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甘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引进9个甘薯新品种在宁化县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福薯604、龙薯30号均表现丰产性好、食味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榕薯153丰产性、薯形和食味品质均较好;榕薯109丰产性一般、淀粉率较高;榕薯33丰产性一般、薯形和食味品质较好;龙薯7-10、莆航薯1号丰产性较差,但食味品质较好、淀粉率高。上述品种均可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2.
2008~2009年度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区试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8~2009年国家甘薯品种区试广西试点(南方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广西种植的优良高产甘薯品种.结果表明,参试10个甘薯新品种中,鲜薯产量比对照金山57增产的有莆薯14、龙薯21、榕薯756和普薯05-31;干薯产量较对照种增产的是莆薯14、桂薯16和金山208等7个品种;品质以桂薯16号最好,干物率高(34.85%),熟食味好(3.95分);除福薯14和热薯1号产量偏低外,其余8个品种均适于广西全区或部分地区种植,其中莆薯14、桂薯16、榕薯756和金山208等4个品种进入2010年国家生产试验广西区试点.  相似文献   

3.
甘薯品比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9个甘薯品种开展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泉薯76、广薯87、泉薯9号、莆薯14、榕薯756丰产性较好,综合性状较优,适宜在宁化县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4.
4种覆盖物对甘薯鲜薯和薯干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环保又增产的覆盖材料,选用4个甘薯品种(榕薯756、榕薯910、榕薯109、榕薯819)与4种覆盖物(稻草、黑色防草无纺布、液态膜、菇渣),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不同覆盖材料对不同品种甘薯鲜薯和薯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榕薯910覆盖黑色防草无纺布或稻草的鲜薯产量最高,榕薯109覆盖稻草、榕薯756覆盖黑色防草无纺布、榕薯819覆盖黑色防草无纺布的鲜薯产量较高。榕薯819覆盖黑色防草无纺布或稻草可获得较高的薯干产量,榕薯756覆盖黑色防草无纺布、榕薯109覆盖稻草或黑色防草无纺布、榕薯910覆盖黑色防草无纺布的薯干产量均较高。试验明确了4种甘薯各自适宜的环保覆盖材料,可为绿色甘薯高效栽培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苏薯13号是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岩薯5号作为母本进行混合授粉,从杂种实生苗中选育的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该品种红皮橘红心,食味较好,结薯早,薯块多而整齐,适应性广,作春、夏薯种植均可,属优良蒸煮、烘烤及食品加工用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紫肉甘薯新品种,2017年引进紫肉甘薯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福宁紫4号鲜薯产量高,可作为饲料或加工利用品种推广;莆紫薯18、榕紫5号、金薯14、福宁紫3号、金薯17可作为鲜食品种推广种植,其他品种可适当种植。  相似文献   

7.
一、选用良种关 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土壤条件、栽培水平以及产品用途,选择产量潜力大、品质优、鲜食食味好或加工淀粉含量高的品种,推广使用脱毒种薯和种苗。鲜食型品种可以选择红心的福薯8号、金山679、广薯87、莆薯14、莆薯90、龙薯14、龙薯15、榕薯756等;加工型品种可以选择食味好、黄心的泉薯9号、泉薯76等。  相似文献   

8.
特色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薯9号系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1998年利用岩薯5号作母本,金山57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型半直立,短蔓,单株分枝8~10条,单株结薯数5个左右,薯块下纺形,薯皮红色,肉色淡红色,晒干率21%左右,出粉率10%左右,高抗蔓割病、薯瘟Ⅰ型,高感薯瘟Ⅱ型。现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宁薯6号系宁德市农科所用湘薯75—55作母本,岩粉1号作父本进行手工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甘薯新品种的引进及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劲萍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6):59-60,62
于2009-2010年进行了甘薯新品种的引进及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龙薯9号、泉薯9号、广薯87这3个品种具有一定的生产优势;岩薯5号薯肉红色,出粉率低,可作鲜食及加工地瓜干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小象甲抗性鉴定方法及不同品种甘薯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甘薯品种对小象甲抗性的鉴定方法,并对不同甘薯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为选育抗小象甲的甘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制定不同的抗性指标,在单因素变量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网室和实验室试验,对泉薯17、榕薯819、福薯604、广薯214和普薯32号5个不同甘薯品种小象甲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检测不同甘薯品种对小象甲的抗性。【结果】明确了茎叶和薯块危害减退率相关抗性指标,制定了高感、感、抗、中抗、高抗5个抗性级别。甘薯品种的茎叶比薯块危害指数较轻,差异不显著。除泉薯17和广薯214外,其余品种之间危害指数差异显著。两年的危害减退率差异不大,普薯32号平均为21.17、泉薯17为38.78、广薯214为48.00、福薯604为70.91。【结论】以榕薯819为对照,普薯32表现为中抗,泉薯17和广薯214为感,福薯604为高感,该方法可对不同甘薯品种的小象甲抗性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12.
甘薯新品种龙薯3号系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从岩薯5号茎尖组培苗变异株经筛选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适宜作优质营养型的甘薯品种。甘薯新品种龙薯3号配套栽培技术包括: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培育壮苗;适时早插,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收获及加强田管等环节。  相似文献   

13.
榕薯201是以荷兰薯选为母本,金山57、榕薯416、金山93等品种为集团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具有兼抗蔓割病和薯瘟病、丰产、品质较优等性状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在福州、莆田等地种植,农艺性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4.
"龙薯3号"系龙岩市农科所1996年在"岩薯5号"茎尖组培苗变异株中经选育而成,2002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尤其突出的是该品种薯形美观,大小均匀,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高,适宜作鲜食保健型甘薯直接在市场上销售,还可综合开发加以利用,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5.
龙薯3号系龙岩市农科所于1996年在岩薯5号的茎尖组培突变体中选育而成,并通过了抗病性鉴定及3种同工酶电泳分析比较,证实了突变体龙薯3号与变异母体岩薯5号间的差异,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它薯形均匀美观、色泽鲜艳,类胡萝卜素和Vc含量高,氨基酸总含量较高,适宜作为食用保健型甘薯品种,商品性较高,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四个脱毒甘薯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山57、岩薯5号、湘薯75-55、新种花4个脱毒甘薯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金山57鲜薯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湘薯75-55和新种花,显著高于岩薯5号,晒干率、出粉率与新种花差不多,鲜食口感较好。岩薯5号产量次之,极显著高于新种花,与湘薯75-55差异不显著,其品质较好,但晒干率、出粉率最低。湘薯75-55晒干率、出粉率最高。新种花产量最低,晒干率、出粉率较高,鲜食品质优。4个脱毒甘薯品种均可根据不同用途而推广。  相似文献   

17.
豫东二季作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选用费乌瑞它等8个马铃薯品种与河南主栽品种郑薯5号进行田间对比试验,采取田间观察和不同时期实产验收等方法,分析考察供试品种特性,从中筛选出比对照郑薯5号更适宜豫东二季作区栽培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参试8个品种块茎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成熟期为59~70 d,属于早熟品种,在二季作区能正常生长,其中,洛薯8号、费乌瑞它、郑薯6号3个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等均优于对照,可以作为豫东二季作区主栽品种替代郑薯5号,中薯3号、中薯5号可作为搭配品种,东农303、早大白不适宜豫东种植,建议在豫南地区试种。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不同品种及生长期甘薯叶片中多酚和黄酮含量动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期叶片多酚和黄酮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其中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以徐紫薯6号和漯薯11为最高,分别达到43.79 mg/g和23.67 mg/g。威薯7号、苏薯25和岩薯5号3个品种均在9月上旬多酚含量达到最高值,威薯7号和岩薯5号在9月初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值,苏薯25在9月底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值,其余品种甘薯叶片中多酚、黄酮平均含量均在8月中旬最高,其次为9月底,推荐9月底为最佳采收期。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生长期甘薯叶片多酚与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03,P<0.05)。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不同品种及生长期甘薯叶片中多酚和黄酮含量动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期叶片多酚和黄酮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其中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以徐紫薯6号和漯薯11为最高,分别达到43.79 mg/g和23.67 mg/g。威薯7号、苏薯25和岩薯5号3个品种均在9月上旬多酚含量达到最高值,威薯7号和岩薯5号在9月初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值,苏薯25在9月底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值,其余品种甘薯叶片中多酚、黄酮平均含量均在8月中旬最高,其次为9月底,推荐9月底为最佳采收期。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生长期甘薯叶片多酚与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03,P0.05)。  相似文献   

20.
郭其茂  杨立明  林子龙  陈根辉  黄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79-12880,12897
利用2001 ~2010年福建省审定36个甘薯品种的亲本来源资料,研究福建甘薯审定品种采用亲本概况.结果表明,亲本材料的选用是良种选育的基础.其中,金山57、岩薯5号、岩粉1号、台引2号和广薯88-70是福建省甘薯新品种选育的常用亲本,采用这些常用亲本进行配组育种,经选育审定品种占福建省10年审定甘薯品种的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