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绒山羊计算机辅助育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针对我国现代绒山羊业发展和种羊场育种管理的需要,以提高种羊选种准确性、自动生成LAMS选配方案、改进育种生产效率和种羊质量为目标,运用家畜育种学原理和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以MS Office、DBMS、SAS、MTD-FREML、ZPLAN等软件包为工具,构建了运行于Windows 2000/XP平台上的计算辅助选配服务系统——CAMS。该系统能完成不同规模种羊选种、选配的育种要求及生产经营任务。CAMS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实际应用中体现出了技术先进、易于操作等特点,对实现种羊场育种工作和生产管理的自动化,提高育种生产效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绒山羊原产于辽宁省东南部山区,以产绒量高、绒质优良、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和改良效果显著而被誉为"中华国宝"。研究以绒山羊的选育及生产开发情况着手,从品种保护、种羊选育、企业现状及技术体系等4个方面分析当前辽宁绒山羊产业面临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对加快推进辽宁绒山羊产业发展提出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溪地区绒山羊羊绒细度、纤维长度、净绒率等综合指标居全省之首。新品系选育的目的是应用现代育种软件和生物技术辅助育种,实现标准化饲养管理,将精准化核心群建成国内一流、技术成熟、手段先进、选育精准、种性优秀的新品种群。本文主要针对辽宁绒山羊本溪优质高产新品系的特点,根据新品系的育种方案和技术要求,对新品系选育种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Visual Foxpro 6.0作为工具,把绒山羊育种的各个生产环节与库结构的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出一套能够应用于Windows平台的适用型绒山羊种羊卡片软件-pedigree display.该论文结合当代绒山羊育种的具体实践和种羊卡片的制作原则系统地阐明了绒山羊种羊卡片软件的总体结构层次,并具体描述了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5.
本系统运用面向对象、多线程、可跨平台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进行编程,采用My SQL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了基于B/S架构的育种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绒山羊饲养、生产过程的实际需求,设计了系统管理、数据管理、育种分析以及系统帮助四大功能模块,实现了羊场对育种信息资料的科学管理与运用。  相似文献   

6.
南疆白绒山羊是通过对当地山羊的选育和杂交改良,经过近20年的努力育成的.通过本品种选育、横交固定、饲养管理等技术的实施,培育出了体型外貌一致,生产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的新品种白绒山羊7.6万余只,并且建成年生产种羊达1 000只的种羊生产基地.采取边培育边推广的方法,使阿克苏地区绒山羊平均个体产绒量达175.6 g,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的陕北白绒山羊辅助育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北白绒山羊多性状选择育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以动物模型BLUP法为核心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为依托,在Windows XP平台下利用ASP技术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陕北白绒山羊辅助育种管理系统-ABMS.该系统能实时地管理分布在不同地域种羊场的生产性能测定信息,并能方便地导入和导出选择性状的育种数据.ABMS在陕北白绒山羊种羊场实际应用中体现了技术先进、易于操作、网络化管理等特点,其推广和应用对实现种羊场育种工作和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白绒山羊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白绒山羊育种信息管理系统是为了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育种资料进行管理和分析而开发设计的.系统由系统管理、数据输入、统计查询、育种分析、报表打印和帮助6大功能模块组成.可实现对羊场产羔记录、断乳记录、生产记录、鉴定记录和配种繁殖记录等信息的全面管理和维护;在育种方面还可以进行遗传参数和育种值的估计,能为羊场制定育种方案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针对陕北白绒山羊多性状选择育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以动物模型BLUP法为核心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为依托,在Windows XP平台下利用ASP技术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陕北白绒山羊辅助育种管理系统-ABMS。该系统能实时地管理分布在不同地域种羊场的生产性能测定信息,并能方便地导入和导出选择性状的育种数据。ABMS在陕北白绒山羊种羊场实际应用中体现了技术先进、易于操作、网络化管理等特点,其推广和应用对实现种羊场育种工作和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绒山羊是我国特有的生物品种,其绒毛产绒多,绒毛纤维长且细,净绒率高,遗传性能稳定,手感好,被美誉为"纤维宝石"和"软黄金"而闻名世界。随着绒山羊产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繁殖技术已经难以跟不上绒山羊市场需求。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可极大提高绒山羊生产性能,增加优秀个体所占比例,加速选育速度;有效利用具有最优遗传性状的公羊,快捷而有效的增加优秀种羊的推广面与覆盖度;减少种公羊管理饲养费用与死亡率;防止因交配而感染的疾病,提高母羊受胎与繁殖效率。本文从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稀释与保存、输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绒山羊人工授精的主要技术环节,以期望为提高绒山羊人工授精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shmere goat industry,and improve the matching accuracy and scientificity of breeding sheep selection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it is needed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rn breeding theory in cashmere goats accurate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breeding.Using MVC software design pattern,B/S three-tier network architecture,database,BLUP breeding and other technologies,a cashmere goat breeding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s based on RFID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in this study.The system contain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breeding analysis,production management,nutrition regulation and benefit analysis and other functional modules.In the system,WOMBAT genetic evaluation software was used in calculating cultivation and inbreeding coefficient,then based on this,the optimal combination parents were choosn;The system was designed for different breeding objectives,such us accelerating advances in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ashmere goat economic traits,and developing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through the joint breeding.Based on cashmere goats individual information,the system could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recommendations for sheep grading,breeding,selecting and cluster grouping;It could also generat warnings on materials,diet formulation and other control points in production (such as pre-production period,light control for increase cashmere,grazing duration,prevention,feeding and so on),it woul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1396" sheep breeding and efficient feeding,thus made cashmere goat breeding and production informationalized,standardized and scientific.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养羊业经历了从产毛为主到产肉为主、从散养为主到规模化养殖、从传统养殖到现代化养殖的根本改变,目前中国的养羊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文章对中国养羊业进行了简要的回顾,重点对国内肉羊发展和研究内容从遗传育种、饲养管理、繁殖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国内同行科研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提高规模化奶山羊场智能化精准繁育技术,加速奶山羊的遗传进度和改良效果是智能化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方法]本系统运用C编程技术、Java编程技术、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及数据融合技术,依据奶山羊个体生理信息、行为信息、个体表型、系谱分析、基因组数据、蛋白组数据及代谢组数据等进行最佳的配对组合,开发了规模化奶山羊场智能化精准繁育系统。[结果]内容包括 Web 服务器端及智能手机客户端,通过设置“智能模式”来实现对羊场环境和繁殖配对的智能化调节。[结论]在无须人工干涉的情况下,就可实现智能控制,从而加速遗传进度和繁育效果,在现代化奶山羊养殖领域必将得到快速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择陕北白绒山羊和湖羊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在不限制采食和饮水前提下,采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进行育肥并计算羔羊成本、饲草料成本等效益指标,对陕北白绒山羊和湖羊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育肥陕北白绒山羊的只均利润大约比育肥湖羊的利润高127.26元/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现状与效益,为加快该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鄂尔多斯市羊绒主产区鄂托克旗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2年通过入户调查获得100户养殖牧户的相关数据。分析该地区牧户经营结构和绒山羊养殖结构;构建DEA研究模型,分别计算养殖绒山羊500只以下(小规模)、500~699只(中小规模)、700~899只(中规模)、900~1 099只(中大规模)、1 100只及以上(大规模)养殖户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规模报酬。[结果] 该地区绒山羊养殖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他牲畜的养殖数量虽有所增加,但远小于绒山羊;基础母羊繁殖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繁殖双羔率大幅度提升;生产模式以绒肉结合为主,低年龄的绒山羊用来生产高细度羊绒,高年龄的绒山羊主要用于产肉。鄂尔多斯市绒山羊养殖的综合效率处于低水平,存在基础设施综合使用率低等问题;在当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下,小规模养殖户对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更高,并且通过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小规模养殖户效益提升更加明显;除了大规模养殖户的规模效率均值大于纯技术效率均值,其余规模梯度的规模效率均值均小于纯技术效率均值;小规模养殖户更可能通过增加投入提升养殖效益,而大规模养殖户大部分可获得最优生产效益,不必继续增加要素投入。[结论] 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巨大、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对牧民增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不同规模养殖户需要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用共享,通过发展标准化养殖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些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绒山羊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iology of wool, mohair and cashmere growth and the options available to sheep and goat farmers to manipulate the quant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ibre produced to meet processors' requirements. The annual pattern of fibre growth in sheep and fibre producing goats is photodependent and regulated by hormone action. In sheep and Angora goats, fibre growth rate is greater in summer than winter with the amplitude varying between breeds. Cashmere-producing goats grow fibre between the longest and shortest day after which it is shed. The large diversity in fleece and fibr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genotypes of sheep and goats can be used to change characteristics by selection. Fibre characteristics of greatest importance to processors are all of medium to high heritability. Negative genetic correlations between som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limit overall genetic progress achievable through selection. The principal non-genetic factors affecting fleece and fibre characteristics in both sheep and goats are age, nutrition, physiological status, disease and shearing regime. Further work is required to gain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biological changes occurring within the follicle and fibre during growth to facilitate the production of fibre of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breeding or altering animal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绒毛用羊参考转录组信息的研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主要介绍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以RNA-Seq为主),挖掘绒毛用羊产毛、产绒等重要功能性状的分子标记,重点分析新发现的山羊新基因及与绒毛用性能相关的候选标记,为调控绒毛生长的分子机制、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及绒毛分子育种等工作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被毛纤维特征、生长时间和颜色特点等,可将绒山羊分为长毛型和短毛型,粗毛型和细毛型,嵌合型,穗状弯曲型和直绒型,常年长绒型和季节性长绒型,白绒、青绒以及紫绒等不同类型。相较于其他分类,目前对粗毛纤维性状的多样性研究较为丰富,其不同类型与其他重要经济性状具有中等偏下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对绒毛经济性状的间接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根据近年来绒山羊的相关研究资料,探讨了绒山羊毛被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划分依据的差异,并对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和思考,以期为进一步对不同毛被类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新品系选育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内蒙古绒山羊KAP基因家族角蛋白相关蛋白9.2(KAP9.2)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突变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以期为内蒙古绒山羊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606只雌性阿拉善型内蒙古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采集耳组织提取DNA并测定其体重及体高、体长和胸围等体尺数据,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与直接测序技术检测KAP9.2基因的InDel突变,检测遗传多样性指标,利用SPSS 23.0软件分析突变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 在内蒙古绒山羊KAP9.2基因外显子区存在30 bp的InDel突变,产生II、ID和DD 3种基因型。多态信息含量(PIC)显示,该位点在育成羊群体中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0),在成年羊群体中属于低度多态(PIC<0.25),且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在整个群体中,属于低度多态(PIC<0.25),但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育成羊群体中,此30 bp的InDel突变对体长和十字部高有显著影响(P<0.05),对体高、胸深和胸宽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成年羊群体中,此突变对管围、胸深和胸宽有极显著影响(P<0.01)。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育成羊和成年羊全部群体中,此突变对体长和十字部高有显著影响(P<0.05),对体高、胸深和胸宽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 KAP9.2基因InDel突变对阿拉善型内蒙古绒山羊多个生长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可作为内蒙古绒山羊优良性状选育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