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肉牛粪污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有效降解肉牛粪污中纤维素的细菌,采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的方法对牛粪及其自然堆肥样品进行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对已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再结合纤维素刚果红水解圈测定和滤纸条降解试验做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初步分离得到牛粪样品及堆肥中32株纤维素降解菌,进一步筛选得到有刚果红水解圈菌株4株,分别为XQ-1、XQ-2、XQ-3、XQ-4,其对滤纸条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经16S rDNA鉴定,4株菌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黏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和费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fergusonii)。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更高效地分解堆肥中纤维素成分的细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从土壤样品中初步分离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对其进行革兰染色和16S rDNA序列分析;通过纤维素刚果红水解圈测定、滤纸条降解试验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对已分离保存的菌株做进一步筛选。结果表明,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初步分离得到土壤中纤维素降解菌41株,进一步筛选到具有刚果红水解圈菌株6株,6株菌中可以更好地降解滤纸条的有3株,分别为XQ-8、XQ-10和XQ-11,经16S rDNA鉴定该3株菌中有2株为吉氏纤维素菌(Cellulomonas gilvus),1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且该3株菌的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28.95±1.48)、(54.70±1.56)、(58.85±3.75)U/mL。该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了3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细菌,可以作为有效降解纤维素的潜力菌株进行粪污堆肥发酵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筛选高活性纤维素酶产生菌,为微生物纤维素酶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绵羊粪便中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用DNS法测定酶活力,根据酶活力复筛后,分离得到一株能够产生高活力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目的菌B5。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测定,对B5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应用B5菌株对四种纤维性饲料进行消化降解实验,探究菌株B5降解饲料粗纤维的特性。形态学观察确定B5菌落符合放线菌的特征;分子学鉴定其16S rDNA序列全长1 585 bp,在进化关系上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聚成一簇,同源性高达99%。鉴定B5菌株属于链霉菌属成员。B5菌株对饲料粗纤维降解效率与酶活力显著相关,对饲料粗纤维降解效率与饲料中纤维素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周泽  付卫刚  雷杨  李青璞  姚拓 《草地学报》2023,(11):3535-3542
为发掘优良纤维素降解菌株,筛选羊粪堆肥发酵菌剂菌种资源,本研究以滤纸条为唯一碳源,从新鲜羊粪中分离出26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通过测定其纤维素酶活力与秸秆降解率,筛选出7株优良纤维素降解菌株,并对7株菌进行16S rDNA序列比对,确定其分类学地位。利用线性拟合和多元回归解析菌株产酶活力与秸秆降解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株菌的全酶活性为1.03~2.83 U·mL-1、外切酶为3.42~5.78 U·mL-1、内切酶为1.24~3.25 U·mL-1和β-葡萄糖苷酶为1.09~2.259 U·mL-1。经鉴定分别为山原申氏菌(Shinella yambaruensis)、鸡眼草申氏菌(Shinella kummerowiae)、土地鞘氨醇盒菌(Sphingopyxis terrae subsp)、植物内生成对杆菌(Dyadobacter endophyticus)、潮湿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uda)、水原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suwonensis)等...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从竹鼠肠道中分离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并鉴定。取中华竹鼠盲肠内容物稀释,采用含2种不同纤维素[微晶纤维素(MCC)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对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初筛,后又经以纤维二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的多次复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出了2株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初筛培养基采用MCC和CMC-Na最终筛选出的2株纤维素降解菌的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6.599和5.268U/m L。菌株经PCR鉴定、测序,用所得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得出这2株菌与酪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达99%,二者均属于梭菌属(Clostridium)。本试验从竹鼠盲肠中成功筛选出2株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确定属于梭菌属。  相似文献   

6.
刘雯  卞静  付美涛  陈秀蓉 《草原与草坪》2012,32(2):78-81,86
从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中分离真菌菌株,以CMC-Na培养基,刚果红染色法和滤纸平板培养基为指标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纤维素分解菌的初步筛选,然后,通过测定滤纸减重率和CMC酶活力进行复选,获得了3株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F-3,F-25和F-22,表明高寒草地土壤中具有较强分解能力的纤维素分解菌。  相似文献   

7.
鹅肠道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拟在鹅肠道筛选1株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鹅肠道菌群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利用刚果红法(初筛)和摇瓶法(复筛)得到1株产酶活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菌E2.经16S rDNA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单因素试验得出菌株E2的产酶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9,(14):52-57
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刚果红染色法(透明圈法),CMC和FPA酶活检测,明确其产酶活性,滤纸崩解试验,确定其降解纤维素的能力,并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相应种、属。结果表明,从羊瘤胃液分离得到的H-7菌株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在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的同一分支上,相似性超过99%,初步确定其为暹罗芽孢杆菌,其菌圈直径为2.01 cm,CMC酶活最高为0.18 U/ml,FPA酶活最高为0.44 U/ml,降解的滤纸条在第3 d就接近糊状。表明H-7菌株具有很强的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研究微贮金针菇菌糠的营养价值,寻找规模化利用金针菇菌糠资源的新方法。在金针菇菌糠中添加青贮添加剂进行发酵处理,分别检测原样及微贮45、60 d金针菇菌糠中的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及有机物含量;并利用3头永久性瘤胃瘘管水牛检测不同微贮时间下金针菇菌糠各营养物质瘤胃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1)微贮45 d后金针菇菌糠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及有机物含量分别为10.47%、3.10%、26.99%、90.21%,微贮60 d后金针菇菌糠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及有机物含量分别为11.04%、3.24%、27.49%、89.53%;微贮后金针菇菌糠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金针菇菌糠原样(P0.05),微贮后金针菇菌糠的粗脂肪、粗纤维及有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金针菇菌糠原样(P0.05)。2)微贮45 d后金针菇菌糠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瘤胃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金针菇菌糠原样(P0.05),微贮60 d后金针菇菌糠粗蛋白质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金针菇菌糠原样(P0.05)。本研究表明,金针菇菌糠通过微贮能够提高营养物质的含量,微贮45 d可以提高其营养物质瘤胃有效降解率;综合各项指标,微贮可以作为一种金针菇菌糠保存与利用的新方法,为闲置金针菇菌糠转化为反刍动物饲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动物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动物微生态添加剂和除臭剂。此试验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平板法及刚果红染色法,从鹅的粪便中初步分离筛选出7株能够降解纤维素的细菌,结合摇瓶发酵法进行复筛,最终选出3株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16SrRNA鉴定。结果表明:3株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形态不一,但其表面均微粗糙,革兰氏染色均呈阳性,短杆状或细杆状,有芽孢;结合16SrRNA鉴定结果,最终将分离到3个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沙福芽孢杆菌,分别命名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 G-1、Bacillus cereus G-4和Bacillus safensis G-10。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在狼尾草青贮中使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纤维素降解菌对改善牧草品质和提高动物对饲草的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引进多种纤维素降解菌并从中筛选出酶活力较高的11,21和36号菌株。利用筛选出的3株菌株的发酵液,开展在青贮杂交狼尾草中的使用效果评价[设4个处理,处理1为未添加菌液的对照组(CK),处理2,3,4分别添加11,21,36号菌株菌液]。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素降解菌能提高青贮牧草乳酸含量,处理2,3,4的乳酸含量比CK提高了19.42%(P<0.05),38.35%(P<0.05)和4.85%(P>0.05);添加纤维素菌液进行青贮的3个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半纤维素(HC)的含量均低于CK和青贮前,其中处理3的NDF、ADF和HC含量最低,表明筛选出的3种纤维素降解菌菌株均能改善青贮品质,不同程度地降解了牧草纤维素的含量,其中处理3(21号菌株)降解纤维素的效果最为明显,青贮料营养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出能够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的优化。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结合碘液染色法、滤纸分解试验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得到1株纤维素降解菌DL。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Paenibacillus cookii LZ033,它是一种产芽孢且好氧的革兰氏阳性菌。为确定菌株DL的最佳产酶条件,选取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以及装液量4个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菌株DL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25 r/min、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 mL,在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以滤纸酶活力表示)为102.3 U/mL。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鸡场长期堆放羽毛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降解羽毛能力强的菌株。该菌株在牛奶平板上培养24 h后产生透明降解圈,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边缘模糊,产生绿色荧光色素;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无芽孢,有鞭毛,无荚膜。生化试验显示,该分离株能够水解牛奶、明胶,具有角蛋白酶活性,能利用柠檬酸盐,硝酸还原反应阳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分离株与铜绿假单胞菌模式菌株(GenBank登录号:BAMA01000316)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分离株为铜绿假单胞菌,并正式命名为Pesudomonas aeruginosa B1-2。将该分离株在以1%羽毛为唯一碳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中发酵培养,48 h后角蛋白酶活性最高达到60.3 U/mL,对羽毛降解率为85.7%。本研究中分离获得的Pesudomonas aeruginosa B1-2可用于畜禽废弃物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内蒙古黑猪成年母猪后肠木聚糖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并对比研究筛选菌和瘤胃液对饲草纤维降解的作用,获得可高效降解木聚糖的菌株.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根据筛选平板上菌株透明圈大小和发酵液中木聚糖酶活性分离得到了2株活性较高的木聚糖降解菌(分别命名为ZF和MZ).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从西藏地区牦牛瘤胃中分离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兼性厌氧菌,为青贮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制提供支持。试验采集了西藏那曲地区成年牦牛的新鲜瘤胃液,经刚果红染色初筛,滤纸降解复筛,获得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对菌株生长速率及酶活力进行测定,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了菌株对水稻秸秆的降解效果。试验分离出一株兼性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属于肠球菌属,即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JF85。菌株JF85在15~55 ℃,pH 3.0~7.0及3.0%和6.5% 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接种JF85,36 h后可获得最大内切葡聚糖酶活力(0.41 U/mL)和滤纸酶活力(0.13 U/mL)。在模拟发酵试验中,接种菌株JF85,14 d后水稻秸秆干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发酵第7天,JF85处理组显示最高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整个发酵过程中木质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菌株JF85具有分解纤维素、耐酸、耐盐特性,在青贮饲料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初筛、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鉴别和固体发酵培养复筛,旨在从瘤胃内容物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细菌。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得到19株有纤维降解作用的菌株,其中R2、R3、R4、R5、R7、R14及R197株的降解作用显著,通过刚果红染色及对纤维素酶活、干物质(DM)消失率的测定,最终以R3效果最佳,其透明斑直径/菌落直径为6.27、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为5.94 U/g,滤纸糖酶活(FPase)为1.12 U/g、DM消失率达到23.73%。结果提示,筛选出的瘤胃菌中以R3对稻草秸秆的降解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高效氨氮降解克雷伯菌属菌株,试验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方法筛选克雷伯菌属菌株,利用标准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基内的氨氮含量,并计算氨氮降解率,确定高效氨氮降解菌株;结合形态学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对培养时间、温度和pH值的筛选,研究适宜培养条件;通过与其他高效氨氮降解克雷伯菌gt-1、gt-2、gt-3、ps-1、ps-2、sw-1、sw-2、sd-1、sd-2、sd-3进行比较,验证分离菌株的氨氮降解能力,通过动物试验和污水降解试验研究分离菌株的安全性和在污水内的氨氮降解能力,并检测了菌株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试验成功筛选出1株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M169-3,具有高效氨氮降解能力。在初始氨氮含量为250 mg/L的氨氮基础培养基A内,M169-3的最高氨氮降解率为58.41%,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适应性强;在初始氨氮含量为120 mg/L的氨氮基础培养基B内,M169-3的氨氮降解率为96.64%,与其他高效克雷伯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氨氮含量为387.35 mg/L...  相似文献   

18.
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郝月  杨翔华  洪新 《中国饲料》2005,(11):15-17
本试验从各种土壤及饲料中分离到12株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分别测定滤纸分解度、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滤纸酶活(FPA)和天然纤维素酶活,筛选出6株对天然秸秆纤维素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通过改变其培养基中天然纤维素的含量,发现随着培养基中天然纤维素含量的增加,酶活力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发酵金针菇菌糠对母猪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免疫性能及初乳品质的影响,选取38头(长白×大约克)初产母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实验组饲喂添加发酵金针菇菌糠的基础饲粮[妊娠第35天~第89天,m(基础日粮):m(发酵金针菇菌糠)=9:1;妊娠第90天~产后第25天,m(基础日粮):m(发酵金针菇菌糠)=19:1]。结果显示,实验组母猪生产性能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实验组母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质量浓度、丙二醛浓度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母猪初乳中蛋白质、全乳固体质量分数和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饲喂发酵金针菇菌糠,对母猪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母猪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并改善初乳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导致原料乳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产蛋白酶活力。[方法]对广东省恒远市某规模化牧场提供的蛋白水解、脂肪上浮的变质原料乳稀释,涂布在MPC琼脂平板上。将平板于6.5 ℃恒温培养箱培养10 d,挑取形态不同的单菌落在LB液体培养基复壮增菌,提取其DNA,利用16S rDNA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该菌株的蛋白酶活力及高温钝化后酶残留率进行测定。[结果]MPC琼脂板菌落形态单一,原料乳中分离鉴定出的两株菌均为霍氏假单胞菌,该菌株在28 ℃下对乳平板的水解圈为(15.35±0.56)mm,经135 ℃处理5 s,其蛋白酶残留率为43.63%。[结论]变质原料乳中分离到两株霍氏假单胞菌,并且该菌可产生热不敏感的蛋白酶,该酶的存在会造成原料乳中蛋白质水解,导致UHT乳在货架期内出现蛋白水解、胀包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