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93年人类首次培养出回肠炎的病原茵——细胞内罗松菌。起初只是尝试研制一种疫苗.而后经历了7年的研究发展6对细胞内细菌病原体和仔猪断奶后l肠内感染细胞内罗松菌来讲.口服弱毒型活菌制剂是最“简单”的免疫方式。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是较好的一种疫苗接种方法,因此.一种弱毒型细胞内’罗松菌活茵疫苗被成功研制开发。  相似文献   

2.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以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综合征。该病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影响饲料转化率,延长上市时间,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为革兰氏阴性,主要在细胞内寄生。病菌可在5~15℃的环境中存活至少1~2周,细菌的纯培养物对季铵盐类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相似文献   

3.
猪增生性肠病(PPE)是以回肠的黏膜呈腺瘤样增生样为主要特征的肠道疾病,又称肠腺瘤复合症(lntestinolaoenomatosiscomplen)。该病的真正致病菌是回肠细胞内共生体,即细胞内劳生尼菌,为专性回肠段细胞内寄生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可在5℃~15℃的环境中存活至少1~2周,细菌的纯培养物对季胺盐类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敏感。该病的特点是在肠道出现单纯的增生变化的基础上引发坏死性肠炎、局部性肠炎和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的一系列极为相似的病理变化过程,但外观表现又差别很大。该病已成为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不同区域的规模化猪场时有发生,并…  相似文献   

4.
猪增生性肠炎(简称PPE)又称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此病是由一种细胞内劳森菌(亦有人称之为细胞内罗松菌,编者注)引起猪的一种肠道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PPE),又称猪增生性肠病,是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体是细胞内劳索尼亚氏菌,不同的文献资料翻译有所差别,如细胞内劳森氏菌、细胞内劳森菌、细胞内罗松菌、罗森氏菌等。该病也有不同的名称,如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炎、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该病主要发生于3~12月龄的育肥猪,2月龄以内和1周岁以上的猪不易发病,但也可以感染。近期,笔者治疗了一例该病  相似文献   

6.
1病原与临床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会排放出大量细菌,在接种后1~3星期的粪便中可检出大量细菌,感染猪可持续排菌4~10星期。病菌一旦被排放在农场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存活于猪粪便中,从而造成猪场持续性感染。细胞内劳森菌对一般的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季铵盐和  相似文献   

7.
1病原学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是胞内劳氏菌(也称为胞内劳森菌),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菌,胞内劳氏菌主要寄生在病猪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内,属于脱硫弧菌属,具有典型的弧菌外形,多呈弯曲形、逗点形、S形或直的弧状杆菌,具有波状的3层膜作外壁,无鞭毛和孢子,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在培养基培养未获成功,也不适应鸡胚生长,但在鼠、猪和人肠细胞上均能生长,细菌在5℃~15℃环境中至少能存活2周,细菌培养物对季铵类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相似文献   

8.
<正>猪增生性肠炎(PPE)是由一种被称为细胞内罗松菌的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常见综合征。本病主要发生于6~9月龄的育肥猪,断奶2月龄的子猪及种猪也可感染。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2~3周,体温一般正常。临床上可分为3种类型:1.1急性型较为少见,多发于4~12月龄的成年猪,主  相似文献   

9.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Enteropathy,简称PPE),是由一种被称为细胞内罗松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又译为劳索尼亚氏细胞内寄生菌)的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常见综合征。不同的文献中又有不同的名称,如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本病剖检特征是小肠及回肠粘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组织学常见小肠上皮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0.
胞内劳森菌可引起猪的回肠炎,给猪场带来一定经济损失。为了解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以饮水消毒方式,治疗3月龄生长猪急性回肠炎的效果。本文通过PCR检测不同饮水方法(80%泰妙菌素60 g/T、10 g/T漂白粉、1:1 000×2(0~2)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治疗发病猪7 d内的粪便胞内劳森菌带菌情况,并结合临床变化评价治疗效果。检测结果显示,泰妙菌素和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1:1 000)用药后第3 d的猪粪检测不到胞内劳森菌的核酸,漂白粉和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1:4 000)用药后第6 d的猪粪检测不到胞内劳森菌的核酸。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1:1 000)与泰妙菌素饮水治疗猪急性回肠炎时具有相同效果,优于常用饮水消毒剂漂白粉;且1:4 000时仍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7,(11):101-104
以溴化二甲基二癸基烃铵消毒剂为研究对象,以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通过悬液定量杀菌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37℃,25℃,4℃)、不同作用时间下,溴化二甲基二癸基烃铵的最佳杀菌条件。结果表明,在没有有机干扰物存在时,当溴化二甲基二癸基烃铵含量为125 mg/L时,其在37℃,25℃,4℃下,与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7cfu/L)作用1 min,杀菌率可达100%;相同条件下100%杀灭志贺菌的含量为250 mg/L。当作用时间为5 min时,除了在4℃不能100%杀灭志贺菌外,31.25 mg/L消毒剂在试验条件下对受试菌均可达到100%的杀灭。分别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研究有机干扰物对溴化二甲基二癸基烃铵杀菌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干扰物(牛血清白蛋白)的终含量为3%时,在室温下(25℃)杀灭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7cfu/L)的条件分别为62.5 mg/L、125 mg/L作用10 min以上;当干扰物终含量为25%时,相同情况下杀灭受试菌的条件分别为125 mg/L、250 mg/L。研究结果为溴化二甲基二癸基烃铵消毒剂的使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12种市售消毒剂对沙门氏菌的灭菌效果,确定其最低有效抑菌浓度,首先建立试验模型,即从挑取单克隆摇菌培养第2~12代的菌液中,各吸取20μL接种到50 mL营养肉汤,37℃120 r/min恒温摇床上培养18 h,获得沙门氏菌标准株菌液;然后,在9 mL消毒剂溶液中加入1 mL菌液,常温消毒反应10 min;培养后比较菌落数量,最后确定最低有效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模型下,主要成分为复方苯扎溴铵或碱性表面活性剂的消毒剂效果最好(1:4 000),主要成分为戊二醛或癸甲溴铵的消毒剂次之(1:2 000),"戊二醛+苯扎溴铵"或"戊二醛+苯扎氯铵"的消毒剂再次(1:1 000),而其他成分的消毒剂效果较差(1:500,1:200)。结果表明,该试验模型条件下,不同成分消毒剂的沙门氏菌灭菌效果有差异。结果提示,养殖现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消毒剂,并适当调整使用浓度和剂量,适当延长消毒时间。本研究为养殖场沙门氏菌消毒剂的正确合理选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养殖场细菌消毒剂耐药性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选择临床分离的104株猪源大肠埃希菌进行了消毒剂敏感性试验,并对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消毒剂耐药性比质控菌明显提高,qacE△1-sulⅠ基因检出率高达95.19%.结果说明,受试消毒剂耐药性在养殖业中已日趋严重,进一步研究细菌消毒剂耐药及与抗菌药物交叉耐药性的机制迫在眉睫,以期对细菌消毒剂耐药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鹅沙门氏菌病又称鹅副伤寒,是雏鹅常见传染病之一。1病原沙门氏菌病病原是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小约1~3mm×0.4~0.6mm,大多数菌形状为杆状或卵圆形,没有荚膜和芽孢。该菌对热和消毒药非常敏感,在60℃,5 min即可死亡,但在-20℃可生存一年以上;石炭酸和甲醛溶液等消毒剂对该菌具有很好的消杀效果。该菌在环境中的土壤、粪便和水中的适宜条件下可保持  相似文献   

15.
<正>猪急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疾病,病猪以小肠或大肠肠壁增厚,肠隐窝内未成熟上皮细胞呈腺瘤样增生为特征。1流行特点胞内劳森菌有较强的环境抵抗力,自然条件下可存活1~2周,对季铵盐类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较为敏感。本病分布广泛,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急性回肠炎主要发生于4~12周龄的断  相似文献   

16.
32种常用渔药对大黄鱼致病菌哈维氏弧菌的体外抗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32种常用渔药对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一株大黄鱼致病菌-哈维氏弧菌GYC1108-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其中中草药7种,抗菌药8种,常用水体消毒剂17种。结果显示,7种中草药对受试菌GYC1108-1的MIC介于0.039~625 mg/L,MBC介于0.078~1 250 mg/L;8种抗菌药对该菌的MIC介于0.078~1.25mg/L,MBC介于0.156~2.5 mg/L;17种水体消毒剂对该菌的MIC介于0.062~3.125 mg/L,MBC介于0.078~6.25 mg/L。试验表明,这些渔药都对哈维氏弧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菌毒涤、新菌敌、消毒威、好典四种消毒剂对犬蛔虫卵的杀灭作用,以1:50、1:100、1:200、1:400四个浓度稀释四种消毒剂,并将其分为15 min、30 min、60 min三组时间分别作用于早期犬蛔虫卵。洗药之后将犬蛔虫卵置于0.9%生理盐水,3%福尔马林混合液中37℃温箱培养,并设置对照组。结果表明,在菌毒涤,新菌敌,消毒威,好典四种消毒剂中,以好典对虫卵的杀灭作用最为明显,30 min和60 min组对虫卵的杀灭率都达到了100%;菌毒涤对虫卵的杀灭作用较好典稍弱,各组对虫卵的杀灭率为72.73%到91.67%不等;新菌敌对虫卵的杀灭作用更弱,各组分对虫卵的杀灭率为40.00%到66.67%不等;消毒威的虫卵的杀灭作用最弱,最高杀灭率为50.00%。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在有机物存在下格利特消毒剂杀灭禽流感病毒的能力,试验模拟鸡舍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实际情况,在鸡粪中混入H9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格利特消毒剂(20%戊二醛溶液)杀灭禽流感病毒的效果,结果:1∶100、1∶200和1∶400稀释的格利特消毒剂在4℃或25℃下作用20 min,均能100%杀灭混入鸡粪中的H9N2禽流感病毒;1∶200稀释的格利特消毒剂25℃下作用20 min,能杀灭存在于鸡粪和清洁剂中的100%H9N2禽流感病毒。1∶100、1∶200、1∶400、1∶800、1∶1 600稀释的格利特消毒剂25℃下作用20 min,均能100%杀灭无鸡粪保护的H9N2禽流感病毒。结论:格利特消毒剂能杀灭有鸡粪保护的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9.
研究温度、pH、有机物等因素对复方癸甲氯铵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影响,并在猪舍和鸡舍验证消毒剂的实际消毒效果,为临床使用提供指导.结果显示,在2℃时,复方癸甲氯铵作用1 min对大肠埃希氏菌杀菌率高于99.9%,其余不同温度下不同作用时间的杀菌率均为100.0%;在不同温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不同时间的杀菌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20.
利用物体表面现场消毒试验方法,观察了氯甲酚纳米乳消毒剂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氯甲酚纳米乳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随消毒剂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当高于0.1%氯甲酚纳米乳消毒剂对卫生间水泥地面的自然菌作用5 min以上时,杀灭对数值均大于1,消毒合格;0.5%氯甲酚纳米乳消毒剂对兔舍地面的自然菌作用10 min以上,高于1.0%氯甲酚纳米乳消毒剂作用5 min以上时,杀灭对数值均大于1,消毒合格。结果提示,氯甲酚纳米乳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良好,值得在畜牧兽医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