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2.5%、5.0%、7.50%、10.0%、12.5%、15.0%、17.5%、20.0%、22.5%、25.0%)对沙地雀麦Bromus ircutensis Kom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沙地雀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为沙地雀麦合理利用和沙地植被恢复提供基本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明显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在恒温25℃条件下,沙地雀麦种子在土壤含水量为2.5%时就可以萌发,土壤含水量15%时萌发率达到最大,此时发芽势也达到最大为34%;从土壤水分对幼苗根系影响来看,沙地雀麦最适宜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水分过高或高低均不利于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2.
利用盆栽试验模似复合盐十个不同梯度,按期对箭豆幼苗灌溉5次后,观察幼苗生长状况,测定地上地下生物量等指标说明:箭豆属中等耐盐牧草,用0~0.6g/100ml的盐溶液灌溉5次即土壤总含盐量<0.3%时,幼苗可正常生长;用0.9~1.8g/100ml盐溶液灌溉5次即土壤总含盐量在0.41~0.75%时,对幼苗的生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地上生物量影响尚不显著;用2.1~2.7g/100ml盐溶液灌溉5次即土壤总含盐量在0.87~1.09%时,对幼苗生长有显著危害,甚至造成幼苗死亡。同时在生理耐盐极限范围内,箭豆对较高土壤盐分含量会产生适应性生理调节,植株含水量减少,积累干物质量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3.
无芒隐子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邰建辉  王彦荣  陈谷 《草业学报》2008,17(3):105-110
研究了无芒隐子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在1%~20%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沙质土壤中种子室内萌发和户外盆栽出苗的最适土壤含水量均为6%~8%。种子室内萌发率和萌发指数最高值分别为64.0%和16.6;户外盆栽的出苗率、成活率和出苗指数最高值分别为33.5%,29.5%和6.6。盆栽幼苗的最适生长土壤含水量为8%(幼苗生物量最大);在3%~20%土壤含水量间,随含水量增加植株将更多的能量用于地上部分生长。  相似文献   

4.
水肥耦合不仅可以维持草坪草的正常生长,而且可以减少一定的灌溉量。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条件下硅对坪用高羊茅种子出苗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硅时,高羊茅种子适宜出苗时的土壤含水量应为饱和含水量的45%~60%,植株生长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应为饱和含水量的75%以上;当土壤含水量大于或等于饱和含水量的60%时,添加硅不仅能够提前坪用高羊茅种子的初始出苗时间,缩短集中出苗时期,提高出苗率,而且能够显著促进高羊茅的株高和叶长生长,增加地上和地下生物量(P<0.05),而当土壤含水量小于或者等于饱和含水量的45%时,添加硅对高羊茅种子出苗和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说明添加硅对坪用高羊茅生长的有益作用受土壤含水量的约束;土壤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60%时,添加硅处理中植株的分蘖数、株高、叶长和生物量与对照处理中土壤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75%时植株的分蘖数、株高、叶长和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添加硅能降低高羊茅植株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节约灌溉量。  相似文献   

5.
假臭草幼苗生长对水氮耦合效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军弟  莫小云  刘金祥 《草业科学》2018,35(7):1670-1678
为揭示入侵植物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幼苗生长对不同水、氮养分耦合模式的响应机制,探讨其与入侵性的关系,以假臭草为供试材料,设计3个供水量水平、4个供氮量水平共12个处理,比较假臭草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和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对不同水氮耦合效应的可塑性反应。结果显示,假臭草幼苗生长受水氮耦合影响显著(P0.05),在适宜水分和养分条件,如中水中氮处理(沙土饱和含水量60%~70%,供水量60 mL·kg~(-1),供氮量0.30g·kg~(-1))处理下,假臭草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总根长度和根表面积等根、茎、叶形态指标表现较好,生物量积累较多,植株生长较好。低水处理(沙土饱和含水量30%~40%,供水量30 mL·kg~(-1))和高水处理(沙土饱和含水量90%~100%,供水量90mL·kg~(-1))的各个氮含量处理的假臭草植株的各项根、茎、叶形态及生物量指标均差于中水处理。假臭草叶绿素对氮素较为敏感,随着氮素增加其积累量也相应增多。研究结果表明,假臭草入侵植物喜好一定的水、氮环境,过多或不足的水分或养分则不利于假臭草的生长发育,但仍有一定的分布,这与其入侵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高寒山区牧草生长过程中低温保护物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长在高寒山区的多年生和一年生牧草为材料,研究了牧草生长过程中叶中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碳水化合物等低温保护物质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它们对植物叶片含水量和低温生长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生长季中,多年生牧草叶片含水量相对较低,四种牧草平均叶片含水量在56.4%-71.8%,而一年牧草叶片含水量较高,为87.0%。总体看,抗冷力强的多年生牧草中低温保护物质明显高于抗冷力弱的一年生牧草。其中,随着生长季节温增高,多年生牧草叶中脯氨酸含量下降,下降幅度平均为64.5%,在晚秋气温下降时又回升。生长季中牧草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尤其是苜蓿和无芒雀麦。几种多年生禾草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一直较高,可溶性糖在生长季呈上升趋势。这表明低温保护物质不仅在多年生牧草越冬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牧草低温生长相关。同时,牧草叶片含水量在维持低温光合作用、控制生长速率、平衡机体能量代谢及低温保护物质积累与转运上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植生工程是边坡治理的重要技术措施,为探讨废弃菌渣在植生工程中的应用,本研究选择食用菌栽培的废弃菌渣作为植生基材的有机质材料,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保水剂,将其与土壤、水泥、肥料、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种子按不同配比混拌后形成不同植生基质,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宽叶雀稗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生基材配比对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有影响,随着土壤比例的减小和菌渣比例的增大,宽叶雀稗种子发芽速率加快,促进萌发和幼苗生长,土壤:菌渣比为0:4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最佳,显著优于其他配比。PAM添加量对宽叶雀稗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与土壤:菌渣配比有关,当土壤:菌渣比为0:4时,PAM添加量2.0%加速发芽过程,PAM添加量对宽叶雀稗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与土壤:菌渣配比有关,当PAM添加量为1.0%时,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差异较小,但PAM添加量2.0%时,对萌发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土壤:菌渣配比和PAM对萌发幼苗的生理指标存在较大影响,不同指标变化特征不同,但均存在较大影响。因此,植生工程中菌渣含量高、PAM添加量0.5%~1.0%对宽叶雀...  相似文献   

8.
研究超干处理对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为柳枝稷种子耐干性及贮藏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硅胶干燥法将柳枝稷种子含水量由9%分别降至7%,5%,3%,2%,1%,测定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种子的活力以及种子萌发后第14 d幼苗的叶面积、根长、苗长、根冠比、鲜重、干重及相对电导率等指标的影响。柳枝稷种子含水量由对照9%降到2%的过程中,种子仍保持较高活力。含水量降至1%种子活力显著下降,但种子的相对电导率与种子活力没有显著相关性。超干处理后幼苗生长正常。柳枝稷种子属于正常型种子,其贮藏的安全水分下限为2%。超干处理并没有破坏柳枝稷种子细胞膜的完整性,也未对幼苗的生长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9.
在水分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速度缓慢,生长量严重降低。其实质是由于水分胁迫而影响玉米幼苗的各项生理指标,尤其是影响有机物的积累,除体内硝态N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项生理指标差异极显著和显著,并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对捷达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捷达苜蓿品种幼苗生长在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状况存在差异,捷达苜蓿品种在土壤含水量为16.8%~19.2%时,其茎生长速度、主侧根生长、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好,在土壤含水量14.4%~16%.时,有利于捷达苜蓿茎秆和主侧根生长,但干物质积累偏低。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24%),并持续3d,捷达苜蓿幼苗可以正常生长,但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并持续6d,捷达苜蓿幼苗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当土壤含水量为9.6%~12%时,基本不影响捷达苜蓿幼苗侧根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幼苗叶水势对土壤干旱与复水环境的响应特征,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紫穗槐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叶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干旱历时和生长阶段3个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紫穗槐幼苗叶水势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干旱程度加剧,幼苗叶水势呈下降趋势,水分胁迫指数呈上升趋势;40.00%土壤相对含水量下的幼苗叶水势下降幅度达到最大,其中干旱15 d的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以及干旱30 d的生长后期的叶水势分别比对照下降了0.71 MPa,1.12 MPa和0.58 MPa;复水后,叶水势出现补偿效应,随着复水后时间的延长,幼苗3个生长阶段叶水势逐渐恢复,恢复速率与干旱程度、干旱历时和生长阶段密切相关,但均在复水72小时后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对冷蒿和差巴嘎蒿溶质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燕 《中国草地》2001,23(1):32-36
冷蒿干物质累积高于差巴嘎蒿,水分胁迫出现时差值更显著;差巴嘎蒿可溶性蛋白质在土壤含水量为10%时即开始大量分解,冷蒿分解的时间稍后(在土壤含水量7%时);正常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冷蒿硝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差巴嘎蒿,极端干旱时两种牧草上述指标均降至很低且数值相近;冷蒿在土壤水分轻度胁迫时脯氨酸大量累积,累积量可达胁迫前的8.2倍,差巴嘎蒿只达原来的2.2倍;缺水使冷蒿可溶性糖大量累积,冷蒿达胁迫前的1.29倍,差巴嘎蒿只达胁迫前的0.37倍。  相似文献   

13.
闫慧芳  孙娟 《草业学报》2021,30(12):152-160
以高丹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含水量(MC,10%、12%和16%)和劣变时间(0、4、8、12、16、20、24和28 d)处理后种子活力指标(发芽率GP、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和幼苗生长指标(苗长SL、苗重SW、根长RL、根重RW、幼苗活力指数SVI)变化,探究含水量和劣变时间对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含水量由10%升高至16%,劣变4~8 d时,种子GP、GI、VI及幼苗SW、SVI均显著降低;劣变16~28 d时,尽管种子活力指标及幼苗生长指标在12%和16%MC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10%MC的相应指标。随劣变时间延长,种子GP、GI和VI降低,幼苗SL、SW、RL、RW和SVI也降低。16%MC种子的活力及幼苗生长指标在劣变8 d后已几乎降为0,而10%MC种子的GP、GI和VI在劣变28 d时仍分别保持原有水平的10.0%、14.1%和1.5%,且10%、12%和16%MC种子抗劣变时间分别为28、16和8 d,这表明含水量越高,种子活力越容易丧失,抗劣变能力也越差。此外,种子含水量、劣变时间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极显著影响。劣变8 d处理可以较好地评价不同含水量高丹草种子的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据《园艺学报》2017年第6期《苹果连作土壤加入酒糟可减轻连作障碍》(作者王森等)报道,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啤酒糟和白酒糟对连作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其连作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添加酒糟可显著提高平邑甜茶幼苗株高、干样质量、鲜样质量等生物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李跃进 《内蒙古草业》1991,(1):50-53,39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南部黄土丘陵区非灌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状况与二年生苜蓿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储水量变化与苜蓿生物量积累趋势基本相一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受苜蓿生长影响表现出“上保水、下耗水”现象。40厘米以下苜蓿地土壤含水量低于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3-4%(θv),而表层土壤含水量依然高于天然草地2%(θv)左右,全生育期内,苜蓿地土壤水分消耗超过天然草地70毫米左右,1米以下土壤含水量已经反映出少量亏缺。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减量施肥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柑橘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3个施肥水平(习惯施肥、减量30%施肥和减量60%施肥)和接种AMF(摩西斗管囊霉)对大雅柑/香橙脱毒苗生长、土壤养分积累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水平下,接种AMF后均促进了柑橘幼苗生长、土壤养分积累和酶活性。未接种条件下,减量30%施肥不会影响柑橘幼苗的生长,但是减量60%施肥明显抑制了柑橘幼苗生长;接种处理后,减量30%施肥水平下柑橘幼苗生长最好,但减量60%施肥水平下柑橘幼苗的接种效应最高。因此,在当前习惯施肥水平下适当减少氮磷钾用量不会影响柑橘幼苗的生长,接种AMF后适当减少氮磷钾肥施用量还能促进柑橘幼苗的生长、改善土壤养分过量累积和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紫花苜蓿捷达品种在苗期生长过程中受水分影响情况,发现水分的影响作用很大,在种子出苗后,使土壤中有效含水量保持在60%-75%左右,对苜蓿幼苗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田间含水量对紫云英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5个不同的田间含水量(25%~30%,50%~55%,75%~80%,95%~100%田间持水量和浸水)研究紫云英生长及生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75% ~80% 田间持水量下植株生长最好,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等都优于其他处理,且植株的养分含量及其积累量也最高,是适合紫云英幼苗生长的最佳土壤田间含水量;与75%~80%田间持水量处理相比,25%~30%田间持水量和浸水处理下,SOD、POD、CAT 和MDA 含量均明显上升,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小荧光产量(Fo)上升,最大荧光产量(Fm)、可变荧光产量(Fv)、Fv/Fm 和Fv/Fo均下降,表明植株受到逆境胁迫,生物量和养分含量显著下降,养分积累量明显减少,不利于紫云英幼苗生长;而50%~55%,75%~80%和95%~100%田间持水量3个处理的植株叶片SOD、POD、CAT、MDA 分别为12.0,11.0,15.6U/(mg蛋白·min),673,668,725U/(mg蛋白·min),2.08,1.77,2.07U/(mg蛋白·min)和14.21,12.41,15.32mmol/g,处理间未出现明显的差异,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分别为0.828,0.837,0.826,也未出现明显的差异,说明在50%~100%的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紫云英幼苗能够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刘长忠 《饲料广角》2003,(14):27-29
本试验通过U5(5^2)均匀设计,把有机酸和微生态制剂结合添加到鲤鱼基础饲料中进行饲喂。其结合水平为0.2% 0.1%,0.4% 0.2%,0.6% 0.05%,0.8% 0.15%.1.0% 0.25%。通过37d的试验,统计结果表明,使鲤鱼生长性能达到最佳的水平结合范围为:微生态制剂0.17%~0.22%,有机酸0.28%~0.47%。  相似文献   

20.
选择96头体重28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按试验要求分成4组,分别饲喂不同苏氨酸与赖氨酸比例(0.62,0.67,0.72和0.78)的饲粮,研究不同苏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苏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对猪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0.72比例组效果最为显著,全程日增重提高了4.92%,瘦肉率提高了6.47%,肌肉重增加了11.50%(P〈0.05),但不同苏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对生长肥育猪料重比和内脏器官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