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蜂胶具有优良的保健效果,一直被作为功能食品而加以应用。为了满足实际生产中提高蜂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在充分模拟实际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蜂胶提取率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因素(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温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本实验中采用的蜂胶毛胶样品,回归模型预测的蜂胶提取率达到38.324 6%,总黄酮含量达到199.776 0 mg/g;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24 h,乙醇浓度95%,固液比1∶10,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为室温。为了达到指导实际生产的目的,试验结论须得到生产车间的实际检验。  相似文献   

2.
韩秋菊  徐慕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33-9134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蜂胶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乙醇热浸法和微波辅助法提取蜂胶总黄酮的工艺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乙醇热浸法提取蜂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 h、乙醇浓度7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9.931%;微波辅助法提取蜂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微波功率420 W、微波处理时间40 s、乙醇浓度7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4.574%。[结论]微波法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蜂胶总黄酮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菠萝蜜种子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4个因素对菠萝蜜种子粉的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其中,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率影响极显著,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影响显著。水浴条件下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60℃水浴提取50 min,料液比1∶20 g/m L,菠萝蜜种子中总黄酮提取率达到3.30%。采用DPPH法和水杨酸法测定菠萝蜜种子中总黄酮粗提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总黄酮粗提液浓度在0.6 mg/m L时两种测定方法中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超过90%,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实际生产中,菠萝蜜种子可作为抗氧化剂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4.
野菊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野菊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及其工艺条件。[方法]以贵州产野菊花为原料,采取沸水提取及乙醇浸提L9(34)正交试验法,确定各方法对野菊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沸水提取法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加水量(固液比)>提取时间。.沸水提取法最优水平组合为100℃温度、提取2次、加水量(固液比)10倍、每次1h,提取率3.15%。乙醇提取法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提取法最优水平组合为60%乙醇、80℃温度、每次3h、提取3次,提取率5.98%。[结论]乙醇提取法的野菊花总黄酮提取量较高,其提取率是沸水提取法的1.9倍。  相似文献   

5.
在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地枇杷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影响,优化贵州野生地枇杷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地枇杷总黄酮的乙醇回流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酒精浓度为70%,液固比1∶15,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次数为3次,地枇杷总黄酮提取率为5.09%。按最优提取条件进行3次验证实验,最终地枇杷总黄酮平均提取率5.13%。本文利用乙醇回流提取地枇杷总黄酮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金钗石斛总生物碱的提取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合理开发金钗石斛药材资源,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固液比和提取次数对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酸碱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固液比和提取次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金钗石斛总生物碱提取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5℃,乙醇浓度90%,提取时间3h,固液比1∶20,提取次数为2次,在该条件下金钗石斛总生物碱的平均提取率为87.8mg/g。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蜂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蜂胶黄酮提取工艺,并对不同产地蜂胶原胶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蜂胶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料液比、超声频率、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次数5个因素,以蜂胶黄酮的提取率为参数,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黄酮提取最佳参数。最佳提取条件提取并测定不同产地蜂胶中的总黄酮,采用spss18.0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产地蜂胶的总黄酮含量。[结果]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是:超声频率59kHz,提取4次,提取时间18min,乙醇浓度为65%,料液比1:28g/ml。在最优提取条件下,对不同产地蜂胶黄酮提取率采用spss18.0系统进行显著性分析,经分析不同产地的蜂胶黄酮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蜂胶黄酮提取率经正交优化后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不同产地的蜂胶黄酮含量差异较大,该研究对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蜂胶资源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花生壳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花生壳为原料,用乙醇提取花生壳中的总黄酮,研究不同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确定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提取花生壳中总黄酮较优条件为:温度80 ℃,液固比30 :1,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3.5 h.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达1.74%.  相似文献   

9.
付中民  张金连  刘彩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71-20573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蜂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优化蜂胶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方法]选取料液比(每克粗蜂胶对应的乙醇毫升数)、乙醇浓度、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频率4个因素,以蜂胶总黄酮提取得率为指标进行蜂胶总黄酮提取试验。[结果]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分析,上述4个因素对蜂胶总黄酮提取得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超声波频率〉乙醇浓度〉超声波时间〉料液比;蜂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9 g/ml,乙醇浓度80%,超声波处理12 min,超声波频率45 kHz;经验证试验,在最佳条件下蜂胶总黄酮的提取得率为20.25%。[结论]超声波频率变化对蜂胶总黄酮提取得率影响较大,最佳取值为45 kHz,对实际生产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樱子根及茎总黄酮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金樱子根及茎的总黄酮含量,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金樱子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回流时间2h,料液比为1∶50,测得金樱子根总黄酮含量为11.83%;金樱子茎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70℃,回流时间3h,料液比1∶30,金樱子茎总黄酮含量为9.21%。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重要的糖苷水解酶,在生物质能源生产、饲料、造纸、洗涤和纺织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粗糙脉孢菌来源的GH45家族内切纤维素酶基因(nc GH45)全长935 bp,包含一个53 bp的内含子(339-391),编码272个氨基酸,包括一个N-端的GH45家族催化结构域和C-端的1家族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该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得到了分泌表达,且表达蛋白条带单一,酶活性达到20 U/m L。重组酶r Nc GH45的最适p H为4.5~5.0,最适温度为60~65℃,并且在较宽的p H范围(p H 4.0~8.0)和温度范围(30~70℃)都能维持75%以上的酶活。在37℃和50℃,p H 3.0~11.0都有着非常好的稳定性;该酶的热稳定性非常好,在70℃和80℃处理2 h还能剩余89.6%和77.7%的酶活,即使在沸水中煮10 min还能剩余10%的酶活。r Nc GH45的最适底物是地衣多糖(1 116.0 U/mg),其次是大麦葡聚糖(754.2 U/mg)和CMC-Na(254.6 U/mg),对大麦葡聚糖和CMC-Na的动力学常数Km和Vmax分别为6.26 mg/m L和997.4μmol/mg·min,19.96 mg/m L和722.1μmol/mg·min。水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r Nc GH45对多糖的水解产物主要是纤维五糖,对寡糖的最小作用底物是纤维三糖,而对纤维二糖没有作用。对纺织品脱毛实验的结果表明,酶的添加量为10 U时,减量率为1.55%。上述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r Nc GH45高效表达工程菌株,表达的重组蛋白性质优越,有着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维氏气单胞菌B565低酶活几丁质酶ChiC的性质及突破其低酶活的应用瓶颈,构建了重组ChiC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IC9\|ChiC,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纯化,研究其基本酶学性质。结果表明,ChiC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甲醇诱导48 h后,达到摇瓶水平最大表达量232.6 mg/L。ChiC最适反应pH为8.0,温度为40℃。最适反应条件时比活力为7.6 U/mg。ChiC具有较宽的pH及温度适应性,在pH 3.0~10.0,40℃或者0~40℃,pH 7.0, 均可以保持80%以上最适酶活力。同时几丁质结合蛋白CBP21于大肠杆菌中实现胞内可溶表达,其表现出对虾壳几丁质和胶体几丁质的具有不同的结合能力。但CBP21促进ChiC降解胶体几丁质的能力(提高约9倍)明显高于其促进ChiC降解虾壳几丁质的能力(提高约2倍)。上述结果为该几丁质酶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突破该低酶活几丁质酶的应用瓶颈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葡萄糖氧化酶(GOX)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中。目前,除了曲霉和青霉属来源的GOX外,鲜有新型GOX被报道。经基因克隆和序列同源性分析,Cladosporium tianshanense SL19来源的葡萄糖氧化酶基因CtgoxB是一个新基因,该基因全长1 707 bp,无内含子,编码568个氨基酸,N-端第1~16个氨基酸为信号肽,与已报道的GOX序列最高一致性为35%。CtgoxB在毕赤酵母中实现异源表达,但重组蛋白CtGOXB未检测到GOX活性。通过序列和结构分析,同源重组构建的突变体CtGOXB-C1最终恢复了GOX活性。经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CtGOXB-C1表观分子量约为120 kDa,大于理论分子量(61.6 kDa)。经酶学性质测定,CtGOXB-C1比活为123.8 U/mg,在pH 8.0和30℃条件下具有最高的酶活,且在10℃时依然维持65%的酶活,具有嗜低温特性。CtGOXB-C1在pH 6.0~9.0条件下保温1 h后,剩余酶活维持在80%以上,可以在中碱性条件下维持较高酶活,并且对表面活性剂SDS具有较强的抗性。这些性质表明CtGOXB-C1在水产饲料和洗涤剂等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CAB-1抑菌蛋白产生条件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枯草芽孢杆菌CAB-1是一株对番茄灰霉病有显著防效的生防菌株,抑菌蛋白是其产生的主要抑菌物质之一。研究表明,菌株CAB-1产生抑菌蛋白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培养温度30℃,转速180 r/min,装液量100 mL/250 mL,培养时间48 h。考马斯亮蓝法测得最佳培养条件下菌株CAB-1产生的粗蛋白浓度为0.16 mg/mL。该粗蛋白对胰蛋白酶及蛋白酶K不敏感,胃蛋白酶处理使其活性降低14%;抑菌蛋白在100℃以下处理30 min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而121℃处理30 min其抑菌活性为对照的72%。抑菌蛋白对酸碱的耐受范围广,在pH值3~12的范围内抑菌活性均能保持在75%以上,pH值2时抑菌活性降低为对照的59%。经甲醇、氯仿、乙醚、乙酸乙酯及丙酮处理后该粗蛋白的抑菌活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从云南酸矿废水中获得了一株脂肪酶活性较高的嗜热真菌,经显微形态及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鉴定为新萨托菌,命名为Neosartorya fischeri P1。通过同源克隆,从该真菌中获得了脂肪酶基因Lip024,并在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 和Pichia pastoris GS115 中进行表达,表达量分别为0.09 U/mL、0.26 U/mL。重组酵母菌株在3.7L发酵罐进行高密度发酵后,重组酶酶活达5.22 U/mL。重组蛋白经超滤浓缩和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后达到电泳纯。重组酶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酶的最适pH为7.0,在pH 3.0~7.0的范围内非常稳定,酶活力均保持在95%以上;最适温度为50℃,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此外,Ca2+和Mg2+能够显著提高Lip024重组脂肪酶的酶活。  相似文献   

16.
对虫生真菌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clineata)Dh菌株产淀粉酶的条件及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孢子浓度为1.5×106个/mL的PD培养液中恒温(25±1)℃振荡(120 r/min)培养3.5 d,菌丝生物量最大达5.1 mg/mL,产淀粉酶量达272.42 U/mg;培养液初始pH4~6最有利淀粉酶的产生,产酶量为1 377.20~1 528.99 U/mg菌丝.淀粉酶活性在50℃,pH 6.0条件下最高.在pH4~7范围内20℃下处理20 min或在pH4~7范围内37℃下处理1 h酶活较为稳定,保持在65%以上.40℃下处理20 min酶活保持90%以上.60℃和70℃下处理20 min,酶活保持在50%以下.在70℃下处理80 min,剩余酶活仅为11.70%.一定浓度的Cu2+和Ba2+有利于酶活提高;同时Mg2+,Fe2+,Ca2+,NH4+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依次增强.  相似文献   

17.
以红薯块根为材料,对红薯中的过氧化物酶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并测定其性质。结果表明:经40%~80%饱和度的硫酸铵分级分离、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Concanavalin A亲和层析三个步骤,获得纯化的红薯过氧化物酶,酶纯化倍数为26.56倍,回收率0.92%,比活性3841.80 U/mg,SDS-PAGE电泳显示酶分子量为23 kDa。红薯过氧化物酶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λmax=470 nm,Km=3.031 mmol/L,酶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是35℃。酶的热稳定性较高,60℃保温20 min,残存相对活性为72.40%;酶的低温贮存稳定性很高,0~4℃冰箱中贮存20 d后,残存相对活性为97.28%。  相似文献   

18.
pH和温度对黄姑鱼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pH和温度下离体黄姑鱼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黄姑鱼主要消化道各部位消化酶活力多数有显著影响(P〈0.05),在黄姑鱼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5个部位,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6.4、7.8、7.8、2.2、6.4,淀粉酶最适pH分别为5.0、7.8、7.8、6.4、5.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5.0、6.4、7.8、3.6、5.0;在最适pH条件下,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左右,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除肝胰脏中为40℃外,其他部位均为3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蛋白酶活力在pH 6.4、37℃时达到最大值1 606.576±83.457 U,淀粉酶活性在pH 6.4、37℃时达到最大值188.086±17.538 U,脂肪酶在pH 5.0、40℃时达到最大值34.247±1.926 U。  相似文献   

19.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在有机农药残留和木质素的降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工业价值。从特异腐质霉Y1(Humicola insolens Y1)中分离到了漆酶基因Lac1,其全长1 803 bp,编码600个氨基酸,与NCBI蛋白数据库比对结果表明,与来源于Chaetomium globosum CBS 148.51(XP_001228806)的多酚氧化酶序列相似性最高为71%,表明是一个新的漆酶基因。将其克隆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r中,通过PCR和SDS-PAGE检测证实基因已经整合入酵母基因组中且能分泌表达。在3 L发酵罐中,重组Lac1蛋白表达量达到3.79mg/mL发酵液,酶活性达到1.3 U/mL发酵液。酶学性质分析结果显示,漆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5℃,最适反应pH为4.5,且在pH 6~11的范围内酶的相对活力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海洋真菌MF-08产壳聚糖酶诱导条件及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摇床转速、不同碳源和碳源浓度、不同诱导碳源对海洋真菌MF-08产壳聚糖酶的影响,提高其产酶活性,并对海洋真菌MF-08产壳聚糖酶进行部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27℃,150 r/min,1.5%蔗糖,0.01%氨基葡萄糖,海水培养基发酵72 h。该壳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0℃,最适p H 5.2,酶活在p H 4.0~6.0范围内和0~40℃相对稳定;Cu2+、Fe3+和Hg2+对该酶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过培养条件的优化,该菌的最高产酶活性达到1.769 U/m 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7.5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