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吡虫啉对南方小花蝽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0.8、1.6和2.4 mg/L的吡虫啉,以蒸馏水为对照,对南方小花蝽进行处理;分别在西花蓟马密度为30、40和50头/瓶下探究不同吡虫啉质量浓度对南方小花蝽捕食西花蓟马功能的影响。【结果】在3个不同质量浓度吡虫啉下,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南方小花蝽捕食量的差异与吡虫啉质量浓度有一定的关系,突出表现在猎物密度为50头的处理中,吡虫啉质量浓度为2.4 mg/L时南方小花蝽的捕食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和寻找效应在吡虫啉处理下有所下降,吡虫啉质量浓度为0.8 mg/L时影响不显著(P0.05),吡虫啉质量浓度为1.6和2.4 mg/L时,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和寻找效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吡虫啉对南方小花蝽捕食西花蓟马的数量和功能反应均有影响,在较低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吡虫啉质量浓度增加,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的捕食数量和控制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无锡市常见园林植物上的蓟马种类及优势种蓟马对杀虫剂的抗性,为防治园林植物上的蓟马提供参考,对无锡市常见园林植物上的蓟马种类进行调查,并选取常用杀虫剂阿维菌素、吡虫啉、高效氟氯氰菊酯对优势种蓟马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无锡市常见园林植物上的蓟马种类共计13种,其中黄胸蓟马和黄蓟马为本地优势种。阿维菌素、吡虫啉、高效氟氯氰菊酯等3种杀虫剂对黄胸蓟马的LC_(50)值分别为27.50、135.88、441.00 mg/L,对黄蓟马的LC_(50)值分别为15.03、106.19、198.81 mg/L,对这2种蓟马的毒力作用表现为阿维菌素吡虫啉高效氟氯氰菊酯,且黄蓟马对杀虫剂的敏感度高于黄胸蓟马。说明无锡市园林植物上蓟马种类众多,应加强对蓟马类害虫的防治,建议使用阿维菌素防治无锡市常见园林植物上的蓟马类害虫并注意合理轮换用药以延缓害虫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6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防治绿盲蝽的有效药剂,指导田间施药,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螺虫乙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LC50值,药剂处理24 h后,分别为8.19、10.39、19.96、25.30、25.77、28.17 mg/L;药剂处理48 h后,分别为3.64、5.86、10.39、17.57、15.93、12.21 mg/L。可见,阿维菌素对绿盲蝽毒力最高,氟氯氰菊酯次之,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螺虫乙酯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4.
山蒟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和香蕉花蓟马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防治斜纹夜蛾和香蕉花蓟马的植物源农药,研究了山蒟提取物对斜纹夜蛾4种虫态和香蕉花蓟马2种虫态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山蒟提取物和鱼藤酮对斜纹夜蛾卵的LC_(50)值分别为1.87、1.82 mg/m L,对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48、0.96 mg/m L,对成虫的LC_(50)值分别为0.44、0.43 mg/m L。山蒟提取物和鱼藤酮对香蕉花蓟马若虫的LC_(50)值分别为1.34、0.88 mg/m L,对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0.42、0.41mg/m L,而对斜纹夜蛾蛹没有明显的作用。由此可知,山蒟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卵、3龄幼虫、成虫及香蕉花蓟马若虫、成虫的毒杀作用比较显著,具备开发为植物源农药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我国重要农业入侵害虫,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是其优势捕食性天敌。论文旨在系统评价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以及同一地区两个种群的生物学差异。【方法】采集露地辣椒上的南方小花蝽和西花蓟马在室内条件下饲养2—3代后,用带花的辣椒嫩梢饲喂西花蓟马,用西花蓟马2龄若虫饲喂南方小花蝽进行试验。采用两性种群生命表和特定年龄-阶段捕食率的研究方法,系统测定南方小花蝽和西花蓟马云南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力、捕食率以及预测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结果】南方小花蝽和西花蓟马的不同虫期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阶段重叠现象,且两种昆虫的雌成虫存活率均高于雄成虫。南方小花蝽若虫共5个龄期,而西花蓟马为4个龄期,南方小花蝽具有更长的若虫历期和更短的成虫寿命,且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均低于西花蓟马,尤其是雌成虫的存活率要明显低于西花蓟马。南方小花蝽由卵成功发育成为雌成虫和雄成虫的概率分别为32.67%和20.67%,西花蓟马分别为46.67%和16.67%,西花蓟马具有更高的雌性比例。南方小花蝽和西花蓟马的繁殖参数(fx)在整个繁殖期内具有高峰,分别在整个发育时间的22 d和16 d出现。南方小花蝽平均单雌产卵量为42.00粒,低于西花蓟马的平均产卵量59.86粒,其种群的净生殖率(R0)、总繁殖率(GRR)、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均低于西花蓟马,而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长于西花蓟马。种群预测结果显示经过90 d后西花蓟马的个体数量达南方小花蝽的9.66倍,其中雌成虫数达到17.15倍。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率随龄期逐渐升高,其种群净捕食率(C0)为140.81,转化率(Qp)为9.05。南方小花蝽雌、雄成虫在整个发育阶段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平均捕食量分别为159.67和86.00头。【结论】以西花蓟马为食物的南方小花蝽个体能较好地完成生活史且种群增长稳定;在相同条件下西花蓟马比南方小花蝽具有更强的种群增长潜力。南方小花蝽可作为西花蓟马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在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在西花蓟马暴发前10—20 d释放,并在西花蓟马持续暴发过程中连续释放可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杀虫剂啶虫脒对捕食性天敌东亚小花蝽的安全性,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若虫和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农田内危险商值评价了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1龄、3龄、5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0.128 7 mg a.i./L、1.352 4 mg a.i./L、2.012 6 mg a.i./L和2.0301 mg a.i./L;在推荐剂量下,田间喷施2次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是不安全的,风险不可以接受,田间喷施1次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1龄若虫是不安全的,对3龄、5龄和成虫是安全的,风险可以接受。因此,建议在释放过东亚小花蝽的田块使用啶虫脒要谨慎。  相似文献   

7.
采用喷雾法测定了9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和5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的室内毒力,并在大豆和辣椒上评价了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溴氰虫酰胺、印楝素5种杀虫剂对蠋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供试14种杀虫剂中,氟啶虫胺腈、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及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frugiperda NPV)对蠋蝽的室内毒力最低,对蠋蝽安全;茚虫威和苦参碱的毒力相对较低,其48 h时的LC50分别为85.64mg/L和404.03 mg/L,其次为溴氰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印楝素;噻虫嗪和吡虫啉的室内毒力最高,其48 h时的LC50分别为0.96 mg/L和1.16 mg/L。安全性测试的5种杀虫剂对蠋蝽均存在安全性风险,其中,吡虫啉的风险最高,24 h后的死亡率均达100%,其次依次为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印楝素。  相似文献   

8.
为选择防治豆蚜的高效药剂,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1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蚜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24 h后对豆蚜活性较高的药剂为新烟碱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其中吡虫啉对豆蚜的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LC_(50))值为0.247 mg/L;其次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和毒死蜱,LC50值分别为0.262、0.381、0.386 mg/L;吡蚜酮毒力最低,LC_(50)值为35.710 mg/L。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南方小花蝽对不同猎物的捕食喜好性,室内用西花蓟马、蚕豆蚜、二斑叶螨、混合饲料(同时饲喂3种猎物)分别饲喂南方小花蝽驯化两代,研究了4种饲喂处理的南方小花蝽初孵若虫、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西花蓟马、蚕豆蚜和二斑叶螨的捕食量和喜好性.结果显示不同猎物饲喂处理驯化的南方小花蝽1龄若虫对同一种猎物的捕食量和喜好性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某种猎物的捕食量因前期取食的猎物种类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均表现出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正喜好性.蚕豆蚜饲喂处理的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蚕豆蚜表现出正喜好性,除二斑叶螨饲喂处理外其余3种处理的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均表现出对二斑叶螨的负喜好性.以上结果表明4种饲喂驯化处理的南方小花蝽1龄若虫的喜好性不受前期取食猎物的影响,但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前期取食过的猎物的喜好性增强,存在一定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繁殖天敌昆虫南方小花蝽,用西花蓟马同时添加蜂蜜水对其进行饲养,研究蜂蜜水对南方小花蝽生长发育、存活寿命和繁殖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蜂蜜水处理的南方小花蝽的若虫发育历期、成虫获得率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添加蜂蜜水可显著提高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雌成虫寿命从16.87 d延长到23.00 d,产卵量从104.47粒增加到150.25粒.说明,蜂蜜水对南方小花蝽的寿命和产卵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作为大量繁殖时的补充饲料.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防治茶翅蝽的有效药剂,在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了9种杀虫剂对茶翅蝽2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杀虫活性最高的是高效氯氟氰菊酯,其48 h的LC50值为3.16 mg/L;其次为联苯菊酯和噻虫嗪,其LC50值分别为3.98和5.84 mg/L;吡虫啉和乙基多杀菌素对茶翅蝽2龄若虫的毒力水平相当,LC50值分别为8.05和8.80 mg/L。对茶翅蝽毒力最低的是氟吡呋喃酮,LC50值为128.80 mg/L。本研究为科学使用杀虫剂防治茶翅蝽提供重要依据,推荐轮换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噻虫嗪、吡虫啉和乙基多杀菌素。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灰毛豆种子甲醇提取物对白背飞虱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比较了提取物对黑肩绿盲蝽成虫和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杀虫毒力,测定了提取物对黑肩绿盲蝽成虫存活时间和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物对黑肩绿盲蝽成虫的毒力远低于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处理后48 h的LC50值分别为298.8和16.3 mg/L;用10 mg/...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杀虫剂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毒力,采用浸虫法测定了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毒力指数大小顺序为45%毒死蜱EC40%辛硫磷EC5%氯氰菊酯EC15%阿维·三唑磷EC,致死中浓度(LC_(50))值分别是42.729、56.839、106.688和933.447 mg/L;药剂处理48 h后,毒力指数大小顺序和24 h相同,LC50值分别是20.536、31.461、32.410和202.144 mg/L;处理72 h后,毒力指数大小顺序为5%氯氰菊酯EC45%毒死蜱EC40%辛硫磷EC15%阿维·三唑磷EC,LC_(50)值分别是10.072、11.881、12.825和39.568 mg/L。因此,可选用低毒的45%毒死蜱EC和5%氯氰菊酯EC来降低田间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4.
桃粉蚜是农作物和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为揭示呼和浩特地区桃粉蚜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本研究应用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阿维菌素类等7种杀虫剂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SEQ品系桃粉蚜对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LC_(50)值分别为395.20、29.90、86.40 mg/L,IMAU品系桃粉蚜对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LC_(50)值分别为591.29、1 219.30、271.81 mg/L,说明SEQ品系桃粉蚜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比IMAU品系桃粉蚜高;SEQ品系桃粉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LC_(50)值分别为400.23、395.80 mg/L,IMAU品系桃粉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LC_(50)值分别为340.93、838.28 mg/L,说明SEQ品系桃粉蚜和IMAU品系桃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不大;SEQ品系桃粉蚜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LC_(50)值分别为166.40、1 279.96 mg/L,IMAU品系桃粉蚜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LC_(50)值分别为878.73、6 716.83 mg/L,说明SEQ品系桃粉蚜对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比IMAU品系桃粉蚜高。本研究中的SEQ品系桃粉蚜对拟除虫菊酯类、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均比IMAU品系桃粉蚜高,可能与不同生态环境中桃粉蚜种群受杀虫剂筛选频度有关。本研究可为桃粉蚜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2种CO2体积分数下9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花蓟马(F. intonsa)的毒力差异,为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环境下蓟马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400和800μL/L CO2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9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雌、雄成虫及2龄若虫的毒力。【结果】800μL/L CO2条件下,氟虫腈对西花蓟马雌、雄成虫及2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0.401、0.337和0.261 mg/L,分别是400μL/L CO2条件下的0.82倍、0.94倍和0.73倍;对花蓟马雌、雄成虫及2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0.381、0.263和0.219 mg/L,分别是400μL/L CO2条件下的0.82倍、0.87倍和0.78倍。2种CO2体积分数下,9种杀虫剂对2种蓟马的毒力大小均为:氟虫腈>辛硫磷>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16.
中华微刺盲蝽对节瓜蓟马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中华微刺盲蝽 (CampylommachinensisSchuh)对节瓜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并通过室内模拟和田间调查研究了微刺盲蝽的空间捕食效应 ,建立了捕食功能反应模型 .结果表明 :微刺盲蝽 4、5龄若虫对节瓜蓟马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 ,微刺盲蝽成虫对节瓜蓟马若虫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Ⅰ型 ;盲蝽的各个虫态中 ,捕食能力大小顺序为 :成虫 >5龄若虫 >4龄若虫 >低龄若虫 .中华微刺盲蝽是我国南方控制瓜类和茄类害虫节瓜蓟马最有潜力的天敌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南方小花蝽是多种小型昆虫的重要天敌。在切花月季大棚中以2头/m2和4头/m2 2种密度释放南方小花蝽,研究其对切花月季上西花蓟马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对西花蓟马的若虫还是成虫,高密度释放(4头/m2)的控制效果好于低密度释放(2头/m2),并且防治效果随着释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最高防效不到60%。对于商品价值很高的花卉而言,释放南方小花蝽可能起不到保护花卉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冬季作物上主要蓟马的组成及吡虫啉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冬季作物花期主要蓟马的组成、空间分布及吡虫啉对其的毒力情况,采用5个聚集度指标、Iwao和Taylor模型对云南省砚山县冬季常见作物花期的主要蓟马种类和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采用浸液饲喂法测定吡虫啉对主要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冬季花期3种作物上主要蓟马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黄蓟马(Thrips flavus)、烟蓟马(Thrips tabaci);不同作物上蓟马的组成比例存在差异,豌豆上的优势种为西花蓟马,萝卜和油菜上的优势种为黄蓟马;黄蓟马在萝卜上的种群密度最高(14.356头/株),花蓟马在豌豆上的种群密度最低(1.889头/株)。聚集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4种蓟马在不同作物上均为聚集分布,且蓟马个体间表现出相互吸引;单种蓟马种群密度与聚集度呈正相关性,即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聚集度增大,蓟马成虫的聚集主要是由自身习性造成。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蓟马对吡虫啉的敏感性依次为黄蓟马(LC_(50)=174.263 mg/L)烟蓟马(LC_(50)=203.089 mg/L)花蓟马(LC_(50)=263.104 mg/L)西花蓟马(LC_(50)=390.132 mg/L),西花蓟马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抗药性。蓟马在常见作物上能安全越冬和危害,成为翌年春季农作物上的虫源,应加强对这些冬季作物上越冬蓟马虫口数量的控制,同时需重点监测西花蓟马对吡虫啉抗药性增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防治茶树绿盲蝽若虫的有效药剂,指导茶园施药,采用浸叶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茶树绿盲蝽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茚虫威、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唑虫酰胺、虫螨腈和噻虫嗪对茶树绿盲蝽3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药剂处理24 h后,分别为78.06、157.85、170.71、278.98、142.60、169.56和560.03 mg/L;药剂处理48 h后,分别为33.73、42.98、50.61、57.67、96.03、100.86和311.09 mg/L。可见,茚虫威的毒力最高,噻虫嗪的毒力最低。该研究可为茶园绿盲蝽的区域性应急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指导茶园科学用药和实现农药减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是近年来严重为害果树、棉花等作物的新成灾害虫,新烟碱类农药是防治刺吸性害虫的常用杀虫剂。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在室内采用浸渍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对绿盲蝽的毒力最高,LC_(50)为31.565 mg/L,其余4种杀虫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烯啶虫胺、呋虫胺、啶虫脒、噻虫嗪,LC_(50)分别为125.769、172.195、182.286、241.461 mg/L。本研究可为科学应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新成灾害虫绿盲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