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碱式氯化铜大都以蚀刻废液为原料,通过除杂、结晶等一系列反应生产而成。碱式氯化铜具有不溶于水、吸潮性低,可减少饲料中营养成分的破坏,生物学效价高等特点,因而在饲料中可作为一种新铜源用以替代硫酸铜(Cromwell等,1998;李红雪等,2004)。由于碱式氯化铜对环保行业和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碱式氯化铜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1.碱式氯化铜:碱式氯化铜是硫酸铜理想的替代物.铜是动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参与血红素的合成和红细胞的成熟及动物成骨过程、毛发和皮毛的色素沉着和角质化过程,在动物体内作为几种重要酶的成分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铜是动物营养的必需微量元素,在维持动物机体正常代谢和免疫力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添加高铜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目前常用的铜源是硫酸铜.由于硫酸铜极易溶于水,易吸潮结块,氧化能力强,吸收利用率较低。对饲料中营养成分还存在破坏或拮抗作用。碱式氯化铜以其安全、高效、不吸潮等优点引起业界的广泛重视,是目前一种较为理想的新铜源。碱式氯化铜被农业部批准为新饲料添加剂。允许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饲料新铜源--碱式氯化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Nelson等(1992)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首次应用碱式氯化铜(TBCC)作为动物的铜源之后,有关碱式氯化铜在畜禽饲料中应用的研究持续不断。碱式氯化铜虽然在化学性质上与硫酸铜同属无机铜,但它能克服硫酸铜易发生还原反应的弱点,在单胃动物中的生物利用率比硫酸铜稍高,成本又与使用硫酸铜相当。所以,碱式氯化铜作为饲料新铜源,非常具有应用价值。1碱式氯化铜的理化性质碱式氯化铜的分子式为CuCl2·XCuO·4H2O(X=1,2,3,4……),铜含量从50%~60%不等,代表性分子式为CuCl2·3CuO·4H2O,分子量为445,铜含量为57%。碱式氯化铜为浅绿色粉末,…  相似文献   

5.
用分别添加150、300、450mg/kg铜的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的饲粮饲喂420只1日龄AA肉公雏,对照组为添加需要量水平铜(硫酸铜来源)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21d,测鸡血浆和肝脏中铜含量比较其生物学有效率;测不同存放期饲料中的维素生E含量,比较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对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各周龄鸡生长性能看其生物安全性。碱式氯化铜生物学有效性优于硫酸铜,其相对于硫酸铜的生物学利用率(以硫酸铜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00%计)分别为106.9%(以总铜分析值摄入量为自变量);108.4%(以总铜计算值摄入量为自变量);109%(以铜添加水平摄入量为自变量);碱式氯化铜处理组鸡的血浆和肝脏维生素E含量明显高于硫酸铜处理组(P(O.0001),表明碱式氯化铜源饲料中维生素E的氧化稳定性明显优于硫酸铜源饲料;碱式氯化铜对肉仔鸡的生物安全性明显高于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可完全代替硫酸铜,在饲料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新型饲料添加剂碱式氯化铜不溶于水,易溶于酸性溶液或中性盐;在瘤胃内铜释放缓慢,更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生长和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利用。以生长牛的血浆铜含量、血浆铜蓝蛋白含量等为评价指标时,碱式氯化铜比硫酸铜具有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价(RBV),并与氨基酸铜的使用效果一致。在水产饵料中碱式氯化铜具有比硫酸铜更大的优势,是反刍动物饲料和水产饵料的理想新型铜源。  相似文献   

7.
详述了饲料级碱式氯化铜质量检测方法、碱式氯化铜与硫酸铜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碱式氯化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商品名称:麦乐铜碱式氯化铜的生物学有效性和生物安全性明显高于硫酸铜,而铜的使用量比硫酸铜减少25%~30%,因此不仅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可大大减少铜  相似文献   

9.
铜(Cu)是家畜和家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Cu源的生物学有效性是选择Cu源能否用于畜禽生产的关键,而其生物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动物和人类的健康。美国微量养分公司生产的碱式氯化铜(Tribasic Copper Chloride,TBCC)是一种新型的Cu源。国外研究表明,与硫酸铜(CuSO4)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模拟实际生产中8%仔猪预混料中油脂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分析不同形式的铜对大豆油油脂氧化指标的影响。将五水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和甘氨酸铜3种微量元素原料与大豆油的比例均设定在8.74:1000,与大豆油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储放0、10、20、30、40、50、60 d,检测各处理组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对照组的大豆油中不加铜,五水硫酸铜组在100 g大豆油中添加3.44 g五水硫酸铜,碱式氯化铜组在100 g大豆油中添加1.47 g碱式氯化铜,甘氨酸铜组在100 g大豆油中添加2.91 g甘氨酸铜。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大豆油中添加不同形式的铜元素提高了大豆油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无机硫酸铜对大豆油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在3种铜元素形式中最为明显,甘氨酸铜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在使用油脂的大比例预混料中优先选择甘氨酸铜作为铜元素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