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旨在探究在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状态下,猴头菇多糖(HEPs)对IPEC-J2细胞的保护作用。将IPEC-J2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HEPs低剂量组、HEPs中剂量组、HEPs高剂量组。采用MTT法分别选取试验用的H_2O_2和HEPs的最佳剂量;利用DCFH-DA染色观察并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含量;通过比色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的含量,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1)构建IPEC-J2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H_2O_2浓度为0.4mmol·L-1。(2)H_2O_2能够极显著地增加细胞内的ROS含量,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极显著地降低了SOD和CAT的活力,极显著地升高MDA含量与LDH释放率。但是,与模型组相比,经过HEPs预处理后,细胞内ROS的含量极显著地降低(P0.01);同时极显著地提高了SOD和CAT的活力(P0.01),极显著地降低了MDA含量与LDH释放率(P0.01)。(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_2O_2能够极显著地降低ZO-1基因的转录量(P0.01),与模型组比较,HEPs能够极显著的提高ZO-1基因的转录量(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O-1蛋白的表达量与ZO-1基因类似。可见,猴头菇多糖对H_2O_2诱导氧化损伤状态下的IPEC-J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线粒体分子探针标记技术检测孤雌激活早期胚胎线粒体的分布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tDNA拷贝数的变化,揭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线粒体分布、mtDNA拷贝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成熟卵母细胞电激活后,由2-细胞胚胎开始,卵裂球内线粒体分布均匀且密集,每个细胞均有分布,卵裂球之外的空隙未见线粒体分布,直到囊胚形成,线粒体均有分布。孤雌激活4-细胞胚胎mtDNA拷贝数显著高于8-细胞胚胎mtDNA拷贝数(907210.77±145520.77,186224.33±103308.00,P<0.05),但显著低于2-细胞胚胎、桑椹胚、囊胚的mtDNA拷贝数(1563422.54±224666.51、1697626.25±176999.53和1752301.29±101146.64,P<0.05)。孤雌激活扩张囊胚mtDNA拷贝数最高,为2812545.67±156819.31,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胚胎的mtDNA拷贝数(P<0.05)。由此可见,孤雌激活早期胚胎发育进程中线粒体分布及mtDNA拷贝数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嗜酸乳杆菌对氧化应激仔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抗氧化能力及紧密连接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和闭合蛋白(cla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首先将IPEC-J2分为9组,分别加入0(对照)、0.6、0.8、1.0、1.2、1.4、1.6、1.8和2.0 mmol/L的过氧化氢(H_2O_2),每组6个复孔,根据细胞活力确定最佳H_2O_2浓度。然后根据结果选择1.2 mmol/L的H_2O_2建立氧化应激IPEC-J2模型,将细胞分为7组,分别加入为0(对照)、1.0×10~5、1.0×10~6、1.0×10~7、1.0×10~8、1.0×10~9和1.0×1010CFU/mL嗜酸乳杆菌,每组6个复孔,处理时间为24 h,分析嗜酸乳杆菌对氧化应激IPEC-J2抗氧化能力。最后选择1.2 mmol/L的H_2O_2建立氧化应激IPEC-J2模型,加入1.0×10~9CFU/mL嗜酸乳杆菌继续培养24 h,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添加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H_2O_2氧化应激组、嗜酸乳杆菌组、嗜酸乳杆菌组+H_2O_2组(先加入H_2O_2后加入嗜酸乳杆菌),每组6个重复,测定ZO-1、occludin和claudi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当H_2O_2浓度高于0.6 mmol/L时,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0.6~1.0 mmol/L H_2O_2组相比,当H_2O_2浓度处于1.2~1.8 mmol/L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2)与对照组相比,当嗜酸乳杆菌浓度高于1.0×10~8CFU/mL时,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5)。3)在氧化应激条件下,随着嗜酸乳杆菌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渐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当嗜酸乳杆菌浓度低于1.0×10~7CFU/mL时,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当嗜酸乳杆菌浓度高于1.0×10~9CFU/mL时,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当嗜酸乳杆菌浓度高于1.0×10~6CFU/mL时,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嗜酸乳杆菌浓度高于1.0×10~7CFU/mL时,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上升(P0.05),其他各组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5)与H_2O_2氧化应激组相比,嗜酸乳杆菌组和嗜酸乳杆菌+H_2O_2组中细胞浆内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H_2O_2氧化应激组相比,嗜酸乳杆菌组和嗜酸乳杆菌+H_2O_2组中claud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知,嗜酸乳杆菌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胞浆内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4.
5.
本试验旨在通过脂多糖(LPS)诱导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来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探讨壳寡糖(COS)的抗氧化作用效果。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LPS和COS对IPEC-J2作用12、24、48 h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选择适宜浓度LPS(1.0μg/m L)和COS(200μg/m L)作用于IPEC-J2,分为对照组、LPS组、COS组、LPS+COS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1.0μg/m L的LPS对IPEC-J2作用24 h,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41.6%,为造模的最适浓度和作用时间;CO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IPEC-J2有增殖作用,其浓度为200μg/m L时效果最佳,作用时间为24 h时,细胞增殖率达到126.3%。LPS+COS组较对照组的SOD、CAT活性和M 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Nrf2和H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LPS+COS组较LPS组的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HO-1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SOD、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M 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LPS诱导IPEC-J2氧化应激,而COS可进一步促进Nrf2和HO-1蛋白的高表达,并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氧化产物含量,从而增强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力,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为模型细胞,探讨T-2毒素诱导IPEC-J2炎性反应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测定细胞活力,选择适宜的T-2毒素和N-乙酰-L-半胱氨酸(NAC)浓度。试验分为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NAC组(4.0 mmol/L NAC)、T-2组(4.0 ng/mL T-2毒素)和T-2+NAC组(4.0 ng/mL T-2毒素+4.0 mmol/L NAC),处理12 h后测定各组IPEC-J2中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活性氧(ROS)水平、细胞炎症相关基因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T-2组IPEC-J2中CAT、T-S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IPEC-J2中MDA含量和ROS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与T-2组相比,T-2+NAC组IPEC-J2中CAT和T-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IPEC-J2中MDA含量和ROS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与对照组相比,T-2组IPEC-J2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0.05)、白细胞介素-6(IL-6)(P<0.01)、白细胞介素-10(IL-10)(P>0.05)的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3)与对照组相比,T-2组IPEC-J2中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T-2组相比,T-2+NAC组IPEC-J2中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T-2毒素通过诱导IPEC-J2产生过量的ROS,促进炎症相关基因及NF-κB蛋白的表达,导致IPEC-J2发生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聚壳聚糖硒拮抗玉米赤霉烯酮(ZEN)对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损伤的影响。试验设定为:对照组(C组)、 ZEN组(30μg/mL ZEN)、 ZEN+0.5 Se组(30μg/mL ZEN+0.5μmol/L低聚壳聚糖硒,以Se计)、 ZEN+1.5 Se组(30μg/mL ZEN+1.5μmol/L低聚壳聚糖硒,以Se计)、ZEN+3.0 Se组(30μg/mL ZEN+3.0μmol/L低聚壳聚糖硒,以Se计)。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活性氧(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ZEN显著增加LDH活性(P 0.05),极显著增加ROS含量(P 0.01),极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 0.01),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添加低聚壳聚糖硒可显著降低LDH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ROS含量(P0.01),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P0.05),极显著增加细胞存活率(P0.01);相比于对照组,添加ZEN显著降低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蛋白表达量(P0.05),添加低聚壳聚糖硒极显著降低Nrf2蛋白表达量(P0.01);相比于对照组,ZEN和ZEN+0.5 Se组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ZEN+0.5 Se、ZEN+1.5 Se、ZEN+3.0Se组与ZEN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ZEN+1.5 Se、ZEN+3.0 Se组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添加ZEN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P 0.05)、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PERK/PERK)(P 0.05)、转录激活因子4(ATF4)(P0.05)、C/EBP同源蛋白(CHOP)(P0.01)蛋白表达量;添加低聚壳聚糖硒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GRP78(P0.05)、P-PERK/PERK(P0.01)、ATF4(P0.01)、CHOP(P0.05)蛋白表达量。综上所述,低聚壳聚糖硒可缓解ZEN引起的IPEC-J2细胞氧化损伤和内质网应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观察猪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及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以期作为判定哺乳动物卵母细胞胞质成熟的指标,同时也为今后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提供基础.运用线粒体分子探针标记技术检测体外成熟不同时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变化趋势,揭示线粒体分布、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与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猪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线粒体分布由未成熟的周边分布变为成熟后的均匀分布,并且线粒体簇变大,着色变深.卵母细胞成熟0、11、22 h的mtDNA拷贝数分别为(2 519.52士940.39)、(3 421.47士345.71)和(9 747.58士1 928.24),他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母细胞成熟33 h的mtDNA拷贝数为(39 913.61±1 180.26),显著高于成熟0、11和22 h的mtDNA拷贝数(P<0.05).卵母细胞成熟44 h的mtDNA拷贝数为(130 074.30±78 119.45),显著高于成熟33 h的mtDNA拷贝数(P<0.05).由此可见,随着卵母细胞成熟进程的推进,线粒体活性增强,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伏马毒素B_1(FB_1)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毒性及作用机制,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FB_1处理HUVEC,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氧化应激,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显示:FB_1处理组在低质量浓度(2.5、5μg·mL~(-1))短时间(6、12h)处理后细胞活力变化不显著,超过此剂量和时间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质量浓度为10、20μg·mL~(-1) FB_1处理组活性氧(ROS)的荧光信号增强;FB_1处理组细胞周期由G_0/G_1期向S期转换时阻滞,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转录升高,Bcl-2转录显著降低(P0.05),Caspase-9和Bax转录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FB_1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有毒性作用,能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HUVEC凋亡。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FB_1对人类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及相关疾病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术芩提取液(Zhu Qin extractive fluid,ZQEF)对脂多糖(LPS)损伤的IPEC-J2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转录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法对ZQEF中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定,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将IPEC-J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LPS模型组、药物Ⅰ、Ⅱ、Ⅲ、Ⅳ、Ⅴ组(各组ZQEF浓度分别为10~(-1)、10~(-2)、10~(-3)、10~(-4)、10~(-5)g·mL~(-1)),每组5孔,10~4个细胞·孔~(-1)。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qRT-PCR测定TFF3、TNF-α和IL-8的mRNA转录变化。结果显示,ZQEF含有黄芩苷、黄芪甲苷和白术内酯Ⅰ,其中黄芩苷含量为1.469 8%;LPS模型组细胞增殖率降低,TFF3、TNF-α和IL-8的mRNA转录量显著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与LPS模型组比较,药物Ⅱ组(10~(-2)g·mL~(-1))和药物Ⅲ组(10~(-3) g·mL~(-1))细胞增殖率均增高,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P0.01和P0.05)水平,药物Ⅱ组TFF3和TNF-α的mRNA转录量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IL-8的mRNA转录量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ZQEF能促进LPS损伤的IPEC-J2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因子转录,推测与修复肠黏膜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B_1)对肉鸡原代肝脏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OS)、细胞凋亡、抗氧化酶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8~20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分离的肉鸡原代肝脏细胞(BPHs),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试验组分别添加1μmol/L和2μmol/L的AFB_1,对照组添加等量的DMSO。结果表明:随着AFB_1浓度的升高,线粒体Ⅲ和Ⅳ呼吸作用显著增强(P0.05),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却显著下降(P0.05);随着AFB_1浓度的升高,线粒体电位下降,并呈现浓度依赖型模式,当AFB_1为2.5μmol/L时BPHs线粒体电位显著下降(P0.05);AFB_1极显著引发了ROS的产生(P0.01);高浓度的AFB_1(2.5μmol/L)处理使得BPHs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以及caspase-3、caspase-9表达明显增加(P0.05);AFB_1显著提高了Nrf2的m RNA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HO-1、SOD的m 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高浓度的AFB_1(2.5μmol/L)显著提高了NQO1的m RNA表达水平(P0.05)。以上研究结果显示,AFB_1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解偶联,线粒体膜电位下降,ROS大量产生,抗氧化酶活力降低,细胞发生凋亡,抗氧化酶相关基因m RNA表达下降,而Nrf2基因m RNA表达增强。AFB_1导致胞内ROS上升引发氧化应激,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水牛卵泡颗粒细胞作为线粒体的来源细胞,初步探讨水牛卵母细胞进行线粒体移植(MIT)后对其发育潜能的影响。试验比较了不同级别水牛卵母细胞mtDNA的拷贝数,并研究了水牛卵母细胞进行MIT后,其后续早期胚胎发育及胚胎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一级卵母细胞组的平均mtDNA拷贝数极显著高于二、三级卵母细胞组((202 101±74 432)vs(118 483±17 028),(39 177±7 938),P0.01),二级卵母细胞组的平均mtDNA拷贝数极显著高于三级卵母细胞组((118 483±17 028)vs(39 177±7 938),P0.01);孤雌激活处理后发现:一级卵母细胞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也都极显著高于二、三级卵母细胞组(P0.01),而二级卵母细胞组激活后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亦极显著高于三级卵母细胞组(P0.01)。用Mito-Tracker探针标记的外源线粒体经移植后,会随着胚胎的发育而发生移动,分布到各个卵裂球中;且发现二级卵母细胞MIT组孤雌激活后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注组(27.3%vs 17.4%,7.84%,P0.05),而三级卵母细胞MIT组激活后的囊胚率与对照组和空注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胚胎ΔΨm检测发现,水牛植入前各时期胚胎ΔΨm总体呈上升趋势,线粒体移植后胚胎各时期的ΔΨ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不同质量的水牛卵母细胞其mtDNA拷贝数存在显著差异,且mtDNA拷贝数与卵母细胞质量和发育能力成正相关;通过移植外源线粒体可以提高二级水牛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讨环境温度变化对猪能量代谢的影响,为阐明猪适应性进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选取6月龄荣昌猪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季节性高温和低温时期,采集12头猪的大脑、心、肝、肺、肾、眼肌和腰肌,检测其mtDNA拷贝数及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猪体重增长率与环境温度呈现极显著相关性(|r|≥0.77,P0.01);不同组织mtDNA拷贝数在低温组和高温组之间表达模式高度一致(r=0.92,P0.01);与低温组相比,高温组除了心,其它组织的mtDNA拷贝数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同时各组织中调控mtDNA生物合成的TWINKLE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能量代谢相关基因(ND1、COX1、ATP6和CYTB)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基本上均是低温组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高温组,而眼肌中ND1和COX1基因,肝和心中CYTB基因在低、高温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脑中CYTB基因在高温组显著高于低温组(P0.05);除了肺组织(P0.01),其余组织中HSP70基因表达水平在低、高温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表明,猪可通过调节基因转录水平及线粒体DNA拷贝数来重塑代谢,进而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IPEC-J2细胞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下呕吐毒素(DON)对猪空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毒性,筛选出合适的DON作用时间(6、12、24 h)。通过低浓度(200 ng/mL)和高浓度(2 000 ng/mL)DON分别作用IPEC-J2细胞6、12、24 h,检测DON对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DON对IPEC-J2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200和2 000 ng/mL DON浓度下,48和72 h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24 h(P0.05);2 000 ng/mL DON浓度下,72 h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48 h(P0.05)。2)不同DON浓度对细胞周期影响不同,低浓度DON主要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S期,干扰DNA的复制;而高浓度DON主要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G2/M期,干扰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3)DON作用6 h,低浓度DON组和高浓度DON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ON作用12 h,高浓度DON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DON组(P0.05)。由此可见,DON抑制了IPEC-J2细胞增殖,低浓度DON使细胞有丝分裂停留在S期,高浓度DON使细胞有丝分裂停留在G2/M期。DON促使细胞早期凋亡,使总凋亡率上升,且促凋亡作用随DON浓度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究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对小鼠体外成熟培养卵母细胞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其随后孤雌激活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小鼠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在添加不同浓度EC(0、5、10、15、20μmol/L)的成熟液中体外成熟培养16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卵母细胞mtDNA拷贝数;同时,通过对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处理,探讨其后续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添加EC各处理组的卵母细胞mtDNA拷贝数均有所增加,其中,10、15μmol/L组的mtDNA拷贝数均显著高于0μmol/L对照组(P0.05);但10μmol/L组mtDNA拷贝数更接近自然排卵周期合子的mtDNA含量(P0.05)。体外培养观察结果发现,成熟液中添加10μmol/L EC能提高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囊胚发育率(P0.05)。综上表明,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添加10μmol/L EC可提高卵母细胞的mtDNA拷贝数,有利于促进卵母细胞后续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SIF)对缓解猪肠道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使用过氧化氢(H_2O_2)将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诱导为氧化应激状态后,分别用10、50、100μmol/L大豆异黄酮和100μmol/L乙氧基喹啉(EMQ)处理16 h。结果表明,经H_2O_2诱导的氧化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SIF 10组、SIF 50组和SIF 100组(P﹤0.05),细胞内ROS和MDA水平,SIF 10组、SIF 50组和SIF 100组均极显著低于氧化模型组(P﹤0.01),而细胞内SOD水平均高于氧化模型组,且SIF 100组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乙氧基喹啉(EMQ)组与氧化模型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和ROS显著降低(P﹤0.05),但细胞内MDA和SOD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大豆异黄酮具有缓解细胞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饲粮蛋白水平对育肥期荣昌猪屠宰性能、细胞大小、基因表达和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影响。选取24头体重相近的荣昌猪,在育肥阶段随机分为2组,即低蛋白组(10.50%)和高蛋白组(16.50%),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结束后,屠宰,测定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脂肪细胞体积和肌纤维横截面面积。使用qRT-PCR法定量分析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线粒体DNA拷贝数。结果显示:1)高蛋白组胴体重、脂肪率、背膘厚和脂肪细胞体积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瘦肉率、眼肌面积和肌纤维横截面面积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低蛋白组相比,高蛋白组脂质降解基因ADIPOR1、ADIPOR2和LPL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脂质生成基因FABP5、FTO和UCP2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基因SCD的表达量变化不显著(P0.05),肌肉生长基因MYOG、MYOZ1、MYOD1和IGF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抑制肌肉生长基因MSTN的表达量变化不显著(P0.05);3)与低蛋白组相比,高蛋白组脂肪细胞和肌纤维线粒体DNA拷贝数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饲粮蛋白可从分子和表型水平来影响育肥期荣昌猪的生长发育,高蛋白饲粮可增强其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研究在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IVC)中添加芝麻素(sesamin,SES)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采集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受精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 SES组。采用Fluorescein-dUTP和Hoechst 33342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囊胚内细胞凋亡率和总细胞数;采用DCFH-DA检测早期胚胎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采用CMF_2HC检测早期胚胎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采用JC-1检测早期胚胎线粒体膜电位强度。结果显示,不同浓度SES组分裂率和囊胚率较对照组均有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50μmol/L SES组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 SES组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GSH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在IVC中添加SES可提高囊胚内细胞数、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提高细胞内GSH水平,改善早期胚胎线粒体功能,减少胚胎氧化应激的损伤,提高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感染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细胞)形态、存活和免疫应答的影响。在体外条件下,采用吉姆萨和台盼蓝染色方法检测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感染IPEC-J2细胞形态和存活的影响,并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感染IPEC-J2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能够缓解大肠杆菌引起的IPEC-J2细胞形态损伤。与大肠杆菌处理组相比,植物乳杆菌与大肠杆菌共同处理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细胞死亡率(1、2 h,P0.01;3 h,P0.05)。植物乳杆菌可显著或极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引起的IPEC-J2细胞Toll样模式识别受体2(TLR2)(2、3 h,P0.01)、Toll样模式识别受体6(TLR6)(2 h,P0.05;3 h,P0.01)、NOD样模式识别受体2(NOD2)(1 h,P0.05;2 h,P0.01)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2、3 h,P0.01)、白细胞介素-8(IL-8)(2、3 h,P0.01)mRNA的过表达(P0.05),还可显著或极显著促进IPEC-J2细胞NOD样模式识别受体1(NOD1)mRNA的表达(2 h,P0.05;3 h,P0.01)。结果提示,植物乳杆菌能够缓解大肠杆菌引起的IPEC-J2细胞形态损伤及死亡,并可通过调节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6和NOD2 mRNA的表达缓解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胞炎症因子IL-6、IL-8 mRNA的过表达。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探讨黄芩苷酯化物(BE)对H2O2诱导的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出黄芩苷酯化物的适用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采用qPCR法检测细胞中HO-1和NQO-1 mRNA的表达量;采用WB法检测胞浆Nrf2蛋白、胞核Nrf2蛋白和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蛋白入核情况。结果显示,BE的适用浓度为10、20、40 mmol/L;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中ROS、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胞浆Nrf2蛋白与胞核Nrf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HO-1 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NQO-1 mRNA (P<0.05)表达量显著降低。与H2O2组相比,中、高剂量BE显著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