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优6785是由用两系不育系885S为母本、黔恢785为父本配组的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米质较优的两系中籼杂交稻新组合。经2010-2011年贵州省杂交水稻迟熟组2a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25 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9.06%;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59 t/hm2,比对照增产10.30%;全生育期158.9 d,比Ⅱ优838早熟0.9 d;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均优于对照。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04号)。  相似文献   

2.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金优78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杂交和复交途径,聚合多个材料的优异性状,育成了新的三系恢复系黔恢785。用黔恢785与不育系金23A配组育成了杂交水稻新组合金优785。经贵州省2008—2009年区试鉴定,金优785平均单产9.62 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9.27%;生产试验鉴定平均单产8.85 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27%;在贵阳地区进行高产栽培试验,最高单产达13.74 t/hm2。金优785的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均优于对照,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金优785是适合贵州省一季迟熟中籼稻区种植的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3.
安优136是用黔恢136与安丰A配组育成的优质早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经贵州省2008-2009年2 a区域试验鉴定,安优136平均单产9.62 t/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9.27%;1 a生产试验鉴定,平均单产8.85 t/hm2,比对照金优207平均增产5.27%;稻瘟病抗性明显优于对照金优207,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三级标准。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育三系恢复系黔恢785与从湖南省科裕隆公司引进的不育系湘菲A配组,育成了杂交水稻新组合湘菲优785。经贵州省2009—2010两年杂交水稻区试鉴定,湘菲优785平均单产8.85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5.23%;经2011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单产9.87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6.52%。湘菲优785的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均优于对照,于2012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书号:黔审稻2012001号)。湘菲优785是适合贵州省一季迟熟中籼稻区种植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5.
金优990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安恢990与金23A配组育成的高产早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经贵州省2011—2012年2年区域试验鉴定,金优990平均单产9 886.8kg/h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8.4%;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 763.7kg/h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平均增产6.73%。稻瘟病抗性鉴定为中感,抗冷性鉴定为强,明显优于对照香早优2017。2014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09号),适宜贵州中、高海拔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育的优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育成了优质两系杂稻新组合两优211。经两年贵州省杂稻区试鉴定,两优211平均每667m^2产量511.5kg,比对照平均增产3.2%。一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每667m^2产量491.1kg,比对照平均增产14.9%。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两优211对稻病有较好的抗性。稻主理化指标测试和食味鉴评结果米质优良,两优211于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中高海拔地区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米及晚3系列的替代组合之一,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新品种健优38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出新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应用于生产,用新选育的三系恢复系黔恢1388与健645A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健优388,经贵州省2008—2009年区域试验鉴定,平均产量9.4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5.14%;生产试验鉴定,平均产量8.88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0.33%;平均生育期155.3d,比对照早熟1.8d;在贵阳地区进行高产栽培试验,最高产量达13.71t/hm2。健优388的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都优于对照,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两优2163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997年沙县种子公司开始在沙县南霞乡对两优2163进行制种试验.2000年该组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沙县种子公司制种面积达25 hm2,平均产量3.3 t/hm2,最高产量4.2 t/hm2.种子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一级种标准.通过几年的摸索,已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制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中早粳晚熟稻区粳稻产量,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优良BT型三系不育系金粳11A和恢复系津恢1号;在此基础上组配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粳稻新品种金粳优11A/津恢1号。经国家北方稻区中早粳晚熟组2010—2012年区域试验,金粳优11号平均单产9.71t/hm2,比对照津原85增产11.57%;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97t/hm2,比对照增产11.93%。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辽宁省南部、北京市和天津市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惠两优369系武汉惠华三农种业有限公司以母本不育系惠34S与父本R369杂交配组选育的中籼杂交稻组合,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9. 24t/hm~2和9. 39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 1%和8. 7%。2013年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产量9. 36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9. 58%。该品种具有生育期适中、高产优质、抗倒伏、制种产量高等优点,适宜在安徽省全省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