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从新疆某猪场猪粪中分离鉴定出的5株沙门氏菌及1株大肠杆菌进行16种抗生素的药敏性试验,以筛选出有效的抗生素.结果表明:5株沙门氏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克肟和头胞噻肟这四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多粘菌素B等药物耐药;对链霉素、新霉素的耐药率均为60;,对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40;,对土霉素、利特灵、头孢三嗪、硫酸粘杆菌素的耐药率为20;.大肠杆菌对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克肟、头胞噻肟、痢特灵、氧氟沙星、硫酸粘杆菌素敏感;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呋喃妥因、头孢三嗪、利福平、多粘菌素B等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土壤中常见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就细菌对4种抗生素的降解机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某些细菌具有分解抗生素的能力,作用机制:β-内酰胺酶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开环;酯酶、磷酸化酶和糖苷酶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其钝化;AAC、APH和ANT三类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修饰作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catA和catB介导编码产生的酰基转移酶使氯霉素转化为无抗菌活性的代谢产物。通过阐明细菌对抗生素的降解机制,为解决土壤抗生素的污染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肉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5株肉鸡致病菌,并对分离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和对11种抗菌药、4种复方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的5株菌均为大肠杆菌,其中一株产ES-BL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鸡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兽医临床中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均产生耐药,对四环素类中介或耐药,显示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联用能使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降低,因此复方β-内酰胺类药物仍是防治鸡致病菌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联用效果因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牛奶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不仅操作简便、快速、特异,而且特别适用于广大基层检验人员的现场检测。介绍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综述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牛奶中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5种四环素类抗生素、1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种氯霉素类抗生素、2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2种磺胺类抗生素和11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同时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其未来的4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河南地区猪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不同的耐药基因类型,为临床防治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从河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中分离鉴定的23株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选用21种抗生素药物对大肠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用PCR方法对耐药质粒DNA进行扩增,并对氨基糖苷类(aac(3)-Ⅳ、aph(3′)-Ⅱ)、四环素类(tetD、tetB)、β-内酰胺类(TEM、SHV)、大环内酯类(ermB、ermC)等4类耐药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多西环素、氟哌酸、氨苄西林等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100.0%,91.3%,86.9%,78.2%,78.2%,73.9%和73.9%,且均在70%以上。23株大肠杆菌检出的耐药基因包括氨基糖苷类aac(3)-Ⅳ和aph(3′)-Ⅱ、四环素类tetD和tetB及β-内酰胺类SHV、大环内酯类ermC等6个基因型,其与GenBank数据库中相关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未检出TEM和ermB。【结论】河南地区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类型多而复杂,耐药性严重并存在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河南地区猪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不同的耐药基因类型,为临床防治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从河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中分离鉴定的23株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选用21种抗生素药物对大肠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用PCR方法对耐药质粒DNA进行扩增,并对氨基糖苷类(aac(3)-Ⅳ、aph(3′)-Ⅱ)、四环素类(tetD、tetB)、β-内酰胺类(TEM、SHV)、大环内酯类(ermB、ermC)等4类耐药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多西环素、氟哌酸、氨苄西林等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100.0%,91.3%,86.9%,78.2%,78.2%,73.9%和73.9%,且均在70%以上。23株大肠杆菌检出的耐药基因包括氨基糖苷类aac(3)-Ⅳ和aph(3′)-Ⅱ、四环素类tetD和tetB及β-内酰胺类SHV、大环内酯类ermC等6个基因型,其与GenBank 数据库中相关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7% 以上,未检出TEM和ermB。【结论】河南地区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类型多而复杂,耐药性严重并存在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河南地区猪呼吸道隐性感染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南地区猪呼吸道隐性感染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及氟苯尼考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的分布,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从河南地区猪肺脏分离的31株大肠杆菌进行青霉素、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16种药物敏感性检测及耐药表型分析,采用PCR对31株受试大肠杆菌进行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氟苯尼考耐药基因检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3种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100%,对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29.03%、32.26%、3.23%,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3.87%、70.97%,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48.39%,但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基因检测发现,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SHV、CTXM-U、CTX-M-1、CTX-M-9的检出率分别为54.84%、61.29%、25.81%、9.68%、9.68%;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M)、tet(L)的检出率分别为87.10%、54.84%、19.35%,tet(C)、tet(O)阳性菌各1株,未检出tet(B)、tet(K)、tet(W);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检出率为54.84%。2株菌含有7种耐药基因,19株菌含有4种及以上耐药基因。可见,多种耐药基因共同介导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已呈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室方法分离鉴定了种鸭输卵管炎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和其时2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细菌为产ESBLs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兽医临床中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均产生耐药性;对黏杆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β-内酰...  相似文献   

9.
无乳链球菌作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常常会引起奶牛乳腺组织的局部炎症。随着无乳链球菌分离率的提高和各种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从而给奶牛场针对乳房炎的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奶牛场生产性能下降,经济效益降低。此外,无乳链球菌可在宿主中定殖,持续破坏宿主的免疫系统,导致其自身的毒力因子引起宿主机体致病。为了解新疆部分地区奶牛源无乳链球菌的毒力因子、感染及耐药情况,对2021年7—8月采集的147份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牛的乳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PCR技术对分离出的无乳链球菌进行生化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可知,从临床型乳房炎牛和隐形性乳房炎牛中,共计采集147份的乳样中共分离到6株无乳链球菌,分离率为4.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脱纤维绵羊血琼脂平板中分离出的疑似链球菌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头孢类及糖肽类药物高度敏感,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介导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TEM基因、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的tetL基因、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的pbp2b基因、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erm...  相似文献   

10.
由于频繁使用抗生素,养殖动物粪便中多重耐药菌会给周边环境带来生态风险。为了解促生长类抗生素(Antibioticgrowth promoters,AGPs)禁用后养猪场来源多重耐药菌群的变化特征,本研究采集AGPs禁用前后猪场粪便样品,开展了多重耐药菌计数、分离培养及鉴定,并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对可培养多重耐药菌群进行比对分析,同时利用药敏试验分析了AGPs禁用前后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禁用AGPs后猪场粪便中多重耐药率显著下降。AGPs(主要为土霉素)残留浓度能够显著影响禁用前后的多重耐药菌群分布,同时AGPs禁用也能够显著减少猪粪中的多重耐药菌种类。猪粪中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Escherichia在所有样本中均是优势多重耐药菌属,Kurthia、Providencia、Leucobacter、Corynebacterium、Ignatzschineria、Lysinibacillus、Staphylococcus等多重耐药菌属相对丰度在禁用AGPs后有所减少。禁用AGPs能够降低猪粪中多重耐药菌的饲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但也会升高治疗用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利福平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1.
夏枯草抗菌成分的提取及其抗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确定夏枯草有效抗菌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60min,提取物最大吸收波长为280m。抑茵效果试验表明,夏枯草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青霉和黑曲霉都有一定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1.6%,0.6%,0.8%和0.8%(mL/100mL)。  相似文献   

12.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无疑推动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引起了其耐药性威胁公共健康和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担忧。本文系统梳理了兽用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负面问题的显现、认知和管理政策的变化,分析了中国、美国、欧盟管理政策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本文认为,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长期关注养殖业中抗生素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问题,加快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应提升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引导公众参与遏制耐药性发展的行动;应考虑我国的发展目标,吸取美国因利益集团阻挠而反应缓慢的教训,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发挥我国的体制优势,找到政策上的最优解;支持、推动全球抗生素管理的国际协同行动。  相似文献   

13.
樟树叶片抑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碱提取、酸沉淀的方法从樟树叶片中分离得到一种棕黑色粉末,该提取物主要为有色化合物A和B的混合物,化合物A的含量成倍高于化合物B;经silicagel、Al_2O_3及sephadexG-25柱层析分离纯化等步骤,得到纯化的红棕色化合物A,经PAGE、PLC及TLC检测均为单一谱带或单一斑点;该化合物熔点为280.29℃,λ_(max) ̄(KOH)为213nm,E1cm1%为342.5,肩峰为257nm,pI为3.7,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及毛霉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东洞庭湖抗生素及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时空分异特征,采集了东洞庭湖流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沉积物样品,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4类12种抗生素和8种相应抗性基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抗生素浓度水平处于ng·g-1级别,枯水期4类12种抗生素的检出率和浓度水平均高于丰水期。丰水期沉积物浓度范围为ND(未检出)~176.94 ng·g-1,平均浓度为9.75 ng·g-1;枯水期浓度范围为ND~101.34 ng·g-1,平均浓度为10.88 ng·g-1;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东洞庭湖主要的抗生素。丰水期沉积物样品中共检出8种ARGs,绝对丰度范围在ND~1.03×107 copies·g-1;枯水期绝对丰度范围为9.93×102~6.32×109 copies·g-1。从空间上看,下游ARGs总丰度高于上游。沉积物中抗生素与ARG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在枯水期表现出更好的正相关性。研究表明,东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异,在枯水期和靠近水产养殖的区域污染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5.
农用抗生素万隆霉素是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分离筛选出来的新结构农用抗生素,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急性经口LD50雌鼠为2 610 mg/kg、雄鼠1 780 mg/kg;皮肤刺激强度平均分值为2.5、急性眼刺激积分指数(I.A.O.I)最高值为43,眼刺激的平均指数(M.I.O.I)7天后为13.5,对SD大鼠的急性经皮LD50>2 050 mg/kg.按国家标准GB15670-1995分级,17.5%农用抗生素万隆霉素乳油急性毒性为低毒农药,完全符合低毒农药登记的毒性标准,可以作为低毒农药进行临时登记.  相似文献   

16.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生理机能和代谢的抑制作用,选用微生物的TTC法和普通平板抑菌圈2种方法,通过8组试验分别对含抗生素的消毒鲜牛奶与不消毒鲜牛奶、不含抗生素的消毒鲜牛奶与不消毒鲜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进行定性检测比较。结果表明,消毒牛奶与不消毒牛奶在TTC法中显色状态相同,在普通平板抑菌圈法中均出现直径大小相近的抑菌圈。说明经加热灭菌处理后的消毒鲜牛奶与生鲜牛奶一样,其抗生素残留依然存在,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单孢菌40027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小单孢菌40027菌株对硫链丝菌素、阿泊拉霉素、链霉素和卷曲霉素表现敏感;而对卡那霉素、潮霉素和庆大霉素表现抗性。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类杀虫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类杀虫剂是一类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的生物农药。其具有特异性强,防治效果好,对人畜安全,不破坏生态平衡,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本文就几种主要的抗生素类杀虫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以期为该类农药的研究开发与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降解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几十年来航生素的大量使用所引起的公共健康、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倍受社会关注。由于微生物对抗生素削减的高效、低耗、环保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微生物降解法已成为处理抗生素污染的有效途径。在综述近几十年来利用微生物方法处理抗生素污染的技术、抗生素降解功能微生物的筛选、降解条件优化、降解效果及其降解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有效微生物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有效微生物的组成、特点、应用及其对家畜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