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全面了解陈化烟叶细菌多样性,以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有益微生物,利用16S rRNA 克隆文库测序分析技术,鉴定和比较了曲靖烟区陈化时间分别为24、36、48 个月的烤烟烟叶上的细菌多样性。结果在陈化24、36、48个月的烟叶上分别鉴定得到55、60、23 个细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肠杆菌科、假单胞菌科和黄杆菌科的细菌占优势。在不同陈化阶段,菌群的多样性和优势菌有所不同,烟叶上细菌的多样性在陈化后期逐渐减低。研究结果展示了烟叶陈化期间细菌的菌群结构和动态变化,发现了一些能够减少烟叶有害物质的细菌,是烟叶上的有益细菌筛选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陈化10个月的河南襄城NC89烟叶为材料提取烟叶中细菌的基因组总DNA,并通过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研究烟叶中细菌的多样性。结果发现,烟叶中细菌基因组16SrDNA V3区的PCR—DGGE图谱至少存在25条可分辨条带,其中4条亮度较强,表明陈化烟叶中细菌区系组成较多,优势种群可能有4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低浓度营养培养基分离4种不同陈化烟叶表面的微生物,经过连续2~4周的培养,共获得55株不同的菌株,通过16S rDNA扩增和测序进行初步的分子鉴定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挑选每个菌株最大一致性的同源菌株16S rDNA序列一起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陈化烟叶中微生物存在着广泛的多样性,每种烟草中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微生物菌群,存在大量的兼性寡营养茵,专性寡营养菌较少,而且烟叶的品种和等级直接影响到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  相似文献   

4.
陈化期间烤烟叶片中生物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以烤烟品种NC89为试材,研究了陈化期间烤烟叶片中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烤烟NC89在)~17个月的陈化期间,陈化初期叶面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分布较多,以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生物活性随之降低;在烤烟叶面微生物中,细菌占绝对优势,霉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少;细菌中芽孢杆菌群,曲霉和青霉是霉素的优势菌群,放线菌中以链霉为主;陈化过程中烤烟烟叶中的多酚氧化酶、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在前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合作猪夏季和冬季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特征.【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夏季和冬季半放牧饲养的6月龄健康合作猪的粪便菌群结构特征.【结果】合作猪冬季与夏季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β多样性冬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为夏季合作猪和冬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优势菌门,unidentified_Clostridiales细菌属和Terrisporobacter为夏季合作猪和冬季合作猪粪便菌群的优势菌属.菌群组成差异分析显示,在科水平,夏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中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消化球菌科(Pept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冬季合作猪(P0.05),而冬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中甲烷杆菌科(Methan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夏季合作猪(P0.05);在种水平,拟普雷沃菌309(Alloprevotella_sp_feline_oral_taxon_309)、梭菌属细菌ID5(Clostridium_sp_ID5)、柏林密螺旋体菌(Treponema_berlinense)和溶纸梭菌(Clostridium papyrosolvens)在夏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中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冬季合作猪(P0.05);反刍甲烷杆菌(Methanobrevibacter_ruminantium)、瘤胃菌属细菌YS3(Rumen_bacterium_YS3)以及毛螺旋菌科细菌YE64 (Bacterium YE64)在冬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中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夏季合作猪(P0.05).【结论】合作猪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与其适应不同季节气候和饲草种类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长征  陈少滨  徐燕  李清禄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43-2643,2645
为研究烤烟烟叶在不同陈化时间的褐变程度,利用WLS-2比较比色仪测定福建烤烟云85和K326 2个品种烟叶在陈化过程中水提取液颜色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在24个月的陈化过程中云85和K326 2个品种烟叶水提取液的总色值分别增加了6.5和6.6,净增加一样;但2个品种烟叶的黄原色和红原色增加却不同,分别是5.2、1.3和3.0、3.6.检测结果可直接反映烤烟烟叶在陈化过程颜色的变化情况,因此该研究为测定烤烟烟叶陈化过程褐变程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小年毛竹林毛竹根际细菌和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结构差异。【方法】采集I度、II度和IV度的大年和小年毛竹林中毛竹的竹鞭、鞭根、根际土壤和林间土壤,提取样本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毛竹根际细菌和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各组样本总共鉴定出31个门、49个纲、108个目、212个科、472个属细菌。从优势菌群及丰度来看,大年竹鞭和鞭根的优势菌纲为α-变形菌纲,优势菌目为根瘤菌目;小年竹鞭和鞭根的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优势菌目为芽孢杆菌目。在门水平上,大年竹鞭样本放线菌门的丰度高于小年竹鞭样本,大年毛竹鞭根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大于小年毛竹鞭根样本,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富度小于小年毛竹鞭根样本。在纲和目水平上,大年竹鞭和鞭根样本与小年样本相比较,主要优势菌群为弗兰克氏菌目和α-变形菌纲下属的根瘤菌目。在科水平上,大年毛竹鞭根样本在黄杆菌科的丰度都大于小年样本。在属水平上,大年毛竹鞭根样本在慢生根瘤菌属的丰度大于小年毛竹鞭根样本,而大年毛竹竹鞭和鞭根样本细菌在伯克氏菌科的丰度都低于小年毛竹竹鞭和鞭根样本。从多样性来看,大小年毛竹根际土壤在各...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地区采集的东北粘豆包发酵面团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探究了东北粘豆包发酵面团中细菌菌群的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在东北粘豆包发酵面团中共鉴定了5个菌属、10个菌种的细菌,推测其中的发酵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为细菌优势发酵菌种,其余8个菌种在不同样品中均呈现一定的多态性,说明东北粘豆包发酵面团中细菌菌群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9.
细菌的繁殖是造成冷却肉腐败变质的最主要原因,为了对冷却肉进行安全性评价和细菌预测预报技术研究,该文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方法对普通冷却猪肉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进行了分离筛选和初步鉴定.根据菌落形态、个体形态和生理生化实验等,最终鉴定到科和属.结果发现引起冷却猪肉腐败变质的主要菌群有肠杆菌科、乳酸菌(主要是乳酸球菌)、假单孢菌属、热杀索丝菌属和李斯特氏菌属.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木薯(Manihot esculenta)内生细菌多样性,挖掘木薯内生细菌资源,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SC8’和‘SC9’2个木薯品种的块根、茎和叶等不同组织进行了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并对比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进行内生细菌菌群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从‘SC8’木薯样品中共聚类得到19,087个细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隶属于48个门、126个纲、438个科和805个属;‘SC9’聚类到20,148个细菌OTUs隶属于46个门、130个纲、390个科和863个属。两品种各组织共有内生菌属171个,占属种类的78.44%,‘SC9’特有菌群118个,‘SC8’为100个,茎(韧皮部)内生菌多样性最为丰富。2品种内生细菌的优势菌群有变形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木薯内生细菌功能中涉及多种萜类、酮类、氨基酸及维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植物体样品中均含有丰富的内生细菌种类,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一株具有烟草甲毒杀作用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在醇化过程中对烟叶的影响,为烟叶仓库中应用Bt菌剂防控烟草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0.1 g Bt菌剂处理1 kg烟叶的比例作处理,以未喷施Bt菌剂的烟叶作为对照,在仓库中贮藏12个月后,每隔...  相似文献   

12.
广西河池烤烟陈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河池烤烟陈化特性,为把握该地烟叶陈化特性并为烤烟生产区域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在河池市6个产烟县(市)选取代表性烟样进行12个月陈化处理,考察不同品种和不同小产地烟叶在处理前后的内在质量变化。[结果]经12个月陈化,河池烟叶烟碱和总氯含量普遍升高,糖含量普遍减少,糖碱比值普遍下降;烟叶燃烧性有很大改善,刺激性明显减轻,余味变得更好,香气质有很大提高。同时,河池生产的云烟85烟叶的陈化速度显著快于K326品种;K326品种的陈化速度以东部低海拔区域所产烟叶较快,高海拔区域的较慢。[结论]河池烟叶陈化特性很大程度上受烟草品种特性的影响,但K326品种还受植烟区域海拔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大初烤烟叶的最佳陈化时间、温湿度和包装材料等陈化条件。[方法]以大理南涧红大烟叶为对象,研究不同陈化时间对红大烟叶品质和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不同陈化温度、湿度、包装材料对红大烟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红大C3F烟叶在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并采用木箱进行包装避光时陈化效果最佳;各部位烤烟最佳陈化时间为上部30个月以上,中部18~30个月,下部约在18个月以内;β-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挥发性醇类、直链脂肪酸及酯、半挥发性酮类、杂环、茄酮等致香成分在36个月的陈化过程中,含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卷烟工业的加工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洪勋  王怀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81-9282,9297
以红花大金元和K326烤烟品种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及不同烘烤环境下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烘烤的36和72h;在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随着烘烤过程的推进,至24h达第1次高峰,之后降低,48h时出现低谷,随后又于72h达第2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环境,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烤烟烘烤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烤房烘烤过程中细菌群落的结构及其变化.结果表明,A,B,C 3个烤房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大部分都是共有,B烤房独有OTU较少,C烤房独有OTU较多.通过分析各样本中细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发现,芽孢杆菌(Bacillus)为3个烤房的优势菌群.部分细菌在烘烤前后期物种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如马赛菌属(Massilia)、根瘤菌属(Rhizobium)、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进一步主成分分析显示,烘烤前期和后期样本有比较明显的不同,细菌组成差异较大.该结果为进一步针对性地利用这些优势细菌以提高烘烤烟叶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小型密集电烤房,研究了烤前晾置时间(0、24、48、72 h)对粤北烟区烤烟中、上部烟叶淀粉和总糖含量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相比,烟叶淀粉含量随晾置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而总糖则呈上升趋势;各晾置处理进入烘烤阶段后,中部烟叶的淀粉降解和总糖积累速度加快,上部烟叶淀粉降解和总糖积累呈减少趋势;初烤烟,中部烟叶淀粉含量有随晾置时间延长分解增多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烟叶晾置时间超过48 h,总糖含量明显增加,烟碱含量下降,糖碱比增高,上部烟叶晾置超过48 h,碳化物的变化呈相反趋势。综合上述结果,在粤北烟区气候条件下,中上部烟叶最好收获当天上烤,烤前晾置时间超过48 h不利于糖类转化分解。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原烟复烤前后表面细菌种群变化情况及其对烟叶发酵的影响,考察了3种不同烟叶(自然状态下的原烟、施加微生物的原烟、复烤后片烟)经发酵后微生物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同烟叶发酵1个月后,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表面细菌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检测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原烟相比,复烤后烟叶表面的细菌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降解蛋白质菌(Bacillus cereus)、降解淀粉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cillus subtilis)、产香菌(Erwinia、Pantoeadispersa)等细菌的数量均明显低于复烤前的原烟。发酵后,原烟表面富集上述几类细菌,而复烤后烟叶表面细菌则未得到明显富集,部分细菌已检测不到。烟叶发酵1个月后,淀粉、蛋白质、氮含量均降低,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且原烟的化学成分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复烤后烟叶。表明复烤工艺可造成烟叶表面细菌种类和数量减少,由此影响烟叶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8.
烘烤对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花大金元和K326烤烟品种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及不同烘烤环境下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烘烤的36 h和72 h;在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随着烘烤过程的推进,至24h达第1次高峰,之后降低,48 h时出现低谷,随后又于72 h达第2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环境,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