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假睛东方鲀系重要的经济鱼类,日本,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与养殖现已进入生产性阶价,面对假睛东方鲀至今尚未见有报道。在1981年铅点东方鲀人工育苗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于1983年开始进行假睛东方鲀工厂化育苗研究。至1986年在室内外大水体育苗上取得较大规模的成功,作者基本上摸清了假睛东方鲀工厂化育苗生产工艺并开始实用化阶段。总结了数年的试验结果,内容包括室、内外大小水体育苗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生产性育苗工艺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成功青岛海洋大学经过两年试验研究,就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技术,从而为大规模养殖这种珍贵鱼类奠定了基础。青岛海洋大学为探索在我国进行人工养殖红鳍东  相似文献   

3.
黄爱军  崔红兵 《水产养殖》2014,35(11):18-19
<正>随着渔业科技进步,暗纹东方鲀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解决了暗纹东方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而暗纹东方鲀的乌仔培育就成了提高人工养殖成活率的重要一环,笔者2013年在姜堰区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暗纹东方鲀的乌仔培育试验,取得了较高的成活率,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姜堰区特种水产养殖场原亲鳖塘一口,面积为12.5×667 m2,塘深2.5 m,水源为无污  相似文献   

4.
郑美芬  周剑敏 《河北渔业》2003,(4):19-19,44
<正> 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是我国仅有的4种东方纯特有种之一。其体内有剧毒的河纯毒素(Hepatoxin),极具药用价值;同时双斑东方纯也是美味海鲜。由于其养殖特性突出,是近几年来倍受关注的纯类养殖种类,各地纷纷开展了人工育苗试验和养殖研究。  相似文献   

5.
暗纹东方鲀养殖关键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水产养殖》2014,(12):25-26
<正>暗纹东方鲀俗称"河豚",其肉质鲜美,但含剧烈神经性麻痹毒素。暗纹东方鲀属海江生殖洄游鱼类,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渔业资源。随着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的暗纹东方鲀资源日渐稀少,江苏省扬中市水产技术研究所从1995年起开展了暗纹东方鲀的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目前,人工养殖的暗纹东方鲀已经全面取代了野生的暗纹东方鲀成为了食用鱼源。本文所要探讨的便是人工养殖暗纹东方鲀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北方地区菊黄东方魨全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黄东方魨(Takifugu flavidus)属于魨科,东方魨属,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该属鱼是继红鳍东方魨、假睛东方魨和暗纹东方魨之后又一可开发养殖的种类,其肉质鲜美,是鱼中极品,近年市场价格可达300元/kg.在我国江苏、福建食用量较大,目前,南方沿海开始人工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丰富北方地区养殖品种,我们于2002年从浙江引种,在河北省昌黎九亿养殖场进行养殖与育苗试验研究工作,2003年春季进行了人工育苗生产试验,并取得成功.培育出体长3cm以上苗种25万尾,本文就主要技术及问题进行初步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底栖肉食性的沿岸种类。因其性凶猛、个体大、生长陕、味鲜美,素享"鱼类之王"之美誉。1990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与烟台海带育苗场和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红鳍东方鲀工厂化育苗首次在国内获得成功以后,我国北方和南方相继进行红鳍东方鲀的工厂化养殖,红鳍东方鲀的人工育苗技术不断改  相似文献   

8.
<正>红鳍东方鲀俗称河豚鱼、气鼓子等,是一种肉味鲜美的肉食性底层鱼类。我站自1998年开始进行红鳍东方鲀的人工育苗,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研究,不断完善补充,逐步掌握了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已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经多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 红鳍东方鲀是我省沿海常见鱼类,其肉质鲜美。为了扩大海水养殖途径,1991年7月下旬,我们进行了生产性红鳍东方鲀人工养殖试验。一、池塘条件试验地点在丰南县水产资源增殖站对虾  相似文献   

10.
张洁 《河北渔业》2008,(4):19-23
唐海县河鲀鱼养殖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是本县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之一,所养规格达600g河鲀鱼商品鱼以冰鲜的方式主要经海运出口日、韩。为纯正红鳍东方鲀品种,走自繁、自育、自养之路,本县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养成攻关”项目并获得成功,苗种培育成活率80%以上,同时完善了东方鲀温室大棚越冬新工艺,越冬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下面就本县河鲀鱼全人工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红鳍东方鲀属于鲀科,东方鲀属。由于红鳍东方鲀经济价值高,随着养殖面积的增大,造成了其苗种的紧缺,制约了其养殖业的发展。为解决苗种短缺问题,满足养殖用户对苗种的需求,笔者近几年来对红鳍东方鲀进行了人工育苗的探索,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1亲鱼采捕、暂养及运输红鳍东方鲀的产卵场主要是黄海和渤海沿岸,产卵期较短(5月初~5月中旬),要求抓紧时间进  相似文献   

12.
红鳍东方鲀(河豚)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推广养殖多年,现在已形成了公司加农户的规模养殖。成鱼养殖相对于育苗阶段,技术方面较简单,但因养殖者投喂、管理措施的不同,养殖产量与质量亦有较大差异。笔者自2000年开始从事红鳍东方鲀养殖,现就自己和其他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  相似文献   

13.
阳清发 《内陆水产》2004,29(9):10-11
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 (Richardson)]属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为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仅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双斑东方鲀肉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双斑东方鲀对盐度适应性强。可在河口咸淡水(3‰~5‰)和海水环境中养殖,养殖区域遍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水域。养殖方式目前主要为池塘单养、混养和网箱养殖。为了适应双斑东方鱼屯在国内养殖的迅猛发展,有必要进行苗种长距离运输。以解决养殖发展的种源问题。笔者2004年6月下旬2次从上海运输苗种到福建.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现将运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河鲀鱼泛指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的各属鱼类,因体形似豚,常在河口捕获,故江浙一带俗称"河豚".河鲀鱼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品种较多,现初步查明有43种,其中在我国就有35种,大部分是东方鲀属,分布在东海、黄海、渤海.我国是河鲀鱼生产量最多的国家,年产量约在3~4万T,占世界河鲀鱼产量的70%左右.近年来几种主要东方鲀品种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成功,加速推进了我国河鲀人工养殖的发展,产量、外销量不断增加.目前主要养殖区域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和江苏等地.主要养殖品种有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暗纹东方鲀等.在淡水中养殖的河鲀鱼主要为暗纹东方鲀,近年来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一个新的较有发展前途的淡水名特优养殖品种.随着人们对河鲀鱼认识的逐步深入,其身价与日剧增,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5.
张春晓  王玲 《中国水产》2009,397(1):66-68
东方鲀属有毒鱼类,其河鲀毒素主要分布于生殖腺、肝脏、血液中,药用价值很高。其肉味鲜美,蛋白质和脂类含量高,经去毒后是极美味的食品。目前,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和暗纹东方鲀(Fugu obscurus)的人工繁殖技术与规模化人工养殖技术已比较成熟,养殖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10个省市,以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为主要省份。  相似文献   

16.
崔兆进  周海涛 《河北渔业》2000,(2):17-17,19
<正> 红鳍东方豚属豚形目、豚科,为我国主要出口创汇产品。近年来我所在室内全人工育苗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7年我们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室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人工育苗,效果很好,育出近百万3~4cm苗种,取得经济效益近百万元。现就这次生产性试验加以总结,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Temmiack & Schlegel)为底栖、肉食性海水鱼类。性凶猛贪食,生长快,个体大,肉质鲜美,卵巢和肝脏有毒,血液、精巢、皮肤和肌肉基本无毒。本种在日本作为“河鲀理料”是河鲀鱼中最为主要品种,被誉为“上等佳肴”,商品价值居各种经济鱼类之首位。小野英雄(1982) 报道,1960年山口县曾试行人工育苗研究,由于日本当时海洋捕捞业甚为兴盛,用种苗进行人工养殖不被人们所接受。到七十年代因海洋捕捞过度,天然资源受破坏,加上国外渔场不断减少,海捕量供不应求。从1979年开始大力发展人工养殖,种苗人工培育得到高度重视,现已成继(鱼师)、鲷之后第三重要养殖品种。我国至今对红鳍东方鲀的养殖还是个空白,从事对该品种的研究也很欠缺。  相似文献   

18.
河豚泛指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的各属鱼类,因体形似豚,常在河口捕获,故江浙一带俗称其“河豚”。河豚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品种较多,现初步查明有43种,其中在我国就有35种,大部分为东方鲀属,分布在东海、黄海、渤海等水域。我国是河豚产量最多的国家,年产量约在3万~4万吨,占世界河豚总产量的70%左右。近年来,几种主要东方鲀品种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成功,加速推进了我国河豚人工养殖的发展,产量、外销量不断增加。目前,主要养殖区域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和江苏等地,主要养殖品种有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暗纹东方鲀等,近年来已…  相似文献   

19.
<正>红鳍东方鲀俗称"黑艇巴""黑腊头""河豚鱼",历来有"鱼中之王"之美称。为探索红鳍东方鲀在我国北方池塘的生态养殖技术,我们于2013年、2014年进行了红鳍东方鲀与多品种池塘生态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条件1.池塘条件试验池面积为35亩,平均水深1.6米,底质为泥沙底,设进、排水闸门各一个,  相似文献   

20.
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Richardson)仅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而福建省地处亚热带,海岸线长,自然气候比较适宜养殖双斑东方鲀,且人工养殖可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越冬、度夏。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2003年3月~2004年3月在厦门同安进行网箱养殖二龄双斑东方鲀试验,并取得成功,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海区条件及网箱设置养殖海区水深10m以上,成鱼养殖期海水盐度25‰~32‰,pH7.5~8.0,水温10.5℃~30.2℃,溶解氧6.0mg/L以上。网箱采用饲养大黄鱼的聚乙烯双层网箱,网目的大小随着鱼体的大小而选用2.0cm~3.5cm,网箱面积20m2,深3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