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快速检测样品中的小鹅瘟病毒。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较好,灵敏度可达0.7412μg/mL。该方法可以用于鹅细小病毒(GPV)的临床诊断及样品中有效抗原组分的检测,结果准确、快速、重复性好,且EL1SA效价与AGP效价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鹅细小病毒(GPV)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兔抗GPV IgG为捕获抗体,抗GPV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通过方阵试验确定了兔抗GPV IgG最适包被浓度为16 mg/L,抗GPV单克隆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10.8 mg/L,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倍数为1∶4 000,建立了检测GPV单抗双夹心ELISA方法,对GPV检测灵敏度达0.312 mg/L.用该法对延边某养鹅场疑似发生小鹅瘟病的252只病死鹅进行检测,结果阳性率为75.79%,与病毒中和试验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迭91.11%.本研究建立的单抗双夹心ELISA方法为GPV的检测和区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两种鹅霍乱菌苗,分别接种两组试验鹅。同时建立了ELISA检测免疫鹅血清抗体方法,并与攻毒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LISA与攻毒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可用于鹅霍乱菌苗免疫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纯化的鹅副黏病毒NP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鹅副黏病毒NP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确定了间接ELISA的最适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1.0μg/mL,血清稀释度为1∶200,兔抗鹅IgG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稀释度为1∶2 000,抗原和血清、血清和二抗均于37℃反应1 h,底物于37℃显色15 min。此间接ELISA方法的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应用该方法对试验鹅血清进行检测,以HI试验为参照。经统计学处理后,比较了两方法测得的抗体效价,分别建立了各组鹅群的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证明,这两种方法检测的抗体效价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确诊某养鹅场雏鹅发病死亡的病因,采集4日龄发病雏鹅的肝脏组织,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相关病毒核酸PCR检测方法进行病原学诊断。结果:(1)在肝脏样本中分离出细菌,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动物感染试验,鉴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2)鹅细小病毒PCR检测试剂盒检测未发现鹅细小病毒特异性DNA片段。综合诊断为鹅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6.
鹅细小病毒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irus GPV)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而且鹅细小病毒病有30日龄后发病的,发病日龄有所推后。关于鹅细小病毒的检测,现已建立了许多方法,并且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主要有琼脂扩散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黄牛精子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等方法。自1995年Zadori等人发布了鹅细小病毒B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之后,关于GP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生要集中在小鹅瘟保守抗原基因片段的克隆表达的研究。PCR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上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特异、操作简便等优点。本研究旨在建立鹅细小病毒PCR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鹅瘟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goose plaque)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goose parvovirus infection,GPVI),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主要侵害30日龄以内雏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且死亡率高.小鹅瘟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临床上可根据病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进行实验室确诊.目前,用于小鹅瘟病原或抗体检测的主要方法有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酶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上述诊断方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小鹅瘟病的诊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主要采用细菌学和血清学方法,但因细菌学方法费时、费力、危险性高,血清学方法便成为布鲁氏菌病诊断的主要方法。本研究利用RBPT、SAT、CFT、i-ELISA和c-ELISA检测试剂盒对27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评价不同检测方法对我国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价值。试验结果表明:RBPT检测为阳性的样品数量最多;SAT与CFT两种试验方法差异显著,漏检率可达23.17%~24.39%;i-ELISA、c-ELISA方法与RBPT的符合率、阳性检出率均高于SAT和CFT;i-ELISA、c-ELISA方法与SAT和CFT两种方法综合判定结果无显著差异;i-ELISA与c-ELISA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鸭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目前已有多种诊断方法用于鸭瘟的诊断。本文就鸭瘟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小鹅瘟和沙门氏菌感染是严重危害养鹅业发展的常见病,为了快速、准确地对小鹅瘟、鹅沙门氏菌感染进行诊断,减少这两种病的危害,本试验将这两种病原体的PCR-DHPLC检测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小鹅瘟和鹅沙门氏菌的方法,并进行了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新的PCR-DHPLC方法稳定、敏感、特异性强,适合专业检测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鹅圆环病毒(GoCV)抗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重组核衣壳(Cap)蛋白,将纯化的该重组蛋白作为ELISA检测的包被抗原,利用交叉反应性,以羊抗鸡IgG(HRP-IgG)作为二抗,经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鹅血清GoC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确立的ELISA反应最适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2.05μg/mL,待检血清稀释度为1∶50,HRP-IgG稀释度为1∶2000,待测血清和二抗均于37℃反应1.5h,底物于室温显色10 min。经38份阴性血清检测确定阴阳性临界值为0.25。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大肠杆菌、新城疫、禽流感H5和H9、小鹅瘟、鹅副粘病毒抗原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应用该方法检测了从4群GoCV PCR检测阳性种鹅群采集的血清,结果显示其血清阳性率在60.0%~90.9%。本实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为进一步开展GoC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便捷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张力  李宏  李香  张玥 《畜牧兽医杂志》2013,(6):107-109,112
建立犬瘟热病毒捕获ELISA,用于该病的快速诊断。方法采用犬抗CDV抗体包被96孔反应板,用以捕获样品中的CDV,再用CDV单克隆抗体和酶标羊抗鼠IgG检测被捕获的CDV抗原,经方阵试验,确立了抗原捕获ELISA的反应条件,并组装ELISA试剂盒。结果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REOV、CPV2、USCCV、CAV-1、CAV-2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检测犬的临床样本110份。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间接血凝试验与ELISA试验结果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口蹄疫抗体监测方法是正向间接血凝方法,这也是行业标准《口蹄疫诊断技术》(NY/SY150—2000)中推荐的方法之一。但ELISA方法作为一种生物学方法,也常常被用来检测其抗体。为了确定应用ELISA方法进行口蹄疫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口蹄疫间接血凝试验与ELISA试验结果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HA/HI和ELISA方法检测金钱豹血中猫瘟热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瘟热(Feline d istemper)是由猫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白细胞显著减少、呕吐和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猫科和鼬科多种动物,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其中以幼小易感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最高。由于该病对野生动物的威胁不像犬瘟热那样有较大的危害,对该病的检测诊断手段报道也不多见。试验采用HA/HI和ELISA法对成都动物园12只金钱豹血中抗体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金钱豹血清样品,来自成都动物园;诊断抗原,由四川农业大学预防兽医系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猫瘟热病毒(Feline d istemper virus,FPV)…  相似文献   

15.
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GoCV)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鹅病原,可引起鹅的免疫抑制,从而给养鹅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了解该病毒特性、基因组结构、致病机理、诊断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这几个方面对鹅圆环病毒作了概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病毒,减轻其对养鹅业的危害。1概述  相似文献   

16.
狐脑炎是由犬I型腺病毒(CAV-1)引起的以狐狸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伴发兴奋性增高和癫痫性发作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病毒病,具有发病急、传染快、危害严重等特点,是危害狐狸养殖业的三大疫病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先进的,快速、规范化的诊断方法,以便及时、准确地对该病进行确诊.本研究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狐脑炎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快速鉴别诊断鹅星状病毒(GoAstV)和鹅细小病毒(GPV),根据GoAstV和GPV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目的片段并构建重组质粒,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这两种病毒的PCR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出两种病毒的相应片段,而对鹅副粘病毒(GPMV)、鹅流感病毒(GAIV)、鹅腺病毒(GA...  相似文献   

18.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在我国,本病对猪的危害很严重,引起仔猪的高发病率,成年猪症状轻微,常呈现隐性带毒,成为新的传染源,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动物血清中伪狂犬病病毒抗体,在伪狂犬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的免疫效果上有一定意义.为了有效控制和消灭此病,急需快速、准确、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便于广泛推广应用的诊断方法和疫苗免疫效果的检测方法.本实验试图建立一种以ELISA试剂盒形式能检查出猪血清中伪狂犬病病毒抗体的方法,以便进一步调查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和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鹅细小病毒(GPV)VP3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GPV抗体的间接ELISA及Dot-ELISA方法。经确定两种方法的抗原包被浓度为125μg/mL,其中间接-ELISA 100μL/孔、Dot-ELISA 5μL/点。间接-ELISA中HRP标记的兔抗鹅IgG的工作浓度是1:200,检测血清的最适稀释度是1:400,阳性判定标准为OD492≥0.20,且P/N≥2.0。用此方法检测弱毒疫苗免疫血清,其抗体滴度在1:400~1:51200。Dot-ELISA的结果与间接-ELISA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根据鹅细小病毒VP3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结果特异性地扩增出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的430bp核苷酸片段,建立了用于检测鹅细小病毒的PCR方法。此方法检测鹅细小病毒结果与病毒分离培养、电镜检查结果一致。通过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应用实验证明,每5μL样品中获得阳性扩增结果中最小检出量为2.5×10^-1.58 ELD50;此方法用于临床检测鹅细小病毒是特异的、敏感的、可行的,本次实验建立的PCR方法使我省小鹅瘟的诊断,监测和防制工作上升到分子生物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