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杂交粳稻38个恢复系进行了亲缘系数分析,并探讨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约12%的材料间的亲缘系数(COP)值为0,COP值变异范围为0~0.75,平均值仅为0.09.经COP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聚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共有24个恢复系,核心亲本为C57;第二类群共有4个恢复系,都是IR8的衍生系;第三类群只有超优1...  相似文献   
2.
津稻3号是以中国的91305株系为母本,日本品种越光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好,适应性广,在津、京、唐地区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粳稻遗传多样性,为粳稻不育系的改良提供依据,对我国杂交粳稻中的40个不育系进行亲缘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约60%不育系间的亲缘系数(COP)值为0,COP值变异范围为0.00~0.75,平均值仅为0.03,大多数不育系在系谱上的遗传关系很小或无遗传关系。通过COP聚类分析,供试不育系聚为6个类群,第1个类群共有10个不育系,核心亲本为农垦58;第2个类群共有20个不育系,初步系谱分析表明,他们都是藤板5号的衍生系;第3个类群共有7个不育系,均为农垦57的后代;第4、5、6类群均仅有1个不育系,这些不育系之间以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不育系没有共同的祖先亲本。认为,粳稻不育系间系谱上的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用雄性不育诱导剂 SC2053,在药隔期对小麦植株进行一次性喷施处理。在药隔期、抽穗始期和开花期分别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处理和对照的分析样品是从幼穗或花药中提取的。试验结果如下:(1)在药隔期,处理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带多于对照;(2)在抽穗始期,处理和对照的酶带数是一致的;(3)在开花期,处理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少于对照。经SC2053处理后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这种动态变化,可能导致营养和能量的提前消耗,而最终导致被处理植株的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5.
中日水稻品种剪叶对单株粒重和垩白粒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粳稻抽穗后功能叶受到损害的时间越早与受损叶片数的增加,对籽粒增重的影响就越大,垩白率也呈上升趋势,低垩白率的品种垩白增加率大于高垩白率品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10优18制种中不同父母本行比对产量及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在2∶4~12,行比对制种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处在不同行位不育系的结实率间却存在显著差异,结实率随不育系离父本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结果表明,由于小的行比能增加恢复系产量,减少不育系用量,因此,小行比能增加10优18的制种效益。  相似文献   
7.
粳型三系杂交稻亲本开花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个杂交粳稻不育系、15个恢复系的开花习性,结果表明:不育系的开花历期平均为7.0 d,而恢复系的开花历期平均2.5 d,二者差别达3.5 d;不育系的午前花率平均为58.8%,而恢复系的午前花率平均为73.9%;多数恢复系的开花高峰出现在开花后第2~3 d,而不育系却出现在开花后4~5 d(中作59A除外).除不育系3A外,其它不育系的日开花高峰均晚于恢复系.不同的恢复系之间在开花习性上也存在差异.研究粳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开花习性,能够有效调控其亲本的花期、花时,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是玉米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玉米耐密育种的形态生理基础及主要农艺性状耐密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选育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稻花培材料抗旱性及籼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8份来源于3个水稻与旱稻杂交的F1组合的花培材料进行水、旱栽培处理,筛选出抗旱、丰产的粳稻种质资源,并进行籼粳性分析、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双亲之一为抗旱型品种,其花培后代有50%左右的抗旱型植株;大部分花培后代的抗旱性呈连续分布,个别株系表现双向超亲分离,抗旱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在N6培养来源于3个组合的花培植株多数表现为粳型,少数偏籼型.最后还对水稻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津稻3号是一个适应性广,抗逆、高产、优质的粳稻品种.该品种自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后,经示范推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一般单产550~600kg/667m2,高产地块可达628kg/667m2,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为使大家了解这个品种,现将它的生育规律、形态生理指标和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