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常见多发病,不仅给乳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乳品质量,危及人类健康。目前,对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大部分奶牛场基本都是在不明确病原菌的情况下滥用抗生素,造成病原菌耐药性增加,治疗效果下降。为了有效治疗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早期快速诊断至关重要。由于传统的乳房炎病原菌的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灵敏度低及无法检测抗生素乳样中病原菌等缺陷,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检测方法。作者对目前用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普通PCR法、多重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巢氏PCR诊断法以及PCR检测试剂盒等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未来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快速、特异、敏感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不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危及人类健康。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菌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为有效治疗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早期快速诊断至关重要。作者对目前用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常规微生物生化鉴定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刃天青微量板法、免疫诊断法、核酸探针杂交、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PCR、基因芯片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未来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快速、特异、敏感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PCR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给养殖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乳的品质,危及人类的健康.目前,乳房炎病原菌的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存在时间较长、灵敏度不高、费用较高、操作繁琐等缺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本文就普通PCR法、多重PCR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上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选取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某规模化奶牛场39头隐性乳房炎患牛,利用Chelex-100方法直接提取奶样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停乳链球菌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Chelex-100方法直接提取奶样中病原菌DNA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简单、快速、经济、无污染、PCR敏感性高等优点,对PCR快速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病原菌的免疫抑制以及日趋严重的耐药性,致使乳房炎的发病率增高且治愈困难,给世界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实践表明,疾病的诊断是疾病病因和治疗之间最重要的一步。经济、快速、可靠的诊断工具是乳房健康管理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奶牛乳房炎不同诊断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新兴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奶牛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局部病变,在奶牛养殖业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奶牛乳房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据报道,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微生物共有100多种,分为接触类传染病原菌和环境病原菌两大类[1]。接触类病原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等;环境病原菌主要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牛乳中体细胞超标严重,严重影响该奶牛场的经济效益。为了明确引起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病原菌,筛选敏感药物给出治疗方案。本实验对该奶牛场中30份奶牛乳房炎乳汁进行乳样处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DNA提取和PCR扩增。通过DNA提取和PCR扩增确定其主要致病病原菌大多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肠球菌及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样中并未检测出支原体、乳房链球菌及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场患病奶牛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敏感,对一种商品名为惠可宁的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耐药性明显。最终得出该厂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汁中分离出的细菌大多数为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肠球菌和少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当本地区奶牛检测为乳房炎时,可首选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等敏感药物治疗,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病原菌的免疫抑制以及日趋严重的耐药性,致使乳房炎的发病率增高且治愈困难,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实践表明,疾病的诊断是疾病病因和治疗之间最重要的一步。本文论述了奶牛乳房炎不同诊断技术方法,希望给养殖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仍主要依靠抗生素。抗生素的长期、大量、盲目使用,使得病原菌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这给临床上处理和治疗奶牛乳房炎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及时准确地掌握引起区域内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是有效治疗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关键。试验采集吉林地区某奶牛场临床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且危害大,在奶牛养殖中属于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入侵奶牛乳腺组织而引发的局部炎症,其不仅会造成奶牛产奶量降低,而且还会影响牛奶的品质。由于治疗过程中的兽药残留和由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治愈率低等问题,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显得极为重要。从病原菌的种类、致病机理以及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奶牛乳房炎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莉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7):181-183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多种致病菌感染引起,它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乳的品质,危及人的健康。常规的检测方法在乳房炎的检测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作者就PCR、多重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诊断上的研究作一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2.
奶牛隐性乳房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高发病之一,对奶牛及奶业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该文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诊断方法、预防措施等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基因疫苗和细胞因子在乳房炎预防中的作用,以及PCR与蛋白组学方法在奶牛乳房炎诊断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腺炎的诊断方法有很多,临床乳腺炎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用于隐性乳腺炎的诊断方法有乳汁细胞学检查、乳汁的细菌培养、电导率测定、pH值的检查、乳清电泳诊断法、酶检测法、PCR检测方法、被毛微量元素检验法以及其它衍生方法.本文对奶牛乳房炎诊断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Dairy cow mastitis is one of the most costly disease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dairy industry. It causes a serious economic loss to dairy farming, and affect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ilk, endangers human health. The cause of dairy cow mastitis is complex, but the main cause is pathogen infection, particularly Staphylococcus, Streptococcus and intestinal bacterial infection. The rapid diagnosi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mastitis is crucial for the effectively treatment of the dairy cow mastiti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veloping rapid, specific and sensitive of dairy cow mastitis pathogens diagnosis,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micro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ssay method in routine used of dairy cow mastitis pathogen diagnosis, automatic microbi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resazurin trace plate method, immune diagnosis method, the nucleic acid probe hybridization,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of sequencing, PCR, gene chip and LAMP etc, 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相似文献   

15.
利用THB固体培养基和色素培养基初步筛选出奶牛乳房炎中无乳链球菌,以分离的12株疑似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结合选择培养的生理生化特性对分离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2株疑似菌中有8株为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新疆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荧光PCR鉴定,并用纸片法对分离菌株开展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200 份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63 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31.5%。分离菌株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达到了93.65%,对美罗培南敏感率最高,达到了98.14%,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新疆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中大肠杆菌广泛流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用人溶菌酶cDNA重组质粒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初步试验结果显示,该基因药物对奶牛乳房炎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为验证该基因药物在大规模推广使用前对环境的安全性,按照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要求,选择地处相对偏僻的某奶牛场为试验地,用人溶菌酶重组质粒pcDNAKLYZ分别治疗干奶期和泌乳期患牛,随后对实验牛的血液、乳汁进行质粒残留检测,并对唾液、尿液、粪便和饲养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转化菌检测.结果显示,仅71.43%(5/7)的泌乳牛的乳区在治疗后的第1天从奶中检测到质粒,血液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也未发现该重组质粒被其分泌物、排泄物中菌群以及环境中微生物摄取、转化.因此,该重组质粒注射奶牛后,通过乳汁、尿液以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向饲养环境泄露的可能性极小,也不可能通过转化菌在环境中水平传播.由此可见,该重组质粒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时对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沙门氏菌的流行与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了5个牧场300份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利用荧光PCR方法鉴定,同时对分离出的阳性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12株沙门氏菌,分离率4%;耐药性分析表明分离的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链霉素耐药率超过50%,对氨曲南、诺氟沙星、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敏感性大于70%。此外4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疾病,严重制约着奶业的发展壮大和养牛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本调查主要通过对唐山市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各种情况的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出唐山市奶牛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规律,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为制定唐山市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可行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