秋福"红树莓果实为试材,对其花色苷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其花色苷组成成分。结果表明:"秋福"红树莓花色苷最佳提取条件为1.5%的盐酸-甲醇溶液,料液比1∶30 g·mL~(-1),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35℃,此时花色苷含量可达4.49 mg·g~(-1)。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出"秋福"红树莓中花色苷共有6种组成成分,其中含量最多为花青素-3-葡萄糖苷,其次为花青素-3-槐糖苷和花青素-3-芸香糖苷,三者含量总和占花色苷总含量的93.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