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筛选高活性纤维素酶产生菌,为微生物纤维素酶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绵羊粪便中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用DNS法测定酶活力,根据酶活力复筛后,分离得到一株能够产生高活力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目的菌B5。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测定,对B5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应用B5菌株对四种纤维性饲料进行消化降解实验,探究菌株B5降解饲料粗纤维的特性。形态学观察确定B5菌落符合放线菌的特征;分子学鉴定其16S rDNA序列全长1 585 bp,在进化关系上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聚成一簇,同源性高达99%。鉴定B5菌株属于链霉菌属成员。B5菌株对饲料粗纤维降解效率与酶活力显著相关,对饲料粗纤维降解效率与饲料中纤维素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筛选获得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为纤维素酶制剂研制及纤维素酶工程菌构建提供试验材料。采用刚果红平板从牛羊粪便及腐败的玉米秸秆和木屑中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以DNS法测定酶活,根据酶活复筛产纤维素酶分离菌株;观察分离菌株的形态、染色与培养特性;应用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菌株基因组DNA,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分析和相似性搜索,作出复筛菌株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16株纤维素酶产量较高的细菌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短杆状、具中央芽孢,经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和相似性搜索,鉴定为10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6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3.
产芽孢木质素降解菌株N13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旨在从牛粪中筛选出1株对木质素有降解能力的细菌,并对其鉴定到种。对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特征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很相近。将所测得的16S rDNA序列用BLAST软件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比对,选取序列相似性高的菌株,用ClustalX(1.8)软件进行16S rDNA相似性分析,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N13菌株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相似性达到99.85%,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圆孢芽孢杆菌A95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多种家蚕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细菌。经培养特征观察以及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圆孢芽孢杆菌,定名为Bacillus globisporusA95。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已在GenBank注册(登记号:AY387584)。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为目标菌,通过平板梯度稀释法从槟榔根系土壤中分离获得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奇异根串珠霉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发酵液复筛出4株抑制效果达90%以上的菌株,编号为D2-3、G1-12、D2-9和G9-4。通过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抑制率99.76%的菌株D2-3进行分类鉴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一株链霉菌,与桑树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sunensis)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41 %。  相似文献   

6.
对胞外产纤维素酶且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优良菌株Tu-115菌株进行菌体形态和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以确定其种属。以羧甲基纤维素(CMC)酶和滤纸酶活力大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适发酵条件。Tu-115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当以麸皮为碳源,豆饼粉为氮源,碳氮比4:1,麸皮粒度大于20目,料水比1:1,接种量20%,初始pH值4.0,装瓶量4 g/250 ml,在35℃静置培养144 h时,CMC酶和滤纸酶活力分别可达73.35 IU/g和64.06 IU/g。确定了Tu-115菌株的种属,获得了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固体发酵条件,为该菌株应用于纤维素酶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缫丝厂废水池分离获得4株对家蚕丝胶蛋白具有较强降解活性的细菌。通过菌落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 rDNA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对4株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的结果是:S45、Y3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S68、X10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温度对丝胶蛋白降解细菌的降解活性有影响,在培养温度为30℃时,S45、Y3、S68、X10菌株对家蚕丝胶蛋白的降解活性最高,其降解率分别为26.52%、20.27%、21.55%和28.86%。由于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耐热等抗逆能力,所以4株丝胶蛋白降解细菌有望应用于缫丝厂排放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选择54日龄吉林白鹅(肉用),无菌刮取盲肠内壁黏膜,筛选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应用DNS法测定酶活力,通过菌株生化试验及16S rDNA测序同源性比较,鉴定出具有产纤维素酶特性的菌株,利用PCR进行筛选,基因组部分测序,结果经序列BLAST比对,确定其部分序列与无芽孢杆菌同源性达到99%,初步鉴定为无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9.
以抑制大肠杆菌能力为指标,采用紫外-微波诱变的方法对Tu-569菌株进行选育,并以遗传稳定性试验评价正突变菌株的稳定性,以获得抑菌能力更强、遗传更稳定的高产菌株;通过观察高产菌株的菌落和菌体形态,以生理生化试验和API 50 CH细菌鉴定条综合评测高产菌株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来鉴定高产菌株的种属;通过考察硫酸铵盐析、透析处理、蛋白酶处理、加热处理、缓冲液pH值等对突变菌株胞外产抑菌物质活性的影响,探索抑菌物质的性质。结果表明,于30 cm处紫外照射240 s时,筛选出1株抑菌圈面积增大0.79倍且传代十次遗传稳定的正突变菌株T-4M-5。选取T-4M-5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当微波炉参数为P50,辐射共60 s和70 s时,筛选出4株抑菌圈显著增大且遗传稳定的正突变菌株,其中T-70-1菌株的活性最高(抑菌圈面积达到363.8 mm2)且遗传稳定性最好,是Tu-569菌株抑菌圈面积的2.74倍。T-70-1菌株具有与Tu-569菌株相同的菌落菌体形态;除不产接触酶、可耐受10%和15%的Na Cl、可利用D-半乳糖和D-塔格糖外,其余生理生化特性与Tu-569菌株相同;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T-70-1菌株为Bacillus velezensis。T-70-1菌株胞外抑菌物质可被70%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该抑菌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在3.5~8.0 k Da之间;抑菌物质分子结构中含有可被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酶解的肽键;在pH值3.0~9.0范围内均有较高活性;抑菌物质对40~100℃加热处理具有较强耐受性,但121℃处理后完全失活。经紫外-微波诱变获得了一株高产抗菌肽、遗传稳定的T-70-1菌株,其胞外产抗菌肽抑菌活性较强,耐受胃肠道环境,较为耐热,在畜牧养殖业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从猪粪便中分离得到一株新饲用乳杆菌,对其16S rDNA基因进行了测序,该段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HQ641209。将该菌株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在线BLAST比对并与其他乳杆菌属菌株的16S rDNA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菌16S rDNA序列与NCBI公布的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 (AB295648)的同源性为99.7%,因此该菌鉴定为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将其命名为"Lactobacillus johnsonii Sun001"。经测试,该菌株对E.coli K88、K99菌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pH为2.5的模拟胃液中处理3 h存活率为68.8%,在0.3%胆盐浓度的模拟肠液中处理3 h存活率为21.4%。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疏叶骆驼刺青贮中乳酸菌的组成,用MRS培养基对骆驼刺青贮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革兰氏染色、细胞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的单菌落进行菌株特性研究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L14菌株呈杆状,G+,有芽孢;产乳酸,液化明胶,水解淀粉,触酶阳性,温度生长范围15~55℃,酸生长范围p H值为4~7,Na Cl生长范围为2%~10%,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株与ATCC 6051的相似性为98.7%,说明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2.
筛选、鉴定能高效降解缫丝蚕蛹蛋白的菌株,用于提高缫丝蚕蛹生产食品和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从蚕蛹储藏车间及周围的土壤中收集细菌,经富集培养、干酪素平板初筛和发酵蚕蛹蛋白复筛,获得一株产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CY21。该菌株在32℃、pH 7.0条件下培养60 h后所产蛋白酶的比活力可达到272.7 U/mg。通过形态学观察、经典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筛选1株发酵饲料用拮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的益生芽孢杆菌菌株。通过十字划线法和平板扩散法进行拮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菌株的筛选,将筛选出的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研究其在不同pH值、温度、胆盐浓度下的生长势,以及代谢产物的酶活力。结果表明:筛选得到3株可同时拮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痢疾杆菌的芽孢杆菌菌株,分别为B-1d、B-2d、A14,经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B-1d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2d、A14为莫哈韦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3株菌均可以在27~47℃正常繁殖,在pH值4.5~6.5之间能正常生长,在0.6 g/L的胆盐下仍可以生长,还代谢产生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试验得到了3株具有潜在益生功能的发酵饲料用芽孢杆菌菌株。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已筛选的11株瘤胃源芽孢杆菌的产酶活力、耐酸、耐胆盐和抑菌活性及菌株间相容性进行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纤维素酶的活力,涂布平板计数法测定菌株的耐酸性、耐胆盐等特性,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性,滤纸片法进行室内相容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T-2、T-3和T-10产纤维素酶的酶活力较高;菌株T-2、T-5、T-7、T-8和T-9表现较强的耐酸能力;菌株T-4、T-5、T-9和T-11表现较强的耐胆盐能力。菌株T-4和T-7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活性较强,T-7对产气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T-5、T-9、T-10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较强,而T-3对藤黄八叠球菌指示菌的抑菌性最强。室内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11株芽孢杆菌部分菌株之间存在颉颃作用,由此筛选出优良菌株的复配组合,抑菌可能的最优复配组合为T-3、T-4、T-5;T-3、T-4、T-10;T-4、T-5、T-10;T-3、T-7、T-10。纤维素酶活力较强时可能的最优复配组合为T-2、T-3、T-5;T-2、T-3、T-10;T-2、T-5、T-10;T-3、T-5、T-6;T-3、T-5、T-10。本试验可为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已筛选的11株瘤胃源芽孢杆菌的产酶活力、耐酸、耐胆盐和抑菌活性及菌株间相容性进行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纤维素酶的活力,涂布平板计数法测定菌株的耐酸性、耐胆盐等特性,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性,滤纸片法进行室内相容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T-2、T-3和T-10产纤维素酶的酶活力较高;菌株T-2、T-5、T-7、T-8和T-9表现较强的耐酸能力;菌株T-4、T-5、T-9和T-11表现较强的耐胆盐能力。菌株T-4和T-7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活性较强,T-7对产气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T-5、T-9、T-10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较强,而T-3对藤黄八叠球菌指示菌的抑菌性最强。室内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11株芽孢杆菌部分菌株之间存在颉颃作用,由此筛选出优良菌株的复配组合,抑菌可能的最优复配组合为T-3、T-4、T-5;T-3、T-4、T-10;T-4、T-5、T-10;T-3、T-7、T-10。纤维素酶活力较强时可能的最优复配组合为T-2、T-3、T-5;T-2、T-3、T-10;T-2、T-5、T-10;T-3、T-5、T-6;T-3、T-5、T-10。本试验可为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从健康母猪粪便中分离乳酸菌,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再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的方法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与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得到1株链球菌,2株约氏乳杆菌,4株乳酸片球菌。体外益生特性结果表明,各菌株在pH 2.0~3.0,胆盐浓度0.1%~0.3%均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各菌株对大肠埃希氏菌和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丝厂周边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高效生产脱胶酶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革兰阳性杆状细菌,有芽孢,好氧且不具运动性,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对scw2-1菌株产脱胶酶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是:培养基组分的最佳碳源为0.03 g/mL可溶性淀粉、氮源为0.03 g/mL大豆粉、金属离子为K+(0.01 g/mL KHPO),发酵最适温度为37℃,培养基初始pH值为10.0,发酵时间为72 h。  相似文献   

18.
《饲料工业》2019,(14):52-57
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刚果红染色法(透明圈法),CMC和FPA酶活检测,明确其产酶活性,滤纸崩解试验,确定其降解纤维素的能力,并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相应种、属。结果表明,从羊瘤胃液分离得到的H-7菌株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在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的同一分支上,相似性超过99%,初步确定其为暹罗芽孢杆菌,其菌圈直径为2.01 cm,CMC酶活最高为0.18 U/ml,FPA酶活最高为0.44 U/ml,降解的滤纸条在第3 d就接近糊状。表明H-7菌株具有很强的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2株兼具除臭功能的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旨在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用于提高养殖废弃物堆肥效果和利用价值。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选择性培养基结合革兰氏碘液水解圈测定法,初步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经纤维素酶(滤纸酶FPA、内切葡聚糖苷酶Cen、外切葡聚糖苷酶Cex、葡萄糖苷酶BG)活性测定,筛选到2株(X-1、X-6)具有高效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其中X-1的纤维素酶活力较高,震荡培养4d后其FPA、Cen、Cex和BG的酶活分别为77.97、105.58、135.64和109.87IU/mL。结果表明,X-1、X-6对H_2S和NH_3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40%以上。经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X-1为类芽孢杆菌属中的灿烂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lautus),菌株X-6为芽孢杆菌属中的烟酸芽胞杆菌(Bacillus niacini)。  相似文献   

20.
家蚕消化道来源蒙氏肠球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从家蚕消化道内分离出的4株肠球菌(C1、GC、FD、A20)的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并与肠球菌种特异性探针序列进行了比较。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除A20外,C1、GC和FD与蒙氏肠球菌种的特征基本一致。由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知,分离菌株均与蒙氏肠球菌(Ent.mundtiiAJ301836)有高度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内位于同一分支。分析肠球菌种特异性探针序列,分离菌株的16S rDNA含有与蒙氏肠球菌种特异性探针完全相同的序列。因此认为家蚕消化道内存在蒙氏肠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