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金耳及近邻种命名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金耳的命名,目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中文名有称为金耳、金木耳、黄耳、金银耳、金黄银耳、黄木耳、云南黄木耳、脑耳、黄金银耳、脑形银耳等多种异名,这种名称上的混乱,容易导致认识上的混乱。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常将同名异物混装收购,影响内销和外贸。例如,学名称金耳、异名称黄耳、黄木耳的Tremella mesenterica(Schaeff.)Retz.ex Fr.与学名称黄耳异名称黄木耳的T.frondosa Fr.,虽然同属银耳属,但它们是两个形态结构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2.
金耳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耳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状况刘正南,郑淑芳(国内贸易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昆明650223)金耳(Tremellaaurantialba)又名橙黄银耳、黄金银耳、黄木耳、金木耳、黄耳、脑状银耳、脑耳、胶耳等,是一种野生珍贵稀有,家种高产稳产的食、药兼用菌...  相似文献   

3.
药食两宜金耳与膳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食用菌》2002,24(5):38-38
金耳,又称云耳、黄金银耳、脑耳、黄木耳、五木耳、金木耳、金银耳、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黄耳(黄金银耳)的子实体。此菌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福建、江西等地,为珍贵稀有食用菌,国际市场称之为“名山珍”。20世纪80年代前期报道,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人工栽培试验成功。金耳胶质细腻、滑润可口、味香色美,是高档筵席的好原料。其干品可备常年使用。 金耳干品含蛋白质8.5%,脂肪1.7%~2.9%,碳水化合物66.9%,纤维素2.6%,灰分3.6%,还含有B1胡萝卜素、矿物质、胶质等多种徽量元素。据《西藏常用中草药》载:金耳味甘、性平,可滋阴润肺、生津、治虚劳、咳嗽、肺结核。现代中医认为:金耳性味甘、温微寒。具有化痰止咳、定喘调气,平肝阳的功效。适用于神经衰弱、肺热、痰多,感冒咳嗽、气喘、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考证金耳的学名和分类地位的发展变化,介绍其曾使用的多个学名,最后认定刘新展等在经典分类学基础上结合分子分类学的研究成果所给出的金耳学名为Naematelia aurantialba (BandoniM. Zang) MillanesWedin,其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银耳纲Tremellomycetes、银耳目Tremellales、耳包革科Naemateliaceae、耳包革属Naematelia Fr.。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普及银耳栽培的基础上,许多食用菌工作者很想栽培金耳。据笔者所知,目前山西、云南等省的一些科研单位,已把金耳驯化列入重点研究课题。为了避免重复,借贵刊一角把有关金耳菌种分离的方法介绍给读者,希望在继银耳之后,也能把金耳人工栽培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王玉万  王云 《食用菌》1989,(5):19-20
粗毛硬革菌(Sfereum hirsutum)为金耳(Tremella aurantia)耳友菌。研究表明,只有粗毛硬革菌存在时金耳才能在木屑或木段上发育结耳。其原因之一,是金耳菌丝体本身没有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必须依赖于粗毛硬革菌分解木质纤维素来为之提供易于利用的碳源。金耳的这种营养特性和其同属的银耳是一样的。因此,研究粗毛硬革菌的木腐生理,是开展金耳人工栽培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将对粗毛硬革菌的木腐生理及其酶学基础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银耳,性平味甘,具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安神、强心健脑等作用,曾被列为"参、茸、燕、耳"四大珍品之一。银耳多糖是一种具有疗效的人体免疫激活剂,对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症有一定的疗效,还可提高肝脏的解毒作用。根据统计,银耳全世界60余种,我国有6种:银耳、橙黄银耳、茶银耳、金耳(金黄银耳)、金色银耳、血耳。宝鸡市从2013年引进  相似文献   

8.
综述金耳的食药用价值,相关成分金耳多糖、TAPAI、TAPBI的提取技术,金耳的深层发酵,抗氧化性及其产品的研制工艺;金耳在食品工业应用中的状况,特别是在饮料产品中的应用。指出金耳在食品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甘蔗渣在我区有极其丰富的资源。据分析,含纤维素50~55%,木质素20%,多戊糖26~30%,以及其他有机、无机物,与木材很相似。我们自一九七八年以来,经过四年的实践,证明用甘蔗渣代替木材和木屑培育银耳,具有出耳早,产量高,朵形大,质量好的效果。用甘蔗渣作为培养基栽培银耳,自接种到出耳,只需要15~20天,每百斤原料可收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1982~1984年赴滇西北调查食用菌资源时,采到一种子实体肥厚、肉质细腻、富有弹性的木生食用菌,此菌味美、清香、脆嫩,中外民间早已喜食。经鉴定,系胶质刺银耳,又名虎掌菌、黑虎掌、老虎巴掌,届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刺银耳属。担子形状与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金耳(T.mesenterica)等相似。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昆明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市科委高级农艺师刘学系及其孙延英、姚彻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努力,袋栽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 Bandoni et Zang)首次获得成功,并获得了较高的生物学效率和产量,使珍贵金耳从人工段木栽培进入到袋料裁培。这是金耳裁培上的一大进步。按照他的袋栽方法,金耳将象银耳袋栽那样,迅速地走向千家万户,使广大菇农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使极其珍贵的金耳,走出高级宾宴的“禁区”,成为大众化的百姓食品。因此,金耳袋料栽培的成功,不仅是食用菌栽培者的一大福音,而且也是食用菌消费者的一大福音。左上图为金耳袋栽的发明者——  相似文献   

12.
金耳子实体结构特性的初步订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南  郑淑芳 《食用菌》1994,16(5):12-13
自从Eles Fries(1815~1822)论述并正式建立耳包革属或白耳属(Naematelia Fries)概念以后,各国的许多菌物学家对金耳的形态分类、生态、生理、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食性和药效、驯化栽培等方面,都发表过许多论述,但存在问题较多,普遍认为金耳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问题比较复杂,分类命名意见不一,误定长期存在,驯化和批量栽培悬而未决。 按照早期建立并论述的耳包革属概念,国内的许多菌物学者同样认为,金耳子实体由外层的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和内层的革菌(Stereum型)混杂组成的异质复合体,根据笔者对金耳解剖形态、组织结构,以及分层化学分析和物理方法测试的结果,金耳子实体的结构,确实与所有单一体菌类,例如侧耳类、斗菇类、黑伞类、木耳类等不相同,甚至与离体伴生的同质近缘种,例如银耳也有所不同。这类结构特殊的异质复合体菌类,由于单一型菌丝体自身的很大弱点,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都需要相适应的伴生菌类给予帮助,因此,在自然界小的分布量不多。在结构上,金耳的子实体是由分类学地位相距较远,形态、结构、质致显然  相似文献   

13.
书评     
黑木耳、银耳、金耳、血耳是一类具有较高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胶质菌,其中黑木耳、银耳的生物学特性已有定论,人工栽培也早已规范化、规模化,而金耳、血耳相对落后。云南的食用菌工作者经过近20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终于使金耳的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并由刘平、汪欣同志总结成《金耳人工栽培技术》一书。该书的问世,填补了该项内容在国内、外的空白。 《金耳人工栽培技术》系统地介绍了金耳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长发育条件等生物学特性及金耳人工栽培技术。该书内容丰富、文字简炼,通俗易懂。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其在金耳菌种制作与金耳栽培、加工中的经验,尽可能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展示给读者。这些经验将是我国金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该书的出版发行将结束我国金耳人工栽培落后的历史,并为我国食用菌业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银耳对水分的要求是“两适一多”。即:孢子在适湿的条件下(段木含水量70%左右,空气湿度85~90%)萌发成菌丝;菌丝在适湿条件下(段木含水量60~70%)定殖、生长旺盛;子实体在多湿的条件下(空气湿度90%以上)正常生长发育。为了夺取银耳稳产、高产。现就段木栽银耳的水分管理谈点体会。 1.掌握耳木水分,适时接种。耳树砍倒自然干燥后,组织完全死亡,含水量下降到60~70%是  相似文献   

15.
作者于1983年,对金耳(Tremella mesenterica)的人工段木栽培进行了研究,均获得了子实体。其色泽和形状与野生金耳相同为橙黄色、脑花状,但朵型却比野生的大,最大的直径22厘米,最重820克。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取野生金耳的组织分离物接于PDA斜面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天左右,微黄褐色的菌丝即在试管斜面上长好。然后再将试管种接入装有木屑培养基(木屑78%、麦麸20%、石膏0.5%、糖1%)的瓶内,在25℃下培养20~25天,菌丝长满瓶,  相似文献   

16.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栽培过程中从现蕾开始采用不同光质(蓝、绿、红、黄、白光)进行处理,测定银耳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光质对银耳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及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蓝光处理的耳片最大,白光处理的最小;黄光、绿光和红光处理的耳片较厚,白光处理的最薄;红光处理的耳基直径最大,蓝光处理的较小;蓝光处理的子实体直径、子实体直径与厚度比最大。绿光、红光和黄光处理的纤维素含量较高,蓝光、白光处理的较低;红光处理的还原糖含量、绿光处理的灰分含量、蓝光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绿光处理的总糖含量、蓝光处理的粗多糖含量较高,白光处理的还原糖、灰分、蛋白质、总糖和粗多糖含量最低;白光处理的水分含量较高,蓝光、红光处理的较低。耳片大小与还原糖、灰分、总糖、粗多糖含量,耳片厚度与还原糖、总糖、粗多糖、蛋白质含量,耳基直径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1栽培季节安排 银耳属中温型食用菌,选择栽培季节很重要。为了能够连续性进行生产,可人为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银耳整个生产周期35~40天,其菌丝发菌13~15天,室内温度26~28℃,不超30℃,高温会影响出耳。子实体结耳生长期一般在18天左右,以不超28℃为限,温度过高会造成分化不良、出耳不齐、烂耳、蝴蝶耳等现象,降低产量。冬季栽培,可用木炭、煤炭升温,温度保持在23~25℃左右,出耳阶段可在菇房地下用砖砌成火弄烧火升温。但由于炭和煤气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多通风换气,排除二氧化碳。若温度不均匀会造成污染率偏高,出耳延迟,甚至菌丝死亡等现象。 2培养基配方合理 袋栽银耳棉子壳应选择颜色偏黄带绿的,优质棉子壳经高压后,塑料袋硬紧结实。配方为:棉子壳88%,麦麸12%,石膏粉2%~3%,尿素0.3%。料水比控制在90%~115%。春季雨水多,出耳阶段如温度不均匀,湿度偏高,容易发生烂耳,出菇就慢。秋季气温干燥,水分容易蒸发,培养基要多加水分,对结耳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用菌营养成分研究和报告,始见于1909年。在晚清食用菌文献中,严保诚撰写的"蕈"篇,首次提及松蕈、香蕈、白麦蕈和黑麦蕈4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数据未注明出处,可能是引自国外。民国时期研究和报告营养成分的食用菌有蘑菇、银耳、木耳、金耳、竹荪、香杏口蘑和茯苓等7种,其中银耳、木耳、金耳、竹荪和香杏口蘑等5种的数据是国人自己研究分析所得。最早报告蘑菇营养成分的是胡竟良1922年撰写的《蕈之栽培》篇,银耳营养成分首见于1932年胡泽撰写的《四川银耳之研究》篇。  相似文献   

19.
金耳多糖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属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该菌食味鲜美,营养丰富。药理和临床初步研究证明,具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保护肝脏提高造血机能等作用。近年来,真菌多糖在临床上受到重视,我们对金耳多糖也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报道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研究银耳菌丝的生理特性,大多是用银耳和香灰菌的混合菌丝,很少用单一的纯银耳菌丝。1980~1981年,我们用露地银耳组织分离菌丝体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种耳来源:菌种于1979年从上海农科院食菌所引进,次年4月接种在段木上,取采收的银耳做种耳,进行无菌处理后分离。 (二)培养基:①分离培养基,松针汁8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