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童响波 《内陆水产》2003,28(9):37-37
1养殖容器和用具饲养孔雀鱼,以水簇箱为容器最适宜,当然,条件受限者亦可用小型的玻璃缸或盆子等容器。饲养孔雀鱼必须有一些辅助设备和用具,如:捞鱼网,捞虫网,储水桶,水温计,增温棒,过滤器,增氧器具和照明设施等。温度低于16℃时,必须增温。2亲鱼的选择和搭配选择亲鱼的体色要艳丽,特征要明显,个大体壮,无病无伤。雌雄鉴别孔雀鱼的雄鱼尾鳍长且大,个体小,身体上有花纹,体色比雌鱼艳丽,臀鳍特化为交接器;雌鱼肛门两侧有胎斑。搭配由于是行自行交配,雄鱼可以略少于雌鱼,但不能相差太大。3亲鱼临产征兆和产后护理亲鱼在培育的过程之中,要保证有…  相似文献   

2.
<正>孔雀鱼色彩丰富,雄鱼比雌鱼颜色更加靓丽、丰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孔雀鱼体长4~5厘米,适应温度为22~28℃,普遍生活在硬水环境,喜欢微碱性水质,p H的适应范围为7.2~7.4。孔雀鱼有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易于饲养、养殖成本低等特点,在众多观赏鱼群体中占有重要地位(蒋明健,2021)。  相似文献   

3.
3种常用水产药物对孔雀鱼和月光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溴氰菊酯、二氧化氯、甲醛对孔雀鱼和月光鱼的急性毒性效应.3种药物对孔雀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0.225、2.5、83.33 mg/L,对月光鱼的96 h LCso分别为0.35、4.67、42 mg/L.2种鱼对3种药物敏感性均依次排序为:溴氰菊酯>二氧化氯_>甲醛.除甲醛外,孔雀鱼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月光鱼强.  相似文献   

4.
孔雀鱼原产地为委内瑞拉、西印度群岛等,是一种杂食性小型的热带淡水观赏鱼,其个体娇小,色彩五彩缤纷,雌、雄鱼体型和色彩差别大.雄鱼体长4-5em,颜色鲜亮,有红、橙、黄、绿等各种颜色,但体型较雌鱼瘦小;雌鱼体型粗壮,个体体长可达7em以上,显著特征为肛门前方有一块胎斑,其身体颜色较雄鱼暗淡.孔雀鱼是一种比较容易养殖的淡水观赏鱼类,繁殖周期短,价格适宜,高中低档品种都有涵盖,故深受养鱼爱好者青睐,市场畅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光唇裂腹鱼幼鱼对温度、p H及盐度等水质环境条件的耐受性,进行了温度、酸碱度、盐度对光唇裂腹鱼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光唇裂腹鱼幼鱼对温度的耐受范围为0~31℃,高温、低温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1℃和3℃,适宜生长温度为7~26℃。光唇裂腹鱼是一种狭酸碱性鱼类,在p H 4.2~10.5的水体中可存活96 h以上,在p H 5.0~9.7的条件下,96 h内其存活率无影响,在24、48、72、96 h,其酸度半致死p H分别为4.20、4.40、4.50、4.60,碱度半致死p H分别为10.50、10.45、10.35、10.25。光唇裂腹鱼幼鱼又是一种狭盐性的鱼类,其半致死盐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该鱼对盐度的耐受性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弱,24、48、72、96 h的半致死盐度分别为10.7、9.7、9.3、8.9 g/L,两个级别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890、2.385 g/L。  相似文献   

6.
半滑舌鳎快速生长及高雌性家系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查明半滑舌鳎不同家系雌、雄鱼遗传和生理性别比例及其与生长速率的关系,并试图筛选出生理雌鱼比例高且生长快的家系,实验首先建立了22个半滑舌鳎家系,并进行同池养殖以比较生长性能,再选取5个正常雄鱼家系和5个伪雄鱼家系进行遗传性别和生理性别测定.结果发现,不同家系鱼苗不仅生长速度差异显著,而且雌雄比例差异也很显著.筛选出生长快速的家系2个(家系16号和61号),其相对增重率分别为0.81和0.56 g/d;筛选出生长较快的家系4个(家系21、28、57和63号),其相对增重率为0.48 ~0.53 g/d;筛选出生长速度一般的家系12个,生长慢速家系4个.所检测的5个正常雄鱼(ZZ类型)家系的遗传雌鱼比例平均为51.87%,生理雌鱼比例平均为42.94%,遗传雌鱼转化为生理雄鱼的比例平均为14.08%.相反,检测的5个伪雄鱼(ZW类型)家系的遗传雌鱼比例平均为49.34%,生理雌鱼比例平均为4.45%,遗传雌鱼转化为生理雄鱼的比例平均为91.41%.实验发现半滑舌鳎不同家系在雌、雄生理性别比例上存在明显差异;伪雄鱼后代中的遗传雌鱼更容易转化为伪雄鱼,增加养殖群体中生理雄鱼的数量.研究表明,通过家系选育可以筛选出雌性比例高、生长速度快的半滑舌鳎家系.  相似文献   

7.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国群体(C)和刺参韩国群体(K)进行完全的双列杂交,得到4个交配组合C(♀)×C(♂)、K(♀)×K(♂)、K(♀)×C(♂)和C(♀)×K(♂).各交配组合的子一代刺参在16℃、盐度为31的海水中暂养7d,然后转移到温度或盐度按以下4种方式改变的实验海水中:1)实验海水温度以1℃/h的速率上升;2)刺参被转移到梯度的高温海水(27℃、28℃、29℃、30℃和31℃)中;3)实验海水的盐度以2 psu/h的速率上升或者下降;4)刺参被迅速转移到梯度的高盐度(36、38、40、42和44)或者低盐度(21、19、17、15、13和11)的海水中.统计单个实验中刺参的存活率.结果显示,温度渐升时,C(♀)×C(♂)和C(♀)×K(♂)组的最高存活温度(Survival temperature maximum,STMax)显著高于K(♀)×K(♂)组,C(♀)×C(♂)和C(♀)×K(♂)组刺参存活率为50%时的温度(50% critical temperature maximum,50%CTMax)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温度突升时,两杂交组的半数致死高温(Median lethal temperature,LT50)高于韩国自交组,但低于中国自交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盐度渐升时,C(♀)×K(♂)组的半数致死高盐(50% critical salinity maximum,50%CSMax)显著高于韩国自交组(P<0.05).盐度渐降时,K(♀)×C(♂)组的半数致死低盐(50% critical salinity minimum,50%CSMin)显著低于K(♀)×K(♂)组(P<0.05).盐度突降时,K(♀)×C(♂)组的耐受盐度下限(Lower salinity tolerance limit,LSTL)显著低于K(♀)×K(♂)组(P<0.05).研究表明,中韩杂交刺参在温度和盐度耐受性方面有一定的杂种优势,意味着通过杂交育种,刺参的抗逆性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开展了大黄鱼和鮸鱼的远缘杂交实验,结果表明:鮸鱼(♀)×大黄鱼(♂)杂交组受精率为52%,孵化率为71%,但孵化后未能开口摄食,半个月内杂交苗逐渐、全部死亡.大黄鱼(♀)×鮸鱼(♂)杂交组受精率为75%,孵化率为83%,度过了开口摄食轮虫和开始摄食桡足类的两个死亡高峰期,存活率仅为1.2%.此外,本文分析了鮸鱼(♀)×大黄鱼(♂)的杂交子代不能存活的原因,以及大黄鱼(9)×鮸鱼(♂)的杂交子代的遗传本质和成活率低的原因.研究,<现代渔业信息>杂志,23(5):23-25.  相似文献   

9.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国群体(C)和刺参韩国群体(K)进行完全的双列杂交,得到4个交配组合C(♀)×C(♂)?K(♀)×K(♂)?K(♀)×C(♂)和C(♀)×K(♂)。各交配组合的子一代刺参在16℃、盐度为31的海水中暂养7 d,然后转移到温度或盐度按以下4种方式改变的实验海水中:1)实验海水温度以1℃/h的速率上升;2)刺参被转移到梯度的高温海水(27℃、28℃、29℃、30℃和31℃)中;3)实验海水的盐度以2 psu/h的速率上升或者下降;4)刺参被迅速转移到梯度的高盐度(36、38、40、42和44)或者低盐度(21、19、17、15、13和11)的海水中。统计单个实验中刺参的存活率。结果显示,温度渐升时,C(♀)×C(♂)和C(♀)×K(♂)组的最高存活温度(Survival temperature maximum,STMax)显著高于K(♀)×K(♂)组,C(♀)×C(♂)和C(♀)×K(♂)组刺参存活率为50%时的温度(50%critical temperature maximum,50%CTMax)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温度突升时,两杂交组的半数致死高温(Median lethal temperature,LT50)高于韩国自交组,但低于中国自交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盐度渐升时,C(♀)×K(♂)组的半数致死高盐(50%critical salinity maximum,50%CSMax)显著高于韩国自交组(P0.05)。盐度渐降时,K(♀)×C(♂)组的半数致死低盐(50%critical salinity minimum,50%CSMin)显著低于K(♀)×K(♂)组(P0.05)。盐度突降时,K(♀)×C(♂)组的耐受盐度下限(Lower salinity tolerance limit,LSTL)显著低于K(♀)×K(♂)组(P0.05)。研究表明,中韩杂交刺参在温度和盐度耐受性方面有一定的杂种优势,意味着通过杂交育种,刺参的抗逆性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0.
以尼罗罗非鱼为对象,通过体外注射雌二醇、睾酮,测定注射后6、12、24h雌、雄鱼消化酶(胃蛋白酶、肠淀粉酶、肠脂肪酶)活性,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雌、雄鱼脑组织脑肠肽、瘦素、食欲素、神经肽Y、胆囊收缩素mRNA表达量的变化。注射后6、12、24h,雌二醇显著升高雌鱼脑肠肽、神经肽Y mRNA表达量(P0.05),但不显著影响雄鱼;雌二醇降低雌鱼瘦素mRNA表达量;24h,雌二醇显著升高雌鱼食欲素表达量(P0.05),其他时间点影响不显著;雌二醇显著降低雌鱼胆囊收缩素mRNA表达量。注射睾酮显著升高雄鱼脑肠肽、神经肽Y mRNA表达量(P0.05),但雌鱼影响不显著,睾酮降低雄鱼瘦素mRNA表达量,6、24h时显著升高雌鱼瘦素mRNA表达量,12h时影响不明显;24h时睾酮显著升高雄鱼食欲素表达量(P0.05),其他时间点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雌二醇显著升高雌鱼、睾酮显著升高雄鱼促摄食基因(脑肠肽、神经肽Y)表达量,同时雌二醇降低雌鱼、睾酮升高雄鱼抑制瘦素表达量,对雌、雄鱼脂肪酶、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明显,性类固醇激素可通过调节摄食水平影响尼罗罗非鱼雌、雄鱼生长。  相似文献   

11.
于2017年4月底至6月初,进行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亲鱼为天津鸿腾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4年春天从我国台湾省引进。共选用台湾泥鳅约2 500kg,其中雌鱼约1 800kg;雄鱼约700kg,雌雄比例约为2.5∶1,雌鱼、雄鱼平均体重分别为121.88g、126.98g。雄亲鱼平均"胸鳍长/体长比"为15.71%,显著大于雌亲鱼的10.08%(P<0.001),并且雌、雄鱼之间数据不重叠。雌鱼背部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加鲫鱼脑垂体催产,雄鱼不使用催产素。人工授精后,将受精卵均匀地洒在孵化池内的网框上进行孵化,孵化水温18.5~22.5℃,受精约48~52h后破膜孵化。雌鱼每尾产卵量28.7g,平均每克卵数2 061粒,受精率82.98%,平均孵化率97.4%。2017年获得水花约7亿尾。  相似文献   

12.
水温对不同鱼类的急性致死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对四种海洋鱼类按突然升温和逐步升温两种方式进行96h热冲击实验。结果显示:在突然升温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值分别为33.00℃、32.40℃、35.00℃和36.19℃;在逐步升温的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分别为32.72℃、33.47℃、36.40℃和37.11℃。突然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鮸鱼对高温耐受能力最差,大黄鱼对高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高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逐步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大黄鱼对逐步升温的耐受能力最差,鮸鱼对逐步升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逐步升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现场温度下逐步升温方式对不同受试生物的影响程度明显小于突然升温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 全苏养鱼科研生产联合体育种遗传中心自977年始对银鲫(♀)与鲤鱼(?)交配而获得的杂交种进行了研究。银鲫与鲤鱼杂种的特点如同其它远缘杂种,是雄性不育:杂交的 F_1代全部雄鱼不育;而部分雌鱼成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雌、雄亲鱼的问题1.从胸鳍、背鳍和白斑点鉴别雌、雄鱼(1)胸鳍雌鱼胸鳍宽而前端圆;雄鱼的胸鳍较雌鱼大,形狭而前端尖,且在胸鳍的第2软条的基部上,有一个小骨板。(2)背鳍在5~6月的产卵期,雌鱼背鳍的末端两侧,没有肉质的小隆起,而雄鱼在同一部位,有明显的肉质小隆起。(3)白斑点在5~6月的产卵期,雌鱼横腹的腹鳍上部有一个白斑点,雄鱼则无。特别是在产卵期捕捞的野生雌泥鳅,几乎都有白斑点。这个白斑点是产卵后的特征。由于产卵时,雄鱼紧紧卷住了雌鱼,压着雌鱼的腹部,鱼卵得以向体外排出,与此同时,雄鱼放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在这过程中雄鱼的  相似文献   

15.
选取红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个品系不同规格的实验鱼做为样本,采用室内人工降温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其半致死低温和死亡低温范围、死亡率、低温生理行为等技术指标,比较耐寒性能。结果显示:各组别的半数致死温度(LT_(50))为6.53~7.71℃,关岛品系组(A)的平均LT_(50)在三个组别中最高,为7.46℃,佛罗里达品系组(B)次之,为6.77℃,最低的是珍珠白品系组(C)为6.68℃,其中A组不同规格之间半数致死温度(LT_(50))大小分别为H_3H_2H_1,B组不同规格之间半数致死温度(LT_(50))大小分别为H_1H_2H_3,C组不同规格之间半数致死温度(LT_(50))大小分别为H_1H_2H_3;三个不同品系红罗非鱼群体开始出现死亡时最低死亡温度由高到低依次是ABC。  相似文献   

16.
高温对虾夷扇贝体腔液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贲月  郝振林  丁君  常亚青 《水产学报》2013,37(6):858-863
在实验室内检测了虾夷扇贝对高温突变的耐受能力及在不同高温水平下的存活与相关免疫酶活力.实验分两个阶段:实验Ⅰ,15℃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被驯化到20、22、24及26℃,检测虾夷扇贝的存活及相关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5~22℃处理组虾夷扇贝存活率均大于85.21%,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6℃处理组存活率最低,为26.33%.随温度升高,虾夷扇贝体腔液中T-AOC和MDA含量变化显著(P<0.05),SOD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CAT活力随温度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实验Ⅱ,15℃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被放到20、22、24及26℃,并在1、2、4、8、12、24、48和96 h时检测其存活和相关免疫指标.结果显示,经96 h胁迫,15 ~ 24℃处理组间虾夷扇贝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大于82.29%,但26℃处理组虾夷扇贝在经12h胁迫后,其存活率降为0.2龄虾夷扇贝在8、12、24、48和96 h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7.52、24.41、24.37、24.24和23.81℃.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茜素红S对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幼鱼的急性毒性,在水温10℃下,采用半静态法对体重范围(5.8±0.6)g的扁吻鱼幼鱼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茜素红S浓度为400 mg/L时,96 h死亡率为0;当茜素红浓度为900 mg/L时,72 h全部死亡;茜素红S对扁吻鱼幼鱼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88、718、651、618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79 mg/L。说明茜素红S对扁吻鱼幼鱼的毒性为低毒性,适合其标记放流。实际工作中,建议选用浓度179~400 mg/L作标记,在保证存活率的基础上,取得较好的标记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利用干法授精对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与鲈鲤(Percocypris pingipingi)进行远缘杂交,对杂交子一代(F_1)胚胎及仔稚鱼发育进行观察,旨在为以后的杂交育种和品种选育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水温(14.5±1.0)℃、pH 8.10~8.81,短须裂腹鱼(♀)×鲈鲤(♂)杂交F_1代胚胎发育良好,受精率为95.33%,孵化率为71.12%,完成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为144.33 h,有效积温为2 092.79 h·℃。在相似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快于两亲本,各器官的形成顺序与亲本存在差异,仔稚鱼生长良好,发育速度与生长速度均慢于父本鲈鲤。在同等实验条件下,鲈鲤(♀)×短须裂腹鱼(♂) F_1代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发育至原肠期所需时间为51.25 h,所需积温为743.13 h·℃,原肠期末的死亡率高达85.83%,最后仅12尾出膜,且出膜后均畸形,出膜3 d后全部死亡。研究表明短须裂腹鱼(♀)×鲈鲤(♂)杂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5种杂交F1代罗非鱼致死低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外人工降温条件下,对莫桑比克罗非鱼(O.massambicus ♀)×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 ♂)杂交F1(下称莫荷鱼)、4个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 ♀)×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 ♂)杂交F1(如下分别称:尼奥鱼Ⅰ、尼奥鱼Ⅱ、尼奥鱼Ⅲ、尼奥鱼Ⅳ)共五个杂交F1罗非鱼进行致死低温研究,得出各杂交一代的半致死低温和死亡低温范围。实验表明当水温降到 11.4℃时,莫荷鱼首先开始死亡,其死亡低温范围为11.4℃-7.5℃;尼奥Ⅰ的致死低温范围是8.6℃-5.9℃;尼奥Ⅱ8.3℃-5.6℃;尼奥Ⅲ8.7℃-5.8℃;尼奥Ⅳ8.3℃-5.7℃。对五个杂交F1半致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莫荷鱼对低温耐受能力较差,同尼奥Ⅱ和尼奥Ⅲ杂交F1相比有显著差异(P<0.1),而其它罗非鱼间对低温耐受能力无显著差异(P>0.1)。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1)盐度从20突变为5时,其成活率为60%;盐度由20突变至50时,成活率为0.求得光裸星虫96 h半致死盐度上限为41.7.(2)盐度由25每隔12 h上升5至盐度50时,其成活率由100%降至60%,盐度逐渐由25降至5,光裸星虫成活率由100%降至85%.(3)当水温由25 ℃急骤降至20、15、10、5 ℃时,光裸星虫的成活率依次为100%、100%、100%、70%;当水温由25 ℃急骤升至30 ℃时,光裸星虫的成活率仅为10%;当突变温度急骤升至35 ℃时,其成活率为0.求得其96 h急性半致死温度上限为27.5 ℃.(4)水温由22 ℃每隔12 h逐渐升至25、30、35、40 ℃时,光裸星虫成活率下降幅度不大,分别为100%、100%、85%、85%.水温由22 ℃每隔12 h逐渐降至20、15、10、5 ℃时,其成活率均为100%.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光裸星虫属广温、广盐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