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5.63%和87.96%,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同时,野生与养殖鲤鱼肌肉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表明鲤鱼饲料配方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总的来说,野生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稍优于养殖鲤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IPRA)与常规池塘养殖模式(UPA)鱼类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差异,以大口黑鲈为试验对象,通过分析2种养殖模式大口黑鲈的生长指标、形体指标和肌肉的品质差异,科学评价IPRA养殖效果,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该模式和研发专用配合饲料配方提供参考。试验共设2个组,每组3个重复,从2017年9月5日开始至2017年12月4日结束。结果表明:IPRA养殖组相比UPA养殖组,大口黑鲈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IPRA养殖组大口黑鲈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低于UPA养殖组(P0.05); IPRA养殖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UPA养殖组(P0.05),但粗蛋白显著高于UPA养殖组(P0.05);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IPRA养殖组大口黑鲈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EAA/TAA)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比值(EAA/NEAA)显著高于UPA养殖组(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略高于UPA养殖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基酸评价表明IPRA养殖组肌肉营养价值显著优于UPA养殖组(P0.05);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IPRA养殖组饱和脂肪酸显著低于UPA组(P0.05),但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UPA养殖组(P0.05)。综上所述,IPRA养殖模式对于提高大口黑鲈成活率和营养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因大量投喂冰鲜鱼造成的大口黑鲈养殖水体污染、病害频发和生产效益降低等问题,加快推进优质配合饲料的开发,开展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对大口黑鲈营养价值和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将360尾大口黑鲈分为3个试验组,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冰鲜鱼和混合饲料(配合饲料和冰鲜鱼的质量各占饲料总质量的50%),在饲喂90 d后对3组大口黑鲈肌肉中矿物元素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以及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肌肉中的Na、Ca、Zn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与配合饲料组和混合饲料组相比,冰鲜鱼组大口黑鲈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以及必需氨基酸总量占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更高。冰鲜鱼组大口黑鲈肌肉中各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配合饲料组。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肌肉中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混合饲料组和冰鲜鱼组(P<0.05),但冰鲜鱼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二十碳五烯酸含量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冰鲜鱼组的n-6 PU...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来源中华乌塘鳢成鱼肌肉的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差异,为中华乌塘鳢品质鉴定、养殖技术改进和红树林生态品牌创建及推广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测定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肌肉的质构特性、滴水损失率、冷冻渗出率、pH、胶原蛋白含量、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等指标,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野生和生态养殖的中华乌塘鳢肌肉硬度、内聚性、胶黏性及胶原蛋白含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均显著高于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P<0.05,下同);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肌肉弹性、咀嚼性和pH间存在显著差异,弹性和咀嚼性表现为生态养殖>野生>池塘养殖,pH表现为池塘养殖>生态养殖>野生;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肌肉滴水损失率和冷冻渗出率间无显著差异.常规营养成分中,池塘养殖群体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群体.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相同,均测出18种氨基酸和18种脂肪酸,含量也基本一致,但野生和生态养殖群体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n-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群体.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EAA/TAA)、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也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提出的理想模式,分别为42.67%~44.11%和89.07%~95.95%.[结论]中华乌塘鳢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特点,3种不同来源的中华乌塘鳢主要营养成分相似,但野生和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的中华乌塘鳢肌肉质构特性和保健价值优于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池塘圈养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肌肉品质,测定了大口黑鲈肌肉质构特性、氨基酸含量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零排放"池塘圈养大口黑鲈肌肉弹性好,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相对平衡,富含多种呈味氨基酸,具有较低的饱和脂肪酸,较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池塘圈养大口黑鲈肌肉具有良好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肌肉营养成分,为稻田养殖华南鲤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方法分别测定稻田养殖华南鲤和池塘养殖华南鲤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并用SPSS 12.0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稻田养殖华南鲤肌肉中除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池溏养殖华南鲤(P<0.01,下同)以外,其他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池塘养殖华南鲤相近.用酸水解法检测得到的16种氨基酸含量在两种养殖方式华南鲤肌肉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计算必需氨基酸评分时,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华南鲤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64%和40.67%,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评分模式(31.50%),接近于全鸡蛋蛋白质模式(43.10%).两种养殖方式的华南鲤脂肪酸除豆蔻酸(C14:0)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其他22种脂肪酸含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种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72.00%以上,分别为72.91%(稻田)和74.38%(池塘).稻田养殖华南鲤肌肉中钙、锌、铁和硒含量极显著或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的华南鲤.[结论]稻田养殖华南鲤的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组成合理,且具有总脂肪含量低、矿物元素含量高等特点,是更加健康环保的营养食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拉氏鱼岁肌肉的营养特性,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野生和养殖拉氏鱼岁的含肉率,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野生和养殖拉氏鱼岁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野生拉氏鱼岁含肉率(74.35%)显著低于养殖拉氏鱼岁(75.13%),粗蛋白含量(18.10%)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17.11%),粗脂肪和灰分(分别为2.95%和1.48%)显著低于养殖拉氏鱼岁(分别为4.82%和1.55%),水分含量(77.07%)与养殖拉氏鱼岁(76.85%)无显著差异。在检测出的18种氨基酸中,野生拉氏鱼岁中有6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1种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其余11种差异不显著,氨基酸总量野生拉氏鱼岁(14.92%)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14.1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野生拉氏鱼岁(6.05%)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5.49%);4种鲜味氨基酸(分别为5.43%和5.38%)二者无显著差异;必需氨基酸指数野生拉氏鱼岁(65.84)高于养殖拉氏鱼岁(63.26)。主要脂肪酸分别检出13种和12种,野生拉氏鱼岁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占脂肪酸总量(分别为77.11%和12.82%)与养殖拉氏鱼岁(分别为75.74%和12.33%)无显著差异。通过分析,野生与养殖拉氏鱼岁肌肉中的鲜味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等主要营养成分总体组成比较接近,二者肌肉品质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8.
野生与养殖花羔红点鲑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野生与养殖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ma肌肉中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野生与养殖花羔红点鲑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野生群体肌肉中水分的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而粗蛋白质的含量和粗脂肪的含量则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野生群体肌肉中粗灰分的含量高于养殖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群体肌肉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低于养殖群体,差异显著(P0.05).(2)野生与养殖花羔红点鲑肌肉中氨基酸总量(w)分别为(18.01±0.29)%和(16.46±0.15)%.野生群体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或等于养殖群体,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3)野生与养殖花羔红点鲑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均以油酸(C18∶1)含量最高,硬脂酸(C18∶0)含量最低.亚油酸(C18∶2)、EPA(C20∶5)、二十二碳五烯酸(C22∶5)、DHA(C22∶6)的含量野生群体低于养殖群体,差异显著(P0.05).(4)野生和养殖花羔红点鲑的化学评分分别为0.90和0.87,氨基酸评分分别为0.67和0.64,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都为蛋氨酸.  相似文献   

9.
野生与池养麦穗鱼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野生和池养麦穗鱼营养成分的差异,为丰富麦穗鱼的基础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野生麦穗鱼的水分(79.20%)和灰分含量(1.45%)高于池养麦穗鱼;野生麦穗鱼的粗脂肪含量为2.82%,低于池养麦穗鱼(4.65%);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野生和池养麦穗鱼均含有18种氨基酸,含量分别占鲜重的13.13%和12.55%,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40.21%和40.08%,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2.73和60.09。根据氨基酸评分(AAS),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根据化学评分(CS),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野生和池养麦穗鱼均检出14种脂肪酸,野生麦穗鱼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22.81%)显著低于养殖麦穗鱼(25.00%)。野生和池养麦穗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较高,分别为29.12%和29.14%,虽然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PUFA总量无显著差异,但野生麦穗鱼的C18∶2和EPA含量却显著低于池养麦穗鱼。[结论]野生与池养麦穗鱼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野生和养殖大刺鳅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方法]采用国标生化分析方法对野生和养殖大刺鳅幼鱼期、性未成熟期和成鱼期的一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野生和养殖大刺鳅幼鱼和成鱼肌肉中的水分、钙含量呈下降趋势,野生大刺鳅均高于养殖大刺鳅;粗蛋白、粗脂肪和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养殖大刺鳅的粗蛋白和磷含量均高于野生大刺鳅。野生和养殖大刺鳅3个生长阶段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93.19、97.59、96.41和96.25、92.36、95.88,养殖大刺鳅的鲜味氨基酸总量均高于野生群体。脂肪酸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变动较大,野生和养殖大刺鳅的幼鱼期、性未成熟期、成鱼期均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52.17%、68.75%、69.23%和75.34%、74.67%、74.25%。[结论]野生与养殖大刺鳅蛋白质含量较高,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与食用价值。养殖大刺鳅的肌肉营养价值优于野生大刺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