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配合饲料和血液对菲牛蛭水蛭素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用配合饲料和血液对菲牛蛭进行60 d的养殖,测定和分析这两种投喂方式下菲牛蛭水蛭素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情况。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水蛭素活性略低于血液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肠道组织中,配合饲料组溶菌酶(LSZ)活性显著低于血液组(P<0.05),而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血液组(P<0.05);嗉囊组织中,配合饲料组LSZ活性稍低于血液组,而AKP和ACP稍高于血液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菲牛蛭摄食配合饲料,水蛭素活性未受影响;在AKP和ACP方面能达到或超过血液饲养水平,但对菲牛蛭的LSZ活性有一定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甘蔗梢为材料,设置1.00 IU/g、2.00 IU/g、3.00 IU/g、4.00 IU/g、5.00 IU/g和6.00 IU/g六个不同的纤维素酶添加量,研究纤维素酶对甘蔗梢的酶解效果。结果表明:(1)在0~6.00 IU/g范围内,纤维素酶水解甘蔗梢能极显著提高还原糖生成量,而且还原糖生成量随纤维素酶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1)。(2)在0~3.00 IU/g范围内,纤维素酶水解甘蔗梢能极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1),而在3.00~6.00 IU/g时,NDF和ADF的含量随纤维素酶添加量的增加而有逐步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纤维素酶最佳添加量为3.00 IU/g,此时NDF和ADF含量分别为61.80%、34.69%,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6.04%(P0.01)和9.68%(P0.01)。(3)纤维素酶不同添加量对甘蔗梢酸性不溶性灰分(AIA)、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灰分(Ash)、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以初始体重为(1.25±0.05)g的幼蟹为试验对象,生长试验周期为60 d,观察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磷脂对幼蟹的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0%和4.00%磷脂组幼蟹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幼蟹的干物质摄食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利用率、蟹体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均随饲料中磷脂含量的升高而提高,而蟹体水分含量则下降,但各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在饲料中添加2.00%-4.00%的磷脂可以有效地促进幼蟹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索意大利蜜蜂工蜂成蜂饲粮中铜的添加水平对蜜蜂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从蜂群中随机取3000只刚出房的蜜蜂,随机平均分成6组,分别命名为A、B、C、D、E、F,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蜜蜂;6组工蜂幼虫分别饲喂铜的添加水平为0.00、2.00、4.00、6.00、8.00、10.00μg/g的糖水,饲养至全部死亡。分别取成蜂测定体成分、血淋巴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相关基因表达量、制作中肠切片,并测定寿命。结果表明:(1)铜对蜜蜂寿命的影响显著,从蜜蜂存活率曲线图来看,当饲粮中铜的添加水平为2.00μg/g时对蜜蜂中肠食膜的结构最为有利。(2)与对照组相比,铜的添加水平为2.00~10.00μg/g组9日龄蜜蜂体组织铜含量显著升高(P<0.05),蜜蜂血淋巴中总蛋白(TP)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著降低(P<0.05)。(3)9日龄蜜蜂蜂体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随着铜添加水平的提高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00μg/g时活性最高(P<0.05)。(4)当饲粮中铜的添加水平在0.00~10.00μg/g的范围内不断升高时,CAT、Ctr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铜的添加水平对蜜蜂的生理机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蛋白质源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及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组成及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设计草鱼和花鲈饲料各3种,分别等氮等能。3种草鱼试验饲料分别为以鱼粉为唯一蛋白质源的CI-FM组(对照组),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80%鱼粉的CI-PPB80组及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100%鱼粉的CI-PPB100组。3种花鲈试验饲料分别为以鱼粉为唯一蛋白质源的LJ-FM组(对照组),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棉籽浓缩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50%鱼粉的LJ-PPB50组和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100%鱼粉的LJ-PPB100组。草鱼初始体重为(153.40±0.30)g,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花鲈初始体重为(12.97±0.03)g,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喂8周后,检测2种试验鱼的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及鱼片质构特性、剪切力、滴水损失及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CI-FM组相比,CI-PPB100组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花鲈肌肉粗脂肪含量则随替代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LJ-PPB50组显著高于LJ-PPB100组(P0.05)。草鱼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及生物胺前体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花鲈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及呈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生物胺前体含量显著升高(P0.05)。2种试验鱼肌肉中存在各自的特异性成分。2种试验鱼生、熟鱼片的质构特性差异较大。草鱼的CI-FM组和花鲈的LJ-FM组生鱼片的硬度、黏性、咀嚼力、回弹力及剪切力均分别显著高于同鱼种的其他2组(P0.05)。对于熟鱼片,草鱼的CI-PPB80组内聚力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花鲈的LJ-PPB100组硬度及黏附性显著高于LJ-FM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结果,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降低了草鱼和花鲈鱼体脂肪的蓄积,对草鱼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造成影响,使花鲈肌肉呈味氨基酸含量下降,必需氨基酸含量减少,生物胺前体含量升高,货架期缩短;高植物蛋白质源饲料使得草鱼和花鲈的肉质均出现明显下降,而高鱼粉饲料可以保证2种试验鱼有较高的肉质。  相似文献   

6.
日粮能量对贵州从江香猪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对贵州从江香猪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在满足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水平的前提下,采取不同能量的饲料进行饲喂,选取10头年龄、体重接近的从江香猪,随机分为高能量日粮组(14.35 MJ/kg)和低能量日粮组(12.26 MJ/kg)。试验结果显示:低能量组和高能量组从江香猪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4.33 g/100 g和83.96 g/100 g,含量丰富。低能量组从江香猪肌肉氨基酸除甘氨酸、甲硫氨酸和脯氨酸外,其余氨基酸含量都高于高能量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能量组从江香猪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半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高能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能量组必需氨基酸含量低于高能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江香猪肌肉中高能量组EAA/TAA值和EAA/NEAA值均高于WHO/FAO理想蛋白质标准所规定的40%和60%,表明从江香猪肌肉在氨基酸组成上十分接近WHO/FAO理想蛋白质的标准,能为人体提供较为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因此,适量降低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在从江香猪断奶仔猪实际饲养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低酸度酒精阳性乳患牛乳汁蛋白组分及氨基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酸水解法对低酸度酒精阳性乳患牛乳汁中蛋白组分及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酒精阳性乳患牛乳汁中总蛋白、SA、lgG-H、-αLG、-βLG相对百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tCN相对百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酪蛋白中,-αCN相对百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βCN相对百分含量上升(P0.05),-κCN相对百分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17种氨基酸中,Cys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而Arg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Leu含量亦呈上升趋势(P0.05)。结果表明,酒精阳性乳患牛乳汁中主要蛋白组分及氨基酸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乳汁中酪蛋白微球的稳定性遭到了严重破坏,乳汁胶体的稳定性降低,导致酒精试验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二羟基丙酮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00%添加组料重比降低0.26(P0.05),2.00%添加组比料重比降低0.18(P0.05),平均日耗料量分别降低0.39和0.26 kg(P0.05);平均日增质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添加组屠宰率提高4.04%(P0.05),2.00%添加组与对照组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4.00%添加组瘦肉率提高5.41%(P0.05),眼肌面积提高2.67 cm2(P0.05);2.00%添加组对肥育猪的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添加组脂肪率降低4.83%(P0.05),平均背膘厚降低7.8 mm(P0.05),2.00%添加组脂肪率降低1.88%(P0.05),平均背膘厚降低6.9 mm(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显著降低肥育猪45 min p H(P0.05),试验组肌内脂肪含量分别降低45.60%和22.50%(P0.05)。此外,试验组对肥育猪系水率、肉色、嫩度、24 h后p H、肌内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与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浆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试验设2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和31%,在每个蛋白质水平下分设鱼粉组(基础饲料)、鸡肉粉组(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鸡肉粉+必需氨基酸(EAA)组(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并补充晶体EAA)、鸡肉粉+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并补充晶体EAA+NEAA)。将平均体重为(0.37±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配到32个圆桶(150 L)中,每桶30尾,每4个桶为1组,饲喂1种饲料,每天饱食投喂3次,进行为期56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鸡肉粉+EAA组、鸡肉粉+EAA+NEAA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比鸡肉粉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正好与之相反;鸡肉粉+EAA+NEAA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与鸡肉粉+EAA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40%蛋白质水平饲料较饲喂31%蛋白质饲料显著提高对虾的增重率和虾体粗蛋白质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虾体粗脂肪含量(P0.05)。凡纳滨对虾血浆游离EAA/NEAA与饲料EAA/NEAA呈正线性关系,且血浆游离赖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与特定生长率呈正相关。鸡肉粉组血浆游离蛋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各组对虾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的饲料中补充晶体EAA可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但进一步补充晶体NEAA并没有进一步改善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蜀宣花牛牛肉营养价值和风味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将15头体重为(352.6±28.0)kg、6月龄的健康蜀宣花牛公犊牛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高能低蛋白组(HELP组),B组为低能高蛋白组(LEHP组),C组为低能低蛋白组(LELP组),每组5个重复,试验期为360 d,屠宰后取12~13肋间背最长肌测定肌肉中的粗蛋白、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三组的粗蛋白、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均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的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C组的苦味氨基酸含量较A组高12.67%(P0.05),较B组高8.51%(P0.05);三组的肌苷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降低苦味氨基酸的含量,进而起到改善肉质风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断奶仔猪血清氨基酸含量和生化参数对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的动态响应。选取18头35日龄平均体重为(10.0±1.0)kg三元(杜×长×大)杂交断奶阉公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并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LP)、17%(M P)和20%(HP)的饲粮。每头试验猪安装颈动脉血管插管,术后恢复5 d,于第6~8天正式试验。每天采食前,采食后30、60、120、180和300 min连续采集颈动脉血液10 m L,分别检测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仔猪采食前后各时间点血清中游离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苏氨酸(Thr)、色氨酸(Trp)、天冬氨酸(Asp)、丝氨酸(Ser)、甘氨酸(Gly)和谷氨酸(Glu)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血清中Lys、Met、Thr、Trp含量随饲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升高。HP组仔猪采食前后各时间点血清游离氨基酸[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精氨酸(Arg)]和尿素含量显著高于MP和LP组(P0.05)。采食后120~300 min HP组血清Leu含量显著高于LP组(P0.05)。采食后各时间点LP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HP和MP组(P0.05)。各组仔猪采食后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相关生化指标随时间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断奶仔猪饲粮在平衡4种氨基酸(Lys、Met、Thr、Trp)的基础上,常规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血清游离Val、Ile、Arg含量显著降低,但对血清中其他氨基酸和相关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而蛋白质水平降低6个百分点,血清游离Leu和尿素含量显著降低,TP、ALB含量和ALP活性显著升高,但对血清中其他氨基酸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水平对鲤鱼生长性能和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11.5±10.3) g的鲤鱼为研究对象,采用3×5双因素试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Lys(0、0.47%和0.70%)和Met(0、0.15%、0.30%、0.45%和0.60%),配制成15种试验饲料。2 640尾鱼随机分为1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4尾鱼,养殖周期8周。结果表明:1)饲料Lys与Met水平对鲤鱼生长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料Lys水平为0.47%和0.70%时,鲤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未添加时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饲料Met水平为0.15%、0.30%、0.45%和0.60%时,鲤鱼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未添加时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饲料中Lys和Met水平对鲤鱼肌肉中除亮氨酸和天冬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料Lys水平对肌肉中16种氨基酸含量都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Met水平对肌肉中7种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3)饲料中Lys和Met水平对鲤鱼内脏团16种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料Lys水平对内脏团的7种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Met水平对内脏团的10种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饲料中Lys和Met水平对全鱼16种氨基酸中5种氨基酸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料Lys水平对全鱼11种氨基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Met水平对全鱼9种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Lys和Met水平对鲤鱼有促生长作用,但鲤鱼对这2种氨基酸的添加水平变化不敏感。饲料中Lys更多用于机体的组织合成,而Met更多用于营养素的储备,从而说明Lys为本试验饲料配方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探讨了十二指肠灌注大豆小肽和氨基酸对奶山羊小肠肽结合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吸收的影响.选取4只体况良好,体重(38.38±3.09)kg的泌乳奶山羊,安装永久性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门静脉、肠系膜静脉以及颈动脉慢性血管插管进行试验.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向十二指肠灌注60 g/d大豆小肽以及与60g大豆小肽总氨基酸含量相同的氨基酸.结果表明,与灌注氨基酸相比,灌注大豆小肽显著增加肠系膜排流组织(MDV)总肽结合氨基酸净流量(P<0.05),门静脉排流组织(PDV)总肽结合氨基酸净流量高于灌注氨基酸组,但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灌注氨基酸显著增加奶山羊MDV和PDV总游离氨基酸净流量(P<0.05).研究表明,小肠中肽含量的增加可以促使其在小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大别山牛及安格斯牛×大别山牛杂交牛(安大杂交牛)的产肉性能,随机选取断奶大别山牛和安大杂交牛犊牛阉割,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28~30月龄,各屠宰4头,胴体排酸后分别取右半胴体背最长肌测定嫩度、肉色、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在肉质特性方面,大别山牛与安大杂交牛在嫩度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大别山牛的肉质优于安大杂交牛;在营养特性方面,大别山牛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2%和20.92%,安大杂交牛的含量仅分别为8.79%和21.30%,两种牛肉的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种牛肉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在氨基酸方面,两种牛肉中氨基酸总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选用3只浏阳生长黑山羊(10.00±0.15 kg),测定各种氨基酸在山羊小肠表观消化率,依据肌肉氨基酸模式计算限制性氨基酸的灌注量.试验表明,生长山羊在实用日粮条件下需灌注Met,0.77 g/d;Lys,0.91 g/d;Leu,0.58 g/d.在此基础上,选用12只浏阳生长黑山羊(10.00±0.23 kg)按随机区组设计接受氨基酸混合液(对照组)以及分别减去3种氨基酸(Met、Lys和Leu)的灌注液(试验组).试验表明,减Met组与减Lys组血清胰岛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处理组间及减Leu组和对照组间血清胰岛素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减少Met、Lys、Leu的灌注对血清总蛋白没有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
比较研究不同奶牛场、不同季节牛奶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探讨牛奶中氨基酸含量受其影响的变化规律,为改善乳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集北京、滁州、哈尔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和西安6个地区奶牛场春季和夏季的奶样,经盐酸水解后采用日立L-89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中17种氨基酸,试验数据通过SAS 8.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季节牛奶中的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而其他13种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奶牛场牛奶氨基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奶牛场春季和夏季互作效应对牛奶中氨基酸各组分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因此,不同奶牛场牛奶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季节因素对牛奶中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96头平均体重为(34.5±1.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福建养猪实际条件下,研究三种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IPAAP)对生长猪生产性能、血清尿素氮及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aker的IPAAP配制的低蛋白饲粮饲喂生长猪,其生产性能、血清游离赖氨酸(Lys)和苏氨酸(Thr)浓度显著高于采用NRC的IPAAP、建议的IPAAP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及常规的高蛋白饲粮(P<0.05);生长猪生产性能、各种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后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前者可以显著降低生长猪血清尿素氮水平(P<0.05)结果表明Baker的IPAAP较适合于生长猪.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与池塘精养草鱼营养品质的差异,选取相同饲料源的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平均体重:(723.89±71.54)g,平均体长:(340.86±8.88)mm]和池塘精养草鱼[平均体重:(680.35±155.13)g,平均体长:(334.00±21.40)mm]各12尾,测定形态指标与肌肉剪切力、质构特性、色泽以及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显示:1)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硬度、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2)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低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3)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肌肉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和呈味氨基酸总量(TDAA)高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和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TAA分别为77.11%和76.61%,TEAA和TDAA分别占TAA的40.87%和40.43%、46.10%和46.06%。4)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69.68%)高于池塘精养草鱼(68.44%),但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和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1.78%和18.58%,两者差异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未检测到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为0.44%;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EPA含量为0.10%,DHA含量为0.55%。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钾、镁、铁、铜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钠、锌显著低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由此得出,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营养品质总体上优于池塘精养草鱼。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大河乌猪(DW)、“约长大乌”杂交猪(YLDW)、“洋三元”杂交猪(DLY)三个组别140 kg肉猪的猪肉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大河乌猪(DW)背最长肌干物质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31.37±1.99)%和(5.87±0.99)%,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洋三元(DLY);氨基酸总量、风味氨基酸和必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2.70±0.54)%、(7.79±0.13)%和(7.38±0.14)%,显著高于洋三元(DLY)(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9.693±2.977)%,高于洋三元(DLY),但差异不显著(P>0.05);ω-3脂肪酸含量(0.427±0.085)%,显著高于洋三元(DLY)(P<0.05);胆固醇含量(40.97±7.43) mg/100 g,显著低于洋三元(DLY)(P<0.0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氨基酸-脂肪复合物对山羊瘤胃液菌体蛋白、血清尿素氮、食糜及血清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59.80±3.23)kg、体况良好、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成年崂山奶山羊公羊4只。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羊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60、120和180 g/d氨基酸-脂肪复合物的试验饲粮。试验共分4期,每期21 d,其中预试期18 d,正试期3 d。结果表明,添加氨基酸-脂肪复合物提高了瘤胃液菌体蛋白含量平均值,但影响不显著(P>0.05),显著提高了瘤胃和小肠食糜及血清中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多种氨基酸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经回归分析,提高瘤胃和小肠食糜及血清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适宜氨基酸-脂肪复合物添加水平为122.54~138.64 g/d。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氨基酸-脂肪复合物能提高瘤胃和小肠食糜及血清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从而提高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最佳水平为122.54~138.64 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