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11月以来,黑龙江省科委、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有一批科研成果通过成果鉴定,现将其中部分成果题目介绍如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我国新城疫病毒流行株的遗传变异研究;2.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及其亲本驴强毒株分子特性的研究;3.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重组核衣壳蛋白的表达及应用;4.伪狂犬病强弱毒重组gE-ELISA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5.鸡传染性法氏囊超强毒灭活疫苗;6.鸡传染性法氏囊超强毒致弱株活疫苗;7.鸡枝原体病鸡传染性鼻炎双价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8.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究及应用;9…  相似文献   

2.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并以淋巴细胞性肿瘤为特征的病毒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70年代初应用火鸡癌疹病毒(HVT)疫苗成功防制MD,但8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屡屡发生HVT免疫失败,致使由MD引起的经济损失大幅度上升。1996年收检鸡病例348例,鸡马立克氏病78例,占22.41%,为鸡各类疫病之首。1病原及临诊特征MD的病原为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为鸡疮疹病毒科、鸡瘤疾病毒1型,HVT为鸡疤疹病毒D型。MDV及其相关的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即:I型包括MDV强毒(VMDV)、超强毒(VVMDV)及由它们致弱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毒超强毒及其防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MD)是一种由B群疤疹病毒引起鸡的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和其它组织的单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所以,一直是国内外最受重视的禽病之一。马立克氏病病原为马上克氏病毒(MDV),根据MDV毒株抗原差异及其生物学特性,将MDV及其抗原相关病毒分成三个血清型、血清1型包括所有强毒及其致弱毒,血清11型为天然不致瘤病毒,血清巨型为火鸡技疹病毒。其中血清I型MDV,根据其致病性又可分成四个亚型(Schat,1982),即超强毒株d强毒株,毒力温和株及强…  相似文献   

4.
选取4日龄无特定病原鸡分析鸡马立克氏病毒感染对鸡脑部神经系统损伤的影响,根据不同毒力特征(814、rMS、WC1203、Ms5、BS)MDV-1毒株感染,对不同接毒时间(接毒后1、3、5、7、10、14、21、28 d)动态检测病毒载量变化情况进行有效记录,对不同毒株感染后鸡脑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毒力MDV-1毒株在无特定病原鸡脑部存在不同的复制规律,其中强毒自身的复制能力明显高于弱毒,而特超强病毒株早期复制速度最快;感染早期,强毒对无特定病原鸡脑组织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更高,与弱毒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感染21 d,强毒所造成的脑部损伤明显更强。说明不同毒株对无特定病原鸡所产生的脑神经系统损伤程度不同,毒株毒性越强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5.
<正>1鸡病原检测结果统计分析2023年1~3月共收到鸡疑似病例样品696份。检测结果显示,以免疫抑制性病原、呼吸道疾病病原、肝损伤性病原和细菌病原检出率相对较高。在免疫抑制性病原中,以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居多,其次是呼肠孤病毒(REOV)、马立克氏病毒(M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苗接种是防制本病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然而常规弱毒疫苗存在毒力偏强,接种后反应大,也能导致潜伏感染,在鸡体间传播可使毒力返强,使免疫鸡群有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且该病毒强、弱毒无鉴别诊断方法等缺点。基因工程疫苗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鸡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肿瘤病,其病原马立克氏病病毒(简称MDV)属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该病对鸡的危害极大,主要引起鸡体消瘦、产蛋率下降、死亡率增加及继发其他传染病。马立克氏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但可通过正确使用疫苗和加强综合防疫加以预防。目前市场上疫苗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1)强毒细胞致弱毒株(如CVI988马立克液氮苗);(2)火鸡疱疹病毒马立克冻干苗(HVT);(3)双价苗(如HVT+CVI液氮苗);(4)免疫促进素ACM1+HVT冻干苗混合使用。MD疫苗…  相似文献   

8.
应用3对引物建立了3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体系。用该技术分别检测马立克氏病毒1型,3型毒株,并能鉴别1型致癌性强毒株和非致癌性弱毒株;可从强毒感染 病鸡病变脏器和弱毒免疫的SPF雏鸡不同时期采集的弱髓中检测到MDV1型病毒的DNA;可鉴别强毒发病鸡羽髓和弱毒免疫鸡羽髓。以羽髓为检测材料,应用上述PCR技术可以MDV1型弱毒疫苗免疫鸡群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9.
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又称鸡败血霉形体,是鸡慢性呼吸道病和火鸡传染性窦炎的主要病原.鸡毒霉形体常常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或细菌(病原性大肠杆菌、鸡嗜血杆菌等)交叉感染.试验在毕丁仁[1]分离的HS强毒株、Saito S等[2]和郝永清等[3]对TM-1基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MG-HS株TM-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载体的构建,为鸡毒霉形体病的预防和治疗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保护性抗原及其抗原表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SPF鸡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复震 《北方牧业》2005,(16):17-17
<正> SPF 鸡(Specific Pathogen Free Chick-ens)即无特定病原鸡。一般指饲养于屏障系统或隔离系统中,不能检出国际、国内(尤其是国内)流行的鸡主要传染病的病原,具有良好的生活力和繁殖性能的鸡群。其所产的受精卵即为 SPF 种蛋。一般来说,SPF 鸡除了应该没有鸡的内外寄生虫侵袭外,要消除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各种:新城疫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禽流感病毒 A 型、禽呼肠孤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白痢沙门氏菌,鸡痘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马立克氏病毒、嗜血杆菌、禽腺病毒Ⅰ型减蛋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Ⅰ型副粘病毒、禽霍乱巴氏杆菌、鸡滑液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RT-PCR反应体系中同时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流感病毒(AIV)、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鸡毒支原体(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S)等6种呼吸道病原的RNA或DNA为模板进行扩增RT-PCR。结果显示,6种病原都扩增出了相应大小的特异性产物,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可用于混合感染时上述6种病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及其致弱疫苗毒Gt为对象,研究超强毒与弱毒株在鸡体主要免疫器官内的复制情况,以探讨两类毒株表现不同生物特性的原因。分别利用鸡胚半数致死量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半数感染量对超强毒Gx和疫苗株Gt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再利用荧光定量RT-PCR对两类毒株进行病毒量的校准。以相同量的病毒对2周龄SPF鸡进行攻毒。攻毒试验表明超强毒Gx能造成47.5%的死亡,法氏囊、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官均严重损伤;而疫苗毒Gt无致死,且未能造成任何病理可见的损伤。病毒的体内复制情况表明超强毒相对于疫苗毒复制更为迅速,病毒载量更高。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法氏囊是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一旦受疫毒伤害,造成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影响鸡的免疫应答和抗病力的产生,使病鸡对腺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  相似文献   

14.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特点是在鸡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出现淋巴样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和增生及肿瘤的形成。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归属于疱疹病毒科。MDV在流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变异毒株,其共同特点是毒力比一般毒株强,有极强的肿瘤性,用HVT免疫的鸡不能阻止其致瘤性。MDV分3个型,Ⅰ型为致病性强毒株及其致弱毒株,Ⅱ型为无致病性的自然弱毒株,Ⅲ型为火鸡疱疹病毒(HVT),此型病毒本非MDV,但因与鸡马立克氏病关系密切,故将其划分在马立克氏病毒型内。  相似文献   

15.
马传染性贫血(EIA)弱毒疫苗的广泛使用存在野毒和疫苗毒鉴别困难的问题.本研究以已构建的马传染性贫血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pOK8266)为基础,在其S2基因内引入NspV酶切位点,将人工合成的编码6个组氨酸的寡核苷酸插入NspV位点,获得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质粒pOK8266-HIS.将pOK8266-HIS转染驴白细胞,将驴白细胞转染产物传至第6代时,在电镜下观察到了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提取pOK8266-HIS衍生病毒的前病毒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表明,衍生病毒基因组中引入了6个组氨酸标签,从而获得了带有分子标志的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株,为野毒株和疫苗病毒的鉴别诊断奠定了基础.本研究还证明了S2基因中的插入突变并不影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体外复制.  相似文献   

1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发病率高,强毒感染时死亡率高,还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容易造成其它疫病的继发,是目前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目前认为有两个血清型,即1型、2型,两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1型属于强毒,致病力强。该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能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根据毒株的致病性,IBDV可分为无致病力(血清II型)、弱毒力(疫苗株)、经典强毒、变异株和超强毒株。血清II型株不引起鸡的法氏囊损伤和鸡只死亡。弱毒力株不引起死亡,但根据其毒力的差异对法氏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典强毒株引起  相似文献   

18.
利用Real-time PCR和Real-time RT-PCR方法对马传染性贫血病(EIA)驴白细胞弱毒疫苗(DLA-EIAV)、DLA-EIAV感染性分子克隆衍生毒(vOK8226)、强弱毒嵌合病毒(vOKVltr)以及EIA强毒接种马后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中前病毒含量及血浆中病毒含量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直接攻击强毒的2匹马及1匹接种vOK8226后再用强毒攻击的马血浆中病毒含量快速升高,伴随着明显的临床反应,最后均以死亡结束.其它免疫接种马在攻击强毒后均获得保护,没有发病,马血浆中有低水平病毒存在,攻毒后3个月血浆中检测不到病毒,说明感染马体内病毒的大量增殖与疾病的进程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外周血白细胞中前病毒的含量在各试验马各时期均能检测到,说明EIAV以前病毒的形式潜伏在感染马体内,疫苗的免疫只能控制发病,而不能清除感染的病毒.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克氏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宁晓檬,粟穗良综述徐宜为赵晓岩审阅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三大主要传染病之一、该病以T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其病原为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属疤疹病毒科中的γ亚群。现已证明MDV有三个血清型:致癌性的强毒株及其人工致弱...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弱毒疫苗系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弱毒株接种SPF鸡胚,收获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混合研磨,加适宜稳定剂,经冻干制成。该苗用于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