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水水质直接影响养殖业发展及海洋产品品质,受到越来越越多关注。为了解扇贝养殖区域海水水质状况及对扇贝品质的影响,采用分期取样的方法,在莱州湾某扇贝养殖区采集表层海水样品,以非养殖区为对照,分析其pH、营养盐、COD、Cu及Zn含量。同时,采集扇贝幼体、成体,分析Cu、Zn在闭壳肌(贝柱)中蓄积。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海水中无机氮含量较高,接近0.30 mg/L,不同时间其含量和组成差异显著,10月海水中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含量极显著高于以氨态氮为主的6月(P<0.01)。不同时间,不同采样点海水中无机磷含量均小于0.02 mg/L,差异不显著。COD、Cu及Zn含量均为6月显著高于10月(P<0.05),未超出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值。COD、Cu及Zn三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它们可能来自同一污染源。扇贝对Cu、Zn的富集能力较强,对Zn富集能力大于Cu。尽管扇贝闭壳肌中Cu、Zn含量在相关标准值之内,但Cu、Zn富集程度分别达到了1.06、0.821,所以,扇贝养殖过程中Cu、Zn等重金属在体内蓄积应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蟹池养殖麦穗鱼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重金属在麦穗鱼体内的富集规律,确保蟹池养殖麦穗鱼的食用安全性,2015年4月、8月和12月分别对宣城市郎溪县河蟹养殖池塘和南漪湖定期采集水样和麦穗鱼,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和鱼样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河蟹养殖池塘水体Pb、Cu、Zn、Cd和Hg含量均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南漪湖水体重金属含量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Ⅰ类或Ⅱ类水平。整个检测周期内,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增加;不同水体中的麦穗鱼重金属含量有所差异,总体上呈现出同一时期蟹池鱼体重金属含量高于湖泊的现象,且2种水体麦穗鱼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0.5,含量均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073—2006)。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威胁农业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探究作物对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及生理机制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意义重大。本文以淄蓖5号为材料,研究重金属处理下(Cu、Zn、Cd,处理浓度分别为0、30、60、120 mg L^-1)蓖麻幼苗对各重金属的积累效应及相关生理机制,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防治奠定基础。重金属处理显著影响蓖麻植株的生长、生理及对重金属的积累。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株高先增后降,在60 mg L^-1时达最大值;根长、鲜重、干重显著降低。叶片中SOD活性先降后增,在10 DAS(播种后天数)120 mg L^-1 Cu和Zn处理下活性最高,分别增加了45.5%和31.8%;POD活性在10 DAS先降后增,而在25 DAS和45 DAS显著增加,且POD活性随生长进程的推进增加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仅在120 mg L^-1 Cu处理下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8.8%、66.7%和83.3%。MDA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显著降低,且Cd处理下的MDA含量显著高于Cu和Zn处理。蓖麻植株对Cu、Zn、Cd的积累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在120 mg L^-1浓度下积累量最大,其中对Zn的积累量最高,Cd次之,各器官对重金属的积累量表现为根>茎>叶。表明蓖麻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蓖麻植株主要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缓解重金属胁迫;蓖麻对不同重金属的积累具有器官特异性;种植蓖麻可作为修复Cu、Zn、Cd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克钦湖水体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研究扎龙湿地的水环境质量,以扎龙湿地内的克钦湖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湖内均匀布设29个采样点进行取样,测定了水体中的Cu、Zn、As、Cd、Pb的含量,重金属浓度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s>Cu>Pb>Cd>Zn。分别以方差分析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对污染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中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克钦湖水体中As元素的污染比较严重。克钦湖水体重金属对扎龙湿地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到弱依次为:As>Cd>Pb>Cu,其中As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总体而言,克钦湖水体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较高,已对扎龙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围隔系统内放养密度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将放养密度设计为0(D0)、40(D1)、50(D2)、60(D3)、70(D4)尾/m3,试验持续24 天,每3 天测定一次水质指标,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指标。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减小。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D1、D2、D3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黄颡鱼的肥满度D1、D2组大于D3、D4组且差异显著(P<0.05)。放养密度对水体中亚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亚硝态氮含量升高,对总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从试验开始到第18 天,水体中氨态氮含量相对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第21、24 天水体中氨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总磷和磷酸盐磷含量在试验期间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放养密度对总磷和磷酸盐磷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不显著。放养密度的增加会降低黄颡鱼的生长速度,水体中亚硝态氮也会增加导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叶菜类蔬菜容易积累重金属引起重金属含量超标,在温室采用土培试验对代表叶菜类蔬菜的菠菜吸收累积重金属铜、锌、铅和镉的特征以及调控措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重金属Cu、Zn、Pb和Cd含量的增加,菠菜地上部Cu、Zn、Pb和Cd的含量均明显增加。随着菠菜的生长,地上部重金属的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土壤加入重金属处理条件下,土壤中也只有很小部分的重金属能被菠菜的根系吸收,Cu和Pb元素被菠菜吸收后大部分累积在菠菜的根系中。Zn元素被菠菜根吸收后,一半以上向茎叶中迁移。Cd元素被菠菜根吸收后,有将近一半能向茎叶中迁移,一半滞留在根系中。施入石灰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菠菜地上部的Zn吸收量和Zn含量。与对照相比,施入石灰菠菜地上部Zn吸收量和Zn含量分别降低42.50%和33.35%。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水培大蒜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基础性问题。通过在红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养殖缸中浮床种养大蒜(Allium sativum L.)试验,研究水培大蒜对红斑马鱼自然死亡率的影响试验;通过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缸中浮床种植大蒜试验,研究水培大蒜对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蒜种植量达到4.75 g/L时斑马鱼的自然死亡率显著增加,这可能与溶解氧的降低有关;大蒜种植使得水体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亚硝态氮水平均发生显著下降,其中对氨氮的影响最显著。水培大蒜可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但要注意控制种养密度,水培大蒜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罗非鱼在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高密度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水质变化情况及生长数据等,以吉富罗非鱼为养殖对象,构建一套集成有竖流沉淀器、转鼓式微滤机、生物移动床、多腔喷淋式纯氧混合器、滴流式脱气滤塔及消毒杀菌装置等高效水处理技术和装备的高密度系统,并使用该系统进行为期3个月的吉富罗非鱼养殖试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罗非鱼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摄食和生长情况正常,养殖密度从投入时的3.5 kg/m3快速增长至32 kg/m3,饵料系数1.72;循环系统水处理环节水质调控能力显著,处理后的养殖水体水质参数稳定:日换水量维持在5%左右的情况下,温度保持在23~28.0℃,氨氮浓度维持在0.272 mg/L,亚硝酸盐维持在0.067~0.21 mg/L,COD平均为7.15 mg/L,溶解氧浓度平均值为7.40 mg/L。总之,将循环水养殖系统应用在罗非鱼养殖中,是一种可行且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Cu2+、Zn2+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发芽和出苗试验,设置单一重金属铜锌及复合污染胁迫浓度,研究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铜、锌对黄瓜种子发芽率、根的伸长、幼苗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发芽初期,低浓度Cu2 、Zn2 刺激种子萌发,当溶液中铜和锌的浓度达到20mg/L和80mg/L时,黄瓜的根芽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在单一重金属胁迫条件下,当溶液中铜和锌的浓度分别达到80mg/L和20mg/L时,幼苗体内的丙二醛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同时,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重金属浓度的提高先增加后下降,而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应上升.  相似文献   

10.
沉水植物苦草和轮叶黑藻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沉水植物苦草和轮叶黑藻的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控制条件下单独种植苦草、轮叶黑藻和二者混种,笔者比较研究了苦草、苦草+黑藻、黑藻组合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叶绿素a、总悬浮质(TSS)及总有机氮(TOC)浓度的区别。结果表明:苦草和轮叶黑藻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同,单独种植苦草时,上覆水中总氮和氨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但总磷、叶绿素、TSS和TOC含量都低于轮叶黑藻单种和混种处理。研究结果说明,苦草对于降低上覆水中总磷和叶绿素含量作用优于轮叶黑藻,对维持水体水质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降尘和酸雨对芹菜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模拟酸雨、降尘对芹菜进行不同的受试处理,并对茎、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于芹菜茎,酸雨使Zn,Cu,Ni,Pb含量增加,Fe的含量减少,Mn,Cd含量几乎不受影响;降尘使Zn,Mn,Ni,Fe,Cd含量增加,使Cu,Pb含量减少;酸雨和降尘联合作用使7种元素含量都增加。对于芹菜叶,酸雨使Cu,Zn,Mn含量增加,Fe的含量减少,Pb,Ni,Cd的含量对不同pH有增有减;降尘使Zn,Mn,Cd,Fe的含量增加,使Cu,Pb,Ni含量减少;联合作用使叶的Zn,Cu,Mn,Cd,Fe含量增加,Pb,Ni含量减少。7种元素在茎、叶中的聚类分析表明,茎中Cu-Ni协同作用显著,Fe-Cu拮抗作用显著;叶中Cu-Pb协同作用显著,Fe-Mn拮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循环水养鱼系统水质参数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充实有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研究数据,提供实际生产理论依据,研究了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成鱼(190g)16天期间水质参数的变化情况,对实验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水质参数包括氨氮、碱度、溶氧、pH和温度,记录实验期间投喂量,及时收集并去除排泄物。主成分分析表明与第一主成分F1(贡献率42.62%)主要关联的是pH、碱度和投喂量;与F2(贡献率27.8%)主要关联的是溶氧和温度;与F3(贡献率为19.3%)主要关联的是氨氮。此外,pH与碱度、氨氮与投喂量、溶氧和温度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旨在为炮仗花的种植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数据,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炮仗花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K、Ca、Mg、Na、Fe、Mn、Zn、Cu、Cr、Ni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0种金属元素在各部位中的含量(平均值)高低顺序为K>Na>Mg>Ca>Fe>Mn>Zn>Cu>Ni>Cr。同一元素在炮仗花14个测定部位之间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一般植物相比,所测炮仗花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各部位中的K、Na、Mg、Ca、Fe、Mn、Zn、Cu、Ni、Cr的含量多数落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内,仅个别测定部位的个别元素含量略高或略低于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海南岛东部主要农作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As(变异系数1.58)的含量很不稳定;Zn和Pb的含量比较均匀,土壤中重金属间均为正相关可能具有同源性。水稻和胡椒中重金属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50,重金属含量比较均匀。槟榔鲜果中As的(变异系数1.20)含量很不均匀,Zn和Pb的分布比较均匀。水稻、胡椒和槟榔鲜果中重金属间有正相关关系,也有负相关关系,但胡椒和槟榔鲜果中正相关显著多于负相关,重金属间存在明显协同吸收。农产品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土壤吸收,但槟榔鲜果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其土壤元素。水稻和胡椒对Zn、Cr、As、Pb、Cu和Cd 6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弱,但槟榔鲜果对6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关黄柏药材及产区土壤无机元素含量特征,在关黄柏基源植物黄檗的分布区内设置31个样点,采集药材及土壤样本,测定两者中钠(Na)、镁(Mg)、磷(P)、硫(S)、钾(K)、钙(Ca)、锰(Mn)、铁(Fe)、锌(Zn)等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进行分析。关黄柏药材中Ca(10级)和Zn(3~9级)的含量较高,其余元素的含量较低(1~2级);不同产地药材中各无机元素的含量相对稳定;各产区土壤无机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分析表明其与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无相关性。关黄柏药材中各无机元素的相对含量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以此建立的指纹图谱可用于药材鉴定;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对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矿区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铜锌铅污染及生物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矿区周围土壤中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物效应,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河南省某开采矿区周围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Zn、Pb进行了化学形态测定及其生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Zn的总量大于Cu和Pb。根据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15618—1995),矿区开采活动并未造成这3种元素的明显污染。基于Tessier(1979)提出的5种化学形态:可交换态(EXC)、碳酸盐结合态(CA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MO)、有机物结合态(OM)和残渣态(RES),土壤中各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依据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二者所占总量的比例,Cu、Zn、Pb的生物可利用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09、0.05和0.16,显示各元素生物可利用性的顺序是Pb>Cu>Zn;由可交换态所占总量的比例,得到Cu、Zn的迁移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026和0.020,而Pb则高达0.083,表明各元素的迁移能力是Pb>Cu>Zn。并据此判断Pb的生物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梯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梯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发现除铜处于污染临界值外,其它重金属如汞、砷、铬、镍、锌的土壤含量基本达到一级标准。随种植时间的增长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也随着积累,在坡耕地中除汞和锌外,其它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少。在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汞、铜、锌、镍和砷的含量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果园>麦田>坡地,而铬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大小次序为:麦田>坡地>果园。研究表明重金属在水平梯田中易累积,同时由于梯田果园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更容易累积有害元素,从而形成对土壤的污染,进而影响土壤质量。以后应加强对土壤质量的监测与防治,实现黄土高原地区果业、粮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