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蟹育苗期间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育苗期间病害的防治工厂化河蟹育苗期间,因种种原因,幼体时常会感染病害,影响幼体成活率。防止幼体感染病害,幼体患病后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河蟹人工育苗工作的重要环节。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在河蟹育苗中有效防治病害的措施,现介绍如下,供...  相似文献   

2.
正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换水是改善池水环境的主要技术措施,在刺参耳状幼体培育阶段,传统上采用网箱或滤鼓换水,存在换水效果差、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幼体易损伤、易造成病害交叉感染以及因筛绢破损造成幼体跑漏等问题。笔者在长期进行刺参人工育苗科研与生产实践中,对传统的换水方法进行改进,结合刺参耳状幼虫的生物习性及不同培育阶段的水质特点,探索出效果好、简便易行的新方法。该方法分为前期加水和后期换水两个阶段,采用的换水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几种化学试剂对海湾扇贝幼体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胜 《水产科学》1994,13(2):32-33
几种化学试剂对海湾扇贝幼体病害的防治效果王世胜(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l16023)海湾扇贝是我省海珍品养殖的主要品种,近几年来产量很高,经济效益可观。但是,在其人工育苗的过程中,近年来遇到了幼体面盘解体的病害较多,使育苗效益损失很大。因为这种病害...  相似文献   

4.
病害对虾荧光病作为育苗生产中的病害,是弧菌感染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病快,死亡率高,给育苗工作造成被动局面。为科学地认识、积极地预防和有效控制弧菌病的发生,我们在威海、东营、滨州、河北多家育苗厂,在对虾育苗过程中从发病幼体、致病弧菌、环境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对虾育苗中弧菌病的发生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特别对药物防治进行了研究探讨,无节幼体到仔虾的变态率达到80%~85%,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指导。一、发病幼体蚤状幼体到仔虾都有发生,以糠虾及仔虾为多见。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从幼…  相似文献   

5.
真菌在斑节对虾育苗过程中非常常见,尤其是暴雨过后,空气潮湿,更容易暴发此种病害.此种病害危害极大,传染性极强.一旦幼体感染了该种病害,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48小时内,必造成90%以上幼体感染死亡.  相似文献   

6.
水是对虾幼体生存的环境,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对虾幼体的健康和变态发育.在育苗过程中由于生物代谢及残饵腐败,不断地污染着水质,这种污染可造成幼体的非正常发育,严重时导致幼体的死亡.此外,许多细菌性病害及寄生虫病的发生也与水质密切相关.故保持良好的育苗水质,是育苗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也是关系到育苗成败的关键环节.同时,水质调节的好坏,也是衡量育苗水平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面 积的日趋增多,我省的河蟹青 苗业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 育苗生产中的病害发生也越来 越严重,给育苗业带来了重大 的经济损失。其中,弧菌的感 染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 病快,死亡率高,使育苗工作 者束手无策。因此,如何科学 地认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弧 菌感染的发生已成为育苗工作 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 河蟹育苗系统中发病幼体、致 病性弧菌、环境以及三者之间 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出发,探讨 了河蟹育苗中弧菌病的发生以 及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一、发病幼体 感染弧菌的河蟹幼体一般 体色浑浊,摄…  相似文献   

8.
河蟹生活史从亲蟹产卵孵化开始,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发育至成蟹止。早期人工育苗为幼体阶段,分蚤状幼体(Z)和大眼幼体(M)两个阶段,正常的蚤状幼体蜕皮5次,每次蜕皮分为一期,分5期,然后转为大眼幼体,但在2004年的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我市部分场家出现了幼体发育阶段性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9.
潘鲁青 《水产科学》1993,12(10):12-16
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对虾苗种生产中幼体病害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卵子消毒和生态防病作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并介绍了几种消毒剂用于对虾幼体不同时期的安全浓度,为对虾育苗生产中防治病害提供了几项新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吴建新 《科学养鱼》2002,(11):43-44
在罗氏沼虾、对虾和河蟹育苗过程中常会遇到幼体发生红体病,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往往造成幼体大量死亡,全军覆没,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若能及时发现病症并确定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就能迅速使病害得到控制,挽回经济损失。一、红体病症状通过对患病幼体肉眼观察,发现幼体身体发红;在显微镜下放大100倍观察,幼体体表光洁,没有任何附着物,既没有丝状细菌也没有聚缩虫等纤毛类原生动物,肝胰脏正常,但肠道和胃内空空的没有食物,心跳较快,另外,幼体附肢完整,没有残缺,体形正常;在显微镜下放大400倍观察,发现体…  相似文献   

11.
锯缘青蟹育苗过程中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缘青蟹俗称青蟹,在人工育苗过程中,因育苗水体小,幼体密度大,各种饵料残余等因素,易使水质恶化,幼体易感染一些病害,笔者根据两年来锯缘青蟹育苗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防治锯缘青蟹病害的有效方法。现将具体疾病预防措施及常见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预防具体措施1.做好亲蟹和抱卵蟹的疾病预防工作亲蟹健壮是育苗的基本保障,只有健壮的亲蟹才能产出优质的受精卵。要得到体质健壮的蚤状幼体要做到以下两点:①选择体格健壮无病的膏蟹作亲蟹。②加强亲蟹、抱卵蟹的饲育管理。亲蟹、抱卵蟹的饵料要求口感好、营养丰富。抱卵蟹要单独…  相似文献   

12.
糠虾作为河蟹人工育苗饵料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河蟹育苗过程中,溞V变态为大眼幼体及大眼幼体至出池阶段的管理是整个育苗工作的关键。这一阶段营养最为重要,以往主要使用卤虫幼体和成虫。但是,由于蟹苗价格不断下滑,卤籽和卤虫价格不断飞涨,严重影响了河蟹育苗的经济效益。对此,我们改用糠虾作为这一阶段的主要饵料,通过生产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罗氏沼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在虾苗培育过程中病害明显增多,危害严重,并有发展的趋势.罗氏沼虾育苗的疾病防治成了当务之急。福建省福清市联营罗氏沼虾育苗场,在1996年早期虾苗培育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疾病,死亡达90%以上,经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情、本文就该场虾苗生产病害的综合防治作初步探讨。一、虾病发生与防治对策(一)罗氏沼虾的幼体发病症状1.发病前症兆(1)体色:幼体体色变灰变暗.用烧杯观察,体表始淡、发黑、灰白,不鲜艳,有些体表有小红斑。(2)活动:幼体在育苗池上层散开活动,不集群,活…  相似文献   

14.
河蟹育苗中的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河蟹工厂化高密度育苗的发展,各种病害频繁出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正确诊断幼体病害并及时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病害发生时,幼体表现的共同点是:活力下降,摄食减少,生长停顿,严重时大批死亡。每一种病害表现的特有症状,可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需进一步确诊,则需判定致病的病原体。目前所发生的病害中,一般是能够  相似文献   

15.
1992年,我省在斑节对虾人工育苗生产中,从东到西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从无节幼体到后期仔虾大批患病死亡,使不少单位育苗失败,造成经济损失。探其原因;一是亲虾带病毒荫,二是育苗水源污染带菌。  相似文献   

16.
2010年2月,对采自江苏吴江、广西三塘和广西南宁国家级良种场共3种不同来源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进行从幼体阶段至变态苗阶段的培育试验;干量容积法推算产苗量,计算育苗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来源幼体的育苗成活率分别为73.6%、65.2%和90.4%,成活率差异明显;其中,国家级广西南宁罗氏沼虾良种场的育苗成活率最高。在育苗生产中,必须注重罗氏沼虾亲本的种质复壮与培育,才能保证幼虾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2010年2月,对采自江苏吴江、广西三塘和广西南宁国家级良种场共3种不同来源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进行从幼体阶段至变态苗阶段的培育试验;干量容积法推算产苗量,计算育苗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来源幼体的育苗成活率分别为73.6%、65.2%和90.4%,成活率差异明显;其中,国家级广西南宁罗氏沼虾良种场的育苗成活率最高。在育苗生产中,必须注重罗氏沼虾亲本的种质复壮与培育,才能保证幼虾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活性生物制剂在对虾育苗池中大量并快速繁殖,使其大量消耗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从而切断危害水产苗种幼体的有害病原菌的营养链,同时又分解了池底残饵和对虾幼体的代谢物,减轻了水体中富营养化程度.又因为活性生物在水中快速繁殖并形成主导地位,反过来抑制其他有害细菌的生存,从而达到净化、改善水质和防治病害的目的.笔者2001-2004年在育苗生产中使用生物酶制剂、有益菌、光合细菌等,育苗中常见的弧菌病、细菌病、原生动物等病害没有发生,常见的挂脏、幼体活力弱等现象也没有发生.4年共育出仔虾2亿尾,平均单茬出苗8万尾.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水产小知识     
《科学养鱼》2004,(7):18-18
虾蟹育苗过程中,虾蟹幼体类型多样化,主要的幼体阶段包括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后期幼体等阶段。现将各期的特征介绍如下:1郾无节幼体幼体卵圆形、倒梨形,具三对附肢,为游泳器官,体不分节,具尾叉,幼体不摄食,靠卵黄营养,营浮游生活,一般分为六期,后期无节幼体出现其它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物对中国对虾育苗期病害防治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已摸索出一套规律,特别是对虾工厂化育苗正在形成一种规范。怎样在现有的育苗设施中,通过施加药物来防治病害及提高幼体的成活率(即提高单位水体的出苗量)乃是人们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虽然在育苗期间生产单位普遍使用抗菌素等药物,但具体的报道还少见。为探索提高对虾幼体成活率的可能性,我们于1983年3~4月间在浙江省普陀县对虾育苗厂进行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