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发酵驼乳和发酵牛乳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影响效果。试验采用腺嘌呤复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以发酵驼乳和发酵牛乳作为受试物进行灌胃干预。通过检测大鼠体质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总蛋白(TP)、钙(Ca)、磷(P)、24 h尿量、尿蛋白(UP)及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分析驼乳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影响。结果:发酵驼乳可降低大鼠Scr、BUN水平、减缓UP、调节Ca、P的含量,提高SOD、TP水平,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结论:驼乳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病情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两种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动物模型:(1)大鼠肾大部分切除诱发肾衰(Platt法);(2)腺嘌呤诱发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Yokozawa法)。分别测定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a2+、P5+等含量。取肾脏组织,HE染色,观察两种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肾脏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含量明显升高,HE染色显示两种模型大鼠肾脏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对两种制备方法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制备原理、病变特点以及模型应用范围的对比,寻找建立接近临床实际,适用广泛,统一、简便、稳定的CRF动物模型。制作符合人类CRF的动物模型,对研究CRF的发病机理,探讨组织形态的变化与生化指标及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筛选有效药物,阐明疗效机制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腺嘌呤不同浓度和不同干预时间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右归丸的治疗作用。分别采用0.5%腺嘌呤、1.0%腺嘌呤和1.5%腺嘌呤进行造模,造模10 d、15 d或20 d后观察大鼠肾脏外观形态、肾脏系数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第10天和第15天0.5%腺嘌呤造模肾脏外观形态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各造模组的肾脏外观形态均发生改变,表面呈现不同密集程度的白色颗粒状,部分伴有水肿和肾脏颜色的改变,包膜易剥脱;肾脏系数在各造模组中均增加,并且见肾小球数目减少、萎缩,肾小管扩张,随造模腺嘌呤浓度的升高,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给药组和自然恢复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脏外观形态、肾脏系数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其中以右归丸给药组改善明显。说明1.0%腺嘌呤造模15 d,可成功复制稳定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并且右归丸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切片方法对50只大白鼠进行了实验。按每个实验组平均体重最相近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尿毒清干预组、驼乳低剂量组、驼乳高剂量组5个组,每组10只,进行为期7d的适应性饲养后, 从实验的第1天开始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他组用腺嘌呤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 2%的混悬液, 大白鼠按200 mg/d 剂量,灌胃给药确定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同时,每日15:00尿毒清干预组灌胃 25%尿毒清溶液,驼乳低剂量组、驼乳高剂量组灌予驼乳,每日1次,共28 d。停药后将大白鼠致死,取肾脏组织,制作组织切片,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病理模型组肾小球无明显变化,肾小管及间质内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部分肾小管破坏、萎缩,其中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及结缔组织增生、部分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增生;尿毒清干预组基本病变与投药组基本一致,但肾小管的破坏程度有所减少;驼乳低剂量组和驼乳高剂量组的病变基本与投药组相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驼乳和传统发酵驼乳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发酵驼乳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种类及数量,发酵驼乳的营养特点,以及我国科技人员对发酵驼乳营养保健作用所作的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发酵驼乳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疾病,使肾功能单位绝对数量减少70%以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症候群。个别情况下,慢性肾衰竭也可由急性肾功能衰竭转变。本病多发于老年猫,呈渐进性发展,病猫多数死于尿毒症。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在发生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由于肾单位逐渐受损,缓慢发展的肾功能减退以致不可逆转的肾衰.随着我国宠物业的发展,此病在兽医临床上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发酵棉粕替代豆粕对科宝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1日龄科宝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发酵棉粕;试验组分别添加3%、6%、9%发酵棉粕代替豆粕。试验共分生长前期(1~21 d)和生长后期(21~42 d)2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开始和结束时对肉鸡称重,采集血液样品,测定各阶段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1~21 d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9%发酵棉粕组肉鸡21~42 d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各阶段试验组肉鸡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升高,皮下脂肪厚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6%组42 d的胸肌率和腿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9%发酵棉粕组(P<0.05);试验组42日龄肉鸡屠体率升高,其中3%和6%发酵棉粕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③21 d时,试验组肉鸡血清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而血清总蛋白(TP)含量升高,其中6%发酵棉粕组效果最好;且42 d试验组血清钙(Ca)含量增加。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适量发酵棉粕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科宝肉鸡生长性能,提高屠宰性能,降低血清中的TG和GLU含量,增加血清TP及Ca含量。  相似文献   

9.
对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牧民自酿的12个自然发酵酸驼乳样品进行微生物、风味等方面研究。把从自然发酵酸驼乳中分离出的优势乳酸菌、酵母菌菌株经鉴定应用到酸驼乳产品开发试验中,得到在2~6℃下保质期60天、质量和风味优于自然发酵酸驼乳的产品。确定工业化生产酸驼乳的工艺流程,并提出产品标准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内毒素(endotoxin,ET)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一种大分子结构成分,在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可导致人和动物发热、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内毒素性肾功能衰竭是常见的内毒素性疾病之一.有关内毒素性肾衰防治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丹参活血祛瘀,能扩张血管,有抗凝血、改善DIC的作用.另具报道丹参还有一定的破坏内毒素的作用.为了探讨丹参制剂临床上用于内毒素性肾衰治疗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内毒素致家兔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从尿量、尿素氮和肌酐排泄、肾小球滤过率、电解质排泄、渗透物质清除率和游离水清除率等各个不同的侧面对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内毒素性肾功能衰竭作用进行了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实验室前期从驼乳中分离得到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为对象,并通过体外实验对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方法]以α-淀粉酶抑制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驼乳的参数条件。测定在不同储藏时间下试验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驼乳、对照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牛乳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驼乳pH值、酸度、活菌数、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结果]驼乳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比例2∶3、接种量2%、发酵温度39 ℃,发酵时间24 h,此条件下测得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7.20%和20.85%,与未优化前相比,α-淀粉酶的抑制率提高14.10%,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提高4.4%。在4 ℃储藏期间发酵驼乳α-淀粉酶抑制率在第6d时最高为90.3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最高为36.32%,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0%以上,最高为94.9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78.10%,整个测定过程中试验组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乳酸菌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在储藏期间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2.
对10份鲜牛乳以98℃煮沸5min消毒后,用乳酸杆菌发酵制作酸乳,测定了发酵前后乳中SOD和T-AOC的活性变化。结果发酵前SOD活性和T-AOC分别为:54.44±10.37(U/mL),4.86±2.06(U/mL);发酵后SOD活性和T-AOC分别为:66.96±6.45(U/mL),7.97±3.51(U/mL)。发酵乳SOD活性升高了23%,T-AOC升高了64%(P〈0.01)。  相似文献   

13.
近10 年来,随着先进研究方法的使用和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对益生菌的认识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对益生菌促进健康作用的机理逐渐清晰,益生菌制备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更加成熟,为新型发酵乳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本文对益生菌功能机理、遗传转化及代谢调控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进行阐述,介绍分离自内蒙古马乳酒中的干酪乳杆菌LC2W和分离自发酵蔬菜中的植物乳杆菌ST-Ⅲ的益生特性、基因组及产胞外多糖特性,并进一步探讨基于植物乳杆菌增殖技术开发含高活菌数的纯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品,以期为益生菌和功能发酵乳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发酵乳品是益生菌的良好载体,吸收现代益生菌科技成果,加强循证医学方法论证,基于生物活性效应分子及生物活性评价,增加临床研究数据,新型发酵乳将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国标法检测8份新疆双峰驼乳和7份荷斯坦牛乳中5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新疆双峰驼乳中亚油酸(LA)、α-亚麻酸(ALA)、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2.99、18.09、9.83、1.51和1.30 mg/100 g,各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率依次为2.88%、0.37%、0.20%、0.031%和0.026%;荷斯坦牛乳中LA、ALA、ARA、EPA和DHA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8.37、5.13、6.57、0.69和4.24 mg/100 g,各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率依次为2.86%、0.17%、0.21%、0.023%和0.14%。  相似文献   

15.
观察双峰驼奶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结构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理论参考。通过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诱导构建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iabetes model control,DMC)、低剂量骆驼奶组(2ml/d)(low camel milk,LCM)、高剂量骆驼奶组(5ml/d)(high camel milk,HCM)和盐酸二甲双胍组(200mg/kg)(metformin hydrochloride,MTH),每组12只,另设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C)。建模成功后,试验组处理4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浓度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检查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荧光定量Real time-PCR法检测Ba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cl-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细胞凋亡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 3)和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mRNA的表达丰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观察肾脏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DMC组相比,LCM、HCM、MTH组大鼠FPG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LCM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升高(P〈0.01);HE染色显示DMC组肾小球体积增大,囊腔变小,肾小球内出血严重,而LCM、HCM、MTH组肾小球体积、囊腔间隙较正常,肾小球出血明显减少;Bax mRNA和NF-κB mRNA在DMC组中表达量最高,Bcl-2mRNA和Caspase 3mRNA分别在LCM组和HCM组有较高的表达量;与DMC组相比,LCM、HCM、MTH组大鼠肾脏细胞Bax蛋白表达减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结果表明,双峰驼奶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抑制其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市场上将益生菌进行健康宣称的食品主要涉及调制乳粉、酸乳、乳酸菌饮料和益生菌粉。本次调研主要从产品中添加益生菌的种类、产品包装正面益生菌的健康宣称和产品包装背面益生菌的健康宣称三方面进行。同时对比我国与国外益生菌健康宣称的法规,针对国内益生菌健康宣称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不同产品的益生菌添加种类不同,调制乳粉中添加的益生菌一般为1~2 种,而乳酸菌饮料、酸乳和益生菌粉中添加的益生菌大多在2 种以上,有些产品达到10 种以上;益生菌产品包装正面用语主要涉及“益生菌”、“活性”、“菌株名称”、  相似文献   

17.
以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核桃碎等辅料,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发酵剂,确定对核桃发酵乳的制作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核桃酸奶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为:100mL牛奶和10g/100mL白砂糖→灭菌(63℃,30min)→接入5g/100mL发酵剂→35℃恒温发酵12h→加入5g核桃碎→后发酵24h(5~7℃)。利用此工艺制备的核桃酸奶风味独特、营养价值较高,在0~6℃时的货架期可达10d左右。  相似文献   

18.
饮水中添加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提高奶牛产奶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是玉米经酵母发酵、提取酒精后,又经益生菌发酵、密封包装的产物,其可溶性好、易消化、易吸收、蛋白质含量高。通过对奶牛进行饲喂试验可知,奶牛日添加4kg该饲料,单产可提高2.18kg,每头牛日增利润2.03元,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另外,研究还发现,日添加4kg该饲料对乳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肾健康问题已经是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现有研究表明,通过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是肾健康维护的新型干预路径.然而,可食用益生菌在肾健康维护中的作用目前还缺乏关注.本文围绕可食用益生菌应用于肾健康相关的慢性肾炎、血透析、高尿酸及高草酸相关的基础研究进行调研,并对相关疾病干预涉及的可食用益生菌种类、作用效果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