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春茶一担,夏茶一头。”这是湖南茶区对于各季茶叶产量的描述,它说明了历史上春、夏、秋茶的比例关系。但是在大跃进的1959年,安化茶叶试验站春茶亩产61.12斤,占全年产量的31%;而夏茶亩产69.10斤,占全年产量的35%;秋茶亩产67.8斤,占全年产量的34%。在安化和全国各茶区都出现了许多夏茶超春茶,秋茶超春茶的典范后,打破了这一历史  相似文献   

2.
郑叙宝 《茶业通报》2002,24(1):22-22
歙县杞梓里镇是一个以茶叶为主要经济作物的大镇,农民的收入大部分来自茶叶。全镇现有茶园面积511.6h,地处海拔500m以上的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以生产顶谷大方等名优茶为主。近年来,为提高名优茶生产经济效益,我们在全镇推广了以促进名优茶早生壮发为目的的茶园管理技术,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秋茶后合理轻修剪过去采制名优茶较少,以大宗茶为主,多采取春茶前轻修剪。现在以采制名优茶为主,我们改春茶前轻修剪为秋茶后轻修剪。因为春茶前轻修剪,伤口愈合慢,早春茶芽萌动推迟,相应名优茶的开采期也推迟,从而影响春茶产量…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全国茶叶突破战前关的一年,当前春暖花开,春茶季节转眼就到,开展一个亩产春茶百斤运动,对实现本省全年茶叶生产任务,对全国顺利攻破战前关是有重大意义的。春茶无论在数量上或者在质量上居全年各季茶之冠,并且也是农村各项农作物中收获最早、得利最快的一项生产,争取春茶更大丰收,就能有力地支援春耕生产、改善社员生活,就能更大地鼓舞士气,再接再励地为争职今年夏、秋、冬茶的更大跃进而奋斗。特别应该提出的,确保今年春茶的大面积丰产,对于今年更全面而深入地贯彻四季采茶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茶树生长季内云雾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气候变暖背景下贵州省茶树生长季内农业气候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和云雾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这一科学事实,利用贵州省1961—2010年81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贵州省不同茶季(春、夏、秋)内云雾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春茶季总云量与雾日数百分比的分布特征均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夏茶季总云量呈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而秋茶季总云量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夏茶季总云量最大,其次分别为春茶季和秋茶季,三者的地区间差异均较小;1961—2010年,春、夏、秋茶季总云量均呈减少趋势,减幅最大的是秋茶季(-1.1%/10a),其次分别为夏茶季(-0.5%/10a)和春茶季(-0.17%/10a)。秋茶季雾日数百分比最大,其次分别为春茶季和夏茶季,三者的地区间差异均较大;1961—2010年,春、夏和秋茶季雾日数百分比均呈增加趋势,三者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1%/10a、6.9%/10a和7.2%/10a。研究区域茶树生长季内总云量的减少和雾日数的增加,将对贵州省茶树的品种选择、结构调整、茶叶产量和品质等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采收季节的油橄榄茶为试材,测定其多种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确定油橄榄茶的最佳采收季节。结果表明,油橄榄茶中总黄酮和橄榄苦苷的含量随着季节变化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且总黄酮在秋茶中含量较高,橄榄苦苷在春茶中含量较高;总多酚含量呈下降趋势,且春茶中含量较高;VE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夏茶中含量较高;重金属元素的变化规律不同,铅元素在秋茶中含量较低,镉元素在春茶中含量较低,铬元素在春茶和秋茶中含量均较低,总体来说,油橄榄茶的春茶和秋茶质量较好。通过探究油橄榄茶中多种成分的季节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有效成分与有害重金属元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油橄榄茶的最佳采收季节为春季。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云南大叶种茶不同品种生化特性,以10个云南大叶茶新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季节(春、夏、秋)茶叶中儿茶素组分进行检测及对比,对不同品种间儿茶素组分含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研究10份大叶茶新材料儿茶素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叶中儿茶素各组分都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EC、EGC春、夏、秋茶的平均含量顺序为秋茶>夏茶>春茶,ECG平均含量顺序为秋茶=夏茶>春茶,EGCG平均含量顺序为夏茶>秋茶>春茶。除春茶材料5和8儿茶素组分间的变化规律为EGCG>EGC>ECG>EC,其它材料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CG>EGC>EC;除夏茶中材料3儿茶素组分间的变化规律为EGCG>EGC>ECG>EC,以及材料6变化规律为EGCG>ECG=EGC>EC,其它材料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CG>EGC>EC;秋茶中所有儿茶素组分的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GC>ECG>EC。10份大叶茶新材料三季EC、EGC、ECG、EGCG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73-1.83%、1.96-4.96%、2.76-3.22%、8.57-9.57%,各组分含量间的总体变化趋势为EGCG>ECG>EGC>EC。三季儿茶素品质平均指数材料7最高,材料6最低;三季中,十种材料夏茶品质指数最高,其次是春茶、秋茶。总体来看,研究所选的10个云南大叶种新材料间,不同季节不同儿茶素组分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嵊县在去年结束了秋茶采制后,紧接着开展了群众性的以施肥、改造为中心的茶园管理工作,力夺春茶特大跃进,决心打响1960年持续大跃进的第一炮。1959年嵊县茶叶生产获得继续大跃进,年产干茶11万担,比特大跃进的1958年增产16.5%,并发展了新茶园13,000亩,基本实现制茶的半机械化,这是贯彻执行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胜利,是总路线的胜利,是人民公社的胜利。在县二届二次党代大会作出的决议,要求保证实现1960年茶叶生产特大跃进的光荣任务,春茶能否特大跃进,这是今年能否持续大跃进的先决条件,为此,县委在11月分以后,就以大抓秋茶那样的劲头,  相似文献   

8.
在諸暨县召开的全省茶叶跃进大会,从7月1日开始到7日5日胜利閉幕。这次会議从始至終貫彻了政治挂帅、解放思想、談虚論实、通过辯論大破迷信思想的精神。参加这次大会的有400多位代表,代表們个个干勁冲天,生产指标跃进再跃进,他們决心打破常規、采淨秋叶,做到片叶还家,使全省秋茶超春茶爭取全年产量翻一翻,并实現制茶机械化,要在今冬明春发展新茶园,一翻半相当于浙江省1千多年来茶叶发展的面积。会上,代表们  相似文献   

9.
万紫娟 《茶业通报》1992,14(4):35-36
随着茶叶生产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茶叶品质有了新的追求,高档茶消费量大增,低档茶滞销,军天湖农场1989年以来积压的大多是夏秋粗老茶。可见和其他商品一样质量是茶叶生产的生命,效益是茶叶生产的中心。抓住质量提高效益是茶叶生产的根本。回顾多年生产实践,体会到只有狠抓春茶,提高春茶的产量和质量的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春茶的产量不仅与茶树品种有关,而且受茶园管理措施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影响春茶产量的因素有:1.秋茶留叶量。秋季留叶的情况对春茶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叶片是光合作用的器官,是茶树制造碳水化合物的加工厂,碳水化合物又是茶树旺盛生长的基础。春茶萌发前,如果有充足的贮藏养分,春茶产量的增加是显著的。茶树秋季的光合作用较高,合成的碳水  相似文献   

11.
采用群落种组成相似性分析、群落组成相似性分析和群落特征相似性分析3种方法,研究了祁红产区等高茶园、平地茶园和坡地茶园3种茶园类型及春茶、夏茶和秋茶3个生育期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相似性。结果表明,群落种组成相似性平均水平的排序为不同类型茶园相同生育期>不同类型茶园不同生育期>同一类型茶园不同生育期>同一类型茶园相邻生育期。坡地茶园秋茶、平地茶园夏茶和秋茶以及等高茶园秋茶的群落组成最为相似;而平地茶园和坡地茶园春茶次之。等高茶园和平地茶园春茶的群落特征最相似,其次为3种类型茶园秋茶及平地茶园夏茶。  相似文献   

12.
盛产“霍紅”的主要产区之一——諸佛菴公社的姜家冲今年春茶获得丰产。三十七亩采叶茶园,春茶一季产量就超过了去年全年产量。58年春茶2041.10斤,全年产量4375斤12兩;59年春茶产量6600斤比58年春茶增产223.3%,比58年全年增产50.8%;質量上也有提高,58年一級茶占37%,均价1.35元,59年一級茶占50%,均价达1.36元。为什么能一季超全年呢?  相似文献   

13.
1959年,本市茶叶生产,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已取得了继续大跃进的胜利。全市采叶茶园茶叶总产量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21%,其中秋茶总产量为春茶总产量的114%,实现了“秋茶超春茶”。这一空前未有的胜利,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胜利,是人民公社无比优越性的胜利,是广大社员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坚决贯彻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发挥了冲天的革命干劲所取得的。同时,在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中,根据茶叶生产特点,也积累了许多  相似文献   

14.
嵊县回山人民公社金家生产队连续4年被评为茶叶生产先进单位。该队年产量从1955年的53担至1959年增长到201.29担,产值从3604元增加到14372.86元,产量与产值都增长3倍以上,而茶园面积却从54亩调整为50亩。1959年的增产幅度,在1958年增产153.7%的基础上,又增产10.7%,产值增加35.27%,亩产达到402.6斤,尤以春、夏茶增产更为显著。春茶在1958年大采秋、冬茶产量超春茶2倍的基础上,1959  相似文献   

15.
茶树王     
浙江省建德县下包公社胥源村汤家门口茶园的破粪坑边有一颗特大的茶业,春茶采鲜叶65斤,夏茶46斤、秋茶20斤,共131斤,以4斤半做1斤干茶计算折干茶29斤,加上深秋采制碎红茶5斤,合计产干毛茶34.1斤,相当于我县普通茶业100业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孙曼曼 《茶业通报》2007,29(1):32-33
茶叶生产一般分春夏秋三季,我区夏秋茶产量约占全年生产量的六成左右、产值约为总产值的四成,抓好夏秋茶生产,提高夏秋茶产值及利用率,对农业增收、茶农致富、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为此,黄山区茶业局组织人员对全区夏秋茶生产进行了为期半个月全面调研,现总结报告如下。1黄山区夏秋茶生产现状1.1尖茶产区(以生产太平猴魁为主的产区)1.1.1夏茶采摘比重较小,秋茶不采尖茶产区全年采制重点是春茶的太平猴魁,每亩只采制十几斤。夏茶低档奎尖和尖茶基本不采,太平猴魁生产区的三合村夏茶奎尖每亩低于10kg的就没有人愿意采摘,夏茶采…  相似文献   

17.
利用贵州省82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茶树生育期资料,结合ArcGIS、数理统计等方法,采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推荐的方法计算了研究区不同茶季的茶树需水量,分析了茶树需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来贵州省不同茶季的茶树需水量存在显著差异,大小关系是夏茶>秋茶>春茶>越冬期。从空间分布来看,夏茶和秋茶的需水量呈“西北低东南高”分布型,而越冬期和春茶的需水量呈“西南高东北低”分布型。春、夏、秋茶季以及越冬期的茶树需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6、-4.8、-1.2、-0.3 mm/(10 a)。近50a来越冬期和春茶季的茶树需水量的地区间差异在缩小;而夏茶和秋茶季的茶树需水量的地区间差异在增大。  相似文献   

18.
太平溪人民公社青岭管理区有茶园403亩。1958年全年产量65849斤。在人民公社化的第一年——1959年,茶叶生产获得了季季增产的成绩。1959年春茶产量38613.4斤,比1958年春茶32266.4斤增产19.7%,1959年夏茶产量44410.12斤,比1958年夏茶20413.4斤增产117.56%。超过春茶产量的15.03%。1959年全年茶叶产量达到104242.2斤,比1958年全年茶叶产量增产58.5%,有力地回击了认为“夏茶潜力  相似文献   

19.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木本作物。一般说来,成令茶树一年能有三期产成品——春茶、夏茶、秋茶。这是茶菁生产的重要特点之一。不但与一般农作物(如稻、麦、棉、豆等)有所不同,而且与其他许多多年生的木本作物(如果树等)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吴国林 《茶业通报》2003,25(4):170-171
本文根据潜山县1986~1995年连续10a的气象资料和该县塘岭茶场同期春茶记载,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等统计学原理,设计计算机分析程序,分析了春茶产量及春茶中高档茶(4月20日~5月10日)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出两个最优回归方程,塘岭茶场可以对春茶产量及春茶中高档茶产量进行预测,同时,早春采用有效保水增湿措施,有利于春茶及中高档茶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