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荆芥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盐胁迫对荆芥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0、25、50、75和100 mmol·L-1 NaCl)下荆芥幼苗生长、质膜稳定性、渗透调节、抗氧化酶系统、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荆芥盐害指数逐渐升高,幼苗株高增加速率和比叶面积均逐渐降低,单株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25 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均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且分别在50和75 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而可溶性糖含量则不断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5 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持续下降。盐胁迫下,荆芥的根、茎、叶大量积累Na^+,但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同时各部位K^+、Ca2+含量及K^+/Na^+、Ca2+/Na^+值均显著下降。综上,荆芥幼苗对盐胁迫极为敏感,但对低浓度的盐胁迫(25 mmol·L-1 NaCl)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本研究结果为荆芥的规范化栽培和抗逆驯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早稻幼苗叶片和根系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以低温胁迫(5℃,3d)下幼苗死苗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的2个耐寒品种(株两优505、金优268)和2个冷敏感品种(中嘉早17、株两优819)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10℃,5d)下幼苗叶片和根系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低温处理期间,叶片SOD、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在处理后1d达到最大值,根系表现为缓慢增加趋势,在处理后5d达到最大值.叶片MDA含量增加趋势相似,而根系中耐寒品种MDA含量缓慢增加,冷敏感品种则急剧增加.叶片和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同,其中叶片为先增后降,根系则先降后增.2)常温恢复期间,耐寒品种叶片SOD、CAT活性可恢复到处理前水平,但根系和冷敏感品种叶片均不能恢复.叶片MD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根系中耐寒品种含量则相对稳定,冷敏感品种仍继续增加.耐寒品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恢复增加,但根系和冷敏感叶片不能恢复,甚至明显降低.由此可知,低温胁迫条件下,早稻幼苗叶片的生理响应较根系敏感,且在叶片和根系中耐寒品种生理变化较冷敏感品种均敏感.本文为进一步研究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抵御低温冷害的不同生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施加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桑树耐盐性的影响,以桑品种桂桑优12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200 mmol·L-1 NaCl胁迫下,研究外施不同浓度(0.01、0.10、1.00 μmol·L-1)EBR对盐胁迫下桑树幼苗质量、根系特征、光合色素含量、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NaCl胁迫相比,外源添加0.10 μmol·L-1EBR后,桑树幼苗地上鲜质量和干质量、主根长、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总体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提高,叶片与根中产生羟基自由基(·OH)能力、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text{O}_{2}^{\frac{{}}{\cdot }}$)活力、过氧化氢(H2O2)含量降低;叶片与根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降低。其中地下部鲜质量和根体积是盐胁迫下的1.56和1.57倍,叶片中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达到盐胁迫下的1.57和1.68倍。本研究为揭示外施油菜素内酯增强桑树耐盐性的生理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姚凯  牛晓娟  徐僡  敖家林 《核农学报》2019,33(6):1225-1231
为探究锶对植物生长生理的影响,以菠菜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0.1、0.5和2.5 mmol·L-1)锶处理对菠菜幼苗的叶片鲜重、叶片锶浓度、光合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1 SrCl2处理对菠菜幼苗生长和各项生理指标均未产生明显影响,叶片锶浓度在35 mg·kg-1左右。0.5 mmol·L-1 SrCl2处理对菠菜幼苗生长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处理20 d后,抗氧化酶活性明显上升,丙二醛(MDA)、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鲜重相较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4%和降低了15%、10%,叶片锶浓度达到318.33 mg·kg-1。2.5 mmol·L-1 SrCl2处理下,植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更为强烈,处理20 d后MDA增加了68%,Pn和叶片鲜重分别降低了30%和48%,叶片锶浓度达到857.51 mg·kg-1。综上,低浓度锶处理对菠菜生长未产生明显影响,但随着锶处理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植物生长受到的胁迫作用加剧。本研究为明确锶对菠菜生长生理的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硒处理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硒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CK)、0.5、5、10、20、40、80 μmol·L-1]对薄壳山核桃幼苗进行处理,并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硒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发育、生物量积累、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硒抑制了幼苗生长、干物质的积累、酶活性、光合速率,且硒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80 μmol·L-1 硒浓度处理后的根长较CK显著降低了55.36%(P<0.05),其他形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硒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体内的硒含量,且根系>叶片。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叶、根内的硒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硒浓度≥0.5 μmol·L-1时,其他处理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40 μmol·L-1硒浓度处理下叶中的硒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1 682倍,根中的硒含量提高了482倍。低硒浓度(≤10 μmol·L-1)处理可以促进根中Mn2+、Mg2+含量和叶中的Zn2+含量的积累。当硒浓度≥5 μmol·L-1时,会促进根中Zn2+含量的积累,硒浓度≥10 μmol·L-1,促进茎中Mn2+含量的积累,其中在80 μmol·L-1硒浓度处理下茎中Mn2+含量为CK的9.29倍。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硒浓度增加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在0.5 μmol·L-1硒浓度处理下达到最高,明显高于CK,分别为1 698.63、1 912.28 U·mg prot-1。综上,低浓度硒处理和施硒时间长短对幼苗光合作用影响不大,而高浓度硒处理会抑制光合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硒富集机理和硒的科学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铝对花生根系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铝对耐铝性不同的两个花生品种根系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桂花21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大,而桂花23的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两个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上升趋势,桂花21上升的幅度大于桂花23的;桂花21根系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下降,桂花23的则下降;两个品种的脯氨酸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含量均增加,但与对照相比,桂花21的脯氨酸升高的量大于桂花23的,桂花21 O2-.升高的量小于桂花23的;桂花23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而桂花21没有明显变化;两个品种根系电解质渗漏率均升高,桂花23上升的量大于桂花21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可缓解草地早熟禾镉胁迫的最适有效硝普钠(SNP)浓度,以草地早熟禾品种蓝月为试验材料,SNP为NO供体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O对镉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离子浓度为200 μmol·L-1时草地早熟禾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施加SNP(<100 μmol·L-1)能够促进草地早熟禾种子发芽,增加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干物质量、相对含水量,以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而其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有所降低。表明低浓度NO(<100 μmol·L-1)可有效缓解草地早熟禾镉胁迫,高浓度SNP(>100 μmol·L-1)则表现出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草地早熟禾修复镉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外源NO对盐胁迫下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外源NO对盐胁迫下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国能4号甜高粱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5、0.1和0.2 mmol·L-1)硝普钠(SNP,NO供体)处理1.6%NaCl胁迫下的种子和幼苗,统计种子发芽数,测定幼苗叶片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了甜高粱种子的萌发,种子发芽指标(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降低,1.6%NaCl是甜高粱种子萌发的敏感盐浓度;喷施不同浓度SNP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甜高粱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降低叶片MDA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其中0.1 mmol·L-1SNP处理效果最佳。0.1 mmol·L-1SNP处理下,与单独盐浓度处理相比,甜高粱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增加了29.51%、39.21%和38.91%;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30.00%、184.38%、214.13%、17.00%、8.78%和40.63%;MDA含量降低了34.01%;SOD、POD、CAT和APX活性分别增强了33.38%、55.75%、23.17%和116.46%。综上,盐胁迫下适宜浓度的SNP处理,可提高甜高粱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清除体内活性氧,从而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植株抗盐性。本研究结果为提高甜高粱耐盐性及揭示其耐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评价连作植烟土壤中具有显著积累特征的两种酚酸的化感效应,丰富现有连作障碍机理,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基于前期田间实测结果设置不同浓度梯度(间苯三酚:0.20、1.00、5.00 mg·kg-1,对羟基苯甲酸0.02、0.10、0.50 mg·kg-1)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酚酸物质均显著抑制了烤烟种子萌发。间苯三酚抑制了幼苗根系的生长,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对羟基苯甲酸对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随着间苯三酚浓度的增加,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下降趋势;随着对羟基苯甲酸浓度的增加,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此外,两种酚酸物质均降低了烤烟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了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胁迫作用趋势相同。由此可知,间苯三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不同程度地抑制了烤烟幼苗的生长,且存在浓度效应。间苯三酚表现为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对羟基苯甲酸浓度≤0.10 mg·kg-1时表现为促进作用,>0.10 mg·kg-1时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羟基苯甲酸较间苯三酚具有更强的生物毒性。本研究可以丰富植烟土壤连作障碍机理,为今后连作障碍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在水分和铅交互胁迫条件下,国槐(SophorajaponicaL.)幼苗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60%、80%、100%)及5个铅胁迫水平(0、300、500、1000、2000mg‘kg。)交互作用对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和铅的交互胁迫下,国槐幼苗叶片POD、SOD酶活性表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单一的水分胁迫、铅胁迫相比,交互作用对SOD、POD活性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协同或拮抗效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大,国槐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变化呈现升高的趋势。在铅含量〈2000mg·k^-1条件下,交互胁迫的国槐幼苗叶片MDA含量低于单一水分胁迫处理,表明国槐在交互胁迫下受到的膜伤害比单一水分胁迫下受到的膜伤害小;国槐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对水分胁迫较不敏感,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铅含量500mg·kg。和40%水分胁迫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MDA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大,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在40%水分胁迫下,重金属铅和水分胁迫对叶片中脯氨酸的积累有协同促进作用。适当的交互胁迫(铅含量300、500mg·kg。和40%水分处理)有利于提高国槐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菘蓝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低氮营养对菘蓝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0(N0)、2.5(N1)、5.0(N2)、10.0(N3)、15.0 mmol·L-1(CK)下菘蓝生物量积累、光合参数、根与叶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硝态氮含量以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下菘蓝生长与药材质量的响应存在差异。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叶与根的干重均逐渐增加,根冠比则先增加后减小,且在N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叶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N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根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叶中存在差异,在2.5~15.0 mmol·L-1氮水平下,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N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根与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N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根和叶中硝态氮含量则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N3处理下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N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叶中靛蓝含量随之逐渐增加,靛玉红含量则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N3处理下为最小值,总黄酮含量则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根中(R,S)-告依春含量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N3处理下最高,表明适当的氮素供应有利于靛蓝与(R,S)-告依春的积累,而低氮条件有利于提高靛玉红与总黄酮含量。根中(R,S)-告依春单株产量在N3处理下最高,表明可以适当降低施氮量以获得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板蓝根。本研究结果为菘蓝规范化栽培中合理施氮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LED光源在室内可控环境下设置3种光照强度(180、240、300μmol·m-2·s-1)和2种红蓝光配比(1R:1B、2R:1B),以研究不同光强和红蓝光配比组合对樱桃萝卜真叶数、叶绿素含量、肉质根形态以及干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强为180μmol·m-2·s-1时,2R:1B处理的新叶叶绿素含量略高于1R:1B处理,但地上部鲜重却略低于1R:1B处理,其它生长指标不同光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光强为240μmol·m-2·s-1时,相比1R:1B 处理,2R:1B处理显著提高了樱桃萝卜的新叶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鲜重、根直径、根体积、肉质根干鲜重以及干鲜根冠比(P<0.05)。光强300μmol·m-2·s-1时,2R:1B处理的新叶叶绿素含量略低于1R:1B处理,但地上部干鲜重显著高于1R:1B处理(P<0.05),其它指标无显著差异。相同红蓝光配比下,樱桃萝卜新叶叶绿素含量、根直径、根体积、肉质根干鲜重及根冠比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地上部干鲜重随光强增加的变化因光质而异。总之,一定强度的LED红蓝光质是植物工厂樱桃萝卜高产的光环境基础,并且光强高于一定水平时适宜的红蓝光配比对其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文杰  宫惠  李美阳 《核农学报》2020,34(11):2460-2469
为高效生产欧洲缬草有效成分,通过分析培养基pH值、碳源、糖浓度、盐浓度、总氮(N)浓度、总磷(P)浓度等因素对其不定根悬浮培养生长的影响,确定欧洲缬草不定根悬浮培养的适宜条件,并测定在该培养条件下不定根的生长状况,同时比较正常不定根、褐化不定根、无菌苗根中缬草三酯、乙酰缬草三酯和缬草烯酸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欧洲缬草不定根的最佳培养条件为2倍大量元素浓度、48.46 mmol·L-1总N浓度、1.5 mmol·L-1总P浓度的RCM培养基,添加40 g·L-1蔗糖、0.5 mg·L-1 萘乙酸(NAA),pH值5.7,温度25±2℃,转速100 r·min-1暗培养,28 d后收获。最佳培养条件下的欧洲缬草正常不定根中缬草三酯、乙酰缬草三酯、缬草烯酸的含量均最高,分别为7.222、0.355、4.016 mg·g-1,褐化不定根中成分含量显著降低,无菌苗根中成分含量最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欧洲缬草不定根及其有效成分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铝胁迫下外源抗坏血酸对水稻幼苗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华  周泽仪  李昆志 《核农学报》2020,34(10):2368-2375
为探讨外源抗坏血酸(AsA)对铝胁迫下水稻抗氧化损伤的效应,以滇优35号(杂交稻,粳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外源AsA对不同铝浓度(0、50、100、200、400 μmol·L-1)胁迫下水稻根尖H2O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尖氧化损伤程度随铝浓度的递增而加剧,与对照相比,400 μmol·L-1铝胁迫可导致水稻根尖H2O2和MDA含量增加1.53和3.16倍,脯氨酸含量、SOD、POD、APX和CAT活性分别增加1.73、1.39、1.42、1.76和1.56倍,内源AsA含量减少0.53倍;而施用外源AsA处理的根尖H2O2和MDA含量只增加1.04和2.69倍,内源AsA含量减少0.46倍,脯氨酸含量增加1.96倍,SOD、POD、APX和CAT活性分别增加1.48、1.63、1.90和1.89倍。综上所述,外源AsA可通过增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维护质膜结构的完整性,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AsA含量,降低根尖H2O2的积累和质膜过氧化程度,促进水稻在铝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外源AsA缓解水稻铝毒的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和巴哈雀稗(Paspalum notatum)适应低磷胁迫的能力,揭示其对低磷胁迫的形态及生理响应机理,试验以石英砂为基质,定期浇灌200 μmol·L-1(常磷)、20 μmol·L-1、 2 μmol·L-1的Hoagland营养液模拟低磷胁迫处理,分别在磷处理10、20、30 d时测定供试材料的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低磷处理30 d时,2种雀稗属牧草地上部生物量、株高、叶面积、叶长呈降低趋势,根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尖数、根毛数量较常磷处理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除巴哈雀稗)、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较常磷处理显著增加(P<0.05),根部电导率、叶片电导率较常磷处理显著提高(P<0.05)。当磷水平降低至2 μmol·L-1时,宽叶雀稗地上部生物量降幅最大,为41.67%,根冠比、SOD活性增幅最大,分别为86.36%、113.19%;巴哈雀稗叶长降幅最大,为90.43%,根冠比、根毛数量增幅最大,分别为108.47%和74.91%。综上,低磷胁迫抑制了2种雀稗属牧草地上部的生长,促进了地下部的生长,提高了保护酶活性,且宽叶雀稗的低磷适应能力高于巴哈雀稗。本研究为2种雀稗属牧草在低磷环境下的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3年生露地栽培'夏黑'葡萄为供试作物,分别在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及果实转色期喷施浓度为0 mg·L-1(CK)、20 mg·L-1(T1)、40 mg·L-1(T2)、60 mg·L-1(T3)和80 mg·L-1(T4)的亚硒酸钠溶液,探究其对葡萄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施亚硒酸钠对葡萄生理...  相似文献   

17.
以高产优质粳稻松粳9号和稻花香2号为材料,利用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富集系统(FACE)实验平台,研究CO2浓度增高对水稻籽粒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正常大气CO2浓度(400±40μmol·mol-1)和高CO2浓度(600±60μmol·mol-1),测定开花后两个水稻品种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和淀粉分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O2浓度增高对不同灌浆进程中酶活性的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对乳熟期之后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和颗粒型淀粉合成酶活性的表达均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仅阻碍了乳熟期籽粒中淀粉分支酶活性的表达;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对CO2浓度增高的响应因品种而异,松粳9号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受CO2浓度增高的影响较大,而稻花香2号淀粉合成酶活性受其影响更大。说明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CO2浓度增高对淀粉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活性表达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时段特征,且不同品种的响应程度有显著差异,总体来看,CO2浓度增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刘亮  王丹  王诚  陈红  胡国宇  黎青 《核农学报》2021,35(5):1009-1019
为研究60Co-γ射线对栀子插条的辐射诱变作用及3种保护剂的保护效应,采用不同辐射剂量(5、10、20、40 Gy)辐射栀子插条,运用氯化钠(NaCl)、半胱氨酸(Cys)及维生素C(Vc)3种保护剂,分别设置4种不同浓度浸泡辐射后插条,分析不同辐射剂量及保护剂处理栀子插条的生根率、存活率、根长、根数、成株率、节间长度、分枝数、叶片数、叶长、叶宽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栀子插条的损伤逐渐增大。栀子插条60Co-γ射线半生根剂量为21.22 Gy,半致死剂量为81.65 Gy,半成株剂量为20.30 Gy。3种保护剂在较高剂量辐射下具有显著的保护效应。在20 Gy辐射剂量下,3.00 g·L-1 NaCl处理对栀子插条生根、生长保护效果较好。40 Gy辐射剂量下,0.12 g·L-1 Cys和0.08 g·L-1 Vc处理对栀子插条生根、生长保护效果较好。综上所述,3种保护剂均对较高剂量60Co-γ射线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保护效果与辐射剂量、保护剂浓度相关。本研究为栀子的辐射诱变育种及保护剂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