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防治大田杧果露水斑病的有效方法,为了给该病的大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通过初筛从30种杀菌剂中筛选出了11种抑菌率大于50%的杀菌剂,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抑菌效果较好的是吡唑醚菌酯、多抗霉素B、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咪酰胺、苯甲丙环唑(爱苗)、溴菌腈,EC50介于0.17~0.59 mg·L-1;其次是氟硅唑、丙环唑,EC50介于0.73~0.80 mg·L-1;较差的是肟菌·戊唑醇和戊唑醇,EC50接近于2 mg·L-1。从斜率值来看,该病菌对多菌灵、溴菌腈、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较强。【结论】吡唑醚菌酯、多抗霉素B、多菌灵、溴菌腈、咪酰胺和苯醚甲环唑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大田试验。  相似文献   

2.
2016年和2017年分别在苹果套袋园和不套袋园进行7种不同杀菌剂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波尔多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可以作为雨前的保护剂喷施; 3种杀菌剂防治效果高低为溴菌腈甲基硫菌灵咪鲜胺;但咪鲜胺价格高,防治成本高而不用;多抗霉素、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炭疽叶枯病效果差不宜用。推荐生产上选用波尔多液,溴菌腈和甲基硫菌灵作为雨前保护剂喷施,也可做雨后内吸治疗剂补施,与吡唑醚菌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有效的防控苹果斑点落叶病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并选取相应的混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试验中,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的配比在1∶3时,对病原菌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为137.15。田间药效试验中,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20 mg/kg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为86.14%,显著优于其他对照处理的防效。分析认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混配制剂可作为防控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有效药剂,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分析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及敏感性水平。【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对海南省8个火龙果种植市(县)采集到的59株火龙果溃疡病菌的EC50值,采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吡唑醚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范围为0.2540~2.2233μg·mL-1,EC50均值为0.9841μg·mL-1;以58株菌株EC50连续性正态分布时的均值0.9627μg·mL-1作为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均对吡唑醚菌酯表现为敏感;除乐东和白沙地区间敏感性差异显著外,其他地区间敏感性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小,对吡唑醚菌酯仍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采用GC-MS/MS和LC-MS/MS方法,对18份芹菜样品中的179种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综合考虑农药残留的LD_(50)、ADI、芹菜摄入量占总膳食比例、农药使用频率、是否存在高暴露人群和检测中值等主要影响因素,运用综合安全评估(FSA)方法,通过3种赋值方式计算不同农药残留的风险总分并排序。结果表明:特丁硫磷、水胺硫磷、喹硫磷、地虫硫磷在芹菜中的安全风险相对较高。同时分析了FSA方法进行芹菜农药残留安全评估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在桃上的残留行为,评估两种农药的长期膳食摄入慢性风险,推荐两种农药在桃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计算推荐值和国际标准值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水平。【方法】建立乙酸乙酯QuEChERS-GC-ECD同时测定桃中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分析两种农药在桃中的残留消解及最终残留量,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计算慢性风险商(RQc)及MRL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水平(CPLc)。【结果】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在桃中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2.5~5.6 d、1.6~6.7 d,属易消解农药。推荐采收间隔期(PHI)为14 d,普通人群对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的RQc分别为18.0%、45.1%,桃的贡献率分别为0.09%、0.2%。桃上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的美国MRL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水平分别为5.37、2.06,试验推荐MRL的保护水平分别为5.53、2.19。【结论】采用改进的乙酸乙酯QuEChES-GC-ECD方法,可简便、快捷地实现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的同时检测。按照推荐PHI,两种农药的长期膳食摄入慢性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推荐MRL严于美国MRL,但二者对中国普通消费者慢性膳食风险起到的保护水平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啶氧菌酯在葡萄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啶氧菌酯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了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样品中啶氧菌酯经乙腈提取,HLB小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结果】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均为0.01 mg·kg~(-1),最小检出量均为4.0×10-13g。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01~5.0 mg·kg-1时,添加回收率为85%~100%,相对标准偏差为2.1%~4.4%。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5.9~12.6 d和2.2~10.7 d。【结论】该方法能用于检测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残留。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降解较快。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枣和火龙果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分析了2种水果中残留量差异,并对最终残留量进行长期膳食摄入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中吡唑醚菌酯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分析2种水果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差异,长期和急性膳食摄入评估采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枣(全果)、枣(果肉)、火龙果(全果)和火龙果(果肉)中吡唑醚菌酯在最后1次施药间隔7 d时残留量分别为1.27~1.99、1.36~2.13、0.097 5~0.163 mg/kg和0.01~0.017 3 mg/kg;在最后1次施药间隔14 d时残留量分别为0.931~1.68、0.999~1.80、0.057~0.15 mg/kg和0.011 4~0.018 9 mg/kg。吡唑醚菌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1.83 mg,占每日允许摄入量的97%。枣(儿童)、枣(成人)、火龙果(儿童)和火龙果(成人)中吡唑醚菌酯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分别为0.001 07、0.006 10、0.000 675、0.000 939 m...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猕猴桃中农药残留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量化常用农药膳食摄入风险水平,为安全生产、指导消费、安全监管、MRLs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某一主产区猕猴桃果实样品中66种农药残留,分别用%ADI和%ARfD对检出农药进行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借鉴英国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进行农药和样品风险排序,计算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eMRL),为制定相应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MRL)提供参考。【结果】(1)共检出农药21种,均为中等毒或低毒农药(;2)检出农药除啶虫脒、灭幼脲无ARfD信息外,其余19种农药%ADI和%ARfD均明显小于100%;(3)检出农药中溴氰菊酯和毒死蜱为中风险农药(15≤S20),其余均为低风险农药(S15)。98.4%的样品为中、低、极低风险样品;(4)给出了无限量值的噻虫嗪、吡虫啉、甲基硫菌灵等12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eMRL。【结论】检出农药的急、慢性膳食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98.4%的样品处于中、低或极低风险区域,总体来说该主产区猕猴桃质量安全状况良好。建议制定猕猴桃中噻虫嗪等12种农药的MRLs。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防治苹果轮纹病菌的高效化学药剂,本试验选取了常用的4种化学药剂中生?寡糖素、吡唑醚菌酯、多抗锰锌、丙环唑,采用菌丝生长速率对苹果轮纹病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不同化学药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浓度为0.063 g/L的吡唑醚菌酯,防效抑制率达到91.22%;其次为...  相似文献   

11.
<正>苹果炭疽病(Apple Anthracnose),又称苦腐病、晚腐病,是苹果上重要的果实病害之一。为明确生产上常用杀菌剂的防治效果,2013年用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WG等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WG,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产品;30%苯醚甲环唑·抑霉唑水乳剂,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35%丙环唑  相似文献   

12.
柑橘黑点型树脂病危害柑橘,造成果面、叶面黑点,严重影响了柑橘的商品性,导致果农丰产不丰收。为筛选出较好的药剂,测定了80%代森锰锌WP、25%吡唑醚菌酯EC、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P、25%咪鲜胺EC、250 g/L嘧菌酯SC、10%苯醚甲环唑WDG、30%苯醚甲环唑SC、50%克菌丹WP、70%甲基托布津WP、80%代森锰锌WP、丙硫唑SC共10种农药对柑橘黑点型树脂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防效达90.96%;10%苯醚甲环唑、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防效分别为82.45%和81.15%;克菌丹、代森锰锌、咪鲜胺及30%苯醚甲环唑的药剂防效分别为78.31%、76.09%、73.82%、71.01%;甲基硫菌灵、嘧菌酯和丙硫唑的药剂防效分别为67.54%、67.06%、59.97%。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7种不同药剂对欧李叶黑斑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戊唑·咪水剂、50%乙嘧酚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欧李叶黑斑病病菌具有较强毒力,菌丝生长速率与药剂浓度高度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欧李叶黑斑病发生初期,使用50%戊唑·咪水剂2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50%乙嘧酚乳油1 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防效可达78%~88%。  相似文献   

14.
以10种杀菌剂为试材,以百菌清和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及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大田草莓白粉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唑醚·乙嘧酚、吡唑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且稳定,在第3次喷药6 d后,防效分别为30.86%、28.22%。通过对草莓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唑醚·乙嘧酚、吡唑醚菌酯、腈菌唑、四氟·肟菌酯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抑制作用,均高于清水(CK1)处理。通过对比,说明吡唑醚菌酯、唑醚·乙嘧酚、腈菌唑、四氟·肟菌酯大田防效稳定安全,可用于西昌地区温室栽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QoIs)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抗药性分子机制,为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区分计量法和抑制中浓度法测定草莓灰霉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对药剂的敏感性表型,采用草莓果实离体测定法评估药剂对不同药剂敏感性菌株的防效,通过药剂靶标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抗药性分子机制。【结果】236株草莓灰霉病菌中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呈抗性的菌株有192株,2个药剂呈正交互抗性。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敏感菌株的平均抑菌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269 8和0.055 9 mg·L~(-1)。77个嘧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值全部大于100 mg·L~(-1),而吡唑醚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平均值为67.680 7mg·L~(-1)。接种抗性菌株后再防治的试验证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推荐剂量(a.i 166.67 mg·L~(-1))下失去防效;所有抗性菌株的cyt b基因上都只含有G143A点突变,且第143位氨基酸后均不含有内元(Bcbi-143/144);敏感菌株cyt b基因分为2种,47.4%的敏感菌株不含有Bcbi-143/144,而52.6%的敏感菌株含有Bcbi-143/144。【结论】江苏丘陵地区田间草莓灰霉病菌群体中,对QoIs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的种群已成为主导种群,生产中不宜再用该类药剂防治草莓灰霉病。所有田间采集灰霉病菌抗性菌株的抗性分子机制均为cyt b基因G143A点突变,未发现其他位点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明确早熟桃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并评价其在不同桃品种中的致病力差异;筛选评价不同药剂对致病菌的毒力和活体接种防效。【方法】根据科赫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采用室内离体接种法测定5个桃品种的果实对该病原菌的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15种药剂对桃软腐病病菌的毒力,通过贮藏试验验证药剂对桃软腐病的防效。【结果】分离获得了27株形态特征相同的菌株。结合rDNA-ITS和rDNALSU克隆与系统进化树分析明确病原菌为Gilbertella persicaria。室内离体接种48 h后,测量显示中油19号和中桃红玉的病斑直径最小。微孔板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5种药剂中,吡唑醚菌酯抑制效果最明显,EC50为0.168mg·L-1。采后贮藏试验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处理抑菌效果最好。【结论】引起桃软腐病的致病菌为Gilbertella persicaria,且中油19号和中桃红玉较抗病。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该菌有很好的防效,在桃软腐病田间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评价联苯肼酯在柑橘中的农药残留安全性,研究联苯肼酯与抗坏血酸还原反应后,标准溶液放置时间及保存温度、光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联苯肼酯在柑橘中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规律的研究。【结果】还原后的联苯肼酯标准溶液在冷藏条件下贮存,5 d内保持稳定。联苯肼酯在柑橘中均消解较快,在湖南、广州、贵州三地柑橘全果样品中半衰期分别为2.31、2.66、1.92 d。按推荐剂量和推荐使用最大剂量兑水喷雾施药2~3次,联苯肼酯在柑橘全果和橘皮中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093、0.663 mg·kg-1。【结论】采用抗坏血酸还原联苯肼酯检测样品时,处理后的样品应避光冷藏贮存,5 d内分析。联苯肼酯在柑橘中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柑橘0.7 mg·kg-1),收获的柑橘食用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3000、4000倍液)、30%氟菌唑WP(2000、2400、3000倍液)和50%醚菌酯WG(2000、3500、5000倍液)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药效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白粉病的防效为90.8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为85.5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为76.21%。大田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效也最高,分别为98.20%和67.49%;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分别为74.72%和60.7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分别为76.00%和49.01%。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对叶片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好于果实白粉病害,且试验浓度条件下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19.
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上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大白菜中杀菌剂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对吡唑醚菌酯在河北、湖南两地大白菜中的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4 mg?kg-1,残留量在0.04~2.00 mg?kg-1范围内的添加回收率为70%~106%,变异系数为6.6%~10.0%。两地残留动态试验结果显示: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2.97 d和3.34 d|按推荐剂量12.50 g?(667 m2)-1和1.5倍剂量18.75 g?(667 m2)-1施药3~4次,距最后1次施药7 d,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量为0.96~2.70 mg?kg-1。  相似文献   

20.
香蕉生产中普遍使用啶氧菌酯,这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为了评估膳食风险,我们拟研究香蕉中啶氧菌酯残留行为,在海南和云南两地分别开展香蕉中啶氧菌酯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于施药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样品中啶氧菌酯残留,并计算膳食风险商。结果表明,在添加浓度0.02~1.0 mg/kg范围内,香蕉中啶氧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101.4%~109.2%,相对标准偏差为2.1%~4.0%,最小检出量为0.01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2 mg/kg。香蕉中啶氧菌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8.7~13.8 d,最终残留量的最大值为0.045 mg/kg,施药60 d后香蕉中啶氧菌酯降解率大于99.62%。我国普通成人啶氧菌酯的估算每日摄入量估计为0.35 mg,风险商(RQ)为0.06,远远小于1。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香蕉中啶氧菌酯的残留水平不会对普通成人造成膳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