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鹿流行性出血病(Epizootie hemorrhagic disease of deer—EHD,国内有人译为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一个群,该群病毒迄今已经分离和鉴定出12个型(包括茨城病病毒—[baraki Virus)。EHDV主要感染家养和野生的反刍动物,鹿特别是白尾鹿最为敏感,可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在畜牧史上曾造成  相似文献   

2.
兔出血症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兔出血症(B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兔出血热,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高致死性的疾病。以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变化为特征。1984年2月,该病首先在我国爆发,随后朝鲜、韩国、意大利、德国、印度、法国、前苏联、西班牙、日本、美国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相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流行性出血病(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EHD)在昆明市晋宁区流行和分布情况,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对2021年该地区1 413份肉牛、山羊(包括奶山羊和肉山羊)血清样品进行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EHD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山羊血清EHDV抗体阳性率较低(肉山羊阳性率为0,奶山羊阳性率为0.73%),而肉牛血清EHDV抗体阳性率较高(48.99%),舍饲牛群血清EHDV抗体阳性率高于半牧半舍牛群和放牧牛群。结果表明:昆明市晋宁区肉牛群中EHD普遍流行。该调查结果对昆明市晋宁区EHD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红  李树清 《畜牧与兽医》1993,25(4):173-173
<正>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属于鼠类携带和传布的一种自然疫源性和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病毒病。本病的传布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流行于亚洲和欧洲。中国、日本、朝鲜、苏联的远东地区、芬兰、瑞典、挪威等地。在我国已经查出有大白鼠、小白鼠、黑绒姬鼠、家猫、家兔、狗等  相似文献   

5.
兔瘟(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出血热,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以呼吸系统出血及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和出血变化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疾病[1].2007年9月份大通县某兔场123只家兔发生急性死亡,送检至我院进行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  相似文献   

7.
兔瘟(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出血热,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以呼吸系统出血及实质器官水肿、瘀血和出血变化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疾病[1]。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伤口传播。各种家兔均可感染发病,但以长毛兔最敏感。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与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牛流行性出血病(epidemic hemorrhagic disease,EHD)在云南省的流行和分布情况,采用竞争ELISA方法,2019年对11个县市的1 199份牛血清进行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dem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抗体检测,同时从各县市检测出的阳性血清中,随机选取18~50份通过微量血清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云南省11个县市均检测出EHDV抗体阳性样品,阳性率介于49.3%~91.3%,平均为81.8%;各地普遍存在3个及以上血清型,其中EHDV-7、-10、-6、-5血清型检出率较高,EHDV-8、-2血清型检出率较低,未检出EHDV-1型。结果表明,EHD在云南省流行广泛且较严重,流行血清型复杂。结果提示,需持续开展EHDV血清学监测,重视对该病的防控。此次血清学调查为我国西南地区EHD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简称RHD)俗称兔瘟,或称兔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简称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特点.临床上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性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汉坦病毒(hanta virus,H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 virus),已发现的HV有近20个血清型/基因型(Khaiboullina等,2005;Ellio等,2003)。H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导致3种严重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  相似文献   

11.
肾病综合症出血热 (hemorrhagicfeverwithsyndrome,HFRS) ,过去亦称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nemorrhagicfever,EHF)、朝鲜出血热 (KHF) ,是一种由鼠类作为主要传染源 ,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通常以发  相似文献   

12.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又名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出血、休克和肾功能衰竭。1932年首次在黑龙江下游发现,并由北向南扩散。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对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1世界流行情况在世界69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分布,有临床病例的疫区是29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7,(3):571-576
鹿流行性出血热病(EHD)是一种在全世界野生及驯养的有蹄动物中广泛存在的虫媒病毒病。以白尾鹿、糜鹿、大角羚羊等多种驯养和野生反刍动物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黏膜和浆膜面出血、常处于昏迷状态下死亡为特征的严重致死性传染病,牛和羊也可以感染发病,导致怀孕牛流产、死产。我国虽然尚无鹿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的报道,但从全球范围看其对养殖业的危害不容小觑。本文从流行与分布情况,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综述,为牛羊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病的诊断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监测云南省反刍动物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在云南省师宗县设立了监控点,筛选出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羊作为哨兵动物,每年的5~10月份每周采血1次,11月到次年4月份每月采血1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监测其抗体转阳情况,用转阳牛的红细胞接种BHK以分离病毒,用病毒RT-PCR和中和试验鉴定病毒。结果显示,从2头转阳牛的抗凝血中分离到2株EHDV,其TCID50分别为10-2.5/0.1 mL和10-3.44/0.1 mL,血清型均为EHDV-5型。本试验在云南省分离到EHDV,明确了云南省反刍动物存在EHDV感染,为我国监控EHDV流行情况及疫病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84年该病首先在我国江苏暴发,随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其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EHD)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须通报的跨境传播动物疫病。目前,世界范围该病病原已发现9种血清型,其中有5种在我国流行,并表现出高度多样性。为了在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从抗原及抗体检测两方面,总结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经比较,各种检测方法在经济性、时效性、灵敏度、准确度、操作难易度以及对操作人员和仪器环境的要求各有不同。因此,在实际检测时应根据具体的检测条件和检测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方法。未来还将不断尝试应用新技术,从而进一步丰富EHD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致病率可达90%,致死性可达100%,是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仅发生于兔,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动物疫病免疫与诊断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4)兔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以急性、高度传染性、大面积死亡为特征的烈性家兔传染病.目前,使用兔出血症疫苗后该病得到了很好防控,但由于免疫程序不适当或因主观因素不免疫疫苗等原因,该病呈零星散发态势,给发病兔场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浅析周炳付,江守来,谢三星(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流行于亚洲和欧洲。自1978年李镐汪从黑线姬鼠...  相似文献   

20.
王姣  翁善钢 《当代畜牧》2014,(27):18-20
兔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的成员,能够引起兔流行性出血热。自从1984年中国首次报道以来,该病已快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不少国家呈地方性流行。笔者主要介绍了兔流行性出血热的历史与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