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钙和非植酸磷水平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540只1日龄商品代AA肉公雏作为试验动物,采用5(钙水平)×3(非植酸磷水平)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饲粮钙水平分别为0.60%、0.70%、0.80%、0.90%、1.00%,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35%、0.40%、0.45%,共15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6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饲粮钙和非植酸磷水平对1~21日龄肉仔鸡日增重、日采食量、耗料增重比、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饲粮钙和非植酸磷水平互作对1~21日龄肉仔鸡日增重有影响(P<0.01),但对21日龄肉仔鸡血清钙、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当饲粮钙水平为0.62%、磷水平为0.35%时,肉仔鸡的日增重最大(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粮钙和非植酸磷水平为0.62%和0.35%时,可使1~21日龄肉仔鸡获得最佳生长性能,且对其血清钙、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仔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仔鸡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接近的健康1日龄AA肉仔鸡288只,按体重均匀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即每组72只鸡。设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试验Ⅰ组:日粮中添加0.5%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试验Ⅱ组:日粮中添加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试验Ⅲ组:日粮中添加2%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方中药制剂对肉仔鸡的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提高肉仔鸡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及肉色,并有降低滴水损失的趋势;日粮中添加1%复方中药制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将5 00只1日龄的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1个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肉仔鸡采食基础日粮,试验1组肉仔鸡饮水中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代谢产物,试验2组肉仔鸡基础日粮中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活菌体,试验3组肉仔鸡采食基础日粮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及其代谢产物,试验4组肉仔鸡采食某市售微生态制剂,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相对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日粮中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能够提高肉仔鸡成活率、体重增长、降低肉仔鸡腹泻率,但对肉仔鸡新城疫免疫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养分利用和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小麦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养分利用及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将24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喂在含40%小麦的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木聚糖酶(0、500、1 000和5 000 U/kg)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对17~21日龄肉仔鸡粗蛋白质、钙及总磷利用率及粪便含水率无显著影响(P>0.05);趋于提高17~21日龄肉仔鸡干物质利用率(P=0.093)及表观代谢能值(P=0.110);各组肉仔鸡养分表观利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木聚糖酶未显著影响21日龄肉仔鸡小肠、胃、胰腺和脾脏相对重量(P>0.05).1 000 U/kg酶组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仔鸡回肠相对长度(P<0.05).木聚糖酶对21日龄肉仔鸡胫骨干重、长度、灰分及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表明:含40%小麦的肉仔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养分利用及大部分肠道器官发育均未产生显著作用;超量添加对肉仔鸡养分利用无进一步改善作用,也未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由鼠李糖乳杆菌和啤酒酵母共生培养物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和十二指肠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饲喂含600 mg/kg金霉素的基础日粮,4个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并在饮水中分别添加0.1%、0.5%、1.0%、1.5%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提高肉仔鸡血清钙、磷、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P<0.05),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和白球比(P<0.05),并使十二指肠肠绒毛密度增加,长度显著增长(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血清中某些生化指标和十二指肠组织形态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饲粮对肉仔鸡器官发育及其病理变化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160只1日龄AA肉仔公鸡分成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0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8只鸡。对照组鸡饲喂非转植酸酶基因的亲本玉米饲粮,试验组鸡饲喂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饲粮。2个处理组饲粮中可利用磷等所有养分含量均相等或相近。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肉仔鸡内脏器官指数、小肠各段长度和重量指数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肉仔鸡的肝脏、肾脏、脾脏和十二指肠也未发现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期内,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饲粮对肉仔鸡的器官发育未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脏器未发现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铜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92只初始体重(42.68±0.18)g的1日龄健康商品代爱拔益加(AA)肉公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铜含量为5.17 mg/kg),其余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12 mg/kg铜(源自无机硫酸铜),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铜对1~21日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耗料增重比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 mg/kg或12 mg/kg铜显著降低了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饲粮添加铜对21日龄肉仔鸡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饲粮添加铜对21日龄肉仔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酸和尿素氮、葡萄糖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综上,饲粮添加无机硫酸铜形式的铜可降低1~21日龄肉仔鸡采食量,但对肉仔鸡其他生长性能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研究其对肉仔鸡排泄物中钙、磷含量及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AA肉鸡18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无抗对照组、抗生素对照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无抗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 mg/kg黄霉素、75 mg/kg金霉素和20 mg/kg吉他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1010cfu/kg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与无抗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枯草芽孢杆菌组和抗生素组肉仔鸡排泄物磷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 0.01),分别降低了10.87%、10.14%。(2)与无抗对照组相比,42日龄时,枯草芽孢杆菌组肉仔鸡排泄物灰分和钙含量极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8.33%、23.81%((P 0.01),排泄物磷含量显著提高8.94%(P 0.05)。(3)与无抗对照组相比,枯草芽孢杆菌组肉仔鸡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代谢率显著提高(P 0.05);枯草芽孢杆菌组和抗生素对照组肉仔鸡钙、磷表观代谢率极显著提高(P 0.01),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组钙、磷代谢率分别提高了16.77%、16.18%。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肉仔鸡的养分表观代谢率,降低21日龄肉仔鸡排泄物中磷含量,提高42日龄肉仔鸡排泄物中灰分、钙和磷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抗氧化剂产品和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96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CTR)饲喂不添加任何抗氧化剂的基础日粮;SQM6组饲喂基础日粮+48mg/kgSQM6;SQMax组饲喂基础日粮+80mg/kgSQMax。记录肉仔鸡的日均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并于28日龄时,随机在每个重复中选取1只鸡进行翅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CTR相比,肉仔鸡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有改善饲料转化率的趋势(P>0.05);添加SQM6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日粮中添加SQMax显著提高了肉仔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肉仔鸡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SQM6和SQMax能够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改善肉仔鸡机体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壳聚糖对肉仔鸡血清花生四烯酸含量、磷脂酶A2活性及小肠胞内磷脂酶A2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2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5种试验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200、500、1000和2 000 mg/kg的壳聚糖配制而成.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肉仔鸡血清花生四烯酸含量、磷脂酶A2活性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胞内磷脂酶A2mRNA表达均随日粮壳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呈显著二次曲线增加(P<0.05);其中以500和1 000 mg/kg壳聚糖组较高,但当日粮壳聚糖添加量为2 000 mg/kg时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由此可知,壳聚糖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与磷脂酶A2的活性及小肠胞内磷脂酶A2mRNA的表达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氟超标及动物氟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氟的过量及中毒氟对动物有一定的营养生理功能,但动物对氟的需要量很低,生产中很少会出现缺乏或不足,而容易出现氟中毒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称氟为有毒、有害元素,这是因为在动物的饲粮中氟含量超过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 198 3年~ 1999年氟含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 ,经多重相关分析 ,得出了平均温度、降雨量对桑叶含氟量的组合效应为最佳 ,复相关系数 Ry.1 2 为 0 .6 84 ( F=6 .514 >F0 .0 5 ,n=17)。建立了日平均温度、降雨量、桑叶含氟量相关系统的数学模式为 :Y=- 2 4 .0 6 4+ 3.56 5x1 - 0 .0 6 46 5x2 ± 15  相似文献   

13.
牦牛血清氟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对37头青海牦牛血清氟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为0.015±0.007(0.005-0.026)mmol/L。同时还对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做了检测。  相似文献   

14.
配合饲料中氟含量现状和降低氟含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氟对动物有严重危害,影响动物的健康与生产性能。在生产实践中,控制饲料中氟含量对饲料品质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对广东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的配合饲料中氟含量进行了调查检测,同时提出了防止配合饲料中氟含量超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氟是畜禽正常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对机体牙齿、骨的钙化、神经兴奋性传导和酶系统的代谢等均有促进作用,但过量的氟则易导致氟中毒。  相似文献   

16.
96头始重(24.14±1.1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含氟量37.39mg/kg),第2、3、4组分别饲喂含氟(以NaF形式添加)量为100、150、200mg/kg的日粮,研究日粮中不同氟水平对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了氟在肝、肾和肌肉中的沉积,饲料氟和粪氟、血清氟、尿氟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第3、4组猪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8.86%(P<0.05)和9.81%(P<0.05),料重比分别升高7.36%(P<0.05)和8.07%(P<0.05)。第4组血清钙、镁、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7.33%(P<0.01)、29.91%(P<0.01)、10.75%(P<0.05)和33.71%(P<0.01)。第3、4组肝、肾和肌肉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粪氟、血清氟、尿氟含量随饲料中氟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01),饲料氟与粪氟、血清氟、尿氟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P<0.01)、0.911(P<0.01)和0.959(P<0.01)。  相似文献   

17.
氟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氟对动物有严重危害。本文验对我国部分地区的磷酸氢钙、预混料、浓缩料及配合饲料中氟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磷酸氢钙、鸡配合饲料、猪配合饲料的超标量依次为18.8%、2.8%、5.2%。建议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出预混料、浓缩料及鸭等动物配合饲料的国家卫生标准,以便于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家蚕的耐氟性不仅随其龄期、世代的不同有差异,也与其品种的不同和健康性有关,其耐氟性主要由微效多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或耐氟显性主效基因控制,选用耐氟性强的品种作亲本,结合耐氟性与其他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运用科学的遗传育种方法选育出高耐氟性家蚕新品种,是解决氟化物对蚕业生产危害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家蚕耐氟性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春蚕生产期间的氟化物防治是蚕桑技术部门和环保、经贸等相关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海宁市从1983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已有22年,期间经历了蚕桑产业和建材行业的几经起落,春蚕防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难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氟的营养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作为动物体中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生产上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一直以为氟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元素,而忽视了它的营养价值。自从认识到氟的营养作用之后,人们对氟的研究越来越多,氟的营养作用也被人类所发现。在生产上应用即要考虑其营养作用也要注意其中毒症,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严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