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蚕茧出丝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532×75新”蚕茧经荧光显色分类,发现紫红荧光色茧的茧层丝胶溶失率比紫蓝荧光色茧高,并且前者丝胶在100℃水中煮茧10分钟前丝胶溶失较快,后者在煮茧10分钟后丝胶溶失较快,适当改进煮茧工艺,紫红荧光色茧的出丝率随解舒率的提高而提高,紫蓝荧光色茧的出丝率随解舒率的提高而下降,建议紫蓝荧光色茧在煮茧工艺中的煮熟调整时间不能增加太长。  相似文献   

2.
应用蚕茧荧光显色技术,选育黄白荧光色茧蚕品种,适当改进煮茧工艺,对提高蚕茧解舒成绩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家蚕荧光茧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将蚕茧荧光色量化,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在不同世代的表现,发现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表现为数量性状部分性连锁,受多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基因控制。性染色体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雄茧多偏向黄荧光侧,雌茧多偏向紫荧光侧。蚕茧荧光色判性品种的雌雄结构属于ZFxZFx、ZFxW型。  相似文献   

4.
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虞晓华  谢立群 《蚕业科学》1997,23(3):147-151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将蚕茧荧光色量化.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在不同世代的表现,发现F1代蚕茧的荧光分值介于两亲本之间,偏向荧光分值低的亲本,回交后代表现取决于回交亲本,估算出控制茧荧光色的基因在3对以上。家蚕茧荧光色主要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性×加性效应及显性×显性效应控制,确定了茧荧光色的位点互作属于重叠型。发现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是一种部分性连锁遗传。讨论了家蚕茧荧光色判性的可能机制。此外,还估算了家蚕茧荧光色的平均显性度和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005、74.94。  相似文献   

5.
家蚕茧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显现不同颜色,不同荧光色蚕茧因茧层胶着情况不同而影响到水分的渗透。研究水分在黄色和紫色荧光茧茧层的渗润性,建立能有效提高不同荧光色茧茧层渗透均匀性的工艺技术。在恒湿恒温条件下测试2种荧光色蚕茧与25℃液滴水的瞬间接触角值及液滴随时间的形态变化,并改变水温为20℃、30℃、40℃、50℃、60℃、70℃、80℃,测试不同水温液滴的张力,记录不同水温的液滴与茧层的接触角值。结果表明:不经任何工艺处理的2种荧光色蚕茧均表现出抗湿润性,但黄色荧光茧茧层的抗润湿性显著小于紫色荧光茧的抗润湿性;当水温上升时,液滴水的张力逐渐减小,而液滴与茧层的接触角增大,液滴渗透效果显著变好。进一步结合实际渗透工艺,选用主要成分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助剂JFC为渗透剂,当在水中加入0.1%JFC时,液滴水能完全渗透到黄色荧光茧茧层之中,对紫色荧光茧茧层的渗透效果也有所提高,但仍不能被完全渗透。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在渗透前工艺中对干茧采用荧光分色,可通过测量液滴与茧层表面的接触角的方法,直观地表征水分对不同荧光色蚕茧的渗透效果,从而利于对不同荧光色蚕茧采用适合的煮茧工艺条件;升高水温和加入渗透剂均可提高液滴水对茧层的渗透效果。  相似文献   

6.
烘茧工艺条件对茧丝性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同烘茧工艺条件,相同的煮茧、缫丝、检测方法,对不同品种、不同期别的蚕茧进行了解舒、解舒张 力、茧层丝胶溶失率检测;对生丝进行清洁、净度、强伸力测定。初步探明了不同品种、不同期别的蚕茧应有不同的烘茧工艺 条件,以及不同烘茧工艺条件与茧的解舒、解舒张力、丝胶溶失率之间的关系。这对鲜茧干燥理论的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期 别烘茧工艺条件的确定;生丝制造、生丝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骆莲清 《广东蚕业》2006,40(4):32-34
煮茧化学助剂使用于缫丝生产中有着促进或抑制蚕茧丝胶溶解的作用,因而能提高蚕茧的解舒率、新茧有绪率和减少生丝类节。本文通过使用Na2SiO3煮茧助剂提高解舒率而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从家蚕荧光茧色品种选育、荧光茧色遗传学研究、荧光色素研究和荧光茧色与蚕茧解舒、蚕茧质量关系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进一步研究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荧光材料在创伤修复、药物递送、传感器、生物测定与成像等许多领域因便于示踪或实时监测而备受青睐。对丝素缺失突变型家蚕添食荧光染料罗丹明B,系统地研究添食罗丹明B对家蚕生理指标和茧质的影响,同时研究罗丹明B在家蚕体内的转移,以及添食后丝腺中丝胶液和蚕茧中罗丹明B的含量,制备彩色荧光丝胶纤维支架并分析其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添食罗丹明B后家蚕幼虫体色、蚕茧或纤维支架均呈粉红色,随着罗丹明B添加量的增加,罗丹明B在家蚕体内存留量也随之提高,6 mg/mL罗丹明B处理组家蚕丝腺中丝胶液和蚕茧中的罗丹明B含量分别为0.011 mg/mL和0.166 mg/g;添食罗丹明B对家蚕的生命力和茧质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罗丹明B添加量的增加,家蚕的生命力和茧质均呈现下降趋势;添食获得的含有罗丹明B的蚕茧或纤维支架具有强荧光特性;添食罗丹明B可获得平整、均一的彩色荧光丝胶纤维支架,且该荧光支架无细胞毒性。综上,对丝素缺失突变型家蚕添食荧光色素是获得新型荧光丝胶材料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0.
桑蚕茧的荧光色与解舒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导。研究表明,蚕茧在3650A紫外光下会出现不同荧光色,而蚕茧解舒也随之有不同。同一蚕品种,黄白荧光色茧解舒好,紫色稍次,蓝、灰荧光色较差。冯家新曾对桑蚕原种、杂交种的荧光色与解舒关系进行探讨,得到了在不同品种条件下相同荧光色茧解舒水平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传统的烘茧煮茧缫丝工艺进行改进,提高制丝生产效益及蚕蛹的利用价值,对干冰杀蛹及NaOH低温短时间煮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1g干冰处理1.5g蚕茧30min,鲜茧的杀蛹率可达70%以上;煮茧的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0.1%的NaOH在温度45℃条件下对干冰冻茧浸渍处理10 ̄15min,茧层丝胶溶失率为3 ̄5%,达到制丝生产对丝胶溶失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主色素跟踪法和性染色体标记法,对家蚕荧光茧色性连锁遗传类型进行研究。对依据家蚕荧光茧色判别性别起决定作用的荧光黄色素合成由多对基因控制,蚕茧的荧光黄色为数量性状遗传,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主要位于常染色体上。在雌蚕茧为荧光紫色、雄蚕茧为荧光黄色的家蚕品种春玉和雌、雄蚕茧均为荧光紫色的家蚕品种皓月B的杂交后代群体中,蚕茧的荧光黄色与荧光紫色均能正常表现,控制2种荧光色素合成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不存在显隐性关系。造成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雌雄茧荧光色不同的原因,是雄蚕茧中的荧光黄色素含量显著高于雌蚕茧,出现这种差异是由于与雄性幼虫相比,雌性幼虫的中肠不能有效地透过荧光黄色素,而是富集于中肠中。  相似文献   

13.
对苏_5×苏_6普通种蚕茧进行荧光显色检测,发现该品种蚕茧的荧光色比较混杂,黄白荧光色茧占44%,紫蓝荧光色茧占56%,并且蓝荧光色茧在其中占30%,并发现黄白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分别比紫蓝荧光色茧提高13.7%、3.73%、3.25%,紫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比蓝荧光色茧分别提高13.63%、10.78%、3.38%。蚕茧荧光色混杂是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蚕丝传统生产模式是收购鲜茧、干热(105℃)、杀蛹、烘茧、干茧贮存、煮茧缫丝等工艺,已经历百年的历史。由干热杀蛹、烘茧势必造成蚕茧丝胶变性,蚕蛹蛋白及脂肪受热而损坏,造成丝胶溶失,增加缫丝,影响解舒及生丝质量,不利于蚕蛹深加工。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不同荧光色蚕茧的荧光光谱,发现不同荧光色茧的荧光光谱峰形、峰值波长、峰高、相对荧光强度等均存在差异,为研制蚕茧荧光检测仪找到了物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蚕茧干燥器设计的理论要求 蚕茧干燥工程是丝纺工业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对今后缫丝工程的难易有较大关系。它主要对缫丝原料——蚕茧进行干燥加工,加工过程必须应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合理使用温度,湿度和特定的操作程序,以使鲜茧杀蛹后,在水份蒸发干燥过程中能控制其物理和化学变化,保证原料质量合乎理想。 通过蚕茧干燥加工过程要达到两个目的:即1.杀死蚕蛹,使之蒸发一定量的水份,达到规定的适干标准,以利于长期贮藏,陆续供应制丝生产。2.补正茧质,使蚕茧茧层的对水亲和性的A丝胶尽量减少向对水疏斥性的B丝胶转化,但又需要有适当可逆性的B变,从适应今后缫丝前煮茧时的煮茧抵抗,有利于煮茧均一适熟,以提高制丝的解舒指标。  相似文献   

17.
家蚕茧在自然光线下,因品种有白色茧、黄色茧、肉色茧、绿色茧等多种茧色。即使在自然光线下呈白色的家蚕茧,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下,因品种、饲养方法、上蔟及蔟中管理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黄、白、兰、紫及其中间色等多种可见荧光色。关于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研究,日  相似文献   

18.
桑蚕茧在3650A°紫外光下会表现出不同荧光色,而荧光色不同的蚕茧解舒性能也不同。黄、白荧光色茧解舒好,紫色稍次,兰、灰色、块斑较差。这在国内外均有报导。桑蚕茧在同一饲育条件下,为什么会出现不同荧光色呢?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饲养下荧光显色也有所差异。分析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上蔟环境中的湿度有关,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置了不同上蔟环境,调查上蔟环境与荧光显色的关系。为了证实这一想法,开展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9.
屠振力 《蚕桑通报》1992,23(3):9-11
本文综述了桑蚕荧光茧色的研究现状,从国内外的报道看:不同系统间中,日系品种以黄荧光茧最多,欧系品种以紫荧光茧最多;不同荧光色调的荧光物质在茧层中的含量比例是决定整个茧子荧光色调的主要因素;荧光物质存在于外层丝胶Ⅰ中;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荧光对紫荧光为显性或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20.
解舒是衡量蚕茧质量的重要指标。解舒好的蚕茧在缫丝中不易发生中途落绪,能大幅度地提高缫丝劳动生产率。因此,研究提高蚕茧解舒十分必要。 影响解舒的因素很多,茧层丝胶变性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年来的鲜茧处理沿用高温湿热工艺,导致丝胶蛋白质分子的空间形态发生变异,原来亲水性的丝胶变成疏水性丝胶,有害解舒。为避免这个弊病,设计应用射线处理蚕茧,促进解舒,以求适应低温煮茧、缫丝和复摇,在整个蚕茧加工过程中形成一条节约能源的低温工艺流程,多快好省地发展缫丝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