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两阶段饲养对犊牛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将初生健康荷斯坦母犊牛30头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两阶段饲养,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饲养,试验期为180 d,测定试验期内每天的采食量及0,35,60,90,180日龄各组犊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腹泻指数。结果表明:60日龄后试验组犊牛体重高于对照组,增重效果明显,而且犊牛体重有加速趋势;60日龄前各组间不同日龄犊牛胸围、管围、体斜长、体高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犊牛管围的变化幅度也很小;试验组犊牛90,180日龄胸围、管围、体高、体斜长均高于对照组,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犊牛健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比对照组节省317.05元/头,每头犊牛降低饲养成本12.6%,经济效益可观。说明两阶段饲养对犊牛体重、体尺、健康状况无显著影响,对促进后期犊牛的生长有积极影响,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糖蜜对犊牛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选用24头3日龄健康荷斯坦奶牛犊牛作为试验动物,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对照组和试验1、2、3组分别饲喂不同方式处理的犊牛颗粒料。结果表明,在30日龄时,试验2组犊牛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日龄时,试验2、3组犊牛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犊牛体高和胸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试验2、3组犊牛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在腹泻率方面,对照组最低,试验1组最高。因此,从对生长性能及体尺指标来看,颗粒料、玉米压片和小麦压片按7:2:1比例且再加5%糖蜜进行喷涂处理的犊牛开食料要优于其他各组,且饲料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哺乳期补饲开食料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腹泻频率和发病频率的影响.选取1月龄、体重相近的20头牦牛犊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在第1~100天,试验组补饲开食料,对照组不补饲开食料;在第101~15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相同的饲粮.测定牦牛犊牛的采食量、体重和体尺,并计算腹...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犊牛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犊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本研究对2011—2016年新疆呼图壁种牛场0~6月龄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犊牛的体重、体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犊牛体重增重规律与其他品种相似,体尺累积生长平缓,同时西门塔尔牛具有早期发育快的特点;绝对生长曲线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相对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公犊牛6月龄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腿围、管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重与体高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62;母犊牛6月龄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胸围、腿围、管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体重与胸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81;表明性别是影响体重与体尺相关性的重要因素。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分为乳肉兼用和肉乳兼用型,其犊牛的生长发育对后期牛的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注重犊牛时期的饲喂。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模式对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以下简称蒙荷杂交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选取30头蒙荷杂交犊牛,按出生日期、初生重分为3组,即颗粒化开食料组(CON组)、口感化开食料组(Te组)和颗粒化开食料加苜蓿干草组(PeA组),每组10头牛。CON组犊牛3日龄开始饲喂颗粒化开食料;Te组犊牛3日龄开始饲喂口感化开食料;PeA组犊牛3日龄开始饲喂颗粒化开食料,并在15日龄开始饲喂苜蓿干草。试验期10周。所有犊牛第8周断奶,试验期内每周跟踪记录犊牛的采食量、体重、体尺指标,并测定血清学指标。结果表明:1)饲喂模式对断奶后犊牛的开食料采食量的影响呈差异趋势(P=0.068),以Te组最高,PeA组次之,CON组最低。2)饲喂模式对断奶前后犊牛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3)饲喂模式对断奶后犊牛的体长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Te组体长指数显著高于CON组和PeA组(P0.05)。饲喂模式对断奶前后犊牛的体躯指数和管围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4)饲喂模式对断奶前后犊牛的血清学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3种饲喂模式下,断奶前蒙荷杂交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无显著差异;断奶后蒙荷杂交犊牛体长指数呈显著差异,开食料采食量呈差异趋势,但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犊牛培育方式对犊牛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方法】根据2018—2021年的犊牛培育方法及生长发育性能,以西门塔尔牛为研究对象比较四组的培育效果,试验Ⅰ组采用带犊母牛白天放牧,其余时间随母哺乳;试验Ⅱ组采用白天放牧+早补饲,其余时间随母哺乳;试验Ⅲ组(传统组)采用带犊母牛全天舍饲,犊牛全天自由哺乳;试验Ⅳ组采用母牛舍饲,定时自然哺乳方式(按月龄限制哺乳次数)和犊牛岛内补饲。补饲组采用犊牛7日龄开始补饲,然后比较各组间0—4月龄(4月龄断奶)、4—6月龄犊牛的生长发育性能。【结果】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公、母犊初生重分别为45 kg和41 kg,四种培育方式对犊牛初生重影响不大;而试验Ⅳ组采用母牛舍饲,定时哺乳方式提高犊牛日增重明显,生长发育性能表现最好,料重比最低,4月龄断奶和6月龄体重都最高,公、母犊体重分别达217.19±52.27 kg和191.50±14.62 kg、296.11±26.51 kg和259.11±24.92 kg。3—4月龄采取过渡性断奶,定时哺乳和犊牛岛内补饲可提高犊牛成活率,减少断奶应激,促进犊牛生长发育,提高了种牛的供种水平。【结论】母牛舍饲,分...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用犊牛的适宜断母乳日龄,为肉用犊牛的早期培育提供依据。选用60头红安格斯与西门塔尔杂交犊牛,按体重和日龄一致的原则分为5个处理,其中试验组4个,犊牛分别在28、42、56、70 d断母乳并饲喂统一的代乳品至90 d完全断代乳品,对照组犊牛随母牛哺乳至150 d。所有犊牛从29 d起自由采食开食料和粗饲料直至150 d试验结束。每2周测定犊牛的体重、体尺,每日观测腹泻情况。结果表明:70 d前各组间犊牛平均日增重和体尺指标存在差异(P0.05),28 d断奶犊牛日增重数值较低;71~150 d阶段试验组犊牛在增重、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等方面显示出优势。全期各试验组犊牛的增重、体尺指标及腹泻率均差异不显著。结论表明,断母乳日龄对犊牛体增重和体尺指标的影响在70 d前较为显著,但在70 d后减弱;早期断奶犊牛具有明显的增重和发育优势;红安格斯与西门塔尔杂交肉犊牛可在42 d时以代乳品替代母乳而不影响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独特牛种,由于高原地区寒冷且枯草期漫长使其生产性能极为低下.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12头怀孕母牦牛围产期进行了"燕麦青干草+营养舔砖+精料补充料"的补饲试验.结果在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组与对照组(自然放牧)母牦牛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体况差异显著(P<0.05),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返青期),所产犊牛初生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刚出生的甘南犊牦牛45头,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分别采用6月龄断奶补饲(试验Ⅰ组)、全哺乳(试验Ⅱ组)和半哺乳(对照组即传统饲养方式)3种饲养方式,均采用自由放牧,饲养时间为18个月.结果表明,早期断奶补饲会明显增加犊牦牛的体重,在18月龄时,3组犊牛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体斜长、体高、胸围变化上差异显著(P<0.05);在管围变化上,两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对牦犊牛采用适时断奶补饲方式优于全哺乳和传统饲养方式;在冷季,对甘南犊牦牛的短期育肥应集中在5~7个月.  相似文献   

10.
不同喂奶方案对犊牛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犊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犊牛生长制定良好的喂奶方案,本研究以27头荷斯坦公犊为研究对象,根据日龄和日喂奶量,采用三种喂奶方式,收集测定生长性能指标及健康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喂奶方案对犊牛开食料采食量、100日龄料重比、体尺指数(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器官指数(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脏)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二组能够显著提高100日龄犊牛平均日增重,并有效降低腹泻率(P<0.05);就经济效益而言,相比对照组,饲喂二组每增加1 kg犊牛体重平均成本低0.61元,远高于饲喂一组(成本降低0.08元)(P<0.05)。综上所述,不同喂奶方案影响犊牛的生长性能和牧场成本效益,本试验中Group C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526头荷斯坦胚移犊牛及其受体母牛初生期的体重、体尺指标测定,初步分析了胚移犊牛与受体母牛的体尺、体重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受体母牛膘情与犊牛的初生重、体高、体斜长、胸围极显著相关(P<0.01),与犊牛的初生期管围显著相关(P<0.05).膘情为3分的受体母牛所产犊牛体尺较佳,受体母牛太瘦太肥都会影响犊牛的初生重...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初乳巴氏杀菌与否对犊牛生长性能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0头新生荷斯坦牛犊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未经过巴氏杀菌的初乳,试验组犊牛饲喂经过巴氏杀菌的初乳,试验期90 d。试验期间测量两组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同时观察犊牛腹泻情况,在0、30、60及90日龄测量两组犊牛体尺指标。结果显示,在90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1.74%和2.33%(P> 0.05),试验组犊牛管围和体斜长分别增加了2.68%和1.41%(P> 0.05),而腹泻率和料重比却分别降低了0.67%和2.40%(P> 0.05)。初乳巴氏杀菌与否对犊牛复胃重、小肠重及小肠长度的影响不显著(P> 0.05),但显著降低了犊牛复胃重与活体重比(P< 0.05)。综上所述,巴氏初乳对90日龄内犊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蜂花粉及其多糖对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14~70日龄犊牛代乳品中添加蜂花粉及其多糖进行饲喂对比试验。试验选用25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成5组,每组5头牛,分别饲喂蜂花粉0g(C组)、10g(10BP组)、25g(25BP组)、50g(50BP组)和蜂花粉多糖5g(5PS组),试验期56d。结果表明:蜂花粉及其多糖对犊牛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均有提高作用,25BP组和5PS组作用显著(P0.05);体尺变化方面,犊牛70日龄时10BP和25BP组体高和胸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个试验组的体斜长和管围均略高于对照组;蜂花粉及其多糖可显著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P0.05),对胆固醇和尿素氮有降低趋势,可增加血液中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综上所述,在犊牛日粮中添加蜂花粉和多糖可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能够显著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蜂花粉的添加量以25g/d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寒冷季节对西藏牦牛犊牛的补饲效果,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设计,将50头犊牛随机分为5组,牧归后补饲不同量的精饲料,饲养期45 d。结果表明,犊牛牧归后补饲精饲料能够起到保膘增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对犊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但犊牛开食料等饲养管理达到犊牛所需的标准,不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指标,3个月龄时体重均能达NRC饲养标准。在整个试验期呼市地区早期断奶犊牛平均增重为64.05kg,日增重为703.85g,而锡盟东乌旗犊牛平均增重为57.50kg,日增重为631.87g。体高、体长、胸围、十字部高等体尺指标呼市地区犊牛均高于锡盟东乌旗犊牛,而腹围呼市地区略低于锡盟东乌旗犊牛。干物质的进食量,气候条件差的地区有高于相对暖和地区犊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头翁皂苷B4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60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分别饲喂在代乳粉中添加0(C组)、15(A1组)、30(A2组)和45 mg/d(A3组)白头翁皂苷B4的饲粮.试验期56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42 d.每2周空腹称重、测量体尺,每日记录...  相似文献   

17.
研究液态饲料的饲喂量对犊牛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选取16头犊牛,分为2个处理组,按照体重的9.5%和11.0%分别饲喂代乳粉乳液,试验全期为8周,测定犊牛的体重、测量体尺,进行消化代谢试验。两组犊牛在增重、体长指数、体躯指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上,11.0%组在3~4周时干物质吸收量、粗蛋白吸收量及代谢能均优于9.5%组(P0.05),而在5~6周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本试验中,液体饲料的饲喂量为犊牛体重11.0%时对犊牛的生长性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对犊牛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颗粒料对用于生产小牛肉的奶公犊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组织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41.00±1.55)kg的24头新生荷斯坦奶公犊牛,随机分为2个处理,处理A饲喂代乳品和羊草,处理B饲喂代乳品、颗粒料和羊草。试验期180 d。测定犊牛生长性能,饲养试验结束后,每个处理选取5头牛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及各组织器官鲜重。结果表明:2个处理犊牛全期平均日增重(0.73 kg vs.0.74 kg)和饲料转化率(2.39 vs.2.36)差异不显著(P>0.05),体高、体长、胸围、管围、腰角宽差异亦不显著(P>0.05);处理B犊牛腹泻率及腹泻频率分别比处理A低4.87和1.31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2个处理犊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出肉率及肉骨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从胃室发育看,处理B犊牛复胃鲜重及各胃室鲜重占空体重比例皆极显著高于处理A(P<0.01)。在专门用于小牛肉生产的出生后1~181 d的奶公犊牛饲粮中添加颗粒料,可保持犊牛同等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促进犊牛复胃的发育,并降低腹泻率和腹泻频率。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料的饲喂量对犊牛生长性能及健康情况的影响。选取24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按照体重的9.5%、11.0%、12.5%饲喂代乳品乳液。试验全期为8周。测定犊牛的体尺、体重、采食量和记录粪便评分。结果显示:3组犊牛的采食量差异显著(P<0.05)。在日增重上,9.5%组的犊牛比11.0%组和12.5%组的犊牛低(P>0.05),且在3~4周龄时,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在饲料转化率上,3组犊牛在0~6周龄内均不断改善,其中3~4周龄时11.0%组优于9.5%组和12.5%组(P<0.05)。3组犊牛的粪便指数均较低,但在添加开食料和羊草时,有所波动。在单笼饲养条件下,液态饲料中干物质占12.5%时,按犊牛体重的11.0%饲喂液态饲料可获得最佳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断奶前后犊牛生长性能、氮消化代谢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30头20日龄、平均体重为(48.33±4.75)kg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头。饲喂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9%(L)和22%(H)的两种饲粮。试验期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每天测定采食量,每隔30 d测量体重和体尺;在犊牛60日龄和90日龄时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在30、60日龄和90日龄时饲喂前颈静脉采血。结果表明:①试验全期两处理组间的平均日增重(ADG)、日均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差异均不显著(P0.05)。90日龄,L组的体斜长显著大于H组(P0.05);②试验全期两处理组间粪氮、沉积氮、氮表观消化率和氮沉积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90日龄H组的摄入氮、尿氮和消化氮显著高于L组(P0.05);③试验全期两处理组间的血清总蛋白(TP)、葡萄糖(GLU)、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差异均不显著(P0.05),90日龄H组的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高于L组(P0.05)。综上所述,相比19%粗蛋白水平饲粮,22%粗蛋白水平饲粮对犊牛的生长性能有不利影响,但对氮沉积率和氮表观消化率没有影响,易导致犊牛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