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短期内单独及混合添加高水平燕麦β-葡聚糖和微晶纤维素(MCC)对小鼠生长性能、器官指数、粪便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选取36只健康的体重为(17.95±0.95)g的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饲粮不含燕麦β-葡聚糖和微晶纤维素;葡聚糖组(G组),饲粮含28%燕麦β-葡聚糖;MCC组(M组),饲粮含20%M CC;混合组(GM组),饲粮含14%燕麦β-葡聚糖和10%M CC。试验期为21 d。结果显示:1)各组小鼠全期(第1~21天)平均日增重(ADG)差异不显著(P0.05),而全期平均日采食量(ADFI)则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G组M组GM组CON组。2)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各纤维添加组(G组、M组、GM组)与CON组小鼠附睾脂肪垫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G组和M组小鼠附睾脂肪垫指数均显著低于GM组(P0.05)。3)试验第4天和第7天,G组小鼠粪便细菌香农-威纳指数显著低于CON组(P0.05)。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图谱聚类分析显示,试验第13天、第17天时,各组小鼠粪便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各组样品在进化树上各自聚类。由此可见,在小鼠饲粮中短期单独或混合添加高水平燕麦β-葡聚糖和MCC均可降低小鼠的ADFI,但不影响小鼠的ADG和脾脏指数;燕麦β-葡聚糖和MCC混合添加比单独添加更能促进小鼠附睾脂肪的沉积;高水平燕麦β-葡聚糖可降低小鼠粪便细菌的多样性;燕麦β-葡聚糖和MCC的添加均可改变小鼠粪便微生物区系,暗示小鼠后肠可能存在特异性利用这2种纤维的核心菌群。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对泌乳母兔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生殖激素指标的影响。将100只预产伊拉肉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A、B、C、D组)分别饲喂NDF水平为24%、27%、30%和33%的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C组母兔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D组母兔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C组泌乳力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C、D组仔兔断奶个体重显著高于A、B组(P0.05)。2)B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C组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各组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B、C组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孕酮、雌二醇、泌乳素、促卵泡生成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A、D组(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NDF水平能够影响泌乳母兔的生产性能和血清生殖激素含量,并对血清生化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泌乳期肉兔适宜的饲粮NDF水平为24%~27%。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讨论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损伤的修复作用。选用24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DSS模型对照组、DSS+EGF组。正常对照组小鼠饮用自来水;DSS模型对照组小鼠在试验第1~7天饮用5%DSS水溶液,第8~10天饮用自来水;DSS+EGF组小鼠按照DSS模型对照组处理,同时每天皮下注射EGF 2次,共注射10 d。结果表明: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长度极显著降低(P0.01);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DSS+EGF组小鼠结肠长度极显著增加(P0.01)。2)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可见典型溃疡,结肠损伤程度评分(CDS)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SS+EGF组小鼠结肠组织未见溃疡,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CDS极显著降低(P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DSS+EGF组小鼠结肠Occludin浓度显著升高(P0.05)。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DSS+EGF组结肠IL-2和IL-4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IL-10浓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EGF可能通过提高肠道Occludin表达水平,调节肠道细胞因子浓度趋于正常水平,从而修复受损肠道组织,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全棉籽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择8头泌乳早期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分别饲喂含5%、10%和15%全棉籽的试验饲粮.共进行4期试验,每期试验28 d,其中预试期7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随着全棉籽比例的增加,奶牛产奶量有提高趋势,奶牛的乳脂率和4%标准乳产量显著提高(P<0.01),但全棉籽对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非脂固形物率无显著影响(P>0.05).2)全棉籽对粗蛋白质、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含有全棉籽饲粮的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C组比对照组提高了8.4%(P<0.05).3)全棉籽对奶牛血清中白蛋白、血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影响显著(P<0.05).C组奶牛血清中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B、C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组.4)随着饲粮中全棉籽比例的提高,血清和乳中游离棉酚含量也显著提高(P<0.01),乳中游离棉酚含量在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全棉籽在奶牛泌乳早期饲粮中的最适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雄性北京鸭公鸭14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维吉尼亚霉素(抗生素组)和200 mg/kg植物精油(植物精油组)。于试验的第7天分2次对所有鸭口腔灌服0.2 mL大肠杆菌O88(3×10~9CFU/mL),2次攻毒间隔8 h。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和植物精油显著提高了9日龄体重及1~9日龄平均日增重(P 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1~9日龄及1~28日龄料重比(P0.05或P0.01);抗生素组和植物精油组死淘率分别下降了6.25和4.17个百分点。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极显著提高了14日龄的法氏囊指数(P0.01),饲粮中添加抗生素显著提高了28日龄的脾脏和法氏囊指数(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28日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P0.05或P0.01)。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9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以及9、14、28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或P0.01);饲粮中添加抗生素极显著提高了9日龄血清IgG含量以及14日龄血清IgM含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显著降低了9、28日龄空肠Toll样受体4(TLR4)含量,9、14、28日龄空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以及14日龄空肠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抗生素显著了降低9、14、28日龄空肠TLR4、IL-1β、IL-6含量以及9、28日龄空肠TNF-α含量(P0.05)。综上,在大肠杆菌攻毒作用下,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能够替代抗生素用于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减少机体器官损伤以及空肠炎症细胞因子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改善肉鸭生长性能,降低死淘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将人工栽培桑黄后的废弃物菌袋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控,研究桑黄菌袋提取物(SHM)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组的小鼠体质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极显著变短(P<0.01),结肠组织增厚水肿,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泛素结合酶13(Ubc13)、细胞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亚家族成员3(NLRP3)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基因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与DSS组相比,给予375 mg/(kg·d) SHM的小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血浆中IL-1β和MPO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结肠组织形态得到恢复,但给予125 mg/(kg·d) SHM的小鼠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与DSS组相比,给予375 mg/(kg·d) SHM的小鼠结肠中IL-1β、IL-6和NLRP3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SHM在一定剂量下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TLR-4通路下游蛋白IL-1β和IL-6的基因表达,以及调控NLRP3的表达以降低IL-1β蛋白的活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米硒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及蛋黄中硒含量的影响。选取324只29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产蛋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C、D、E、F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0.4、0.5 mg/kg纳米硒的饲粮。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3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第21天C组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第42、63天B、D组的破壳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产蛋率、平均蛋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第42天,E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A(Ig A)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第63天,各组血清Ig M、Ig A、Ig G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第42天,D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提高(P0.05),D组血清甘油三酯(TG)和葡萄糖(Glu)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F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升高(P0.05),E、F组血清尿酸(UA)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63天,F组血清TP含量显著提高(P0.05),F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第21天,C、D、E、F组蛋黄硒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第42天,试验组蛋黄硒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第63天,C、D、E、F组蛋黄硒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各试验期蛋黄硒含量均以F组最高,且第42天各试验组蛋黄硒含量均高于第21、63天。与对照组相比,除第42天试验组蛋黄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各组各试验期蛋黄铁、锰、锌、铜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纳米硒能改善产蛋鸡的生产性能,提高血清免疫力,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促进机体健康,提高蛋黄中硒含量。综合考虑,以饲粮添加0.4 mg/kg纳米硒饲喂42 d作用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壳聚糖接枝庆大霉素缀合物(CS-GT)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效果。30只健康雄性小鼠(C57BL/6J,SPF级)随机平均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DSS组和CS-GT低、中、高剂量添加组。处理结束后,观察临床变化、肠道结构、血清生化指标和炎性因子表达。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DSS处理组小鼠体重下降(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1),肠道出血及肠绒毛脱落,血清中ALB与TP含量显著降低(P<0.01),促炎因子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抗炎因子IL-4和IL-1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中、高剂量CS-GT组相较于DSS组小鼠体重显著上升(P<0.05)、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肠出血现象减少,血清中ALB与TP含量显著上升(P<0.05),促炎因子IL-6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抗炎因子IL-4和IL-13有一定的上升趋势。说明CS-GT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明显保护效果,有...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抑制剂(梧桐子油)和促进剂(罗格列酮)对育肥绵羊生产性能以及与脂肪代谢相关血清激素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8只平均体重为(27.71±2.64)kg、体况相似的杂交公羊(美利奴羊×小尾寒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4.8%胡麻籽,梧桐子油组(W组)饲喂C组饲粮+15 g/d梧桐子油,罗格列酮组(L组)饲喂C组饲粮+8 mg/d罗格列酮。试验期50 d,其中过渡期10 d,预试期5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生产性能方面,饲粮中添加梧桐子油和罗格列酮对绵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产肉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沉积方面,W组的背膘厚比C组和L组分别提高了12.55%和17.23%(P0.05)。2)血清激素指标方面,与C组相比,W组血清生长激素(GH)、胰高血糖素(GC)和瘦素(LE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L组血清GC含量显著升高(P0.05);3)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C组相比,W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L组血清TG的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梧桐子油和罗格列酮对绵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产肉性能等均无显著影响,但梧桐子油显著提高了绵羊的背膘厚度;饲粮中添加梧桐子油可以显著提高绵羊血清GH、GC和LEP含量,罗格列酮可以显著提高血清GC含量;饲粮中添加梧桐子油能显著提高绵羊血清HDL-C、LDL-C、TC和TG的含量,罗格列酮可显著提高血清TG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太子参茎叶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5日龄"大×长"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成4个组(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0、1 000、1 500 mg/kg的太子参茎叶多糖,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Ⅰ和Ⅱ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升高(P0.01),Ⅰ、Ⅱ和Ⅲ组的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2)Ⅱ和Ⅲ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或P0.05)。3)Ⅰ、Ⅱ和Ⅲ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补体3(C3)、补体4(C4)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升高(P0.05);Ⅱ和Ⅲ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显著升高(P0.05)。4)Ⅰ、Ⅱ和Ⅲ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Ⅱ和Ⅲ组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研究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太子参茎叶多糖可有效提高断奶仔猪的ADG,降低腹泻率,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抗氧化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太子参茎叶多糖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 mg/kg。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钼饲粮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00只65周龄罗曼粉壳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钼含量为1.50 mg/kg),其余3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以钼酸钠形式添加10(M10组)、20(M20组)、100 mg/kg钼(M100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5周。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钼可线性降低蛋鸡的产蛋率(P=0.04)。与对照组相比,M100组蛋鸡的产蛋率降低5.62%,料蛋比增加11.98%,破壳蛋率增加168%,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饲粮中添加钼可线性降低蛋壳厚度(P=0.04),线性降低蛋黄颜色(P=0.01),线性增加蛋壳亮度值(P=0.01),线性降低蛋壳红度值(P=0.04)。与对照组相比,M 20和M100组的蛋壳厚度显著降低(P0.05),M100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M10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提升率分别为46.02%、51.99%和15.72%。M100组血清中尿酸(U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随钼添加量的升高呈现二次曲线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M10和M20组血清中XOD活性分别提高了85.93%和101.14%(P0.05),而M100组则降低了46.64%(P0.05)。与对照组相比,M100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10和20 mg/kg钼可增加产蛋后期蛋鸡血清中XOD活性,但对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肝脏抗氧化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而当饲粮中钼添加量达到100 mg/kg时,则会降低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血清中XOD活性和肝脏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蛋氨酸是影响獭兔生长的必需氨基酸,开展蛋氨酸对獭兔生长性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对提高獭兔生长性能,确定适宜添加量具有重要意义。选取60只45日龄獭兔,分为5组,试验第I组~第V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5%、0.30%、0.45%和0.60%的蛋氨酸。结果表明:平均日增质量(ADG)第I组~第IV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V组ADG显著低于第I组(P0.05),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料重比(F/G)第V组显著高于第I组(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血清中总蛋白(TP)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于血清尿素氮(BUN)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0.30%时BUN含量最低。皮张面积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蛋氨酸添加量的增加有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是蛋氨酸的添加对皮张厚度和皮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蛋氨酸的含量对獭兔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皮张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獭兔饲粮中蛋氨酸添加量以0.30%适宜。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通过筛选葡聚糖硫酸钠盐(DSS)最佳浓度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5% DSS组、5% DSS组,每组10只。小鼠自由饮水5 d,每天记录小鼠体重,观察粪便性状,测便潜血。试验结束后测血清TNF-α、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活性变化等指标,计算结肠重量/长度比值。与对照组相比,两试验组结肠组织中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两种浓度葡聚糖硫酸钠盐均可造模成功,5% DSS组小鼠精神状态很差,表现嗜睡、萎靡状态,而3.5% DSS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且组织中MPO、MDA、GSH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与5% DSS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选用浓度为3.5% DSS造模更合适。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观察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与微囊化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aecalis)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灌胃法制备小鼠UC动物模型,试验共分为6组,其中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粪肠球菌菌粉组、微囊化粪肠球菌组、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和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UC模型小鼠(DSS组)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灌服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ELSI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各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微囊化益生菌组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粪肠球菌粉组除外)均显著下降(P0.05),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与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小鼠结肠黏膜内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缓解UC模型小鼠结肠炎症病变,且经过微囊化后的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表现出更好的缓解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效果,其机制与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降低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提高Occludin与Claudin-1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鹅油甘油二酯(GDG)与天蚕素抗菌肽(CAP)合用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损伤的修复作用。试验分为2个阶段。造模阶段:将184只小鼠随机分为8个组,分别为对照组(Ⅰ组)、模型组(Ⅱ组)和修复组(Ⅲ~Ⅷ组)。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修复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小鼠。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蒸馏水,模型组和修复组小鼠均自由饮用5%DSS水溶液诱导小鼠肠道炎症,连续1周。修复阶段:将16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模型组(Ⅱ组)和修复组(Ⅲ~Ⅷ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100μL/只)灌胃;修复组给予不同水平的GDG和CAP灌胃,GDG添加水平分别为50、75、100μL/只,CAP添加水平分别为3.75、5.00 mL/kg BW。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组的造模后体重显著降低(P0.05),造模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肠长度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建立成功。2)Ⅲ~Ⅷ组修复后体重显著高于Ⅱ组(P0.05),修复后DAI评分显著低于Ⅱ组(P0.05)。3)Ⅲ~Ⅷ组的结肠长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Ⅱ组(P 0.05),结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Ⅱ组(P 0.05)。4)GDG与CAP合用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β、TNF-α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由此可见,GDG和CAP合用可以有效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按75μL/只GDG+5.00 mL/kg BW CAP灌胃对溃疡性结肠炎损伤的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游离氨基酸和小肠黏膜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21日龄断奶仔猪42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和400μg/kg EGF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14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EGF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2)断奶后7 d,Ⅱ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Ⅱ组和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断奶后14 d,Ⅲ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且Ⅲ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值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饲粮中添加EGF对断奶仔猪血清尿素氮、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生长激素含量,白蛋白/球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3)断奶后7 d,Ⅱ组血清牛磺酸、丙氨酸、瓜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低于Ⅲ组(P0.05),Ⅱ组血清精氨酸、谷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各组之间其他血清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断奶后14 d,与Ⅰ组和Ⅲ组比,Ⅱ组空肠黏膜缬氨酸和回肠黏膜半胱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Ⅱ组空肠黏膜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也有升高趋势(P0.10)。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高剂量EGF能够降低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等生化指标含量,而饲粮中添加低剂量EGF能够降低血清和小肠黏膜部分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中添加菊粉对海门山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72只雄性断奶海门山羊(90日龄)随机分为4组,每组18只,分别饲喂全混合基础日粮(C组,对照组)、基础日粮+0.5%菊粉(T1组)、基础日粮+1.0%菊粉(T2组)和基础日粮+1.5%菊粉(T3组)。试验羊单栏饲养,自由饮水。试验周期为90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T3组动物终末体重、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及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T2组动物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2)与C组相比,T3组血清TG及BUN水平显著降低(P<0.05),IgA及IgG水平升高(P<0.05)。(3)与C组相比,T3组屠宰率显著升高(P<0.05),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全混合日粮中添加菊粉可以提高海门山羊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改善羊肉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菊粉适宜添加水平为1.5%。 [关键词]菊粉|海门山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肉品质  相似文献   

18.
菊粉是一种具有商业可行性的膳食纤维,对动物肠道健康和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菊粉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选择36只杜洛克(Duroc)×长白(Landrace)×约克夏(Yorkshire)生长公猪(22.0±1.0 kg)随机分为基础对照日粮组(CON)和补充0.5%菊粉(INU)的基础日粮组。结果表明,饲粮添加菊粉显著提高了屠宰率(P0.05),并有增加育肥猪平均日增重(ADG)和眼肌面积的趋势(0.05P0.10)。菊粉组(INU)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ON)(P0.05)。此外,饲粮补充菊粉显著提高了背最长肌中My HC IIb和m TOR m RNA表达,但降低了MuRF-1 m RNA表达水平(P 0.05)。结果表明:添加菊粉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菊粉在猪生产中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1~6周龄临武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肠道形态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利用二次回归模型估测其适宜添加水平。选择480羽健康的7日龄临武鸭,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羽。对照组饲喂为基础饲粮,试验组(A、B、C、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20、30、40 g/t GOD(活性为10 000 U/g)。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各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B和C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B、C和D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组的血清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 B和D组的十二指肠肠壁厚度显著低于A组和对照组(P0.05),C组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C组(P0.05),B、C、D组的回肠肠壁厚度显著低于A组和对照组(P0.05)。4)A和B组的回肠食糜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的盲肠食糜微生物均匀度指数、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C组的盲肠食糜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1~6周龄临武鸭饲粮中适量添加GOD可以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并不同程度地改善回肠和盲肠微生物多样性。根据二次回归模型估测,获得最高血清葡萄糖含量时饲粮GOD适宜添加水平为24.04 g/t,获得最低血清尿素氮含量时饲粮GOD适宜添加水平为29.40 g/t,获得最高回肠食糜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时饲粮GOD适宜添加水平为19.70 g/t。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SODm)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肠道抗氧化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的爱拔益加(AA)肉鸡公雏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Ⅲ、Ⅳ组)在基础饲粮上分别添加1.0、2.0、3.0 g/kg的SODm。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SODm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21日龄时,Ⅲ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Ⅳ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之间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2日龄时,各组之间血清IgA、IgG、IgM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21日龄时,Ⅲ组的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2日龄时,Ⅳ组的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Ⅲ、Ⅳ组的肠道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21日龄时,Ⅱ、Ⅲ组的肠道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日龄时,Ⅲ组的肠道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SODm可以提高肉仔鸡血清免疫指标及肠道抗氧化性能和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