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四川攀西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调查与敏感药物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四川攀西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采用常规方法对3个奶牛场92个牛奶样品中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到17种菌,共计86株,分离到的病原菌数量最多的依次是大肠杆菌23株、绿脓杆菌17株、葡萄球菌15株、链球菌7株、沙雷菌属4株、弗劳氏枸橼酸杆菌3株、沙门氏菌3株、阴沟肠杆菌复合菌3株、粪肠球菌2株、猪丹毒丝菌2株以及坐皮肤球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屎肠球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施氏假单胞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各1株。采样量为12头、16头、18头奶牛的3个场,分别分离出14种、13种、16种乳房炎病原菌。同时,采用常规药敏试验方法对分离病原菌株数量最多的8种主要病原菌即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雷菌、弗劳氏枸橼酸杆菌、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复合菌进行了常用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他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可抑制马腺疫主要致病菌——马链球菌马亚种的最优中药组方,为临床马腺疫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用赤芍、大黄、山豆根等27种中药,首先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牛津杯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联合药敏试验)结合L8(26)正交试验初步筛选抗马链球菌马亚种中药组方的最佳优选因素,再通过L18(36)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基础组方最佳配比;最后在基础组方的基础上,根据中兽医方剂配伍理论,添加黄芪和当归2味补虚药,通过马腺疫小鼠模型体内抑菌试验筛选加味组方配比,结合组方保护率结果及组织脏器病理变化验证加味组方的体内抑菌作用。【结果】试验筛选出了马链球菌马亚种超敏和高敏的7味中药:浙贝母、赤芍、甘草、大黄、雪白睡莲、山豆根和苦参。大黄、雪白睡莲、山豆根、甘草、苦参和浙贝母的MIC分别为0.078、0.078、0.125、0.156、0.156和0.250 mg/mL。雪白睡莲、赤芍、山豆根、甘草、大黄、苦参和浙贝母的MBC分别为0.078、0.125、0.125、0.156、0.156、0.156和0.250 g/mL。根据各单味药物的MIC和两两联合后的MIC计算得出浙贝母与雪白睡莲联合药敏指数>2,二者存在颉颃作用,故剔删浙贝母。通过2次正交试验得出基础组方最佳配比为:赤芍∶甘草∶大黄∶雪白睡莲∶山豆根∶苦参=4∶2∶2∶4∶4∶1;结合加味组方体内抑菌试验可知,黄芪∶当归=1∶1、配伍浓度为0.5 g/mL时,保护率可达87.5%,且中药组方对马链球菌马亚种所致的小鼠肺脏炎性损伤修复良好。【结论】本试验成功优选出1种对马腺疫主要致病菌——马链球菌马亚种具有良好抑菌、组织保护作用的中药组方,配比为:赤芍∶甘草∶大黄∶雪白睡莲∶山豆根∶苦参∶黄芪当归(1∶1)=4∶2∶2∶4∶4∶1∶1。  相似文献   

3.
选用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宋氏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细菌制备菌液(浓度均为1×109个/mL),分别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两种途径感染小鼠,以筛选建立小鼠细菌性腹泻病理模型理想致病菌和感染途径,并建立小鼠细菌性腹泻病理模型.用痢血康三个不同剂量(分别为0.1、0.3和1g/kg)分别对所建模型进行治疗试验以观察痢血康对该病理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腹腔注射0.5mL大肠埃希氏菌液能使小白鼠100%发生腹泻.同时,痢血康对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低聚果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影响与机体免疫调节的关系,分别选取18~22 g BALB/C健康清洁级雄性小鼠与清洁级昆明种雌性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和免疫指标的检测.受试对象分别以0g/(kg·Bw)、0.69g/(kg·BW)、1.38g/(kg·BW)和4.15 g/k(kg·BW)灌胃低聚果糖,于给药后20 d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英膜梭菌的菌数,33 d后测定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NK细胞活性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38 g/(kg·BW)低聚果糖能够促进乳杆菌的增加并抑制肠杆菌的增幅,4.15 g/(kg·BW)的低聚果糖能够促进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加并抑制肠杆菌和肠球菌的增幅;低聚果糖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力,两者之间具有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取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秦皮4种中草药,分别用水煎煮法和乙醇浸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采用纸片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各提取物在体外对鸡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4种提取物体外抑菌的最优组方.结果表明,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的水提物对两种试验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较醇提取强,秦皮的醇提物抑菌活性较水提物强,且差异极显著(P<0.01).白头翁和大青叶的水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0.025 g/mL);秦皮的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0.025 g/mL).抑制大肠杆菌的最优组方为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秦皮的比为4∶1∶2∶2;抑制沙门氏菌的最优组方为2∶2∶1∶4.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南省周口市某养殖场死亡成年番鸭细菌性病原感染情况,该研究对送检番鸭通过剖检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致病病原,并进一步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及6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1)多数发病鸭剖检可见心肌出血,肝脏肿大,外膜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同时还有腹膜炎。(2)经接种培养,鲜血琼脂培养板上生长为溶血型表面光滑的阳性球菌,SS培养板上生长为无色透明中间有黑色中心的阴性杆菌;经16S rRNA扩增测序,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和序列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该2株菌分别与粪肠球菌、沙门氏菌的同源性大于99%。(3)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2个菌株均有致病性,且混合感染会增加小鼠的死亡率达50%。(4)药敏试验显示分离的沙门氏菌和粪肠球菌均对多西环素完全耐药,沙门氏菌对庆大霉素完全耐药;分离的2种菌对其余9种抗生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受性。(5)耐药基因分析结果表明,沙门氏菌检出四环素类Tet O、Tet S耐药基因及氨基糖苷类ant(3")-Ia耐药基因,粪肠球菌检出四环素类Tet L耐药基因。综上所述,该研究从周口市某鸭养殖场发病番鸭组织中分离...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贵阳市某公园动物园1只亚洲黑熊死亡的原因,本试验采集死亡黑熊内脏器官,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从死亡黑熊肺脏样本分离出一种圆形、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等大小的乳白色菌落,经染色镜检为呈单在或双排列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分离菌可利用葡萄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和枸橼酸盐,不发酵乳糖,不产生硫化氢,精氨酸脱羧酶阳性,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符合阴沟肠杆菌生化特征。经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可得到大小为1 419 bp的片段,与NCBI上相应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与阴沟肠杆菌序列相似度达99.9%,确认该分离菌为阴沟肠杆菌。用该分离菌腹腔接种小鼠,可致死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为7.94×108 CFU/mL。药敏试验发现,该分离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常用抗菌药均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本试验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是导致该亚洲黑熊死亡的病原。  相似文献   

8.
羔羊痢疾是一种细菌性肠道疾病,此类疾病主要由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肠球菌引起。病菌通过口咽道进入动物体内,并随着粪便排泄出来,造成肠道炎症和病原体的大量排放,同时也会导致严重的腹泻和消化道不适。随着羊养殖规模的增加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羔羊痢疾的发生频率逐渐上升,对其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了滇金丝猴新鲜粪便5种优势菌,生化反应法进行菌落鉴定,K-B药敏纸片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从滇金丝猴粪便中分离鉴定出了7种好氧细菌:埃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志贺菌(Shigella)、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伪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屎肠球菌(Entercoccus faecium)、肠球菌PNS-E3(Entercoccus PNS-E3);3种厌氧菌:粪便拟杆菌(B stercoris)、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0种肠道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头孢唑啉、呋喃妥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合)、克林霉素、氯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探讨抗菌药物引起的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为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及建立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提供参考和依据。选用头孢曲松钠和环丙沙星作为造模药物,3周龄小鼠作为试验对象,分为5组,对照组每日灌胃0.3 mL无菌生理盐水,其余4个模型组分别每日灌胃等量的头孢曲松钠4 g/kg、8 g/kg,环丙沙星2 g/kg、4 g/kg。每天观察并记录腹泻指标,并于1、4、7 d分别取新鲜粪便进行活菌计数,观察菌群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个模型组小鼠腹泻指标以及肠道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数量均出现变化,其中头孢曲松钠组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实验室方法分离鉴定了引起猪腹泻的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和对24种抗菌药、5种复方药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细菌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奇异变形杆菌,有的且产生ESBL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兽医临床中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均产生耐药;对粘杆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联用能使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s)降低,因此复方β-内酰胺类药物是治疗猪腹泻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能够有防治家禽腹泻的复方中药,选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的单味中药,配置14种复方,结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沙门菌的抑菌能力,筛选出一个复方中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复方中药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筛选的复方中药乙醇提取物(1 g/mL,200μ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大肠杆菌、鸭大肠杆菌、鸡致病性沙门菌、鸭致病性沙门菌(指示菌浓度1×10^8cfu/mL)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21mm、31.36mm、25.19mm、24.12mm、25.00 mm、25.49 mm;硫酸新霉素对上述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61 mm、26.52 mm、14.69 mm、16.00 mm、24.11 mm、25.49 mm。经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溶剂、提取时间60 mim、乙醇浓度90%、提取2次。优化后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O78)的抑菌圈均值为26.65 mm。研究表明:筛选的复方中药对引起家禽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正交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细菌感染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主要病因,兽医临床多采用抗菌药物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但该治疗方法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兽药残留等问题,因此,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中草药制剂将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设计了8种单提复配中草药配方、6种共煎中草药配方以及12种中西药复合配方,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别测定了上述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3种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从中优选出了最佳配方7A(中西药复合配方)。该配方对3种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望作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应用于兽医临床。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讨黄柏、诃子、知母、苏木等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今后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美人鱼发光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联合抑菌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研究常用中草药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并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抑菌圈,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草药MIC和MBC及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水产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在10.5~29.0 mm之间,而4种病原菌对马齿苋均表现为耐药;MI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IC值为7.81~250.00 mg/mL;MB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BC值为7.81~500.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苏木与夏枯草、女贞子及青皮联用仅对美人鱼发光杆菌起到协同抑菌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创伤弧菌及哈维氏弧菌均无抑菌作用,女贞子和青皮组合仅对哈维氏弧菌抑菌作用为相加作用,该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其他病原菌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4种病原菌则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联合抑菌圈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联合使用对4种病原菌抑菌作用不一。本试验结果表明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4种救必应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本试验制备了4种救必应提取物,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耐药大肠杆菌传代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4种救必应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对耐药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提取物Ⅰ、Ⅲ与抗菌药物联合效果最好。提示,救必应提取物Ⅰ、Ⅲ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具有体外抗耐药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进行了8味中草药提取物对7种食源性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8种中草药对7种食源性致病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盐肤木提取物对所有食源性致病菌均有较高抑制活性;臭椿对4种致病弧菌抑菌活性较好,MIC均在7.81 mg/mL以下;连翘则对致病真菌抑制活性较强,对3种病原真菌抑制率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从青海省达日县3个藏羊养殖场中采集到羔羊腹泻的粪便10份,将分离得到的细菌纯化培养后进行进一步的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0份粪便中共检测出大肠杆菌10株,发现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发现分离得到的致病原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2种抗生素高敏,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丁胺卡那霉素中敏,对常用的抗生素普遍具有耐药性,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应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筛选出敏感抗生素对症治疗。该次所筛选的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筛选的敏感抗生素种类较少,对大多数抗生素都产生耐药性,在今后防控过程中需要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兽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选择与滥用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逐渐提高,几乎所有细菌都获得耐药基因。目前,细菌耐药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并且临床上,疾病病因复杂,常表现为多种病原菌的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单一用药往往难以有效控制疾病,严重危害养殖业发展。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可以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缓解或减少不良反应,降低细菌耐药性发生率,对混合感染或不能进行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还可扩大抗菌范围。而药物代谢动力学(PK)与药效学(PD)结合模型可以有效综合药物、机体和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方案。因此,作者通过介绍联合用药的优势与问题,抗菌药物PK/PD的分类及PK/PD对联合用药给药方案的优化与指导,总结现阶段兽药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PK-PD研究进展,以期促进兽医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查明致北疆地区某牧场犊牛腹泻的病原,对脱水濒死10日龄新生犊牛进行剖检,无菌采集充血肠系膜淋巴结2 份。[方法]通过采用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考察、PCR鉴定等方法来分离鉴定致病菌,并对分离致病菌株进行相关毒力基因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经分离鉴定分离出4 株大肠杆菌,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K99、Sta、irp2、Eae基因分别在163 bp、314 bp、301 bp、552 bp处有清晰条带,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相符;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头孢哌酮、链霉素、庆大霉素敏感,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结论]犊牛腹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建议采用对因治疗,并配合提高抵抗力的中兽药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