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虹鳟对白鱼粉中的锌以及几种锌化合物(ZnSO_4、ZnNO_3、ZaCl_2、5ZnO·2CO_3)的利用情况,并确定使虹鳟正常生长的以白鱼粉为基础饵料的锌的最小添加量。平均体重约0.3g的幼鱼在水温5—20℃的条件下用试验饵料饲养40周,在未添加锌的饵料饲养的虹鳟中观察到了生长缓慢和较大比例的短躯症和白内障发生,这些症状随着向饵料添加锌(ZnSO_4或ZnNO_3)达到40μg/g而明显改善。虹鳟脊椎中锌的含量在饲喂未加锌的饵料时最低,且与饵料中锌含量成正比,当饵料中锌含量超过40μg/g时,脊椎中锌含量不再增高。试验结果表明:鱼粉饵料中锌的添加量高于40μg/g对促进虹鳟正常生长和避免短躯症和白内障出现是很有必要的,并发现ZnSO_4和ZnNO_3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合适锌源。试验表明虹鳟对白鱼粉中锌利用程度很低,从投喂未添加锌的饵料饲养虹鳟有营养不良症状出现而饵料中含有足以满足虹鳟需要的锌可以得出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2.
<正>一、前言2018年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与黑龙江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合作开展了利用大豆浓缩蛋白和鱼粉型饲料网箱养殖虹鳟对比试验,以示范利用大豆蛋白浓缩物替代鱼粉网箱养殖虹鳟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由于全球鱼粉供应有限、价格持续走高,我们对比试验的目的是为饲料生产厂和养殖企业示范使用一种新  相似文献   

3.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生物活性成分的昆虫蛋白来源,具有成为鱼粉替代源的潜力。选取初始体质量约3 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洲大蠊粉分别替代0%、50%鱼粉配制的2种等氮等能饲料,持续投喂18周,探究了美洲大蠊粉替代鱼粉对虹鳟幼鱼生长、生化指标、抗病力及代谢组学的影响。养殖实验结束后,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剩余虹鳟幼鱼进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幼鱼生长性能及攻毒后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幼鱼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M)、总抗氧化能力(T-AOC)、肝脏中溶菌酶(LZM)和头肾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血清中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等8条生化代谢途径,其中参与甘油磷脂代谢的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和磷脂酰胆碱(PC)含量均在实验组显著上调。综上,采用美洲大蠊粉替代饲料中50%的鱼粉可显著提高虹鳟幼鱼...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饲料中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和锌含量对虹鳟白细胞杀伤力的影响。共进行3个实验(Ⅰ、Ⅱ和Ⅲ),分别用蛋白质,必须脂肪酸和锌含量不同的饲料喂虹鳟。然后,以潜伏8h后的P815鼠肿瘤细胞作靶细胞,以从试验前肾分离的白细胞作效应细胞,来检验虹鳟白细胞的杀伤力。结果表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对白细胞的天然杀伤力无任何影响。当饲料中缺乏必需脂肪酸和锌时,白细胞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27%鱼粉组饲料为对照组,用6.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对照组饲料中的部分鱼粉(相应替代对照组饲料配方中22.2%的鱼粉),配制成2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室外4口池塘进行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is)生产性养殖试验。经过一茬养殖,结果发现:投喂玉米蛋白粉饲料组与投喂鱼粉饲料组的日本沼虾在生长速度上无显著差异,投喂两种饲料对池塘水质影响也无明显差异,投喂两种饲料的日本沼虾的总产量分别为1 219.5 kg/hm2和1 033.5 kg/hm2,投喂两种饲料的投饲系数分别为2.4和2.2。使用玉米蛋白粉饲料养殖日本沼虾比使用鱼粉饲料可增收毛利润2 669.00~2 717.30元/hm2。  相似文献   

6.
制备基本组成相同、添加100℃常压干燥鱼粉的饲料(1号饲料)与50℃负压干燥鱼粉的饲料(2号饲料)。将两种饲料分别投喂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 Günther)稚鱼,探讨了饲料中不同干燥温度的鱼粉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存活率、消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21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虽然两种饲料中的鱼粉含量相等(60%),但是用2号饲料投喂的半滑舌鳎稚鱼的特定生长率、体内酸性蛋白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要优于用1号饲料投喂的半滑舌鳎稚鱼的相应指标(P≤0.001),而存活率、体内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相当(P>0.05)。从生长、存活率及酶活性指标看,半滑舌鳎稚鱼对50℃负压干燥鱼粉的消化、吸收要优于对100℃常压干燥鱼粉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7.
水产信息     
豌豆可代替鱼粉为降低水产养殖成本,广开饲料蛋白源,使用豌豆代替鱼粉和鱼油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用鱼为虹鳟和尼罗罗非鱼.豌豆富含ω3脂肪酸,但同样具有植物蛋白抗营养因子。豌豆皮可溶解凝胶并使消化道胃容物变稠,因而鱼必须消耗较多的能量消化饲料,故减弱了用于生长所需的能量,所以使用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添加不同诱食剂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饲料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两种等氮但不同鱼粉水平 (4 0 %和 35 % )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 0 2 %、 0 5 %甜菜碱、 0 2 %甜菜碱 +0 1%牛磺酸或一种市售添加剂配置成 8种实验饲料。饲料试验在循环系统的玻璃钢桶 (2 6 0L)中进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诱食剂 ,有利于对虾的摄食和生长 ,甜菜碱诱食效果最佳 ,牛磺酸和甜菜碱的协同诱食效果并不明显。南美白对虾对无机盐、粗蛋白质有较高的表观消化率 ,但是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较低只有 6 0 %左右。本研究表明甜菜碱是一种较好的诱食剂 ,其适宜添加量为 0 2 %。诱食剂在两种等氮等能但不同鱼粉水平 (4 0 %和 35 % )的饲料中作用并不明显 ,进一步研究诱食剂在鱼粉含量低、低蛋白饲料中的作用 ,研究南美白对虾脂类营养及调控机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纳米锌及纳米锌多糖复合体对虹鳟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120.0±3.0) g的虹鳟3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按1μL/g进行尾部肌肉注射纳米锌及纳米锌多糖复合体溶液,含量分别为1000、3000 mg/kg,试验周期为10 d。试验结果显示,纳米锌及纳米锌多糖复合体可不同程度提高虹鳟特定生长率(P>0.05)。1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虹鳟血液NBT阳性细胞数量百分比在第3 d最高,达22.3%(P<0.05);3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白细胞吞噬能力在第6 d最强(P<0.05)。3000 mg/kg纳米锌组虹鳟血清杀菌能力第3 d最高(19.4%),而3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血清杀菌能力第6 d最高,达32.43%(P<0.05)。第3 d,1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过氧化氢酶活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分别为26.39、43.38 U/mL (P<0.05);第6 d,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为29.91 U/mL、201.4 U/L(P<0.05),微量丙二醛浓度最低,为3.19 nmol/mL。试验结束后通过杀鲑气单胞菌攻毒感染,7 d内观察虹鳟累积死亡率,1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累积死亡率仅30%。由试验结果可知,纳米锌和纳米锌多糖复合体均能对虹鳟免疫功能产生促进作用,以1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虹鳟饲料配方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虹鳟的产量和效益 ,因此 ,有必要不断改进虹鳟饲料配方。为此 ,我们进行了该试验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溪虹鳟渔场进行。用条件相同的 1号和 2号两口水泥池 ,面积各为 2 0m2 ,均为头水位池。各池放虹鳟鱼 2 2 2 0尾 ,放养规格 1号池1 0 2 6g/尾 ,2号池 1 1 2 0g/尾。 1号池溶氧为9 37mg/L ,氨氮为 0 46mg/L ;2号池溶氧为9 0 5mg/L ,氨氮为 0 2 3mg/L。两池水温 1 1~1 2℃。 1号池投喂改进配方的虹鳟饲料 ,2号池投喂原有配方的虹鳟饲料 ,两种饲料配方见表 1。改进配方中的“6号…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比例棉粕(CM)及FeSO4处理的脱毒棉粕(CM+Fe)替代饲料中0(CM0,对照组)、10%(CM10)、20%(CM20)、30%(CM30)、50%(CM50)、70%(CM70)和50%(CM50+Fe)、70%(CM70+Fe)的鱼粉,配置成8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喂养(9.79±0.13)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10周,每组设3个重复,研究棉粕及脱毒棉粕对虹鳟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对照组虹鳟增重率(WG)与CM10~CM50以及CM50+Fe组之间差异不显著,CM70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PER)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2)各试验组虹鳟全鱼和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CM0~CM70组肌肉中游离棉酚含量也逐渐增加,CM50+Fe和CM70+Fe组肌肉游离棉酚含量显著低于CM50和CM70组。(3)CM70和CM70+Fe组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CM10~CM50和CM50+Fe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血清甘油三酯含量逐渐升高,血糖含量与总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结果表明,棉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为19.62%。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Gln)及其前体物对鲤鳃丝Rh糖蛋白基因表达水平和血氨含量的影响,本试验用6组试验料(以鱼粉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以豆粕全部替代基础饲料中的鱼粉的豆粕饲料,分别向豆粕饲料中添加Gln及其前体物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α-酮戊二酸(AKG)、谷氨酸(Glu)的四种添加剂饲料),饲喂鲤60d。结果表明:豆粕组Rh糖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鱼粉组,但添加AKG、Glu、Gln后均能显著上调Rhag、Rhbg的表达,而OKG的添加对Rhbg、Rhcg1的表达影响不显著,但是对Rhag的表达却是下调作用。豆粕组的血氨含量显著高于鱼粉组,与豆粕组相比,添加4种添加物均降低血氨含量,说明4种添加物对摄食纯豆粕蛋白源饲料的鲤血氨含量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凡纳滨对虾幼虾[体重(0.013 6±0.001 0)g]为试验对象,以鱼粉、豆粕、肉粉和花生粕为蛋白源配制对照饲料,用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3种与对照饲料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玉米蛋白粉用量为5%、10%和15%,分别替代鱼粉8.6%、17.2%和25.8%,饲喂凡纳滨对虾45 d,研究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摄食量、生长和肌肉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不超过10%,对凡纳滨对虾日均摄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2)5%玉米蛋白粉组的生长效果最好,其相对增重率、增长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2 542.8%、155.1%和1.58,前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两者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10%玉米蛋白粉组虾的生长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15%组虾的生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对虾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对虾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的影响也不显著(P>0.05).(4)玉米蛋白粉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用量为10%.  相似文献   

14.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幼鱼的初始体重约5.0 g,试验共设5组饲料,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组(D0),以豆粕和花生粕完全替代鱼粉为试验组,其中两组为不补充磷酸二氢钙的情况下不添加植酸酶(D1)和添加植酸酶(D2),另两组为在补充磷酸二氢钙的情况下不添加植酸酶(D3)和添加植酸酶(D4)。每一饲料组设3个重复,每箱养鱼30尾,在流水系统中饲养,表观饱食投喂,投喂率为5%~6%。饲养实验周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磷组(D3、D4)和全鱼粉组(D0)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不添加磷组(D1、D2)(P<0.05);磷的表观消化率在添加植酸酶组(D2、D4)均显著高于不添加植酸酶(D1、D3),但与全鱼粉组(D0)差异不显著;鱼体粗蛋白含量在不添加磷和植酸酶组(D1)显著低于其他4组;体粗脂肪含量在不添加磷(D1、D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体灰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全鱼粉组(D0)、添加磷和植酸酶组(D4)、添加磷不添加植酸酶组(D3)、不添加磷添加植酸酶组(D2)和不添加磷不添加植酸酶组(D1),且两两组间差异显著;体钙、磷、镁、锌含量和脱脂骨灰分、钙、磷含量在全鱼粉组(D0)最高。不添加磷组(D1、D2)血清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地高。试验结果说明,无鱼粉饲料中补充磷可保持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率,饲料利用和全鱼可食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同时添加植酸酶,能显著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促进磷、锌和镁在鱼体内沉积,并有进一步提高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趋势。[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112-118]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     
用整体冷冻的蚯蚓部分代替虹鳟商品颗粒饲料喂养虹鳟(平均体重51.3克)进行了测试。蚯蚓洗净后置于10%氯化钠中央处理1分钟,—20℃下冷冻备用。试验饲料1为商品饲料,饲料2为25%的蚯蚓+75%颗粒饲料,饲料3为50%蚯蚓+50%商品饲料,饲料4为75%蚯蚓+25%饲料。试验8周发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三因素鱼粉、磷脂、微量元素对饵料系数、千克鱼的饲料成本、饲料经济效率、饲料蛋白质效率及群体重量生长率等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次序为R1(鱼粉)>R4(误差)>R3(微量元素)>R2(磷脂).在本试验各饲料配方中,以A2B3C1即50%鱼粉、15%磷脂、1%盐的搭配比例为最佳,相对应的饲料粗蛋白为43.61%,粗脂肪19.41%,无氮浸出物14.84%,代谢能为1.7×104 kJ/kg,与虹鳟鱼对饲料的营养要求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17.
周晖  陈刚  林小涛 《水产科学》2012,31(6):311-315
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D1组以全鱼粉作为蛋白源,D2、D3组分别用脱脂豆粕替代10%和20%鱼粉,D4组以啤酒酵母粉替代10%鱼粉,D5组以玉米蛋白粉替代10%鱼粉,投喂体质量30~38g的幼鱼5周,研究3种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对大规格军曹鱼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D3组体质量、质量增加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D1组(P0.05),而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D5组(P0.05),肌肉灰分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的脏体指数、肝脏脂肪含量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提示,3种蛋白均可替代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而不产生显著影响,但替代比例达到20%,就可能对大规格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宋博文  杨航  李小勤  王璞  何明  徐禛  杨品贤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21,45(10):1715-1725
为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锌的适宜需求量,以酪蛋白、明胶和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以ZnSO_4·H_2O为锌源制作半精制基础饲料,分别向基础饲料中添加0、25、50、100和200 mg/kg锌,制成5种含不同锌水平饲料(24.8、48.8、78.9、126.1和223.6 mg/kg干物质)(命名为Zn-25、Zn-49、Zn-79、Zn-126和Zn-224),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0.99±0.07) g的大口黑鲈幼鱼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补充25 mg/kg锌(Zn-49)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进一步提高锌的添加量后,各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趋于稳定。当饲料锌含量为25~49 mg/kg时,T-SOD和CuZn-SOD活性增加,锌含量达到49 mg/kg后,其活性保持基本稳定,而AKP活性在Zn-79组最高。大口黑鲈全鱼和脊椎骨中的锌含量随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当饲料锌含量达到126 mg/kg (Zn-126)后,全鱼和脊椎骨中的锌含量不再显著增加,而全鱼铁、骨铁、骨锰含量和全鱼铁、锌沉积率则随饲料锌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在半精制饲料中补充锌可以显著改善大口黑鲈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提高血清免疫能力、全鱼锌和骨锌的沉积,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全鱼锌和骨锌为指标,基于折线模型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中锌的需求量分别为45.5、44.6、121.8和130.5 mg/kg干物质。  相似文献   

19.
不同硒源对虹鳟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亚硒酸钠和硒酵母,使饲料中硒的含量达到1.5%、2.0%、2.5%、3.0%。基础饲料设为对照组,不添加外源硒,对照组的硒含量为1.0%。在水温10℃~15℃、溶解氧5.6mg/L的条件下,对初始体重150g的虹鳟进行为期50d的生长对比试验。实验结束后取鱼的肝脏及血清,分别测定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的值。结果表明:虹鳟鱼的增重率、饲料利用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各组之间的SOD、GSH—Px、T—AOC、MDA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虹鳟鱼饲料中添加外源硒,对虹鳟的生长及抗氧化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伯利亚鲟配合饲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三因素鱼粉、磷脂、微量元素对饵料系数、千克鱼的饲料成本、饲料经济效率、饲料蛋白质效率及群体重量生长率等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次序为R1(鱼粉)>R4(误差)>R3(微量元素)>R2(磷脂)。在本试验各饲料配方中,以A2B3C1即50%鱼粉、15%磷脂、1%盐的搭配比例为最佳,相对应的饲料粗蛋白为43 61%,粗脂肪19 41%,无氮浸出物14 84%,代谢能为1 7×104kJ/kg,与虹鳟鱼对饲料的营养要求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